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量身」監管 三方支付洗錢漏洞將遏制

2021-01-18 中國質量萬裡行

隨著「平臺經濟」的出現與繁榮,在給人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成為不法分子活躍的平臺。網絡賭博利用支付寶、拼多多等平臺進行洗錢的行為屢見不鮮。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出「依託國家「網際網路+監管」等系統,推動監管平臺與企業平臺聯通,加強交易、支付、物流、出行等第三方數據分析比對,開展信息監測、在線證據保全、在線識別、源頭追溯,增強對行業風險和違法違規線索的發現識別能力,實現以網管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

《意見》出臺以後,實際上,也表明了支付行業未來的監管方向。北京銀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梁玉茹律師認為,加強交易、支付、物流、出行等第三方數據分析比對等相關規定,有效依託了網際網路大數據的優勢,很容易發現各種洗錢行為的蛛絲馬跡,可以有效識別各種異常交易,無疑能夠大大打擊利用網際網路平臺的洗錢行為。

第三方數據比對,遏制詐騙

8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出,涉及金融領域的網際網路平臺,其金融業務的市場準入管理和事中事後監管,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執行。

其中第五條規定提到了支付監管。依託國家「網際網路+監管」等系統,推動監管平臺與企業平臺聯通,加強交易、支付、物流、出行等第三方數據分析比對,開展信息監測、在線證據保全、在線識別、源頭追溯,增強對行業風險和違法違規線索的發現識別能力,實現以網管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根據平臺信用等級和風險類型,實施差異化監管,對風險較低、信用較好的適當減少檢查頻次,對風險較高、信用較差的加大檢查頻次和力度。

實際上,近年來網絡賭博利用支付寶、拼多多等平臺進行洗錢的行為屢見不鮮。此前曾有媒體曝出,第三方投訴平臺上,支付寶、拼多多,屢被投訴成為網絡賭博、詐騙的支付渠道與支付平臺。

據投訴人稱,從3月份開始被非法賭博平臺誘導充值119600,而拼多多平臺成為賭博平臺提供虛假商戶支付通道。

此外,新金融深度發現,第三方投訴平臺上,多位投訴人被以購買優惠券、網路遊戲充值、刷單、代付、造假購物網站等形式詐騙錢財,而最終付款平臺正是拼多多。

投訴者或通過簡訊連結進入賭博網站充值被騙,或通過刷單平臺提供的連結付款被騙,而付款渠道為拼多多,消費內容為拼多多日用品。

投訴者稱,在被騙後第一時間聯繫拼多多平臺要求凍結款項或提供店鋪信息,而客服一直回應已上報專員進行處理,但一直沒有收到有效處理結果。

稍早前,有媒體曝出,深圳警方破獲了一起網絡賭博大案。涉案的公司名義上為一家文化傳播公司,但是實際上卻做著網絡賭博的黑色產業,購買空殼公司開帳戶網絡賭博支付平臺牟利,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該公司非法金額流入就達到34億元。

警方發現,「左右棋牌」的遊戲軟體中可進行賭博,用戶只需下載遊戲後利用支付寶充值即可參賭。而由於賭博在我國是被明令禁止的,網絡賭博更是缺乏有效的資金渠道,所以,詐騙公司會先註冊一個合規的空殼公司,然後藉助合規空殼公司的身份,申請支付寶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道,替網絡賭博平臺收取客戶的資金,以合法的名義,為網絡黑灰產業犯罪提供「第四方聚合支付平臺」服務,並從中收取5%到7%的高額手續費。

而事實上,近年來,通過此類遊戲軟體來變相賭博的人不在少數,涉及資金巨大,對社會的危害性也極大,而支付寶、微信、拼多多等平臺也成為其漏洞之下實施詐騙的支付通道或者平臺。

多平臺採取措施遏制黑色產業鏈

實際上,多平臺也曾聯合發布公告,表示將採取措施,通過凍結資金、封禁帳號等形式打擊犯罪活動。

據悉,2018年,支付寶曾啟動「天朗計劃「,聯動警方、企業等各方對黑灰產業開展源頭治理,配合各地公安機關打掉多個賭博團夥,並協助抓獲賭博團夥嫌疑人500餘名。

此外,微信也加大了賭博力度的查處,一旦核實賭博行為,除對違規帳號進行梯度處罰外,對於情節嚴重的聚賭行為,還將匯總相應證據線索,依法提交給到相關司法機關。

今年3月,央行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銀髮【2019】85號),明確需要支付機構加強特約商戶管理,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審核特約商戶申請資料,並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合適特約商戶經營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上月,微信支付向其相關服務機構發布政策調整公告,稱由於85號文監管要求,將對「APP支付」和「Native支付」進行風控升級。關停部分存在風險的間連APP支付和NATIVE支付,加強對間連通道管控。

