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慢」行地圖.

2021-02-13 一次旅行

我之前不喜歡香港。

六年前,公司給了我外調去國外辦公室的機會,一個是香港,一個是新加坡。我幾乎是不假思索地選擇了新加坡。

印象中的香港,髒,亂,狹小。在港島(我都不想提九龍……),走兩步路就能瞥見對著垃圾的小巷子;中環的人烏泱泱地一大片如螞蟻一樣;抬頭只能看到狹長的天空,即使是陽光明媚,站在港島的任何一條馬路上,都曬不到太陽;兒時tvb的影響也不可磨滅……大部分年代已久的居民樓都能喚起我對樓梯轉角變態色狼劇情的回憶,簡直就是童年陰影。

我不愛在旅行時候買大牌逛購物中心,但凡一個在公眾印象中只有「購物屬性」的地方,我便對其沒有任何好感度。

我有個閨蜜,曾跟我說,她愛香港,因為它比任何一個大都市都來得更真實。我不懂,也不屑。香港是讓我忍不住想快點離開的地方。

寫到這裡,你們應該知道,劇情要反轉了。

-我是劇情反轉線--

我為自己的狹隘和片面,向香港道歉。用了三天時間,發現了以下這些地方。可能會有人嗤之以鼻,「你才知道……」 是的,我才知道,迫不及待要分享我的喜悅!

 去上環,躲進咖啡館。


執念一般,每次去一個城市,就要想方設法找到這個城市的精品咖啡。精品咖啡館通常很安靜,像是個小小的避世之地,它們幾乎都帶著自家咖啡師的氣質,而我碰到的大部分咖啡師低調,那種默默執著著的匠心氣息,好像不問塵世,如他們的咖啡館一樣。

即使人滿為患,但製作一杯手衝的2分鐘時間裡,且需要穩定和耐心。但凡心緒浮動,我們便從他做的咖啡裡面嘗出來,前味和後味的過度間,那種驟然與突兀是藏不住的,那就是一杯失敗的手衝。

要說咖啡的專業知識,我一句都說不出來,喝咖啡,我全憑感覺。從咖啡師推薦的好咖啡開始喝,喝出自己的判斷標準 - 好喝,或者不好喝。無法言傳,只聽舌頭的。

我的咖啡地圖來自於@24hours和@企業吃喝玩樂兩個帳號貢獻的攻略,只推薦三家我的最愛。

辦館 LOF 10

香港上環裕林臺1號地鋪B

喝上這杯咖啡前,你需要爬一段很長很長……的樓梯。

辦館就在無數階梯之後的斜坡上,水泥牆,門口擺著幾張椅子,香港式的有質感的性冷淡風。因為簡單,所以自在。

一杯coldbrew,巴西/哥倫比亞/埃塞的拼配。

好喝。

店裡人不多,三三兩兩在看書,在工作。我就坐在門口一個塑料圓椅子上,拿著一個形狀彆扭的玻璃杯,看偶爾路過的人站在門口,拍這家咖啡館,我就是照片裡面無表情的路人甲。 

那天正是2017年最後一天,幾公裡外的中環,人們的年末大血拼已經到了高潮點,而我坐在這裡,好像就是平凡的一個周末下午。我心裡想著總該有一些馬上要跨年的感慨和內心小波瀾吧,結果一點都沒有。

teahka茶家

香港太平山太平山街18號

這不算一個咖啡館,但是個很有趣的轉角。

茶家以茶類為主打,如印度香料奶茶、焦烤檸檬茶、京都綠茶等。其中焦烤檸檬茶在茶中加入烤過的檸檬片,甘甜度有別於尋常檸檬茶 (@24hours) 

據說很多人愛來這裡拍照,去之前我心裡就有些遲疑,我很排斥坐在一群自拍的人旁邊吃任何東西。但跟著朋友到了那裡,發現完全是一個社區小店!門口的位子上,爸爸媽媽帶著好看的外國寶寶在玩耍。這對父母好有型!帶著法國人獨有的對時尚的品味 - 復古時髦,每一個小單品都是教科書級的搭配。小姐姐穿著芭蕾舞衣服,等著去旁邊樓裡上芭蕾舞課,洋娃娃一樣的弟弟盯著隔壁桌的bulldog目不轉睛。bulldog的家人是一個好看的瑞典男人和懷裡抱著個剛出生的嬰兒的新媽媽,嬰兒看上去軟的像棉花一樣。新媽媽正抬頭和一個穿著lululemon背著瑜伽墊的女生聊天。

我們坐在外面的長椅上,因為地勢的落差(還是在一個斜坡上)轉頭就能看到店員在做我們的印度香料奶茶和抹茶蛋糕。奶茶入口極其濃鬱但不甜膩,幾乎嘗不到精製糖的甜味添加,抹茶蛋糕鬆軟不乾澀,甜味也是淡淡的,很符合我這種「在能滿足口欲的前提下,健康一點」的標準。


