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期企鵝評測團評測產品——小米無人機4K版。作者李白著呢職業飄忽不定,身份神秘。而眾多身份中自由攝影師恐怕是他最割捨不下的職業之一。以往攝影取材大多來自於地面這個相對二維的環境。那麼當攝影師遇見能夠航拍的無人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外觀設計篇:
飛上藍天,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夢,我也一樣,而且從小到大我都經常夢到自己飛了起來,像直升機一樣,拔地而起,那感覺無比真實,使我一度認為自己有著被封印了的超能力,總有一天會被某個人某件事解封。儘管長大以後才知道經常夢見飛起來有可能是心臟不好,但這都不重要。終於,我還是上天了,我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到了一臺無人機。
這是一臺4K版的小米無人機。竟然是小米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就在幾年前從事攝影工作時,有個從小玩兒航模的朋友建議我接觸一下航拍,接一些婚慶的活兒。那時我們還叫這東西航拍器,這東西在我腦中的畫面還是一個戴著安全帽的人操控著的航模在工地上方盤旋,掙的那是地產商的錢。還有一個印象就是一個國產電影片頭是用航拍器拍攝,非常大氣,那時航拍的畫面還不穩,需要很專業的後期製作。
小米無人機4K版繞點飛行實拍體驗
總之航拍器給我的印象就是高成本,高科技,實在是高,高到夠不著。直到經常看到大疆在天上飛,知道一臺無人機大概1萬來塊,還是覺得貴,怎麼說也是一支佳能L鏡頭的錢呀。然而這次小米發布了無人機,性價比會不會很高呢?4K版2999元,價是有了,性能呢?這就隨我來體驗一番。
套裝版主要包含一臺無人機機身,一臺雲臺相機,4片裝的螺旋槳兩套、遙控器、一電池、一充電器,還有這四個紅色的保護架。初次體驗,安全起見建議裝上,隨機附帶了螺絲刀和10顆螺絲,安裝要擰8顆螺絲。比較麻煩,更不適合反覆拆裝,即便拆掉保護架,摺疊起落架,摘掉螺旋槳,再拆下雲臺相機之後它是可以被收納到普通雙肩背包裡的,我也是不會這麼做的,真的太麻煩了。所以那個需要額外購買的背包,我覺得你還是先等等再說。
遙控器,像個遊戲手柄,更像米兔。左上角和右上角有兩個滑輪,分別控制鏡頭俯仰和曝光ev值。右側這個滑輪可以在App中自定義功能,其實就是改成機頭燈亮度控制。遙控器背面左右兩個按鍵分別控制攝像和拍照,手機支架藏在遙控器頂部。
起落架可以向兩側平放收起,機身底部布滿了金色的散熱孔,不用想這一定是為了不發燒而生的,後面試飛之後沒有覺得機身會熱。在下面的一組黑色圓形的部分是光流輔助定位,總之就是在無衛星信號時輔助平穩懸停的。然而我並沒有在室內起飛,也不建議像我一樣的新手這麼做。
我最喜歡的三軸雲臺相機,除了正常的三軸穩定系統之外,與機身連接部分的橡膠小球減震架也能緩衝飛行中的不平穩。鏡頭是2.8光圈,等效35mm全畫幅下的20mm焦距(即94度角視野),底是1/2.3英寸的索尼傳感器。
雲臺相機背面能看到帶有風扇的散熱孔, TF卡槽和Micro-USB接口。
螺旋槳正槳反槳,金色和灰色,不再是小米1080p無人機上那種自緊式,而是帶有鎖緊卡扣的快拆型,具體操作就是壓住電機插頭之後把上面那個金色(灰色)的紐擰到鎖緊位置。安裝螺旋槳時在四個機翼上分別有兩組金色和灰色的標記,對應螺旋槳顏色安裝即可。
雖然這種螺旋槳更安全,但在我每次飛行返航之後都會有個別紐扣微小幅度鬆動,就是飛行之前是擰緊到頭了,返航後再擰還有一段距離,大約5度左右,經過多次飛行試驗後驗證並不會掉下來,要想完全扭下來需要擰45度,而且在最後擰緊和解鎖那一下是有明顯卡位的,所以是不用擔心的。但是,每次起飛前檢查螺旋槳是一個一定要保持的好習慣。
這是組裝完畢,放下起落架後的樣子,如果能加入起落架升空摺疊功能就好了,可以降低風阻,提升穩定性。我是不會告訴你這是我在GTA裡學到的,這個功能我還沒有在消費級無人機中見過,可能作用不太明顯,不過如果有就更完美了。
