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賢》以下二十三篇,論述了墨家的核心思想。這些思想包含墨子的十大主張,顧頡剛先生總結如下:
1.尚賢,尊重賢人。他主張凡是當政做官的都是賢人。天子是天下最大的賢人,諸侯是一國的賢人。尚賢就是要打破原來的階級,打破世襲制度,唯賢是舉。墨子的尚賢是最徹底的,他要從根本上動搖西周以來世襲世祿的貴族制度。
2.尚同,就是要建立嚴密的社會組織,使下級嚴格服從上級。比如,一裡,要聽命於裡長。一鄉,聽命於鄉長。一國,聽命於國君。天下,聽命於天子。天下人要層層上同,使政令統一。
墨子要將社會組織成一個綱舉目張、秩序井然的嚴密系統,達到以上級的是非為是非,天下就能夠統一而不會產生混亂了。
3.兼愛。墨子認為,天下之所以混亂,人與人、家與家 、國與國之間相互殘害、攻伐,是因為人與人不能相愛的緣故。他要求天下人要做到「視人之室若其室,視人之家若其家,視人之國若其國」,愛別人與愛自己一樣,也就是交相愛。他認為諸侯若相愛,就不會相互攻伐,發生戰爭了。
儒家也講相愛,但儒家的愛是以親親、貴貴為基礎的,是有差別的。比如,父偷別人的羊,作兒子卻出面指證父親的行為,這就是違反了親親之道。而墨子的愛卻是無差等,是所有人之間平等的愛,其中沒有親親、貴貴的原則。
4.非攻。墨子反對戰爭,認為攻取他國是「不義的」的行為,必須反對。戰爭傷害百姓的性命,破壞百姓的生產與生活秩序,使「百姓死者,不可勝數也。與其居處之不安,食飯之不時,饑飽之不了,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勝數。」
5.明鬼,就是證明鬼神實有,而且還能「賞賢罰暴」。他說:「吏治官府之不潔廉,男女之為無別者,有鬼神見之,民之為淫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道路,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鬼神見之。」儒家雖然講喪禮祭禮,但並不深信。孔子講:「敬鬼神而遠之。」
墨子認為,天下人都相信鬼神實在,而且賞善罰惡,就能在無形中對人們的思想與行為形成約束力,引導人們向善,穩定社會秩序。
6.天志。墨子相信天是有意志的,天的意志是「欲義而惡不義」,「天之愛天下之百姓。」他還說:「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所以,墨子講小生產者階級的意志與願望說成是天的意志。
7.非命。墨子認為,凡事做得好,是因為個人努力的原因,禍與福全靠個人自己的行動,而沒有所謂的天命。如果禍福由命註定,那麼不做好事的人可以得福,作好事的人也可以得禍了。但是,儒家是相信天命的。
8.非樂。音樂防害耕織,沒有實際用處,王公大人追求聲色,只會「虧奪民衣食之財」。所以,應該廢除。
9.節用。墨子以為,人類所有的消費都應當以滿足最基本的自然需求為限,多餘於此的任何消費都是浪費,都是不義的。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不過食能果腹,衣可禦寒。要杜絕一切無益實用的消耗。這是針對貴族奢靡浪費的生活方式而提出的主張。
10.節葬。墨子認為,當時統治者的厚葬久葬浪費太多太重,所以提出了節葬的主張。他說:「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猶尚有節;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獨無節於此乎?」這是對儒家厚葬久葬之禮的反動。
李小龍將墨子的十大主張,區分為四個類別:一,倫理思想:兼愛。二,政治思想:尚賢、尚同、非攻。三、經濟思想:節用、節葬、非樂。四、宗教思想:天志、明鬼、非命。以上內容是我們研究墨子思想的綱領。
參考資料:
《墨子》 李小龍譯註
《中國哲學史》 胡適 著
《中國哲學史》任繼愈 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