「腫」有一種疑惑,讓你費盡心思;
「腫」有一種折騰,讓你心力交瘁;
「腫」有一段時間,讓你束手無策;
這是一種怎樣的「腫」呢?
扶傷君在換藥時經常會有患者詢問
許多患者傷口癒合時都會伴有腫脹。
今天,扶傷君就跟大家聊一聊這「癒合腫」。
1.肢體腫脹主要表現為皮膚發亮、緊張,如果腫脹程度顯著,可能出現水泡,阻礙靜脈回流,加重腫脹。
2.肢體腫脹可導致局部血液流動緩慢甚至停止,動脈供血減少,可引起傷口周圍缺乏癒合所需的營養物質,使傷口癒合延遲。
1.傷口癒合過程中,人體內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微量元素及激素的變化引起了肢體的腫脹。
2.很多開放性傷口一般存在炎症反應,炎症還未完全消退前,會釋放各種生物化學物質,如反應因子、蛋白酶等,會引起微、小靜脈痙攣而影響微循環,導致腫脹。
3.傷口周圍可能存在淋巴回流障礙,加上傷肢一般制動、少動,導致淋巴淤滯,引起腫脹。
4.與患者本身心臟供血、血管疾病、營養狀況等有關。
總的來說,傷口癒合過程中,傷口及周圍的靜脈網、淋巴網遭破壞,導致血液/淋巴液/組織液循環受阻,腫脹存在是常見的,等循環重新建立後,水腫就會慢慢消退。
所以,不必太過擔心,一般在傷口癒合1-2個月,最遲半年左右,腫脹便可完全消失。
除了遵照醫囑使用抗生素抑制炎症外,還可以根據醫囑使用其地奧司明、麥滋林、七葉皂貳鈉、甘露醇等具有較好的消腫、抗滲出以及增加靜脈張力,改善和加快靜脈回流的藥物。
我們都知道靜脈血由遠心端流向近心端,且靜脈血流受重力影響明顯,採取抬高肢體的方法可有效減輕肢體遠端淺靜脈的壓力。
一般來說,肢體抬高位置越高於心臟水平,消腫效果就會越好。但是如果患肢抬得過高,導致傷口周圍缺血缺氧,反而會加重傷口腫脹。
目前骨科專科護理常規中規定:患肢的抬高角度為20°~30°。
通過提高血氧張力,增加血氧的彌散距離和彌散量,使氧分進入損傷部位,以提供充分而有效的氧分,從而提高受傷組織和細胞的修復能力,加快消腫。
傷口腫脹嚴重者組織損傷較大,為了避免過度鍛鍊導致傷口復發,可採用捻、抓、握拳、動腳趾等鍛鍊方式,隨著傷口腫脹程度的降低,可逐漸增加鍛鍊強度,以促進傷口血液循環。
有吸菸史的患者一定要戒菸,因為吸菸會讓微血管痙攣收縮,局部血運下降影響癒合。
此外,還應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水果,改善微血管循環。
禁止吃辛辣、油炸食品。
作者:蘇曉晶,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蔡秋妮,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國際傷口治療師
擅長:壓瘡、外科感染、液化傷口、糖尿病足、下肢靜脈潰瘍燒傷/燙傷等傷口及失禁、造口護理
編輯:李丹鳳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