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怎麼了?年薪40萬崗位無人應聘,招女性服務員全憑運氣!
又到一年的年底了,2020年太難了,在這一年我們看見了許多的悲劇,基本上全都是壞消息,唯一的好消息就是,2021年馬上就要到來了,2020年即將成為過去了!
也許到了2021年,我們會面臨一個更加全新的明天,一個好運加持的新年。
每年的年底都是餐飲業新店開業的旺季,很多的新門店會選擇在10月份以後開業,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春節是餐飲業最大的旺季,很多餐飲店老闆都會選擇在12月聖誕節左右開業,以應對雙節的餐飲旺季需求。
年底開業最難的問題之一,那自然就是如何招人了?
年底用工荒
每到10月份以後,餐飲行業的用工荒體現的更加明顯,對於服務員的巨大需求開始井噴,「搶人」開始成為了各大餐飲業的頭等大事。
海底撈為了應對年底的巨大用人需求,在10月份開始宣布全國範圍內門店調薪300-1000元不等,拿深圳舉例,原本服務員的底薪只有4300元,調薪後底薪變成了5300元。
5300元的底薪在餐飲業極具競爭力,一般深圳街邊小店的店長一個月的薪資也才5000多。
海底撈調薪並不是因為老闆良心發現員工收入太少,而是為了「搶人」,為了應對下半年新開的180多家門店用人需求。
雖然海底撈給出的工資在餐飲業算是最高的,但是依然員工流失率嚴重,海底撈的HR每天都在招人,每天門店都有人辭職離開。
餐飲業到底是怎麼了?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為何餐飲業招人這麼難?
打開百度搜索「餐飲招人難」這五個關鍵字,你會發現相關信息多達5110萬條,而2019年搜索這個關鍵字時只有872萬條,也就說一年時間裡新增了近6倍。
可見餐飲行業招人是有多難!
王老闆在深圳羅湖區的火鍋店12月20號正式開業,380平米的火鍋店計劃用人需求是35個,可是到20號開業那天,王老闆只招到了15個員工,女性服務員更是少的可憐只有4個,王老闆從11月1號就開始安排招人,本來想著一個多月的時間把人招齊並不是難事,可是哪知道,服務員這麼難招。
王老闆吐槽道:「招店長都比招服務員更容易,招女性服務員比中彩票還難,全憑運氣,你根本就不知道她們到底是會來還是不來,很多女孩子來了店裡,試工了一天就跑了,有的人說太累了,有的說員工餐不好吃,有人說宿舍沒空調,各種原因都有,第二天直接就不來了。」
人員不夠,只能一邊開業一邊招人,過幾天就是聖誕節了,本來王老闆還計劃做聖誕節的營銷活動,看著門店僅有的15個員工,王老闆想了想還是放棄了。
15個人根本就接待不了營銷活動,還是等招齊人,在開始搞活動吧。
餐飲業綜合人才需求加劇
無獨有偶,10月1日,某個知名的餐飲企業開出年薪40萬招聘餐飲研發人員,結果三個月快過去了,依然無人問津,沒有投簡歷,也沒有去應聘,甚至都沒有人打電話去諮詢。
11月5日,某個知名火鍋企業在各個門店新增了短視頻運營崗位,到12月20日,只有一個人前來應聘。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短視頻、自媒體的快速發展,餐飲門店也不得不跟上時代的步伐,當線上流量可以影響線下堂食生意的時候,各個餐飲門店都在尋求線上運營,都要尋找新的宣傳陣地。
如今一個新的餐飲店開業,不僅僅需要服務員,洗碗工,保潔員,店長,廚師,還需要品牌運營專員,需要自媒體運營專員,需要短視頻達人等綜合性的人才。
時代在快速的發展,餐飲店只有緊跟潮流的動向,才能夠趁著風口發展壯大,成為海底撈這樣經久不衰的「網紅店」,是很多餐飲老闆們的夢想。
現在的餐飲店想要打出自己的品牌,不光光只依靠口味好吃就行,現在已經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想要獲得更大的品牌影響力,那麼就必須去接近年輕人,就必須去進一步去進行全方位的宣傳。
餐飲業綜合性人才的需求,正是由於時代的發展,誕生出了很多有別於傳統餐飲業的崗位,餐飲門店不再是只有服務員和廚師,還需要專業的品牌運營人員,客服專員,自媒體專員。
年輕人為啥不願意幹餐飲!
餐飲業跟工廠其實很相似,都是每天在重複同樣的事情,都是每天在一畝三分地上打圈圈,每天工作認識的人都很有限,都是委屈自己成全他人。
餐飲業最大的一個字就是「累」,跟工廠一樣,餐飲行業工作是永遠不可能8小時工作制,海底撈願意在深圳給出5300元的保底工資,就是因為在海底撈一個服務員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如果遇到聖誕節這種節假日,每天工作時間甚至會達到12個小時。
這麼長的上班時間,工作強度這麼大,工資低的話人都跑光了,所以海底撈門店裡工作時間超過1年的員工只有40%不到,剩下60%的員工,那就是鐵打的「流水兵」,很多幹不到一個月就走了。
工作強度大,考核指標多,普通服務員的壓力也很大,雙休日節假日還要上班,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幹餐飲。
年輕人既不願意進工廠,也不願意幹餐飲,那麼初中畢業高中畢業的年輕人到底去了哪裡呢?
根據外賣平臺《2019年外賣騎手群體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外賣騎手的上一份工作有30%的人來自於工廠,有20%的騎手來自於餐飲業,有13%的騎手來自於個體戶。
無獨有偶根據《2019年快遞員群體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其中有45%的快遞員上一份工作來自於工廠,有30%的快遞員上一份工作來自於餐飲業。
而如今社區團購,跑腿公司,生鮮超市,快遞,物流,網約車司機等各大新興的職業都在吸引著更多的年輕人,這些工作相對而言更加輕鬆和自由。
不需要像餐飲業一樣,面對刁蠻顧客,只能選擇忍氣吞聲,也不需要像餐飲業一樣每天工作10小時,這些崗位強調「多勞多得」,送的多工資就多,而且可以在手機上實時顯示工資。
餐飲業的未來招人只會越來越難,如今不僅僅是餐飲業缺人,各行各業都缺人,年輕人已經不夠用了,隨著我國每年生育率的減少,10年後的今天想招聘到一個年輕的女性服務員,恐怕真的會比找個女朋友還難。
所以請珍惜你的員工,特別是服務員,為了應對招人難的困境,很多餐飲品牌都在嘗試新的員工合作關係,比如木屋燒烤、華萊士等,都在推行內部創業,內部分紅,把員工從僱傭關係變為主人切身利益關係,員工和門店綁在一條船上。
捨得分錢,員工才有動力去幹,畢竟要不是為了錢,還會離家千裡去打工呢!
歡迎留言評論,收藏與轉發,你的每一條點讚,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餐飲新紀元全網文章閱讀量突破5億,如果你對餐飲業感興趣,熱愛美食,喜歡創業,有想法有夢想,那不妨關注我們,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視角解讀餐飲創業、分享美食。
圖片來源網絡配圖,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