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只羊
「湖南衛視當時舉辦了一個比賽,我們選了傳統湘菜麻辣仔雞,從一隻活雞,剝毛、改刀、煎炸,到最後出鍋裝盤,都是我和師兄兩個人做。」玉樓東湘府旗艦店行政總廚李焱和我講起這段1998年的往事,「當時鏡頭直對著我拍,節目主持人李維嘉站我旁邊按計時器,我們做完上述全部步驟,只用了2分58秒。」
做一道麻辣仔雞,僅僅只需2分58秒,聽起來簡直匪夷所思。想起宋人陳堯諮撞見賣油翁,「徐以杓酌油瀝進葫蘆,自錢孔入,而錢不溼」,大概也露出如此驚愕神情。做菜、射箭、酌油,每一項技藝都需要積年累月的基本功,講究的大概也是同樣的道理——唯手熟爾。
對廚師而言,求快之心太過迫切,心神不穩,手就會抖,調味品的放量就會出差錯。一道菜按照固定步驟完成不稀奇,難得的是在快速出鍋的過程中,還保留原有的高品質。練就這般本領,李焱歷經漫長的學徒過程,16歲進入玉樓東,那時還沒有現代廚具,煤是散煤,要背挑,做學徒要替師父殺雞破魚,切辣椒洋蔥。玉樓東門庭若市,宴席一天到晚排滿,長期處於忙碌狀態,學徒李焱所做的也都是髒活累活,一早起來生火,晚上灰頭土臉地掏煤灰。也是在那時,他學會用清水泡發大連的遼參,用火燒豬婆參,刀子把外面那層黑色汙漬的給刮掉,再煮發。前期的刻苦鑽研是每一個廚師必不可少的道路,廚房裡的這些髒活累活,也使李焱的基本功逐漸敦實。
第四屆全國烹飪大賽,李焱以髮絲牛百葉,祖庵魚肚奪取兩塊金牌,可謂一炮打響。北京一些四五星級酒店開出月薪兩萬的高價聘請他,那是一個萬元戶還是響噹噹名號的年代,但李焱斷然拒絕,選擇留在長沙,因為——是玉樓東培養了我。
誕生於1904年的玉樓東酒家,是湘菜人的搖籃,走出過譚奚庭、舒桂卿等名廚,行內諸多餐飲企業的總廚都與玉樓東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李焱坦誠,自己也受到了許菊雲前輩的很大影響。上世紀八十年代,許菊雲在全國第二屆烹飪大賽一舉奪金,曾受邀到香港的洞庭樓進行技術交流,以精湛的身手震動香港。面對洞庭樓老闆的高薪挽留,許菊雲不為所動,因為他的根,也在長沙的玉樓東。
與湘菜泰鬥許菊雲同在玉樓東共事,李焱感到與有榮焉。李焱清楚記得一次宴席前,他提前備好髮絲牛百葉的所有配料。許菊雲大師還是不放心,特意來廚房眼見為實,問:蔥段和蒜泥都準備好沒有?仔細檢查過後,許菊雲交待李焱:還是切得太粗了,再重新做一份。
這件事讓李焱印象深刻,「大師的功力,都體現在幾不可察的細節中。」
1997年,許菊雲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每天下午兩點到五點,雷打不動地教李焱等一批廚師做兩道菜,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示範了祖庵海參、髮絲牛百葉、腊味合蒸等一百多道傳統湘菜的做法。現場觀摩的李焱受益匪淺。
廚師行業講究的是言傳身教,老一輩湘菜人傳幫帶的過程中,很多獨到的經驗通過口述的方式傳承下來,供學徒們慢慢領悟,慢慢體會其中精髓。菜譜上的「鹽少許,味精少許」,都是模糊性的用詞,要真正按菜譜照貓畫虎,新手們多半會摸不清頭腦。李焱告訴我,一道菜該煮多長時間,得據實地情況而定,考量火候的大小,氣候的差異,冬天和夏天更是不一樣的,烹調講究一切都得恰到好處,多一分太老柴,少一分則太生硬。