然後就是電池了,5100mAh,機身上最重的一部分,金色按鈕短按一下顯示電量,短按之後再長按是無人機開關功能。
萬事俱備馬上就可以上天了,據說在北京想飛無人機需要額外購置一個附件,那就是能把你帶到六環外的交通工具。還好本人地處小城市,這裡我要說的是,如果你不摺疊裝包的話組裝好帶保護架的無人機對角線大約72cm,要佔一定橫向空間,並且上面不可壓任何物品。
小米無人機對起飛有一定要求,需要平地,這裡說的是水平,土地石頭地磚地草地都是可以的。需要搜到14顆衛星,有時附近有金屬會顯示指南針受到幹擾無法起飛,一般需要換一下位置。有時會提醒矯正,這時需要你水平託起無人機原地逆時針旋轉直到指示燈關閉,再垂直提起無人機逆時針旋轉到指示燈熄滅來校準指南針。當無人機四周圍了一些人或你離得太近也會干擾起飛。另外就是注意你所在區域是否是禁飛區,再不行你可以和它好好談談,這是我的親身體會。基本我所在地區的公園,廣場這些空曠區域還是很好起飛的。
下面說到這個長著米兔臉的遙控器,需要連接手機當做屏幕,並且下載運行小米無人機App,才能連接無人機,無人機的所有操控都要在運行小米無人機App的條件下來進行。連接手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有線,這裡需要手機開啟網絡熱點,選擇USB網絡共享,手機本身聯不聯網是沒有影響的。但是有些手機沒有USB網絡共享這個選項,比如說我的錘子手機。這時就要用第二種方式WiFi連接了,只需要搜到小米遙控器的WiFi信號並連接即可,真這麼簡單誰還用線啊,複雜又難看,我就這樣連了一晚上也沒有找到小米的WiFi信號,後來才知道需要購買一個附件,69元的無線發射器,像個U盤一樣插在遙控器下方,這樣一個需要額外付費的謎之突起真的不比連線好看到哪裡去,希望小米能把這個功能整合到本身WiFi功能就很強大的遙控器中,既美觀又實用。遙控器的電池容量和機身電池接近達到了5000mAh,在有線連接手機時遙控器還可以扮演一個充電寶,你大可不必擔心遙控器的電量,在我的使用過程中,保守的說遙控器電池續航是無人機的三四倍,所以你不用擔心遙控器先沒電,但不要等到電量耗盡才充電,並且不連手機時記得關閉電源並斷開與手機的連線,以免電池饋電。
飛行體驗篇:
撥動並保持左右搖杆內八字三秒,電機啟動,再向上穩定的推左搖杆,無人機即可升空,同時小米無人機帶有自動起降功能,在滿足自動起降條件下,自動起降按鈕燈由紅色變白,短按再長按此按鈕,無人機即自動升起到4米高度後懸停,降落一樣是短按再長按,這種按鍵邏輯可以有效防止誤觸。這個功能非常適合新手,但往往滿足起飛條件時並不能同時滿足自動起降條件,所以我都是手動,同樣沒什麼難度。當然了,這是新手模式,具備所有輔助功能,並且限制飛行高度50米,距離100米。
小米無人機的懸停非常平穩,官方參數抗風能力小於等於4級。在我的使用過程中實時風速一度達到6級,無人機會隨風向偏移,但仍保持平穩,這也驗證了官方給出的抗風性能參數是可靠的。但這樣是比較耗電的,而且可能還是存在一定風險的。雖然沒有發生意外,但我還是趕緊降落了,之後的體驗我都會關注一下天氣。
下面說到最關鍵的一點,續航問題。官方給出的時間為26分鐘,並明確解釋是在微風、海平面高度的極限懸停時間,很多媒體實測也在26分鐘左右,而我測的是真正日常使用的續航時間,即起飛後手機持續同步傳輸畫面,持續4K攝像,在這種工況下從起飛到電量剩餘30%提示返航,並返航降落,落地時正好只剩15%的電量,即不可以再起飛的情況下,整個過程飛行了18分13秒66。我認同官方和各個媒體給出的數據,但對一個新手,一個普通消費者來說,這個測試工況和結果相信是更有參考價值的。因為大部分人拿到無人機上天之後不只是單純的飛,如果你要通過同步畫面判斷位置,如果你要攝像拍照的話,請一定規劃好電量。當電量剩餘30%系統就會提醒返航,這時請抓緊時間返航,因為實測當電量不足15%時,無人機會自動降落,不管飛到哪,都會自動垂直降落。看到很多人在網上問小米無人機的返航和降落問題,明確的告訴大家,是低電量提醒返航,失聯自動返航,電量再低是自動降落,垂直降落!
