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伏盡世間魔!那些可以幫你趨吉避兇的道教密諱!

2021-03-04 玄門道學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文字上不能直接書寫帝王或所尊的名號,常採用改字、空字、缺筆等方式避之,所以稱為避諱。在道教信仰中,神仙也都有專門的隱諱。諱字是中國道教文化知識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令牌、法印三者構成了與其它宗教文化明顯的不同之處,具有鮮明的特色。

據道經記載,諸真皆有名諱,但不可輕呼,皆需避諱。諱字為道教神仙譜系中的天神代號,也可稱為天神的符號,其書寫與一般的漢字有極大的不同,在很多道教經典文獻中,我們都可以見到這樣的諱字。道教的神仙隱諱,或為尊者諱,或為親者諱、或為賢者諱,忌而不言,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避諱文化和尊師重教的體現。

道教很多密諱都是「雨」字頭的,這是為什麼呢?在中國漢字中雨字頭的字多是和天氣、自然、天文有關係的,如:雪、雷、霜、霧、雹等等。古人有自然崇拜,並會把這些自然或天文現像賦於神性,道教前身和上古先民的巫祝文化有一定的聯繫,所以也承襲了這一特點,對於天宇的某位神仙同樣避其名諱,以示尊重,而改用雨字頭加組合文字的辦法表示,「雨」字頭也本身就有表示天上、天象的潛在內涵。

「紫微諱」是使用率最高、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一種諱字,即四御中北極紫微大帝隱諱的簡稱。北極紫微大帝執掌天經地緯,以率日月星辰和山川諸神及四時節氣等自然現象,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北陰酆都太玄制魔黑律靈書》載,龍漢元年,有北陰酆都六洞鬼兵,神靈魔王,遊行人世,殺害生靈,莫能制御玉帝召北帝統率神將吏兵,演大魔黑律,行酆都九泉號令符,糾察三界鬼神印,降伏魔群,驅蕩妖氛,救護黎庶,功成行滿,升入北極中天自然總極紫微大帝之位。

紫微諱,有紫微內諱、伏魔紫微諱、殺伐紫微諱等,常見的由雲頭「雨」字與鬼腳「聻」字合成,具有紫微大帝的職能。「紫微諱」中的聻字來頭不小,源於唐朝的民間厭鬼法——「門書漸耳」。在唐張續《宣室志》,記載有:「裴漸隱伊上,李道士曰:『當令制鬼,無如漸耳。』時朝士乃書『漸耳』於門。」

唐朝人書「漸」字以驅邪,此則淵源於唐朝的馮漸根據《太平廣記》卷七五引唐張讀《宣室志·馮漸制鬼》:「河東馮漸,名家子,以明經入仕,性與俗背。後棄官隱居伊水上。有道士李君以道術聞,尤善視鬼,朝士皆慕其能。李君後退歸有博陵崔公者,與李君為僚,甚善。李君寓書於崔曰:『當今制鬼,無過漸耳。』是進朝士鹹知漸有神術數,往往道其名。別後長安中人率以『漸』字題其門者,蓋用此也。」

到了後來,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裡便有了:「時俗於門上畫虎頭,書『聻』字,謂陰府鬼神之名可以消瘧癘。」的記載。在這裡「漸耳」傳為陰司鬼神之名,而金韓道昭《五音集韻》中云:「人死作鬼,人見懼之;鬼死作聻,鬼見怕之。若篆書此字貼於門上,一切鬼崇,遠離千裡。」

《廣成儀制•乾元咒棗全集》指出,紫微諱可按照三官四聖、南北鬥等分解。另外,紫微諱共計二十八劃,二十八星宿也暗合於內,在一定程度顯示紫微諱可廣泛用於驅邪、鎮煞、伏魔、殺伐、收驚、退煞等。道教的不同教派,在使用「紫微諱」或相關咒語時也都有不同的訣竅。

