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能忘記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諾

2021-01-09 看名人聽故事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位中國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諾,以紀念他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埃德加·斯諾是一名美國記者,但他對中國的抗戰事業、革命事業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的建設事業做出的貢獻足以讓中國人民記得他。他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導,成為第一個採訪紅區的西方記者。抗日戰爭爆發後,又任《每日先驅報》和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華戰地記者。1942年去中亞和蘇聯前線採訪,離開中國。新中國成立後,曾三次來華訪問,並與毛澤東主席見面。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中國17年間,通過大量的通訊消息向世界報導中國的新聞,讓世界人民對中國有了新的認識。他通過自己的走訪調查,自己的真聽實見,將一個真正的,真實的中國描繪出來。他攥寫的紀實性報告文學《西行漫記》(《紅星照耀中國》)以其不帶有政治色彩和黨派偏見的特點,加之親自深入西北革命根據地的親歷試採訪,真實客觀公正的展示出工農紅軍及紅軍領袖的形象,廣得中外好評。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內瓦逝世。遵照其遺願,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國,地點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

1927年7月國共合作關係破裂以後,幾乎沒有一個記者見過共產黨人。當時關於共產黨的報導都是間接的資料,甚至只是猜測,真假難辨。國民黨更是虛詞詭說的宣傳共產黨人都是「共產共妻,無情無義之徒」。斯諾作為一個新聞人,對於這些沒有根據的說辭並不相信。對於事實真相的追求促使著斯諾來到了蘇區。對於真實,斯諾一向保持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他只相信自己的所見所感。

後來斯諾在蘇區的採訪所編纂的紀實報告文學《紅星照耀中國》能夠一舉成名,一方面是世界對於真實的蘇區面貌的震撼,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斯諾的求真務實精神讓報導真實可信。1934年,美國出版商哈裡·史密遜請斯諾編寫一本關於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書,並預付750美元的酬金。斯諾在答應後準備前往蘇區深入採訪,可這時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讓共產黨被迫進行長徵,斯諾自然也找不到採訪對象,於是斯諾便告訴出版商,這書寫不出來。其實斯諾本可以進行新聞整合來寫出這樣一本書,但是他作為新聞人的原則讓他及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為金錢所動。

從革命抗戰到現在新中國成立近70年,斯諾的新聞報導依然影響著不少的人,他攥寫的《西行漫記》仍然值得大家去閱讀、去了解那段特殊時期下中國紅軍及中國人民的真實面貌,真實的、深刻的新聞報導是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考驗的。

斯諾在來到中國後所做的新聞報導堪稱職業記者的典範,時刻體現著新聞記者應有的職業素養。在國共合作關係破裂之後,共產黨轉移到陝北延安,迫於國民黨的壓力,一直不曾露面,基本上沒有記者見到過共產黨人士。此時關於共產黨的謠言四起,斯諾為尋求真相,在宋慶齡幫助下來到陝北。他在陝北與毛主席長談,又深入到各個邊區對普通士兵和民眾進行採訪。在當時物資極度貧乏的中國,一向養尊處優的外國記者在此一待就是四個月。四個月的深度採訪和體驗,讓斯諾真實且深刻的了解到了中國紅軍及人民的真實面貌,這也為他後來攥寫的《西行漫記》提供了真實可靠的採訪資料。斯諾的可貴之處在於他是第一個前往蘇區進行採訪報導的外國記者,親歷式的採訪讓他報導的真實性無從質疑。是怎麼樣的勇氣驅使著斯諾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深入危險的地區進行新聞報導?我想,驅使著他的,是作為一個新聞人的職業素養和對新聞真實性的不斷追求。

斯諾在他的採訪過程中也一直秉承著客觀公正的的態度,他不只對中國的共產黨和學生採訪,他同樣也對日本軍官進行採訪。只有全面的客觀的採訪才會使新聞報導足夠客觀公正。同樣在他的《西行漫記》中,他除了對紅軍領導人毛主席進行採訪,他也同樣對各個邊區的紅軍戰士和普通民眾採訪,不同階層的採訪讓斯諾的報導更加豐富,也讓他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事實真相。斯諾的報導也並非沒有一絲的個人主觀色彩,他是和真理站在一起的。面對國民黨的醜惡嘴臉,斯諾並沒有怕得罪國民黨而有所害怕。相反,他對此客觀真實報導,把國民黨的醜惡嘴臉展露無遺。

