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忠肝義膽的十三阿哥胤祥在幫助雍正挫敗了「八爺黨」的「逼宮」陰謀後,自己的生命也就此走到了盡頭。而就在胤祥去世後,雍正的貼身侍衛張五哥,隨即主動選擇放棄了眼前所有的一切,隻身去為胤祥守陵。
當然,張五哥此舉,不僅僅是要報答胤祥當年對於他的救命之恩,除此之外,他也是在為自己的將來做著準備和鋪墊。
自從被胤祥救下後,張五哥便用自己的忠誠來報答胤祥的這份恩情。
刑部發生「以錢買命」的荒唐案件,被矇騙的張五哥險些因此喪命,可最終,在十三阿哥胤祥的幫助下,張五哥不僅洗脫了冤屈得以重獲新生,並且還就此成為了康熙的貼身侍衛,真可謂是否極泰來。
其實,康熙將張五哥安排在自己身邊,也是有著他的想法和目的的。
一來,張五哥之所以會險些被處死,還是因為聽從了自己父親的安排,才毫不猶豫的選擇替人定罪,且不說他的行為是否合法,單從他對於父親的感情來看,就是做到了至仁至孝。而此時的眾位康熙皇子,為了爭奪皇位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面對這份骨肉相殘、兄弟鬩牆,完全置親情於不顧的場景,張五哥能夠如此為父盡孝所帶給康熙的除了寬慰,便是一絲感動。也正是這樣的忠誠與孝心,讓康熙認定了張五哥的人品,把這樣的人放在身邊,康熙才會更加的安心。
二來,康熙也非常清楚,既然是十三阿哥胤祥救下了了他,張五哥必然會知恩圖報,從而堅定地站在胤祥與雍正一邊,而此時的康熙對於雍正和胤祥又是無比的信任和器重,同時也是非常的認可。這樣一來,如果真的有緊急的情況發生,那麼張五哥便可以竭盡全力的為這二人效命,同時也能儘可能地保證其安全。
果然,在「奪嫡之夜」,康熙的如此安排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晚,康熙安排張五哥前往雍正的府上,去向雍正傳達旨意,並將其護送至暢春園。康熙之所以會如此,一方面是他非常清楚,此時只有安排張五哥前往並將雍正接回,才能保證雍正在這一過程中的絕對安全,從而使得自己能將皇位順利的傳給雍正;而另一方面,康熙派張五哥前去,無疑也就是在給雍正一個強烈的暗示,告訴雍正自己已經決定將皇位傳給他了,從而讓他提前做好部署和準備。
而張五哥也沒有辜負康熙的囑託,同時也用自己的行動很好的回報了雍正和胤祥。
除了遵照康熙的安排順利將雍正接到暢春園外,在康熙去世後,正是張五哥主動拿出了康熙的金牌令箭,並聽從雍正與鄔思道的安排,將被圈禁在宗人府的十三阿哥胤祥給赦了出來,這才有了胤祥奪下豐臺大營兵權,進而帶兵勤王,扶保雍正登基的一幕。在這之後,張五哥便緊緊地跟隨在了雍正的身邊,保證其安全。
毫不誇張說,在整個「奪嫡之夜」,張五哥是表現最為活躍的人之一,而他也就此成為了扶保雍正順利登基的重要功臣,於是在雍正繼位之後,張五哥依舊擔任雍正的貼身侍衛,其地位更是有增無減。
其實,憑藉著與雍正的感情以及所立下的功績,張五哥的地位和影響力是非常穩固的,甚至還有著更進一步的可能。可即便是如此,張五哥卻依然在十三阿哥胤祥去世後,果斷選擇離開雍正,為胤祥守陵,而他之所這樣做,也是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苦衷」。
為十三爺守陵,張五哥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做著考量。
相較於張五哥,雍正的侍衛長圖裡琛才更是應該「引咎辭職」,畢竟正是他的失誤,導致隆科多的步軍統領衙門接管了皇宮防衛,從而讓雍正陷入了非常危險的境地,險些無法控制局面。而張五哥的表現則是中規中矩,並沒有犯什麼錯,所以他完全沒有必要離開雍正,依然繼續安安穩穩地做著雍正的貼身侍衛。
然而,在張五哥看來,此時已經到了非走不可的地步了。
首先,就是張五哥要回報十三阿哥胤祥當年的救命之恩。
在刑部冤案中,如果沒有胤祥的夜闖皇宮,冒死進諫,張五哥別說是能夠從一介江南小民一躍成為御前侍衛,在當時他是連自己的性命都是無法保全的,單從這份恩情,別說是為胤祥守陵,就是讓他為胤祥殉葬償命,以張五哥忠義的性格,他也未必會選擇拒絕,必定是會欣然接受的。
況且,不僅僅是張五哥自己獲得了康熙與雍正兩代帝王的信任與重用,就連他的妹妹阿蘭,也得到了十三阿哥胤祥的寵愛,兩人從理藩院開始共同生活,再到宗人府被圈禁時相互照顧,也有著非常深厚的情感。可以說,胤祥已經不僅僅是張五哥的恩人了,同時他們兩個之間更像是一種親人的關係。
既然有著這樣的情感,所以張五哥為胤祥守陵也必然是心甘情願的。
其次,張五哥這也是在躲避朝堂上即將到來的風波。
康熙朝時期的「九子奪嫡」,由於張五哥與雍正以及胤祥的特殊關係,使得他必然也必須成為「四爺黨」的成員,並且是堅定的站在雍正這一邊,為雍正和胤祥來付出自己的全部。然而,如今的朝堂上,「奪嫡之爭」也將再度上演,雍正的三子弘時與四子弘曆為了皇位,已經展開了明裡暗裡的爭鬥。
儘管張五哥非常清楚,雍正是希望弘曆來繼承自己的皇位的,但是這個時候的張五哥,並不能夠像當年他堅決支持雍正那樣,來投身皇子的皇位爭奪,扶保弘曆登基的。畢竟他這個時候應該做的,不是去站在哪一位皇子一邊,他要做的就是對於雍正的絕對效忠,維護雍正的皇權威嚴,從而讓雍正放心和安心,也能讓雍正更加放心的將皇位傳給弘曆。
可見,張五哥這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幫助雍正,同時也是在幫助弘曆,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再次,就是張五哥也在為自己的未來做著考量。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入宮多年的張五哥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如今,自己的救命恩人胤祥已經撒手人寰,雍正的身體狀態也非常的不好,已然是每況愈下,而一旦雍正去世,弘曆登上皇位,失去最為重要的兩座靠山的張五哥,在面對與自己關係、交情都非常淺薄的弘曆的時候,被疏遠就變得在所難免。
於是乎,張五哥這也算是借著為十三阿哥胤祥守陵的機會,為自己找好了歸宿。雖然他嘴上說的是三年守陵期結束後會再回來,可他知道,雍正真的未必會活夠三年,即便是那個時候雍正還在世,張五哥也真的不願意再回來了。
而他憑藉著為十三阿哥胤祥守陵的功績,再加上雍正賜予他的黃馬褂,既保全了自己的名聲,也讓自己能夠安穩地度過餘生,不再為紛繁複雜的朝堂變故所拖累,從而使得自己能夠得以善終。
由此可見,張五哥雖然是《雍正王朝》之中的一個並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是他重情重義、知恩圖報,更為重要的是,他是真的能夠看清形勢,同時也看清自我,知道居安思危,也參悟了急流勇退的道理。而這些恰恰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與品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