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頂放踵利天下,為小農生產者階級代言,墨子思想綱要

2021-02-08 國學新知堂

《尚賢》以下二十三篇,論述了墨家的核心思想。這些思想包含墨子的十大主張,顧頡剛先生總結如下:

1.尚賢,尊重賢人。他主張凡是當政做官的都是賢人。天子是天下最大的賢人,諸侯是一國的賢人。尚賢就是要打破原來的階級,打破世襲制度,唯賢是舉。墨子的尚賢是最徹底的,他要從根本上動搖西周以來世襲世祿的貴族制度。

2.尚同,就是要建立嚴密的社會組織,使下級嚴格服從上級。比如,一裡,要聽命於裡長。一鄉,聽命於鄉長。一國,聽命於國君。天下,聽命於天子。天下人要層層上同,使政令統一。

墨子要將社會組織成一個綱舉目張、秩序井然的嚴密系統,達到以上級的是非為是非,天下就能夠統一而不會產生混亂了。

3.兼愛。墨子認為,天下之所以混亂,人與人、家與家 、國與國之間相互殘害、攻伐,是因為人與人不能相愛的緣故。他要求天下人要做到「視人之室若其室,視人之家若其家,視人之國若其國」,愛別人與愛自己一樣,也就是交相愛。他認為諸侯若相愛,就不會相互攻伐,發生戰爭了。

儒家也講相愛,但儒家的愛是以親親、貴貴為基礎的,是有差別的。比如,父偷別人的羊,作兒子卻出面指證父親的行為,這就是違反了親親之道。而墨子的愛卻是無差等,是所有人之間平等的愛,其中沒有親親、貴貴的原則。

4.非攻。墨子反對戰爭,認為攻取他國是「不義的」的行為,必須反對。戰爭傷害百姓的性命,破壞百姓的生產與生活秩序,使「百姓死者,不可勝數也。與其居處之不安,食飯之不時,饑飽之不了,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勝數。」

5.明鬼,就是證明鬼神實有,而且還能「賞賢罰暴」。他說:「吏治官府之不潔廉,男女之為無別者,有鬼神見之,民之為淫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道路,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鬼神見之。」儒家雖然講喪禮祭禮,但並不深信。孔子講:「敬鬼神而遠之。」

墨子認為,天下人都相信鬼神實在,而且賞善罰惡,就能在無形中對人們的思想與行為形成約束力,引導人們向善,穩定社會秩序。

6.天志。墨子相信天是有意志的,天的意志是「欲義而惡不義」,「天之愛天下之百姓。」他還說:「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所以,墨子講小生產者階級的意志與願望說成是天的意志。

7.非命。墨子認為,凡事做得好,是因為個人努力的原因,禍與福全靠個人自己的行動,而沒有所謂的天命。如果禍福由命註定,那麼不做好事的人可以得福,作好事的人也可以得禍了。但是,儒家是相信天命的。

8.非樂。音樂防害耕織,沒有實際用處,王公大人追求聲色,只會「虧奪民衣食之財」。所以,應該廢除。

9.節用。墨子以為,人類所有的消費都應當以滿足最基本的自然需求為限,多餘於此的任何消費都是浪費,都是不義的。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不過食能果腹,衣可禦寒。要杜絕一切無益實用的消耗。這是針對貴族奢靡浪費的生活方式而提出的主張。

10.節葬。墨子認為,當時統治者的厚葬久葬浪費太多太重,所以提出了節葬的主張。他說:「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猶尚有節;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獨無節於此乎?」這是對儒家厚葬久葬之禮的反動。

李小龍將墨子的十大主張,區分為四個類別:一,倫理思想:兼愛。二,政治思想:尚賢、尚同、非攻。三、經濟思想:節用、節葬、非樂。四、宗教思想:天志、明鬼、非命。以上內容是我們研究墨子思想的綱領。

參考資料:

