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按:本文作者大木,無人機行業從業者。
圖為小米無人機拍攝的圖像,來自小米官網
前天小米無人機發布會直播的時候,我和天翔航空的創始人Dennis在一起擼串兒遙祝,恭喜飛米科技創始人蔡煒博士,也恭喜小米生態鏈上無數為之奮鬥的精英們。與很多帶酸味兒的道喜不同,我本人是發自內心的祝福他們。因為我又有一個朋友一個晚上的時間就名揚四海了,對於我這種愛吹牛的人來說,顯然是一種很大的資本。畢竟,我和小米無人機創始人是一起坐過路邊髒攤兒的交情。顯然以後他會很少出現在這種地方了。
小米公司包括雷布斯本人和無人機之間的新聞從來就沒斷過。從最開始的江湖傳聞雷老闆帶人去參觀大疆,再到有人曾目擊大疆兩位老闆去小米,再到雷老闆身邊人推薦各種無人機項目給他,雷老師作為一個硬體教父級的人物,對無人機的興趣一定是熾熱而持久的。昨天的新品發布,雷老闆一馬當先去直播,講真,直播對於雷布斯這種江湖大佬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不管是螺絲帽沒擰緊還是雲臺沒裝好都會造成尷尬。可雷布斯還是親自上陣來說這個東西,堪稱投資者業界良心。
發布會直播是非常成功的,事後有很多人寫了詳細解讀無人機性能的文章,況且多旋翼航拍機做到今天,功能就那麼些,亮點也就那麼多,該有的都標配,無法突破的那是行業瓶頸,大家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如果大家對產品本身的配置感興趣,歡迎去5X興趣社區欣賞我們友商韓路帶來的小米無人機開箱視頻。這裡我來講點其他的。
▌為什麼在無人機市場已經極其理性的2016年才推出小米的第一款無人機產品?
小米選中飛米糰隊應該是在2013年的下半年,這個時間節點是我猜的,如果錯了那就算自己打臉一下,我沒有問過蔡博士具體小米投資的問題,周圍朋友講的時候我也懶得聽,因為同行之間很忌諱互相打聽投資的細節。
飛米科技在廣州註冊是2014年上半年,從拿到投資到團隊初步搭建至少得大幾個月時間,所以小米無人機這產品正式開始做應該是在2014年,很巧合的是飛米當時所在的寫字樓離我住的地方不遠,有那麼兩三次我在飛米辦公室附近遠遠地看到過一架多旋翼在試飛,有一次我拿望遠鏡瞅過兩眼在走航線,當時的效果確實不太好。
有一次在一個圈內人的酒桌上,有個兄弟提起說,小米這無人機起碼要做到精靈2這個水平上市之後才有競爭力。彼時大疆已經崛起,根據我目擊到的那臺樣機如果真是飛米的工程機的話,單從走航線的穩定性上來說,跟精靈2是有差距的。
2015年是整個無人機行業消費市場和創投市場最活躍的一年,小米無人機沒有選擇這個窗口時機,應該是對產品精細打磨的追求。
到了2015年下半年無人機市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尤其精靈3的出現,遠距離高清圖傳、4k畫質、各種智能飛行模式,以及機載雲臺手持化的出現給這個行業定下了更高的門檻。
而飛米糰隊是一個新成立的創業團隊,即使有小米生態鏈的鼎力支持,但無人機這個行業,需要整合的資源非常多,而且小米生態鏈不是萬能的。東莞那些無人機供應鏈的廠商,哪管你什麼生態不生態,有沒有量,有沒有利潤,好不好做是他們唯一的判斷標準。甚至當你把飛機原型做出來之後,後期調試、搞定供應商、售後服務、理清銷售渠道都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整個2015年小米無人機數次傳聞要發布,但最後依然沒有面世。
一段時間內圈內人喝酒的時候總是會問「蔡煒的飛機發了嗎?」我相信,這個產品是要得到雷軍老師本人的體驗後才能最終定型的。最重要的是由於小米對無人機行業一直虎視眈眈,江湖上的傳聞眾多 ,大家都在盯著小米無人機,一發布就是舞臺上的焦點,如果不能70分以上,確實不太好看。時至今日,從網絡上看到的視頻和一些飛過的朋友口中得知,這飛機的完成度已經挺高了,做好了各種準備才上線。今年應該是準備好了才發。
我個人覺得一個飛機做2年半到3年的時間是可以接受的,比起8個月就眾籌的產品來說,廠商算是帶著負責任的態度。
▌為什麼雷布斯選中了遠在廣州的飛米糰隊?