道教密諱用在很多地方,比如畫符、開光、加持等方面,一般在道場科儀中都是虛書的,在符則多以其做「符頭」,或者書而塗之,成一個團;也有將諸多諱字疊書在一起,通常情況下符的「符膽」即是多字或多諱疊書而成。

道教諸真隱諱不僅是修道人必須熟悉的,而且在道教的齋醮法會上頻繁使用。如正一派在舉行科儀法事的時候,常涉及到請神招將,而每一位神將也都有應的密諱,常見的方式有默諱、存諱、運諱、天目書諱、令牌書諱、劍訣書諱等,一般不能隨便讀出。而且大多數神仙隱諱,只有寫法而沒有讀音。法事進行過程中,高功法師變身施法,擊令招將,向東南巽方噀水以令書諱,籤定與神將的契約,方才算是完成了整個招將過程。這就好像我們在稱呼別人的時候,連別人的名字都不知道,被招呼的人自然不會應答是一個道理。

《抱樸子·遐覽》中有,「道書之重者,莫過於三皇文,五嶽真形圖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修道之士,棲陷山谷,須得五嶽真形圖佩之,則山中魑魅虎蟲,一切妖毒皆莫能近。由此可見,神仙的諱字是可以隨身佩戴的,有驅邪避禍之效。甚至如果熟記神仙名號,存默亦能飛升玉京。比如《上清三元玉檢三元布經》指出,有知太素三元君,壽與天地同久;存思則見太素三元君真形,見太素三元君壽與天地相傾。

以上可以看出諱字的極大重要作用。在過去道士對於諱字是不記載於紙張上的,多數是言傳身教,作為秘法。當然,道教諸真名諱與人名類似,不僅存在同名同號的神仙,也有同宮同闕的高真。有些同名同號的神仙源於神真的隨方化度,而有些則由於通過修煉相同的法門而同證真常,合真於無極大道。