《墨子》 李小龍譯註

《中國哲學史》 胡適 著

《中國哲學史》任繼愈 主編

相關焦點

  • 墨子摩頂放踵之精神永存 | 婁炳成
    ;但筆者卻為墨子以天下為己任、為蒼生謀福利,為了實現崇高理想而摩頂放踵、捨身忘我之偉大精神,深深感動,為之發自內心而泣數行下。亞聖孟子在《盡心章句上•第二十六節》裡說道:「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墨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為天下蒼生謀福祉,具有「摩頂放踵」的獻身精神。什麼是「摩頂放踵」?筆者理解,就是披星戴月、行程萬裡、不辭勞苦,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周遊列國,收授門徒,著書立說,向統治者和天下人傳播灌輸自己的思想政治主張,而且不遺餘力身體力行者,除了孔子,就是墨子。
  • 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經典妙賞《墨子 兼愛》
    身體力行,言行一致,見義勇為,摩頂放踵,以利天下,赴湯蹈火,視死如歸,「席不暖」,「衣不黔」,廣收門徒,弟子數百,熱愛和平,止楚攻宋,墨家軍是狹義集團,雷鋒集團,是前「馬列」也,古「紅軍」也,又像是維和部隊,到處制止戰爭。孔孟主張的愛是仁愛。所謂仁愛,就是由親及疏、由近及遠的等差之愛。墨子主張兼愛,也就是無差別之愛。
  • 墨子的「節用」思想
    兩千多年前,墨子提出「節用」思想主張,其「儉節則昌,淫佚則亡」的命題潛移默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道德實踐。墨子是一位集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於一身的時代巨子;墨學是諸子百家中唯一的平民學派。墨子生活的戰國時期,戰亂頻仍,詐偽相尚,社會動蕩,戰爭和統治者的奢靡無度使下層百姓遭受了巨大的苦難。
  • 墨子思想中的和諧觀——」兼愛交利「
    所以,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是「求同」,而這個「同」就是「兼愛」——天下人皆相愛,這是墨子和諧思想的核心價值,也是他理想社會的願景。求同是和諧社會的基礎,但這個基礎是建立在「存異」之上,並不是為了「求同」而去強行「削異」。為解決這一問題,墨子提出了解決方案,即「兼相愛、交相利」思想。
  • 墨子思想的核心——「兼愛」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戰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也說魯國(今山東滕州)人。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創立的墨家學說,《墨子》一書是其弟子根據其言論記錄而成,作為其思想的主要記載。
  • 國學講堂(80):墨子的思想
    墨子的思想據《墨子》可知,墨子思想,有十條五類綱領,即《墨子·魯問》所云:「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宣揚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點。墨子認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僅決定自然界星辰、四時、寒暑等的運動變化,還對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愛民之厚",君主若違天意就要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對於鬼神,墨子不僅堅信其有,而且認為它們對於人間君主或貴族也會賞善罰暴。③尚同尚賢。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於天子。
  • 適者生存是利己,善者生存是利他
    中國文化思想裡,楊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和墨子「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正是「利己」和「利他」兩個理念的代表。楊朱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列子·楊朱》篇裡,楊朱對弟子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 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墨子核心思想「兼愛」原來並非「博愛」
    墨子墨子的學說,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代表平民階層立場的思想家。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漢民族三大哲學體系。墨子,名書翟,魯國人,他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因家境漸趨貧寒的墨子,從小懂得生活的艱辛和下層人民的疾苦,因此他很小就尊重勞動人民的成果,勤儉節約。這也成為他後來墨子思想形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墨子作為一個平民,墨子在少年時代做過牧童,學過木工。當然作為沒落的貴族後裔,墨子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
