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環臺灣寶島已經是「在地球騎行」第八次行程了,而小編也是第三次完成了整個環島騎行,從出發到活動結束,一直再想這次的環臺作業該怎麼寫,從第一天想到最後一天,從早想到晚,也沒憋出半個字,現在坐在臺北的酒店裡,摸著環島又吃胖了一圈的肚子,開始發力……
關於環島騎行的作業,之前其實已經有過很詳細的記錄(有興趣可以點擊這裡查看往期作業,2014, 2016, 2018)。而這次還是從環島騎行的一些小細節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感受吧。
臺灣捷安特的鼎力支持
捷安特作為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自行車超級品牌,不管是有著贊助世巡賽車隊的頂級器材,還是可以騎車去買菜的菜車,GIANT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作為捷安特的創始人,劉金標老先生不但將硬體做到了極致,更是在2009年開創了環島騎行這個項目,經過一群充滿激情的臺灣年輕人的努力,環島騎行所執行的服務標準,在我們「在地球騎行」這些年走過這麼多國家和地區來講,已經是教科書般的服務體系。
環島路線
臺灣,西邊隔著臺灣海峽和大陸相望,東邊,則是廣闊的太平洋。氣候上以北回歸線為屆,分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特殊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豐富的資源。作為臺灣人,自然是對環島有著特殊的情節,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期待一場環島旅行,而交通工具也是多種, 汽車、摩託車、高鐵、自行車甚至是徒步,都說開車太快,走路太慢,而自行車則是近十多年年來最為流行的一種方式。朋友相約,踩上單車,將汗水留在環島公路的同時,收穫的確實最美妙的行走風景。
單車環島,路線也是有多種,常見的是經典環島路線,縱騎,四極點大環島等。最為強度路線最為合適的經典環島路線,是最受騎友們喜愛的。從臺北或臺中出發,全程總距離約930km,一般用9天時間完成,在體力和感受方面達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路況方面,前半程是集中在西邊的人口密集區,從臺北,經過新竹、鹿港、嘉義、高雄到墾丁,一路穿城而過,這半程最享受的是你的胃,從蔥油餅、八角包,民雄肉包、潮州冷熱冰,到每天晚上燈火通明人潮蠕動的夜市,你總有一種眼大胃小的感覺。想環島騎行減肥?醒醒吧,還是吃飽了下個月再說。更別說水果了,補給車上的除了橘子、香蕉、蘋果等運動快速補充水果外,還有釋迦、蓮霧、鳳梨等等也是讓人吃個沒夠。
到了墾丁,就到了最南邊,接下來是沿著199縣道翻越牡丹水庫和騎行聖地壽卡鐵馬驛站,再下個十來公裡山路後,一望無際的蔚藍太平洋,將是對騎友最大的視覺盛宴。一路沿著濱海公路北上,山在左,海在右,你,在中間。
此後,便沿著臺東、花蓮、基隆一直回到臺北。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蘇花公路這段由於路窄車多車快落石等原因,是不允許自行車騎行的,建議從花蓮搭乘火車到羅東再開始騎。臺灣的火車站對於自行車非常友好,自行車可以直接帶上火車。
環島的友誼
一個人可以騎的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騎的很遠。每次環島之前,其實我們都有在糾結是單獨成團,人少快騎,還是加入到環島的多國大部隊中,但多數情況下,我們還是選擇了後者。每次都有來自歐洲、北美、東南亞以及大陸港澳臺的車友一起30多人,雖然人多隊伍長,一百來公裡的騎行幾個人多半天就能完成,但大團隊,則往往是早上8點出發,下午5點左右才能到。
正因為如此,捷安特方面也有著非常標準和成熟的控隊體系,兩臺後援車,領隊領騎技師哨兵等七人團隊,共同將三十多位騎友組織的井井有條。或許,我們的時速不快,或許,體力沒有盡情的釋放,但是,既然我們採用了單車環島這樣一種旅行方式,何不正好把精力放在美食美景上,在深度體驗臺灣當地人文風情的同時,團隊之間的多國文化碰撞,也是每次環島很大的收穫。
是的,我們這是一群很特別的群體,每天各種語言,各種方言交織在一起,在當地了解臺灣,在臺灣了解世界,都是一群有著共同愛好,嚮往自由的朋友,不管來自哪裡,在環島這九天裡,我們一起騎行,一起流汗,一起品嘗美食,一起感受臺灣風土人情,一起進行文化碰撞,雖不是一起扛過槍流過血的戰友情,但卻是那種一起騎過車流過汗,更讓人留戀的騎友情。
單車環臺,明年繼續上癮,做為第十次的特別紀念版,將會更加的讓人期待。來吧,一起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