上述行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詐騙、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意見》的出臺,能夠從交易、支付、物流、出行等四方面做到信息合一,從而有效解決此前存在的商戶的真實性和交易的真實性問題。

北京銀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梁玉茹律師對《意見》解讀認為,如何對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進行有效監管一直是老大難的問題,而《意見》的出臺則恰恰提供了一個有效突破口:(一)從弱監管到強監管。網際網路平臺經濟自誕生之初,便伴隨著如何對其有效監管的問題。一方面對其監管的力度不斷加大,但另一方面對其監管的難度也是非常之大,由於其交易都是在線上進行,隱蔽性較大,很難做出強有力的監管。而現在依託「網際網路+監管」系統、監管平臺與企業平臺聯通等優勢,無疑可以讓監管更加有效、更加有力度。

(二)從事後監管到事前監管。網際網路線上交易、支付等行為,為我們提供了無比的便捷性,但與此同時,無論是監管機構還是身處交易的相關當事人,都不容易識別其中的風險,往往在出現違法違規事件後,監管機構再行介入並進行調查整治。但現在通過交易、支付、物流、出行等環節的數據收集及信息整理,可以在事發前有效發現異常、識別風險。

(三)從線下監管到線上監管。傳統的監管模式都是以線下的現場監管為主,但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迅速發展,傳統的監管模式明顯不能夠適應當下的需求。而現在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優勢,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輕易實現非現場的線上網絡監管,有效做到以網管網。

而《意見》出臺後,對「平臺經濟」作用,梁律師認為:在網際網路這個大浪潮當中,既有積極勇敢的創業者、弄潮兒,也有企圖渾水摸魚為非作歹的不法分子,而《意見》的出臺,無論是對於正規經營的網際網路經濟平臺、游離於黑白之間的支付機構,還是對於其他各色各樣企圖藉助網際網路手段進行洗錢詐騙等違法行為的機構個人,無疑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大大促進支付寶、拼多多等正規平臺規範經營。《意見》明確提出,推動監管平臺與企業平臺聯通,此舉可以有效加強平臺的參與度,而當平臺參與進來之後,一方面讓相關監管措施更加容易落實,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此明晰平臺自身的責任。簡言之,只要平臺從事前、事中、事後各種操作規範、清晰透明,及時開展各類信息監測、及時留存保全各類在線證據,則事後不會追究平臺的責任。相反,如果平臺對於各種可疑、違法信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則要追究其管理不善的責任。因此,不管是明哲保身還是追求長遠發展,平臺都會以此為契機更加規範運營。

(二)有力打擊游離於黑白之間的支付機構。對於網際網路平臺上大量游離於黑白之間的支付機構,歷來是監管的難點所在,因為其正是利用網際網路監管的漏洞從事相關交易行為。對此,單純通過某一筆或幾筆交易,根本無法區分是正常的優惠行為還是假借優惠券的名義進行詐騙,究竟是正常的網路遊戲充值還是騙取錢財的陷阱。但依據《意見》中所提到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全部環節的數據分析比對,則很容易發現其中的「貓膩」,更容易藉此打擊那些游離於黑白之間的支付機構。

(三)有效打擊利用網際網路平臺的洗錢行為。網際網路平臺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由於其相關交易的便捷性和隱蔽性,極容易成為洗錢行為的滋生地。而洗錢慣用的主要手法無外乎化整為零、虛構交易等幾種,而僅僅是通過單一的手段或者環節,很難發現其中的問題。而《意見》中關於加強交易、支付、物流、出行等第三方數據分析比對等相關規定,則有效依託了網際網路大數據的優勢,很容易發現各種洗錢行為的蛛絲馬跡,可以有效識別各種異常交易,無疑能夠大大打擊利用網際網路平臺的洗錢行為。

昨日,微信支付最新發布通知稱,基於系統風控、用戶資金安全等方面的考慮,將加強對商戶的進件審核要求,升級身份識別的認證標準。自2019年09月10日起,新入駐微信支付平臺的商戶需要按照新標準進行客戶身份識別,符合新標準的商戶才能使用微信支付相關功能。對於存量商戶,需在2019年12月31日前按照新標準完成客戶身份識別。

此外,對於市場上大量交易的來源——小微商戶(無營業執照的商戶),微信支付還對其進件額度行了修改。這些小微商戶信用卡的收款金額上限為日累計1000元、月累計降低至10000元。騰訊FiT方面表示,未來還將繼續加大力度對蘊含風險的交易場景、商戶進行客戶身份識別和交易監測,繼續落實監管政策要求。