王墨泉大師切辣椒,從來都是用手掰斷辣椒蒂,而不是一刀切,這在李焱看來,是一種尊重食材的表現。「中國烹飪大師,湘菜大師,廚師高級技師證,所有的廚師界的榮譽我基本都有,但我從來不認為我是所謂的大師,我還只是一個學徒,離許菊雲、王墨泉、聶厚忠這些老大師的境界,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或許真正應了那句話,真正的大師都秉承著學徒的精神,純熟的手法下是日復一日的打磨,只為接近巍峨的高峰。
對湘菜近些年的口味變化,李焱有所憂慮,「辣椒和姜、胡椒放在一起,會破壞食材本身的味道。但為了迎合大眾的重口味需求,很多廚師不加考慮地把這些都擱置進去了。」麻辣子雞一定要重麻重辣嗎?杭幫菜一定要甜嗎?大眾的腦海裡難免存在一些記憶偏差,湘菜講究的是辣而不辛,太重油猛辣的菜,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食客味蕾的感知力。
招牌靠的是時間的沉澱,積累出來的東西才更具備分量。拿一道髮絲牛百葉來說,三十斤毛牛肚,才能選出那麼一兩份髮絲牛百葉用的肚子,冬筍尖得切成絲。功夫體現在刀工上,形如髮絲。真正要炒好一道髮絲牛百葉,必須要有十年以上的工齡,玉樓東也只讓十年的老廚師炒,不會讓剛剛上灶的年輕人來做。
李焱的眼裡,傳統湘菜的製作工藝不能變,調味方面可以進行創新,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跟上時代的潮流。他研究時令的家常小菜,玉樓東也相繼推出酸辣魷魚卷、冬筍、燙蘿蔔菜,讓許多年長的食客找到當年的味道。
採訪結束以前,李焱的一位老舊時前來拜訪他,身份也是廚師,絕活是做河豚。李焱笑著說,「04年認識他,磨了整整十六年,現在才肯把河豚的做法教給我。」
河豚湯極味鮮,有據其味真是消得一死的說法。廚房裡,李焱拿到處理過的河豚,詳細詢問遍每一道步驟細節。出鍋,盛放到碗裡嘗味後,李焱與玉樓東總經理李明方商量,琢磨著,怎麼對原做法進行改良,使其更加符合大眾食客們的口味。
—The End—
餐飲大V
歡迎您提供素材
要求:
1、自薦或者推薦他人均可。故事的主人公最好是對餐飲行業有一定貢獻的相關從業人員,包括但不限於廚師、服務人員、管理者、食材商、設計師、教職人員、美食作者、財務等。如果非相關從業人員,有與餐飲相關的特別故事也可。
2、保證所講述故事的真實性,且不能誇大事實、虛假編造、惡意誹謗等。
快快聯繫我們,期待聽到屬於您的故事!
可將故事主人公的基本情況以圖文形式(包含至少一張圖片和個人簡介)發送至郵箱1479845180@qq.com,並附上您的聯繫方式(配合後續採訪和溝通)。
往期內容
戴宗 丨 歐陽秀奇 丨 胡豔萍 丨 譚豔
熊智 丨 龔瑩 丨 歐陽爛陽 丨 崔元星
劉蘭英 丨 羅清 丨 黃紹滿 丨 蘇文偉
劉飛 丨 黎玉平 丨 肖厚培 丨 劉學軍
謝軍 丨 龍國裡 丨 楊文斌 丨 徐和平
汪軍山 丨 鍾斌 丨 劉蘭英 丨 李曉琳
粟紅波 丨 何威 丨 陳譽尹 丨 曹南平
邵躍銘 丨 黃惠明 丨 羅曉 丨 王欄樹
顧慶海 丨 何華山 丨 譚熙 丨 羅志和
廖仁 丨 劉中和 丨 譚召群 丨 羅繼湘
陳加田 丨 胡希金 丨 秦立憲 丨 侯果
鄧和平 丨 譚召元 丨 陳衛寧 丨 王傑
李清明 丨 劉學峰 丨 徐大斌 丨 左忠東
範智偉 丨 劉晉伍 丨 蔡再興 丨 汪石良
●●●●●●
轉載丨投稿丨報導丨推廣
聯繫湘菜人微小妹:xiangcai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