關於自動返航功能,無人機會記錄起飛的地點,當需要自動返航時,撥動遙控器上的返航開關,無人機即可自動返回,上圖紙巾位置為起飛點,自動返航降落點與起飛點誤差距離約兩米。
由於小米無人機沒有避障系統,所以需要提前設置返航高度來從一定程度上減少碰撞風險,每次起飛連接無人機前,App載入界面都會提示設置返航高度。
然而單憑設置返航高度是無法完全避免碰撞風險的,天空看似遼闊,但也存在著許多危險,比如你不飛起來就不知道天上有這麼多電線,很多高層建築比你的最大飛行高度還高,所以並不能完全依賴自動返航,在自動返航過程中可以人為幹預調整方向及高度,一但停止人為幹預無人機就會繼續沿原方向返航,撥動自動返航開關可以停止移動。另外在我的體驗過程中,有一次提示失去gps信號,無人機開始自動返航,重新獲得信號後,及時控制方向停止了自動返航,由於飛行高度很低,險些撞到樹。
基於自動返航的問題我畫了一張圖,綠色軌跡是我的飛行路線,這是在模擬我在複雜環境中躲避障礙飛行後到達目的地的過程,這時如果無人機失聯或我自行啟動自動返航,小米無人機會走紅色路線直線平移到起飛點上空再垂直降落。這時就會發生碰撞並墜落即傳說中的「炸機」。目前常見的解決方案就是前後視覺避障,左右紅外避障等,這都是需要硬體配置的解決方案。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我手動操作還是使用路線飛行功能,即在App中的地圖上畫出路線然後執行來走出這種曲線,都會生成一個飛行記錄,存儲在App中,包含我的飛行軌跡和操控數據,上升下降數據。試想,用我人為操控產生的成功躲過障礙的飛行記錄,生成一個反向的返迴路線是不是就能從軟體層面上實現避障功能呢?我不是什麼科學家,可能有些想當然,但我相信小米這家公司在軟體方面應該是有這個實力的,也許這是個新方向。
上圖就是航線飛行功能,建議在設置中選擇顯示衛星地圖後使用。
降落以後看到幾隻小飛蟲慘死在螺旋槳下,另外降落時向下的風力很大,無人機氣場強大,地面塵土飛揚,也導致每次降落後無人機各個部件尤其是雲臺相機防震架上的橡膠小球都會有積灰,一方面提醒我們螺旋槳具備一定殺傷力,劃傷人的新聞網上有很多,一定要注意安全。另一方面是注意使用後要清理機身。原來網上賣的摺疊停機坪不只為了帥,當然也可以準備一塊紙板在起降時候鋪地,在平整地面的同時防止起灰。其實攝影用的圓形摺疊柔光板就很適合。注意起風時為避免停機坪被掀翻需要用釘子或其他重物固定在地面。
飛行拍攝體驗篇:
下面說說攝影方面的體驗,在使用小米無人機的這幾天裡,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公園和廣場,當然就會遇到一些大媽,她們有時會問我一個很搖滾的問題:「小夥兒你玩兒無人機,你玩兒它有啥用啊?」我沉思許久答道:「我必須學會新的賣弄啊」。所以想來想去主要還是為了拍照時的特殊視角,在初嘗攝影時,很多人都會先喜歡上廣角鏡頭,因為利用廣角鏡頭的畸變、大透視可以很容易拍出大氣震撼的風景,大長腿,大長臉等等很容易出彩的照片,這種照片不一定有內涵,但會讓人感覺很「專業」,其實就是跟肉眼常規的視角不一樣,有新鮮感罷了。而小米所說的幾片非球面鏡片什麼的我覺得都不重要,2999元你很難買得到像樣的單反鏡頭,所以畫質先不談,最主要的是我能上天。上帝視角夠新鮮感吧。
這是jpg直出的照片,第一次飛無人機,同步傳送的穩定畫面超乎我的預期,按下快門拍一張,根本就不構圖,看什麼都是那麼新鮮。
