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真人動畫《彼得兔》2018年2月份在中國大陸的上映,「百歲網紅」彼得兔又火了一把。這隻穿著藍色外套的十分討喜的野兔「男孩」,作為英國兒童文學暢銷書《彼得兔的故事》的主人公,於1902年首次出現在英國大眾的視野中,經過幾十年歲月的沉澱,他在英國已家喻戶曉。彼得兔就像愛麗絲、瘋帽匠、小飛俠(彼得潘)一樣,成為了英國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文化符號。
而彼得兔系列的作者,英國兒童文學家碧翠絲·波特(下文簡稱波特小姐),她的人生更像一個傳奇。波特小姐不僅是一名出色的文學家,還是個自學成才的植物學家,更了不起的是,她還是那個年代女性獨立思想的先驅。在那個女人23歲還沒嫁人就被認作「剩女」的年代,她卻勇于堅持不婚,直至遇到真愛。今天就講講波特小姐的故事吧。
碧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出生於1886年的倫敦,家境十分富裕。良好的經濟條件,讓波特小姐可以從小自由的學習素描和水彩,而其父恬淡、親近自然的個性,也允許她經常去農場觀察小動物。波特小姐也沒有辜負父親的培養,10多歲的時候就展現出了她驚人的想像力和講故事的天賦。她的弟弟成為了她的第一個粉絲,年幼的他每天晚上要聽姐姐講一個故事才肯睡覺。
波特小姐無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按照她母親海倫的想法,這麼可愛有才華的女兒將來肯定會像自己一樣,年紀輕輕嫁就給上流社會的紳士,定期參加茶話會,去高級劇院看戲,夏天在湖區的莊園度假,成為社交活動中的焦點(參照傳記電影《波特小姐》,根據碧翠絲的真實經歷改編)。然而,我們特立獨行的波特小姐並沒有接受母親的那一套。
她不甘於做一隻金絲籠裡的富貴鳥兒,她要用手中的筆,創造自己想要的世界。15歲的她,開始用自己創造的密語寫日記,記錄自己每天的奇思妙想。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她30歲,那時寫一本童書的想法開始在她的腦海裡成形了。
在這15年裡她一直沒有戀愛,她並不是沒有人追,而是她壓根兒看不上那些每天只知道喝酒、打獵,拿著父母的遺產混吃等死的貴族公子哥們。
這麼自然不做作,有教養,又活潑愛笑的女人,怎麼會沒有人愛呢?於是,32歲那年,她遇到了自己的初戀。波特小姐的那個他(諾曼·沃恩),是個剛剛入行的出版商,在自家兄弟們經營的出版社裡幫忙,波特小姐是他的第一個客戶。
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女人出書被看作是一件不太正常的事。因為那時候的人們覺得女人的天地就應該是家裡的客廳和廚房(可笑的是現在還有人這麼想),一個真正上流社會的淑女是不應該天天和出版商、印刷廠工人打交道的。然而,波特小姐並不這麼認為,諾曼沃恩也不這麼認為。沃恩先生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波特小姐的才華,他認為她筆下這隻生動、活潑、調皮的兔子,一定會成為英國的明日之星。
事實證明,他的眼光是對的。
《彼得兔的故事》一經出版就得到了英國廣大讀者們的好評,連遠在印度殖民地的一些英國官員們也要託倫敦的朋友 「代購」。當波特小姐和沃恩先生站在書店的櫥窗前,看著託盤上那本精緻的印著兔子封面的童書時,他們二人就像兩個看到糖果的孩子一樣激動。
(碧翠絲的寵物兔子,彼得兔的原型。圖片來自英國彼得兔官網。)
兩人一起去喝下午茶慶功。諾曼沃恩發現,自己已經不知不覺愛上了這個有著孩子般純淨眼神的「大齡女青年」。而碧翠絲,因為和諾曼的合作即將告一段落,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這時,諾曼鼓起勇氣說,我希望您還有新的故事,這樣我們就可以繼續合作了。
於是他們不僅僅是合作夥伴,還成了朋友。那一年的聖誕節,波特小姐邀請了諾曼沃恩來參加家庭派對,理由是想給他看自己最新的書稿。儘管母親海倫認為她這種行為有失身份,波特小姐還是堅持邀請了他。也是在這個聖誕節,諾曼沃恩向她表白了,他說自己一直堅持不婚主義的,直到遇見了她,希望她可以考慮嫁給他。而我們一直也堅持著不婚主義的波特小姐,流著淚答應了。
毫無疑問,這樁婚事遭到了女方母親的強烈反對。母親以不分給她財產相威脅來阻止這場婚姻,而波特小姐只是很克制的說了一句我是個出版作家,我自己可以掙錢。事實上,波特小姐比自己表現的要有錢的多,在她答應諾曼求婚的時候,她的版稅收入已經足夠在湖區買一座莊園了。
試問,世間有幾個女人能像波特小姐這麼霸氣?也許在18歲的時候,我們都有夢想,都認為自己某一天可以做成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可是能堅持初心的有幾個?我們明明不想和一個沒有感覺的人結婚,卻迫於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只能找一個「合適的」就嫁了,然後讓餘生在遺憾和迷茫中度過。
波特小姐是勇敢的, 因為她敢於做自己,敢於追尋自己的夢想,敢於直面社會給她的壓力。
波特小姐也是幸運的,因為她有源源不斷的靈感,她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她遇到了她的伯樂,她的靈魂伴侶。
可她也是不幸的,在她和諾曼訂婚後的一個月,諾曼死於白血病。而這無疑於一個驚天霹靂,擊垮了她。
她足不出戶,每天一個人在深夜裡痛哭,想念著諾曼。
她試圖集中精力創作,可握著筆的手卻在顫抖。
過了很久很久,當她終於不在深夜裡哭泣的時候,她買下了溫德米爾湖區的一片農場。那是她童年觀察小動物的地方,她要在這裡繼續寫作,繼續她和諾曼的夢想。讓彼得兔、班傑明、刺蝟太太和那片菜園子,帶著她和諾曼的愛繼續生活下去。
就這樣,波特小姐又獨身了15年。在這段時間裡,她筆耕不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小動物的故事。直至47歲那年,她遇到了環保主義者William Heels, 她終於重新去愛,並和他步入婚姻。
一個女人堅持到47歲才結婚,需要怎麼樣的勇氣和決心?我相信正因為經濟能力的強大和內心的富足,才讓她有這樣的勇氣。她不需要用婚姻來換取「長期飯票」,不需要用隨大流來獲得主流社會的肯定,更不需要一天到晚刻意的引起別人注意,靠譁眾取寵來填補內心的空虛。這個社會對於單身的人總是有太多惡意揣測,如果一個人長期保持單身,就會有人八卦他是不是心理有問題,或者評價她「眼光太高 」(自以為是的潛臺詞)。可是,日子是自己要過的,我們不能代替別人吃喝拉撒,不能代他們享受快樂或承受磨難,那我們又有什麼權利去隨意評判別人的選擇呢?
(圖片來自英國彼得兔官網)
我可以理解波特小姐的選擇 —— 有些人選擇單身,可能只是因為他們目前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或者因為他們還沒遇到那個集朋友、愛人、靈魂伴侶於一身的人而已。
那些能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的人,他們是幸運的。如果我們沒有那麼幸運,那我們只能更努力的工作,努力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因為錢和愛情,我們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