近日,央行向支付機構下發《金融風險提示函》對支付機構加強商戶身份和開戶意願核實等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強調部分支付機構對聚合服務商拓展商戶的真實性、合法性缺少必要、嚴格審核,未履行商戶審核的主體責任。

上述文件中提到,監管調查發現,一些網絡賭博平臺為掩人耳目,利用支付機構及其聚合技術服務商對商戶審核形同虛設的漏洞,申請多個商戶收款碼,轉移至賭博網站用於分散收款,以達到規避交易監測的目的。

此外,央行還對商戶入網、交易限額提出了嚴格要求:一、對聚合技術服務商進行分類管理,強化商戶身份核驗。各支付機構應對開發商戶入網系統或能夠通過APP進行遠程進件的聚合技術服務商進行重點管理,對其拓展商戶的真實性逐一核驗,支付機構應要求聚合技術服務商必須面見商戶法定代表人並留存照片或視頻,對商戶辦理支付業務的真實意願進行確認;二、完善商戶入網審核制度,通過工商登記系統核驗商戶證照真實性;三、加強交易監測,完善事中調查機制。

來源:網貸之家 | 作者:新金融深度

相關焦點

  • 第三方支付洗錢風險及監管建議
    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各種網絡支付、網絡匯款的使用量激增,傳統的銀行業已無法滿足爆發式增長的網絡結算需求,作為網際網路信用中介的第三方支付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並逐漸發展壯大的。第三方支付大大促進了經濟與貿易的發展,但隨著規模的愈發增大,隱藏在其背後的洗錢風險也凸顯出來,第三方支付平臺反洗錢監管已成為當前反洗錢工作中不可迴避的問題。
  • 戴先任:第三方支付平臺不能淪為「洗錢工具」
    據北京公安局統計顯示,2015年以來,當地成立了打擊防範電信犯罪領導小組,他們發現,有七成被騙資金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走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淪為洗錢的「綠色通道」,原因在於目前為數眾多的支付平臺魚龍混雜。
  • 帳號網上買賣 第三方支付平臺成為詐騙洗錢通道
    【PConline資訊】4月24日消息據消息,近日深圳警方破獲一起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案,相關涉案團夥在十餘天內騙取七百多萬元,而利用第三方支付渠道洗錢是該案件的最後一環。根據報導,目前在廣東、北京、上海等多地,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存在帳戶未實名註冊、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導致一些帳號可在網絡上直接買賣,部分平臺淪為電信詐騙團夥套現、洗錢的綠色通道。
  • 帳號網上買賣,淪為洗錢「綠色通道」——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亂象調查
    據深圳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負責人王徵途介紹,詐騙團夥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贓款和洗錢的手段一般有3種。即: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發行的商戶POS機虛構交易套現;將詐騙得手的資金轉移到第三方支付平臺帳戶,在線購買遊戲點卡、比特幣等物品後轉賣套現;將贓款在銀行帳戶和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多次轉帳切換,逃避公安追查。「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洗錢,除了及時止付沒有更好的辦法。」
  • 第三方支付變臉詐騙洗錢池部分平臺已成詐騙溫床
    記者近期在北京、廣東、浙江、河南等地調研發現,因使用便捷、作案隱蔽等特點,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就像一個龐大的「資金池」,已成為電信詐騙團夥套取、漂白非法資金的「綠色通道」,其監管上存在的漏洞給警方及時凍結被騙資金和偵破案件造成障礙。
  • 監管規範銀行攬存:不得與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合作吸收存款
    (原標題:監管規範銀行攬存:不得與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合作吸收存款)
  • 一年內被罰近3億元,新形勢下第三方支付如何反洗錢?
    無論是在1月、3月、6月、9月,都陸續有支付機構因反洗錢違規被央行重罰。整體來看,年內第三方支付行業已收到至少59張監管罰單,被罰沒金額合計3.03億元,其中涉及反洗錢罰單的就有近40張,被罰沒金額高達近2.99億元,而這一金額,已經超過了上年度支付罰單的總額。
  • 新型洗錢盯上比特幣、跨境貿易 區塊鏈助力監管進階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型洗錢方式也呈現出由傳統線下向線上發展的新動向。3月23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聯合公認反洗錢師協會(ACAMS)舉辦的線上反洗錢公益培訓中指出,當前,洗錢活動再出新動向,如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洗錢、跨境電商洗錢等風險值得警惕,通過反洗錢工具監測和阻斷相關資金鍊條,是防控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 第三方支付平臺成洗錢工具 電信網絡詐騙打擊難度加大
    不法分子之所以選擇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取現或漂白非法資金,究其原因在於第三方支付平臺亂象頻出。據悉,目前,由於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存在帳戶未實名註冊、管理不規範等問題,致使一些帳戶能夠在網絡上直接買賣,也正因此,有的平臺就淪為了電信網絡詐騙團夥洗白的「綠色通道」。據深圳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負責人王徵途介紹,詐騙團夥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贓款和洗錢的手段一般有3種。