夜景jpg直出,0.8s快門速度,畫面很穩定,用來發張朋友圈還是可以的,畫質在大部分手機水平之上。100%放大的話就沒必要了,哪怕在用單反攝影時,我也覺得這麼做是在跟自己找彆扭,在解析力和噪點控制方面就是運動相機普遍水準,防抖效果好,整體看清晰,自動曝光可靠,畫質適合網絡傳播就夠了,你站在地面手持單反未必能保證張張不虛,更何況它是在天上飛。在攝影方面我也是個器材黨,若把無人機也當成個攝影器材,從它能帶給你的體驗和它的價格來看真的可以說是超值的。
當然在拍攝過程中還是發現一些問題的,比如說在移動過程中,原地轉向時,空中急剎的一瞬間按下快門都會由於慣性太大超出防震架和三軸雲臺的防抖極限導致拍虛,想要拍攝穩定的畫面就要在任何移動後等1秒停穩再拍,這應該不算個問題,只當是個操作經驗吧。另外一點影響體驗的是由於圖像傳輸、遙控信號傳輸的距離導致的快門延遲,這點目前只能去適應。而最主要的問題是遙控器右上角這個控制曝光ev值的撥輪,非常容易誤觸,且因為同傳畫面延遲,你設置的曝光值並不能實時顯示在屏幕預覽上,誤觸後糾正也容易過頭,所以好不容易起飛一次拋去飛到拍攝地點、構圖、返航的時間,留給你安心拍照的時間也就不到10分鐘了,再加上電量掉到50%就開始的續航焦慮,如果這時再因為誤觸,導致本來就少的可憐的照片中總有那麼幾張過曝或欠曝,甚至回到家後,導入電腦才發現全是廢片也是經常事。這裡的心得就是一,管住手。二,多看回放,手機App有回放功能,但高清圖片需要下載,可以只看預覽圖簡單判斷一下曝光。
在漸漸熟悉了基本操作後,我在設置中解鎖了新手模式,飛行高度達到了120米,距離達到500米,於是我在上圖同一地點不同高度和距離拍下了又一張照片。當你站的更高更遠,又是另一番景象,個人總結無人機攝影入門第一條,高角度更容易出彩。
小米無人機4K版是支持拍攝RAW格式照片的,這可以滿足對畫質和後期有更高要求的用戶,無人機會同時生成一個RAW文件和一個JPG文件,RAW文件保留了更多的細節大小都在20MB左右。
RAW文件直出的照片在色彩上比同一張JPG要更灰,這更有利於後期調色。
經過簡單的後期調色後,效果還是非常令人滿意的。以下是幾張RAW格式直出和調色後的樣張。
另外小米無人機還有4:3和16:9兩種照片尺寸設置,以下是一張16:9尺寸RAW格式直出樣張。
最後要說到4K錄像方面的體驗了,這也是4K版小米無人機的主要功能了,這次直接上截圖。
實際體驗一番,錄像要比拍照更舒服,你可以從起飛就開始錄像,一直錄到降落,記住我的實測時間18分鐘左右,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隨意的自由翱翔,忘掉飛行之外的一切操作,把錄像全部交給系統自動,除非是在大光比環境,需手動調整ev值,盡情去飛吧,你飛的越爽,你錄得東西必定能更取悅觀者。為了拍出更平滑的鏡頭,小米無人機App自帶了指點飛行,路線飛行,繞點飛行等多種實用功能,可以很方便的在手機上規劃好拍攝路線,然後點擊執行。這裡就著重介紹一下最好用的繞點功能,因為它最容易拍出出彩的鏡頭。
操作的邏輯是這樣的,你需要飛到你要繞的點上來設置這個圓心,然後設置半徑、飛行高度、速度、鏡頭角度和鏡頭指向方式,最後點執行即可。小米無人機4K會勻速穩定的繞著這個景物拍攝平滑的鏡頭,很容易讓別人把你當成大師。以下是幾張截圖。
4K功能實用之處主要是為後期裁切提供富餘量,對於有計劃的拍攝者來說,小米無人機4K提供的2560*1440 60幀每秒、1920*1080 100幀每秒等格式是更實用的選擇。而對於我來說4K視頻給我帶來的福利就是視頻截圖的可用性了,我可以不用拍照,只需打開錄像,盡情去飛了。
