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臺灣的人,都知道一個流傳了幾十年的故事:臺灣有個渣男騙財又騙色,辜負了一位再嫁給他的寡婦「林投姐」。被辜負後,「林投姐」心懷不甘,在林投樹上吊自殺。死後化成女鬼在樹叢附近遊蕩,伺機對渣男復仇。
以上,是臺灣著名鬼故事「林投姐」的基本梗概。由於在林投樹上吊死,故稱為「林投姐」。而林投樹一般生長在臺灣南部,可見「林投姐」應該是臺南人。
由於林投姐的故事包含了感人、悲慘、懸疑、驚悚等各種元素,在臺灣社會流傳經久不衰。
關於林投姐的故事,最早出自日據時代日本人片岡巖的記錄。1921年,片岡巖寫了一本《臺灣風俗志》,裡面記載了臺灣的各種民情風俗和民間信仰。其中就有林投姐的最早版本。在這個最早版本中,林投姐的鬼魂只是在遊蕩,並沒有復仇的部分。
1928年,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發行了一本《在臺之中國戲劇和臺灣戲劇》,收錄了林投姐故事的歌仔戲版本。在這齣戲中,出現了林投姐復仇的過程。
而現在臺灣社會廣為流傳的「林投姐」故事,則是廖漢臣在1950年代寫的《林投姐》。這篇文章將林投姐的故事加工整理,使故事更加完整飽滿。
故事發生在晚清時期,男主人公周亞思本是汕頭人,在臺灣做樟腦生意。周亞思認識了寡婦李昭娘(就是後來的「林投姐」),兩人很快結婚,並有了一個孩子。
後來周亞思說要到香港做生意,卻回到了他的老家汕頭,在當地再娶妻子,生了小孩。也就是周亞思拋棄了在臺灣的妻子和孩子。
李昭娘苦苦等著丈夫回來,卻終於不見人。最後家裡錢用完了,小孩挨餓死了。而李昭娘也得知了被丈夫周亞思拋棄的事實。萬念俱灰下,李昭娘在一顆林投樹上、上吊自殺了……
李昭娘死後,心有不甘的她經常在那顆林投樹附近徘徊,甚至說有人看到她的鬼魂拿著紙錢去買燒肉粽吃。
有一天,李昭娘的冤魂遇到一位道人。李昭娘向道人講述了自己的悲慘身世。道人很可憐她,便決定協助她復仇。
道人將李昭娘的魂魄收進雨傘裡,然後來到周亞思位於汕頭的家中,打開雨傘。李昭娘的魂魄變成了披頭散髮的厲鬼。周亞思見狀,頓時嚇得屁滾尿流,失了心智。他拿起刀,砍死了妻子和兩個小孩,然後又掐死了自己。
李昭娘報了仇,故事結束。
這就是現在臺灣社會「林投姐」故事的版本。我很不喜歡這個故事的結局,未免太殘忍了一些。周亞思後來的妻子和兩個孩子是無辜的,不應該成為「林投姐」復仇的對象。如果只是找周亞思報仇,大概會更符合現代人的價值觀吧。
好奇心驅使,挖掘史料逸聞——【好奇挖掘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