斯諾的新聞思想及其精神使他的報導對中國在世界人眼中的形象有極大的影響。縱觀他在中國的這些時刻,他以一個新聞人應有的原則和精神對中國做出極大貢獻,他也當之無愧的成為我們中國人的好朋友。

相關焦點

  • 【PART1】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都有誰?
    這麼多年,說起外國明星,始終還是這些「老朋友」在中國認知度最高,贊助商們的慣性思路是:不管他們在國際上是否過氣,只要有足夠多的中國人認識,那就夠了!不信你看已經N多年沒有過冠軍單曲的「搖滾老魔女」艾薇兒,依然被某茶飲料花重金(傳聞中超過千萬)籤下成為中國區廣告代言人,靠一首《非誠勿擾》節目御用背景樂打天下的她,光今年就已經在內地開了8場巡演!
  • 傅高義去世 中國大使: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傅高義去世,中國大使: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環球網報導】當地時間12月20日深夜,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連發多條推文,就美國知名中國研究學者傅高義去世表示哀悼。他是一名傑出的中國研究學者,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畢生致力於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對中美人民友誼及中美關係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中國(研究)上的智慧和見解不僅對該領域研究者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對世界而言也是如此。」崔天凱繼續寫道:「我認識傅高義教授很長時間了,從他那裡學到了很多。我相信他的思想和奉獻將始終影響我們。
  • 歡迎收聽歌曲《老朋友》
    《老朋友也許我們都沒有承諾期許,心領神會的事情從不忘記。盡心盡意我為你 為你圓好夢,盡職盡責你為我 為我添歡喜。有你幫助我的心裡 我的心裡最踏實,有我在你的身邊 你就別著急。我們擁有真誠的信念 真誠的信念一生中情重義重頂天立地 頂天立地。
  • '老朋友'崔娃所'暴露'的,是中國網民的自信缺失.
    崔娃算得上在中國最有名氣的新生代英文脫口秀藝人。前幾個月,崔娃在節目中『站中國這邊』抨擊川普,喜獲『中國人民老朋友』錦旗:不吹牛,女俠當時就預言到崔娃不出一年必被人人喊打。果不其然,這兩天崔娃被自媒體大軍集體炮擊,底褲被扒到拉絲。兩年以來,女俠每天都會看崔娃的節目下飯,是個老牌觀眾。
  • 於文文新歌《就差一個你》送給老朋友,美好的事情請你不要忘記!
    《就差一個你》慶典主題曲唱給老朋友,希望我們能在忙碌的日子裡慢下來,回過頭看看曾經一起並肩的友人,相聚再重逢時刻,我們有太多的話要說。看這篇文章的你多久沒有和老朋友聚在一起了?還記得你和他曾經美好的時光嗎?
  • 傅高義去世 華盛頓的「中國老朋友」越來越少了嗎?
    傅高義 資料圖「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21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這樣評價傅高義,「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今年12月1日,傅高義曾參加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表示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
  • 【情感文學】張潔:愛,是不能忘記的
    而女作家張潔以女性特有的敏感,認識到在當時中國社會的生活中,真正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沒有多少,而權衡利害的婚姻卻隨處可見。張潔寫作《愛,是不能忘記的》,就是想用文藝形式表達出她讀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的體會,表達了自己對婚姻與愛的觀念。
  • 國儀:不能忘記你
    今天是七月一日,黨的生日,也是我黨在中國建立99周年,即將百年。首先祝黨生日快樂。我們黨一誕生,就把奉獻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黨的全部奮鬥史、發展史也就是一部奉獻史。黨的十九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明了方向、繪就了藍圖。指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鬥和奉獻。」