飛米創始人蔡煒博士中科院畢業,非常光鮮的履歷和學術背景,早期在北京發展,一直從事航模無人機相關行業。最開始的時候還是我現在供職的桂林飛宇科技的合作夥伴,對無人機這個行業是不陌生的。大概2013年的時候蔡博士把公司的重心搬到了廣州,那個時候我還在做影視航拍和植保無人機的生意,上半年雨水多開工的時間也是斷斷續續,所以跟蔡博士還是會經常聚聚聊聊。
小米能跟蔡博士合作,有一個人應該是起了關鍵的作用,大多數熟悉小米的人都應該認識小米市場部的@瘋狂的楊林 ,我個人和楊林應該相識於2011年,彼時小米一代剛出世,我也是一名鐵桿米粉,在2011年的時候楊林就一直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有實力的技術團隊來實現小米手機和無人機的結合,楊林是一個對航模飛行特別痴迷的人,比如我對不帶飛控的固定翼飛機是沒太大興趣的,而且技術很爛,楊林學得卻很快,並且痴迷,我對無人機的熱愛更多的體現在行業發展和產品開發,而楊林是一個真正發自內心熱愛飛行的人。
楊林當時會經常推薦一些好的項目給到雷軍,當時蔡煒博士的技術背景、無人機行業的從業經驗、以及圈內的人脈應該是符合雷老闆投人的要求的,最關鍵的是他在廣州,做無人機在北京會很吃虧,禁飛就算了,各種供應商都歡聚在珠三角地區,base在北京真是跑斷腿。
▌這個產品到底怎麼樣?
無人機也就飛控、雲臺、相機、App、圖傳、機身設計這幾大塊。
飛控方面,我覺得目前開發多旋翼飛控並不難,雷總說飛米有130多人的研發團隊,搞個飛控我覺得是夠了。雲臺倒是會花時間多一點,想把效果做得足夠好必須反覆調試,不過這方面我相信蔡博士有資源搞定,相機使用了索尼傳感器和安霸的方案,小米生態鏈有小蟻運動相機這樣的先例,在相機方面不會比一般的無人機公司做得差了,畢竟有生態鏈的支持,基本盤肯定在。App是飛米北京團隊做的,據說小米公司安排了不少人去援助,整明白這個事情應該不難。
圖傳這方面我倒是比較好奇,因為這個環節的體驗很重要,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圖傳目前沒有直接的證據能顯示出真實的實力,所以等我拿到真機我會拉一下距離和延遲,到時候再告訴大家。
機身設計,很多人說醜,我個人覺得還行吧,挺簡潔的,據說是小米系統內挺出名的設計師操刀設計的,外形這個東西仁者見仁,普通消費者認為的好外形不一定是廠商認為的好設計,我不認為它好看,也不認為它醜,但做工看起來是不錯,嚴絲合縫,顏色均勻,機身設計真的好不好有很多方面來考驗,強度、風阻啊等等,很多東西需要拿到具體的數據和真實體驗才能知曉,看一場發布會,遠遠不夠。
這產品本身來說,我個人是沒有發現什麼特別覺得不合適的點,而且遙控器的工業設計還是有亮點的,這個內置式的手機固定架我很喜歡。
圖來自小米官網
▌為什麼小米無人機推了1080P和4K兩個版本?
說起航拍級的四旋翼無人機,消費者在操控性之外更關注的就是相機的質量了,我所供職的飛宇科技剛剛也推出了首款手持雲臺相機產品,做相機的難度是很高的,除了硬體的兼容與匹配,更多的是後期的調試與適配。很多時候我們業內的友商們聚在一起的時候都會問一個問題「4K真的是必需品嗎?1080P對於普通消費者夠了嗎?」
從傳播的角度來說,大多數網際網路流媒體的顯示終端都不是4K屏,從後期製作的角度來說,4K素材的剪輯對機器硬體參數要求也較高,比4K幀數更高的1080P足以滿足大多數消費級用戶的需求了。
優酷愛奇藝很多片子也只支持到1080P,很多廠商上的4K只是一個噱頭,但有些消費者就是認這個呀,覺得4K就是好的,我個人非常認同小米無人機推出2個版本的做法,讓一部分人用更少的錢體驗到航拍的樂趣,同時發現1080P的畫質也不差,我個人猜測小米無人機真正走量的型號還是這個2499元的1080P版本,而4K,咱也必須得有不是,有錢人多著呢。
▌大疆會把小米無人機當回事嗎?
坦白來說,如果放在2年前這個產品出來,大疆可能真的要開個會研究一下,時至今日,以大疆的產品力和格局也許真的不是特別care這個產品,或者僅僅降個價來遙祝一下。
拿小米無人機去對比大疆精靈4是不公平的,大疆的品牌知名度和研發實力我個人認為是在小米之上的,小米最擅長的是資源的整合和用戶體驗的把握,拿小米的1代機去對比精靈4代產品,你說怎麼比,當然了有些人在不了解產品體驗的情況下,簡單比一比參數也是可以理解的。
對無人機來說,只有外行才去比參數,我細心發現了一下很多說小米無人機2999元的價格比大疆精靈4便宜一半以上的媒體,都是當初預測小米無人機會699元起售的那幾家。怎麼說呢,缺乏常識吧,我這麼說可能又要得罪人了,不過我的內心本意是如果對無人機行業有報導興趣的媒體朋友可以聯繫大木本人,我非常樂意與媒體同學共同進步學習,也可以給你們分享一些基本的辨別真假無人機情報的小技巧。
對於大疆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挑戰自己,我最欣賞的大疆應該是一家眼裡沒有對手的公司,我相信汪滔有這個境界,友商發布新品,降降價慶祝一下就得了。
▌直播當晚到底有沒有墜機?