總結一下,這是我的第一次「上天」,也是小米發布的第一臺無人機。儘管有些人會把廉價跟這個品牌聯繫到一起,但我不這樣覺得,能把產品做到質量可靠並同時拉低門檻,這是實力,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而且如今的小米在各個領域做的產品都比以往更加精緻且仍保持著平易近人的價格。同樣這臺遠低於我心理價位的無人機給我帶來的體驗也超乎我的預期,它給像我這樣的新手帶來了一個很友好的上手難度,由淺入深的讓我能在保證安全的同時控制一臺無人機,進而還能玩的很開心。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臺三軸雲臺相機,穩定性好,成像素質實用。再說下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是電池續航,雖然想玩兒的過癮多買幾塊電池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單次往返的續航時間決定了體驗的深度,雖然電池續航是各個行業的瓶頸問題,但希望小米能夠把自己在其他領域軟體層面控制電量的經驗用到無人機上,畢竟相比其他先行無人機品牌來說,這才是小米的優勢所在。第二點同樣是我上文中提到過的,希望小米利用自身優勢,在軟體層面上另闢蹊徑,提高避障性能。最後一點又要說到我最喜歡的這個三軸雲臺相機了,這個技術很成熟了,而且又可拆卸,再加個手柄就是一個手持雲臺相機啊,天都上了,下地有這麼難嗎?排隊等著買的人應該不止我一個,小米真讓人捉急啊。至此關於整臺無人機,我可以給出一個結論,也回答我在文章最開始提出的一個問題,價有了性能也夠用,具有一定的性價比,適合普通消費者購買使用,就如小米無人機App打開時顯示的那句話:「飛行夢想,觸手可及」。
補充幾句產品之外的個人感受,在體驗無人機帶來的快樂之餘,不由產生了敬畏之心,我想這應該是每個飛過無人機的人都會有的感受,不接觸就不會知道它的風險,就像我平時的另一個觀點,我認為每個人不管開不開車,買不買車,都應該去學習和了解一些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識,甚至去考一個駕照,這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責任,因為你知道了更多會影響自己,和自己可能給別人帶來的風險的存在。無人機現在如玩具一般觸手可得,比小米無人機門檻還低的產品數之不盡,在我飛無人機的時候被路人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這個多少錢?」而更恐怖的就是一位父親問完我這句話後,回頭跟自己看起來剛上小學的兒子說了一句:「爸也給你買一個。」雖然如果我是這個孩子,我心裡一定很溫暖,但是我真的不希望看到無人機成為一個玩具,因為稍有操作不當,這就是一個高空墜物,何況對於操作者也容易造成傷害。說到底還是說回了解和學習,同樣作為一個爸爸,我不會阻止孩子接觸新事物,但我會讓他從航模開始接觸,一步步的去學習。對於無人機的使用和購買,政府已經開始一步步的去規範,甚至禁飛。這是一個應用廣泛很有前景的產業,而且我國這方面技術目前也很有優勢,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像大疆小米這種有擔當的公司,在法律完善的推進下能把無人機這個產業安全有序的發展下去,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樂趣。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可以快速添加我們客服號!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可以快速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