  • 墨子說「兼愛」
    面對著國相殺伐、人相競利的現實,作為思想巨子,他務實較真,以「興天下之利」為己任,繭手胼胝,奔走風塵,以言說、爭辯、行動的方式大聲疾呼,現身說法,鼓吹其「兼愛」的理想主張。墨子的「興天下之利」,也就是改善社會生活。此「改善」純粹是從實際生活著眼的,不含文化道德建設。這是一種功利主義。「興利」的第一要務,就是治亂;而欲治亂。首先得察出亂的根源。
  • 楊朱「一毛不拔」的思想學說,為何能抗衡儒家墨家,被世人所尊崇
    繼老子之後的道家首位大師楊朱也開創了自己的學說,其與弟子所提倡的思想學說被稱為楊朱學派。提到楊朱,我們可能都會想到一個成語「一毛不拔」,認為楊朱是一個極端自私的利己主義者,《孟子·盡心上》中說:「楊子(楊朱被尊稱為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 墨子——天志明鬼
    畢竟在那個年代,人們對鬼神的信仰是刻印在心裡最深信不疑的觀念。而且墨家作為立足草根階層的一派理論,也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思想基礎,一切都是從民眾最樸素的觀點出發,易懂、易接受。這就是「天志」和「明鬼」。在墨子看來,天是有人格意志的天,是萬物的主宰,天兼愛天下百姓,亦會約束人的行為。天志藉由鬼神下達、監督、實施,用以作為道德外在的約束力量。
  • 韓建中:文韜武略真英雄,摩頂放踵利天下
    這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高級教官,為將自自幼隨父親所學的的梅花樁拳技藝發揚光大,將梅花拳功法與技擊之道結合,將傳統武術納入公安工作制敵法,演化出許多實戰型強的擒拿術,引起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對中國擒拿技擊術的興趣和喜愛,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傳播做出了卓越貢獻,成為影響中國武術近半個世紀的一代武術大家。
  • 墨家為何都是勇士俠客,選擇殺身以利天下?
    墨家最敬佩的地方在於自我犧牲精神,他們推崇大禹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大禹恪盡職守,不畏艱辛的治水精神更是與墨家精神如出一轍,墨子以他犧牲奉獻精神的獨特魅力,吸引著社會各行各業的人成為他的弟子,過著禁慾自苦的生活。與佛家思想相反,墨家的禁慾及苦思想並不是為了避世,而是為了利世;進入政治舞臺,藉此來德化天下,回到三皇五帝之治。大道化天下。
  • 法家思想花開三晉,果結秦國
    A.儒家與法家都有獨立的思想體系,並沒有融合,故A錯誤。B.秦朝時,法家思想取得完全勝利,故B錯誤。D.題幹體現的是德治與法治的兼顧,而不是二者的密不可分,故D錯誤。7.        墨子提出治理天下應當像大禹那樣「使勞者得息,亂者得治」,認為察「聖王之事」得「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學派能夠興起的主要原因在於(  )A.
  • 墨子拋棄儒家推崇的周代文化,倡導夏朝文化,堪稱戰國「苦行僧」
    「諸子百家」之中,儒家、道家、墨家三家均為堅定的反戰派。但是他們這些反戰派中,又有些許的差距和不同,三家之中以墨子和墨家門徒的態度最為決絕,他們甚至不但在思想上反戰,而且還組織了「民間維和部隊」,幫助受攻擊的一方進行防禦作戰。徹底反戰成為墨子本人和墨家門徒受人尊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戰國時期有諾貝爾和平獎的話,那麼,墨子一定會成平獎獲得者。
  • 墨子經典名言名句大全
    4、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 5、無不讓也,不可,說在殆。 6、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7、力,形之所以奮也。圓,一中同長也。 8、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9、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 中國廉政文化歷史故事 | 墨子提倡節儉(八)
    墨子批評一些君王和官吏大興土木,強奪百姓的財物,用以修建宮室臺榭。這些建築結構複雜,雕龍畫鳳,富麗堂皇。君主帶頭,大臣效仿。造成的惡果是:國家財力匱乏,無以對付饑荒、救濟孤寡,國家十分窮困,百姓難以治理。因此,墨子疾呼:「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為宮室不可不節。」
  • 百家爭鳴的主流思想
    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階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新的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詰難,於是出現了思想領域裡「百家爭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