昨天小米無人機發布最火熱的梗其實是在後面,一段疑似無人機墜毀的視頻將小米無人機及當時正在操作無人機直播的飛手@瘋狂的楊林 推向了風口浪尖,大多數人質疑點有兩個——
第一:為什麼第三方鏡頭視角裡飛機明顯下落後,機載攝像頭傳回的畫面還是一切正常。是不是事先錄播然後造假;
第二:到底無人機是失控墜毀還是電量報警後自動降落。
按照當事人@瘋狂的楊林 的說法,第一個問題畫面不同步的原因是因為圖傳延時,很多人不信,說小米手機之前有很多「黑歷史」:比如小米MAX視頻裡面把邊框黑邊P窄等,這個事情我本來想打電話給我的老朋友楊林問一下的。結果後來我想了一下,如果楊林說的是瞎話,他肯定會跟我繼續說瞎話,如果真的是延遲,他也會告訴我他說的就是真的。所以不管我怎麼問,得到的都是同樣的答案,這個事情是很難有鐵證來自證清白的,我也沒有證據,但我給大家講個我和楊林的真實故事。
2012年秋季,當時小米2代剛剛出世,楊林找領導申請出差桂林,與飛宇科技合作想用固定翼無人機來一段小米手機航拍,我們當時把小米2代固定在飛宇科技無人機的頭部飛了兩個起落,後來發現由於是硬連接,高頻抖動造成了很嚴重的果凍效應,手機拍的畫面很差。我出於個人義氣試探性地問了一句「楊林,要不要我用其他相機拍一段你拿回去給領導交差,就說是小米手機拍的?」楊林說「我是個光明磊落的人,效果不好就不好唄」,事情的結果就是他空著手回去了。這個故事有照片為證。我相信楊林不會輕易撒謊,起碼在這個事情上,造假對他來說沒有直接的利益關係。
圖拍於2012年,和楊林一起在桂林用小米手機2航拍時的照片
第二個問題其實邏輯上是一樣的,打電話給當事人也問不出什麼東西出來,但我是@瘋狂的楊林 的多年朋友,出於個人道義,我選擇相信朋友,我可以有理由不相信雷布斯不相信小米公司,因為我不是雷總的兄弟,離得太遠。但當事人是我的朋友,我只能信了他的話。講真,大半夜的飛機飛行確實風險大,其實我沒想明白為啥要夜裡直播,也許是楊林膽子大也許是對飛機產品信心足夠強。因為第二天是安排了媒體試飛活動的,風和日麗的白天顯然直播的效果好很多。
退一萬步說這玩意即使就是掉下來了也正常,夜裡視線差,周圍無線電環境也不一定很穩定,既然決定玩無人機,從第一天起就要做好炸機的準備,這個問題,我找個機會單獨採訪一下@瘋狂的楊林,讓他跟大家聊聊#年輕人的第一次低電自動降落#。
但昨天晚上這個事多多少少還是暴露了一些問題出來,雷老闆演示產品的時候雲臺沒裝好,槳沒擰緊反應出的是缺少發布會的演練時間,按照雷老闆勞模的認真勁兒,如果時間足夠,肯定會排練多次。所以小米無人機來得比較急。另一方面就是飛機落下來這事兒,暴露出了一些細節層面的問題,軟體層面上如何對低電量的飛機進行限制和保護等等很多課題需要飛米糰隊去解決。
事呢,就是這麼個事,一家具備十足爭議性但卻有很強市場洞察力和用戶影響力的生態公司,找到了一個認為合適的人,花了2年半時間做了這麼一款一代機。產品呢,主流的配置都有,價格也還行,對於大多數第一次購買無人機的小白用戶來說多一種選擇,畢竟之前的民用無人機市場除了大疆和幾家大廠,淘寶上那些眾籌刷單子的小廠實在讓消費者不放心。
大家合理的評論和質疑是正常的,在當前的輿論環境下,諷刺小米是某種程度上的政治正確,但就事論事,小米無人機剛出,即使真有問題,也等到了大家手裡體驗過再罵,畢竟這是一款橫空出世的產品,他的安全性備受公眾關注,小米的光環給了這款產品足夠的曝光率,但生態鏈諸多產品背後積攢的負面因素也給他帶來了更多的公眾壓力。
罵的也好,贊的也好,給飛米糰隊2個月的時間,等大規模出貨之後,我們再來客觀評價一下這款產品到底如何。小米無人機發布前一周的時候,我跟蔡博士微信聊了幾句,忘記說的啥了,總之吧,希望我的朋友們做的產品經營的企業都能發展的好,這樣,我也多點談資,賺點關注。
大家好,我是飛宇大木,一個賣無人機和手持雲臺相機的作家。
雷鋒網註:本文為雷鋒網專欄原創約稿,轉載請聯繫授權,保留完整信息,不得刪減、修改文章。
/ 文章推薦 /
讀懂小米無人機:大疆門徒的新手村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