相關焦點

  • 一字伏盡世間魔!那些可以幫你趨吉避兇的道教密諱
    在道教信仰中,神仙也都有專門的隱諱。諱字是中國道教文化知識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令牌、法印三者構成了與其它宗教文化明顯的不同之處,具有鮮明的特色。據道經記載,諸真皆有名諱,但不可輕呼,皆需避諱。諱字為道教神仙譜系中的天神代號,也可稱為天神的符號,其書寫與一般的漢字有極大的不同,在很多道教經典文獻中,我們都可以見到這樣的諱字。
  • 一字伏盡世間魔!披露可以幫你趨吉避兇的道教密諱
    在道教信仰中,神仙也都有專門的隱諱。諱字是中國道教文化知識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令牌、法印三者構成了與其它宗教文化明顯的不同之處,具有鮮明的特色。道經記載,諸真皆有名諱,但不可輕呼,皆需避諱。諱字為道教神仙譜系中的天神代號,也可稱為天神的符號,其書寫與一般的漢字有極大的不同,在很多道教經典文獻中,我們都可以見到這樣的諱字。
  • 那些可以幫你趨吉避兇的道教密諱,你了解多少?
    到了後來,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裡便有了:「時俗於門上畫虎頭,書『聻』字,謂陰府鬼神之名可以消瘧癘。」的記載。在這裡「漸耳」傳為陰司鬼神之名,而金韓道昭《五音集韻》中云:「人死作鬼,人見懼之;鬼死作聻,鬼見怕之。若篆書此字貼於門上,一切鬼崇,遠離千裡。」《廣成儀制乾元咒棗全集》指出,紫微諱可按照三官四聖、南北鬥等分解。
  • 走近道教:怎樣理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看到文章的標題,很多人會下意識地說,不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嗎?因為在大家的印象裡「道」代表著正義,而「魔」則代表著邪惡,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修行之路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考驗,實屬不易,道教有「魔考」一說,即經過「魔」的考驗才能成道。根據《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的記載,神界有五帝大魔,乃是萬神之宗,經過他們的種種考校之後,修道之人方能證道成仙,這五位魔王分別為「青天魔王姓賦,諱齒成巳,主巴元醜伯。赤天魔王姓弗,諱申肅,主負天擔石。白天魔王姓赭,諱上栢,主反山六目。黑天魔王姓鄧,諱呼倪,主監醜朗馥。
  • 道教為什麼說不能用手指月?其中暗藏趨吉避兇的法門!
    等長大以後,覺得那只是父母唬人的玩笑,但事實卻是道教中的禁忌。道教裡關於日月的禁忌還是很多的,且比較普遍。如「不得輒指三光,久視日月。不得裸露於三光,不得呵罵於日月」等等。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對待日月三光呢?
  • 道教對於魔的定義
    此者與我道教經典之義有所不同。於道教而言,元始天尊龍漢開圖爾後統御三界,有無數之自然之神靈通過修煉而登真。於顯者為之仙帝,主司賜福與教化。於隱者為之魔帝,主司護衛與懲戒。此者正與我道兩儀之說相符。仙帝與魔帝同屬元始天尊之麾下,魔帝嚴鎮北酆之上,而此地也正是「雷城」之所在。魔帝者又以五大魔帝為代表。《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一:「青天魔王,巴元醜伯。赤天魔王,負天擔石。
  • 道教對於魔的定義以及道教的十大魔,第八魔最煩人!
    何為魔?近代西方通俗文化於網路與媒體的侵浸,以及佛教經典之大力宣揚之下,對於「魔」的觀念與我至道文化的差別甚鉅。《正字通》譯經論曰:「魔,古從石作磨。梁武帝攺從鬼。」磨本來有砥礪試煉之義,改石為鬼而皆成大力邪鬼之說。此者與我道教經典之義有所不同。於道教而言,元始天尊龍漢開圖爾後統御三界,有無數之自然之神靈通過修煉而登真。於顯者為之仙帝,主司賜福與教化。
  • 「道教」意義中的魔考
    道教經典中對於魔的定義,並非等同於鬼邪。
  • 道教中的「承負」是什麼意思?帶你走進道教
    因果報應不僅佛教是佛教倡導的,它的起源在道教,道家在因果的理論上更進了一步,提出了「承負」的概念,把因果的對象從個人擴大到了家族,或是更大的集團。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講講道教的「承負」吧!道教「承負」的闡述最早見於《太平經》,這本書籍是漢朝時期由多位學者把先秦陰陽五行家、神仙家、道家、墨家及儒家之學說匯聚在一起所著成的,道教把這部書籍奉為經典。
  • 道教的十大魔,第六魔須慎重!
    前言:  何為魔?近代西方通俗文化於網路與媒體的侵浸,以及佛教經典之大力宣揚之下,對於「魔」的觀念與我至道文化的差別甚鉅。《正字通》譯經論曰:「魔,古從石作磨。梁武帝攺從鬼。」磨本來有砥礪試煉之義,改石為鬼而皆成大力邪鬼之說。此者與我道教經典之義有所不同。於道教而言,元始天尊龍漢開圖爾後統御三界,有無數之自然之神靈通過修煉而登真。於顯者為之仙帝,主司賜福與教化。
  • 《道教為什麼說「我命由我不由天」?》
