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相信任何人》
相比於原名《before I go to sleep》,這個譯名更直白易懂。就像羅生門所表達的,每個人的語言和行為都難免利己,故而旁觀者不要完全相信任何當事人。
要想知道真相,必須保持獨立思考,因為每個人的話都不完全是真的,更因為將每個人的話中真實的部分拼湊在一起了才是真相。
故事開始於11月30日早晨。
克麗絲在一個陌生的房間醒來,身邊是一個陌生的已婚中年男人在熟睡。糟糕!完全不記得昨晚發生了什麼。自己為什麼會跟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在一起?那個男人的妻子如果知道了會怎麼做?
這些胡思亂想在克麗絲看到自己粗壯渾圓皮膚皺縮的手之後戛然而止。
自認為二十出頭的克麗絲,透過鏡子看到了47歲的克麗絲。
陌生男人適時地告訴了克麗絲「真相」。男人名叫「本」,是克麗絲結婚22年的丈夫,並且拿出了有力的證據——相簿。相簿裡的照片清清楚楚地告訴克麗絲男人說的是真的。
慌亂無措的克麗絲慢慢平靜下來,但仍是滿滿的疑惑和難以接受。將近二十年記憶的缺失讓克麗絲感到孤立無援,除了那個自稱丈夫的男人,克麗絲已經不記得其他任何人了。
但在本出門上班後,另一個陌生人納什醫生打來了電話。納什醫生向克麗絲作自我介紹,稱自己是一名對克麗絲病情很感興趣的神經心理醫生,在此前已經和克麗絲有過多次會面,並且也拿出了證據——克麗絲的手寫日記。
接下來的將近三分之二本書都是克麗絲的日記。那本記錄著克麗絲隱瞞著「本」,和納什醫生多次會面並嘗試治療的日記。
日記詳細記錄了克麗絲在11月9日到11月23日的經歷。
關於「本」,這個男人對克麗絲隱瞞了很多,也撒了很多謊。但是在日記上的記錄一直到23日,也就是上周五,本的形象一直是一位因為深愛妻子而隱忍多年默默付出多年的痴情丈夫。即使這個男人先是欺騙說和克麗絲沒有生孩子,被揭穿後卻能說是為了避免克麗絲每天經歷一次喪子之痛。克麗絲相信了,並打算好好打扮一番,為了周日與「本」的短途旅行,因為感動。
關於納什醫生,他確確實實從一開始就說的是真話。他對克麗絲的24小時記憶很感興趣,在被「本」多次拒絕後,私自聯繫迫切想要回憶起一切的克麗絲。他是對克麗絲隱瞞最少的,僅僅是在克麗絲相信了「本」的其中一個謊言之後沒有反駁而是選擇附和。
關於舊友克萊爾,克萊爾給克麗絲補充了當年那件讓克麗絲失憶的始末。另外,克萊爾給了克麗絲一封遲到的本親手寫下的信。也正是這封信,讓克麗絲對本懷有更多感動並喚起了克麗絲對本的愛,讓克麗絲再次跟隨「本」來到當年出事的酒店房間。
在酒店房間裡,克麗絲找到了11月23日到11月30日期間的,被「本」從日記本上撕下的幾頁日記。
這幾頁紙記下了「本」的暴戾,「本」對克麗絲的毆打,「本」謊稱克麗絲的兒子亞當在戰爭中喪生而事實上亞當和未婚妻住在另一個城市,以及,「本」對克麗絲撒下的最大的謊——正在浴室裡的那個自稱是「本」的男人,並不是本。
縱觀全書,每一個人都對克麗絲有欺瞞,但同時每一個人都給克麗絲提供了記憶。即使是「本」,也確確實實愛著克麗絲,如果克麗絲沒有發現被撕下的日記,如果納什醫生從一開始就沒有對克麗絲盯住不放,如果克麗絲少一點獨立多一點依賴,那麼「本」會一直一直照顧克麗絲,讓克麗絲忘了過去的一切,享受有丈夫疼愛的重複的每一天。
不,應該說,是邁克,是邁克會一直一直照顧克麗絲。
不幸的是,正是獨立構成了完整的克麗絲。一切早已註定,邁克會愛上獨立的克麗絲,卻又會因為克麗絲的獨立而失去克麗絲,而邁克,必須為自己的瘋狂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