  • 關於第三方支付,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8、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趨勢兼併重組浪潮支付創新加速從產品端向應用端演進網際網路支付和行動支付是未來行業創新和爆發性增長的重要領域跨境支付將成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業務新的藍海少數企業佔據行業絕對優勢9、第三方支付行業監管1、備付金管理2、統一清算3、創新業務監管意圖對第三方支付可能產生的影響10、第三方支付併購
  • 虛假股票交易平臺「割韭菜」 第三方支付為虎作倀兩人獲刑
    網絡薦股「割韭菜」一再上演「殺豬盤」,為非法平臺提供支付通道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也難逃責任。「只有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流轉,被騙走的錢才能『安全』進入騙子口袋,所以說,第三方支付機構掌握『殺豬盤』的命脈,一點也不誇張。」承辦案件的檢察官說。
  • 對網際網路「超級平臺」加強反壟斷監管是國際慣例
    事實上,面對網際網路這個「超級平臺」,世界各國和經濟體反壟斷執法機構均採取了強硬的監管態度和制約措施,加強反壟斷監管成為全球趨勢。 禁止限制競爭的捆綁銷售 歐美國家對於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爭議可追溯至上個世紀——1998年美國政府訴微軟案是最為典型的科技行業反壟斷案件。
  • 10家頭部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科技與銀行合作的邊界在哪裡?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10家頭部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存款反思:科技與銀行合作的邊界在哪裡? 曾經紅火一時的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在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近一個月內兩次發文關注後,近日多家頭部平臺連夜緊急下線該業務。
  • 歐盟將要求FB、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履行更多網際網路監管職責
    據報導,根據即將於下周發布的法規草案,歐盟將要求Facebook和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承擔更多的網際網路監管責任,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罰款金額或高達營業額的6%。
  • 香港將對第三方支付推新監管制度 即將進入立法階段
    發展得如火如荼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明年有望在港臺地區正式持牌經營,欲以線下支付模式進軍境外的內地第三方支付也將告別「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  香港擬推新監管制度  近日,香港金管局金融基建發展處主管林樹培稱,香港特區政府關於第三方支付監管制度的公眾諮詢已經完結,即將進入立法階段。
  • 反壟斷寫入明年經濟工作重點,網際網路巨頭將迎強監管時代?
    未來網際網路巨頭將面臨怎樣的監管壓力? 近日,紅星新聞對話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和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常修澤,深入解讀反壟斷問題。 資本無序擴張何以形成壟斷?
  • 10平臺連夜行動,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巨頭存款產品全部下架!
    來源:EMBA微金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部分資料來自中國基金報、每日經濟新聞作者:李願曾經紅火一時的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在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近一個月內兩次發文關注後,近日多家頭部平臺連夜緊急下線該業務。
  • 金融犯罪出現新手法:利用虛擬幣及第三方非法平臺洗錢
    圖說:上海金融檢察白皮書新聞發布會現場 郭劍烽攝新民晚報訊 (記者 郭劍烽)明知陳某乙(另案處理)因涉嫌集資詐騙犯罪被公安機關調查並出逃香港,被告人陳某甲仍先後通過其個人帳戶將陳某乙涉嫌犯罪取得的贓款人民幣300萬元轉帳給陳某乙,並將陳某乙用贓款購買的車輛低價出售得款人民幣90餘萬元後購買比特幣轉給陳某乙
  • 第三方支付機構的2020:牌照價值銳減 繼續熬下去還是斷臂求生?
    與此同時,作為收購支付牌照主力軍的網際網路平臺,目前基本都已做好布局,中小支付機構想通過牌照變現完成謝幕的難度越來越高,連最為「值錢」的網際網路支付牌照都不似以往「吃香」,並在年內首次出現註銷這一牌照的機構。「現在第三方支付牌照其實是過剩的,牌照的市場價格也從前幾年的十幾億元,到現在的幾億元,以後或許還會下降。」
  • 監管發聲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進行時
    此前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網際網路平臺存款模式的實質為:游離於金融監管之外,「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而地方法人銀行偏離業務發展定位,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將存款業務拓展至全國,已經成為全國性銀行。通過變相提高利率,直接突破利率自律定價機制上限。他明確表示,「由於涉及公眾和存款,必須依法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