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文|張月寒
《陀槍師姐》系列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耳目一新地講述了一個女性職場故事,是一代人的經典回憶,也是很多觀眾,最初認識的「獨立女性」。隨著新版的不好,讓人更懷念起老版的歷久彌新。
如果沒有看過前兩部的觀眾,剛看第三部或許會對三元誤解,覺得她未免對英姿太嚴苛了些。但是重看第一部,您就會發現,三元正是在英姿身上看見了曾經的自己,她知曉那衝動、不顧危險的性格,能怎樣限制和阻礙一個人,甚至釀下大錯。所以她才那麼嚴格地要求英姿,因為她不想再讓她犯自己之前犯過的錯誤。
女性在職場中的惺惺相惜,光這一點,就讓《陀槍師姐》有看頭,且每一部都可以看見角色的成長脈絡。第一部,娥姐完美泡沫的戳破,是得知丈夫有第三者的瞬間。此後,整個一部都在刻畫她如何從一個無甚追求的小婦人,成長為堅強、獨當一方的配槍朱麗葉。
第三部,英姿從一開始的衝動、魯莽、動不動就想辭職、頂撞上司,到後來能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遇事更沉著。這一轉換是第八集,她看到因自己心軟而造成「新牌仔」出了交通事故,後者有可能殘廢,才意識到之前沒有嚴格執法的錯誤,也剎那間明白了三元一直以來責備自己,沒有錯。
論述女性和工作的重要性,是《陀槍師姐》讓人振奮的一處。娥姐在失婚後,無論情緒多不好,都堅持上班。一方面是因為有兒子要養,只有上班才有錢。另一方面,「無論怎樣都不能影響開工」,也是港人的一種生存哲學。在那個壓力大、節奏快的黑白森林,沒人有這個奢侈去讓自己長時間悲傷、沉溺,無論經歷天大的崩塌,第二天也必須強撐著去上班,打工人的宇宙就是這麼手停口停。
不僅刻畫女性職場上的作為,《陀槍師姐》亦注意展現女性在事業和家庭間的撕裂感。第一部娥姐作為一個單身媽媽,如何平衡工作和孩子,這本身就構成了戲劇衝突。到第三部,亦不忘刻畫,三元的兩個孩子,考好小學時又趕上她升級試,再加上婆婆的冷言冷語,作為一個女性平衡這種種之艱辛。職場上,她又要帶一個團隊,而且她是空降的督察。這種空降的leader是最難當的,因為現有下屬已結成一個緊密的小團體,他們在一起共事的時間比新領導要長,很容易抱團排擠上司。
整個《陀槍師姐》系列,尤其是前三部,它的宇宙是很完整的,呈現一個精彩的閉環。第一部娥姐和小生著名的撐傘情節,在第三部裡小生和英姿再次致敬,非但不覺得重複,反而讓老觀眾會心一笑。
第一部娥姐辛苦訓練,三元冒雨來陪她,這是構建她們友情線的重要一幕。「不僅精神上支持你,肉體上也支持你」。這樣的臺詞由一個女性說給另一個女性,不覺得肉麻,相反很溫馨感動。第三部,三元騎摩託轉急彎時有陰影,英姿陪她一起練習,又呼應了第一部。
兩個女性的友情線,劇集一直用細碎的著墨,展示女人之間的欣賞如何形成。娥姐是那種真誠地對人好,而且她是對每個人都好、公平的好。三元剛入職,是個職場新人,娥姐交遊廣闊人緣好,就貼心地將她聽來的消息告訴三元,讓她為接下來的工作變動提前做好準備。同樣,在所有人都在背後議論娥姐和上司的緋聞時,唯有三元相信娥姐,不理那些閒談是非。
愛情的刻畫,在這部劇裡亦很現實。所有男性對她們,都不是一見鍾情,甚至剛開始時互相印象還不好——娥姐和小生、小生和英姿、三元和程峰,而是後來,隨著他們一步步看著她們在職場上的作為、對工作的認真,以及關鍵時刻展現出的性格,才逐漸欣賞、喜歡、最終愛上她們。愛情,不是從「色」而發,這在當時很多因美貌而被對方傾心的整體氛圍中,顯出不同。但可惜,多年後,我們的很多電視劇又在重複「因美貌而對方一見傾心」。
第一部娥姐形容婚姻的結束,用了「一字咁淺」這四個字。這也是一個粵語詞彙,意為像寫個「一」字那麼淺顯,比喻很簡單、明了。娥姐是得知提出離婚的老公在外面有小三,並且她還懷了孕以後,說出這四個字的,寓意頗深。有時,女性結束一段不值的關係,面對一個不再重要的人,確實只需幾個字就可以了。劇中,這段攤牌的戲只拍了五分鐘,但娥姐面對失婚的態度之灑脫通透,頗具前瞻性。
港劇裡展現出的那種家常的溫馨,總讓人感覺你仿佛能融入他們的生活。劇中主角平時愛去的茶餐廳、愛做的甜品、買豪宅的地段,你全都如數家珍。他們去山頂吹吹風,你便也覺得分外涼爽;他們智鬥匪徒,你也為之驚心動魄。主角你熟,配角你也認識,很多演員你更是從他們童星出道的時候就看,一直到他們長大成人。
已出版散文集《一個人的喧囂》,長篇小說《花若瞳》。作品關注女性自我成長、情感困惑、都市心靈。
個人公號:月寒輕話題(ID:zhangyuehan1214)
個人微博:@作家張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