  •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曾稱要讓西方了解中國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曾稱要讓西方了解中國 2020-12-21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拉貝冒著巨大的風險組建了南京安全區為超過25萬中國人提供了避難場所他每天整理一份日軍暴行記錄彙編交給日方和各國使館以示抗議他還在家裡收留了600多位中國百姓
  • 83年,從未忘記!不能忘記!
    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83年前的那段歷史?年都決定留在南京的外國人成為了歷史重要的證人拉貝冒著巨大的風險組建了南京安全區為超過25萬中國人提供了避難場所他每天整理一份日軍暴行記錄彙編交給日方和各國使館以示抗議他還在家裡收留了600多位中國百姓
  • 我可以忘記一切,卻無論如何也不能忘記你
    說句心裡話,我可以忘記天,可以忘記地,可以忘記自己,可以忘記一切,但萬萬不能忘記你。但凡醒著的時候,我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想念你,牽掛你,惦記你。每一分,每一秒,我不能不想你,也不得不想你,因為,你是在我已屆不惑時才得到的。中年得子呀!你想,我怎能不萬分慶幸和開心?再者,你還是個男孩,在我們這個封建思想尚且濃鬱深重的鄉下,你的到來,又怎能不讓我歡天喜地、激動難耐?又怎能不讓你的爺爺奶奶老淚縱橫、情難以已?
  •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悼念傅高義: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當地時間12月20日深夜,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發布數條推特,就美國知名中國研究學者傅高義(Erza Vogel)的去世表示哀悼。崔天凱大使在推特上說:「知道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我很難過。他是一名傑出的中國研究學者,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 三本青春言情小說推薦:不能忘記愛,不能忘記你?
    只因從來都深愛作者:公子衍楔子:不能忘記的愛情,不能忘記的你,我愛你,愛了整整一個青春。"司正霆打完電話,從書房來到客廳,卻發現施錦言和司靜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餐廳裡,保姆將菜端了上來,已經可以用餐了。可是莊奈奈呢?
  • 「爛片保證」尼古拉斯·凱奇何以成為中國影迷的「老朋友」
    「爛片保證」尼古拉斯·凱奇何以成為中國影迷的「老朋友」 澎湃新聞記者 張喆 2014-09-23 15:57 來源:澎湃新聞
  • 老布希與北京的不解情緣,他被親切地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老布希與北京的不解情緣,他被親切地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歷屆美國總統裡面,老布希在對華友好上是數一數二的。
  • 如果有天最好的朋友把你忘記
    在上一季中,小敏爺爺的好朋友來餐廳吃飯,想給老朋友一個驚喜,並堅信自己能被老朋友認出來:圖三沒過久,小敏爺爺過來點菜,卻始終沒認出來,老朋友問:「你猜猜我是誰?」老朋友!」圖6兩人激動地擁抱,問候,老朋友卻一直流淚說不出話。
  • 中國的老朋友慄原小卷:一生未嫁,36次到訪中國,《望鄉》女主角
    請全國人民忘記我——還記得這是曾經的國家副總理吳儀女士卸任時說過的一句話,話裡有話讓人傷感。吳儀女士和協和醫院的林巧稚女士一樣,為了事業始終沒有談婚論嫁,一生留下了愛情的遺憾。雖然自己的人生留下了遺憾,但往往這樣的人為世界留下了很多或物質或精神的財富,在史冊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不要忘記臺灣的老朋友」總理臨終前心系統一 親書「四託」
    聽到我父親匯報臺灣的有關情況時,總理一再囑咐:「不要忘記那些對人民做過有益事情的人,不要忘記臺灣的老朋友……」遂再次陷入昏迷。 待周恩來再度甦醒過來時,他對我父親歉意地說:「我實在太疲倦了,讓我休息10分鐘再談。」聽到這裡,我父親再也忍不住了,背過臉去,淚如雨下。這就是我們的總理,就是病到這種程度,還一心想著工作,想著體貼他人。
  • 83年前 | 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點擊藍字 △ 關注臨江教育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拉貝冒著巨大的風險組建了南京安全區為超過25萬中國人提供了避難場所他每天整理一份日軍暴行記錄彙編交給日方和各國使館以示抗議他還在家裡收留了600多位中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