    那麼道教憑什麼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憑什麼覺得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了?不是說因果承負嗎?底氣一:趨吉避兇        首先我們把目光放到古代,在古代人均壽命很低,經常常有人因為不知名的疾病死去。在這樣的環境下,道教站出來說「人可以趨吉避兇」。        在我們道教有很多諸如「夫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勸誡,希望大家遠離危險!類似的思想在《道德經》中也有講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意思是遠離大家都害怕的事,就是簡單的避兇。        此外,道教術法之奇門遁甲、周易義理都可以教人如何趨吉避兇,非常靈驗。這就是道教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第一個底氣:趨吉避兇!
  • 道教中的十種魔
    道教之經典將魔分成十類,《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四五:「行道之士,先明於制御之法,其魔有十,故具於篇內。學者深而造之,勿為魔之所試,斯道不難成矣。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陽魔,七曰陰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此十魔者惟有天魔為仙帝所幻試,非野鬼或邪魔之所為,其餘九者須謹慎應對之。
  • 所說的「魔」指的是什麼?為何連祖師爺都不能把「魔」滅掉?
    之所以稱之為「神魔」,其中最為顯著的特徵是,小說裡有代表正義的「神」和代表邪惡的「魔」。神話小說裡包含了大量的道教元素,無論是神仙人物,或者是各種法術,在道教文化裡總能找到對應的關係。那麼道教文化裡有「魔」嗎?這個所謂的「魔」指的又是什麼?翻閱道教的神仙傳記,從中可以看到有許多道教祖師降魔衛道的故事。
  • 那些年被大家誤會的「尹志平」|關於「道教」,你知道的太少
    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中國傳統宗教。而「道」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思想、政治等都有著深厚的影響。那麼道教,就是基於此種從三皇五帝,到改革開放,貫穿了整個華夏歷史的中國哲學為主導的宗教。而如今的道教中,大眾最為熟悉的便是正一教和全真教。「正一」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驅邪、以一統萬,傳承自天師道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立的天師道。
  • 道教奇門九字訣的作用及修煉方法
    (馬小玲施法劇照)道教奇門九字訣道教奇門九字訣又名六甲秘祝,典出《抱樸子·內篇卷十七·登涉》第五段:「入名山,以甲子開除日,以五色繒各五寸,懸大石上,所求必得。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臨兵鬥者,皆數組前行」。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闢。要道不煩,此之謂也。」為《抱樸密言》之一。但是並無手勢。
  • 疫情期間,我們可以持誦哪些道教經文護身祈福?
    此書未著撰人,為道教正一部經書,估計成書年代不晚於隋唐。道教供奉瘟部神祇以天符大帝為主神、以和瘟匡阜真人為瘟部神祇重要領袖,配合五瘟神祇在道教禳病送瘟中經常迎請。在靈寶派、神霄派、清微派等演行遣瘟送船法事中常奉請瘟部神祇。而一般常供奉的瘟神,是「威靈瘟元帥」——溫瓊。玉帝命他主管治病驅邪、消除瘟疫之事。他也是道教四大護法元帥之一。又是真武大帝屬下三十六天將之一。尊號地衹上將亢金昭武顯德元帥溫瓊!
  • 道教最常用的十種驅魔咒語人人都可以念
    很多人對道教降妖除魔的事情感興趣,整理了五種普通人也可以念的道教咒語希望可以對大家有用。      一 防鬼咒人來隔重紙 鬼來隔座山 千邪弄不出 萬邪弄不開。如果你的工作或者你是驢友,會出入院一些陰氣較重的地方,就可以念這個咒語,注意念的時候要心存正念,不要有害人的想法,不然身無正氣,念咒無用。
  • 道教最常用的五種驅魔咒語人人都可以念
    道教最常用的五種驅魔咒語人人都可以念很多人對道教降妖除魔的事情感興趣,整理了五種普通人也可以念的道教咒語希望可以對大家有用。如果你的工作或者你是驢友,會出入院一些陰氣較重的地方,就可以念這個咒語,注意念的時候要心存正念,不要有害人的想法,不然身無正氣,念咒無用。 二 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的負責救苦度人的一位天尊,無論佛道都認為認為業果是最難消除與阻斷的,佛教中就有神通敵不過業力之說。
  • 林正英電影中道教捉鬼封邪罐的製作方法
    很多人對道法感興趣最初是受到港臺電影林正英大師捉鬼片子的影響,看來林大師對道教文化的啟蒙功不可沒,其中他主演的《驅魔警察》中有這麼一個情節:就是林大師拿個罐子,貼上幾道符,在罐底畫個密諱,對著為禍的鬼怪大喊一聲,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