Cafe Deadend

上環普慶坊72號地下

這家店的名字叫死胡同裡的咖啡店(我自己翻譯的),因為它就真的坐落在小道的盡頭。路口有一家香氣四溢的麵包房,叫Po's Atelier ,我本是想要去買一個肉桂麵包,然後轉頭看到了綠葉叢中的cafe deadend。那天是周六,半開放式的室內很小,室外小胡同上也都坐滿了人。聽說他們家的自製甜點很不錯,可我看著感覺會很甜,所以放棄,只是點了美式配我剛買的麵包。

通常我都會簡單和收營員聊幾句,大概知道我即將嘗到的咖啡是源於什麼豆子如何烘焙,但是這家店的收銀員很「難聊」,因為語言不通……我就享受一下躲在被樹葉包圍的死胡同裡面,吃早餐的時光吧。

太喜歡這些地方,與我印象中人擠人的香港街道全然不同,幾乎沒有遊客,香港人的周末似乎節奏更慢更安靜,香港的咖啡店很有質感,從環境裝飾,到店裡的食物。我可以專注地品嘗眼前的事物,也可以肆意觀察身邊的人群,一切都很篤定,不著急。


  一個人的龍脊徒步徑   dragon's back trail  

交通信息可查看 

https://www.discoverhongkong.com/seasia/see-do/great-outdoors/hikes/dragons-back-hiking-tour.jsp


香港的徒步資源是很豐富的!整個港島和離島其實都是山群,香港為什麼那麼狹小,因為「螺螄殼裡做道場」,在僅有的山群縫隙中建起來的金融都市啊!

我一個徒步愛好者朋友告訴我,香港一共四大徒步道,都是一百多公裡的量級,港島這一條是最短的,全長共50公裡,分為8段,跨越東西。龍脊徑是第八段,最東側,石澳到大浪灣big wave,是最美,也是最容易攻克的,所以很熱門。

適合三五好友一邊爬山一邊拉家常,也適合一個人獨享風景,比如我。

那天天氣極好,前三分之一段幾乎都是上行路,會讓你很快心跳加快開始冒汗,短袖加陽光,不算很曬,微風拂過,溫度正好。

我決定走一場靜語徒步,也是一種流動冥想,只看只感受,不言語不交流。一路的風景,從遠眺大海到山巒起伏,從茂密叢林到小漁村和衝浪海灘,我儘可能不為某一處景停留太久,沒有沿途拍很多照片,勻速前行。當進入一種像是被催眠了的狀態,我才真正感覺到靜。

據說這條徒步徑通常人滿為患,香港人也喜歡攜家帶口一起在此郊遊。但那一天大部分路程我都是一個人在走,只有樹林裡各種動物的聲音。不知道是我自帶「屏蔽人」的氣場,還是大自然屏蔽了他們。

三個小時,一氣呵成。 

我終於從年末焦躁的工作狀態中解脫一些了。

  香港夜,叮叮車的夢遊記。

西班牙餐廳 22 ships 灣仔船街22號

The Prawn by Tom Aikens 灣仔莊士敦道62號

我的香港夜是和我在新加坡時最好的朋友Shannon一起度過的。

我們在曾經的紅燈區ship street吃西班牙tapas,喝sangria,重溫我們當年在新加坡如酒鬼一般的生活 - 幾乎每一天下午四點,拿著電腦在樓下小酒館,喝下一杯冰鎮啤酒來激活大腦,繼續工作,六點一杯紅酒,慶祝一天結束;深刻反省這略微不節制的生活對身體的傷害。

我們各自在三年前離開了新加坡,生活也發生了變化,她繼續訓練馬拉松,迷上徒步和瑜伽,我也開始做養生旅行的項目,大部分的時候戒酒戒夜生活。我喜歡看到我們的變化,年輕時為何不放縱,但適時知道收手,聽從身體的聲音,感受身體的變化,這個過程特別美好。

意猶未盡,我們繼續在壓馬路。

轉角看到這家有一個殖民地時期留下的小洋樓,舊時和昌大押,與百年的建築物。拱形陽臺吸引了我,正是二樓一家叫The Pawn的酒吧餐廳所在。

酒類都由botanics提供,仔細閱讀酒單,發現他們做的雞尾酒都有一些植物的元素。我倆早已不是三年前的「酒鬼」,點了酒精含量較少的雞尾酒,late night夜晚系列的每一杯,都帶著淡淡薰衣草味。

回家的路上,坐著叮叮車,搖晃緩慢前行,睡意襲來。從後窗看著香港街道,像是在做夢。一路打哈欠,shannon就在一邊笑我「年紀大了」。

好吧,我是中年養生少女。

我的旅行,從來都是避開人山人海,喜歡安靜不易被發現的角落,偏愛低調卻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沉迷於那種轉頭瞬間看到的驚喜和感動。在這些地方,遊客的喧囂完全不會打擾到在這裡生活的當地人,也不會打擾到假裝當地人的我,沉下心來感受陌生的地域和文化。


在大城市生活的我們,每天都在快節奏地往前走,到了旅行的時候,那就放慢腳步,離紛繁雜亂遠一點吧。



我的朋友們,如果你喜歡,或者覺得有用,

請幫我多多轉發哦!


我和我,一起旅行的故事

Louise Zhang

(微信號:datarocks)

一次旅行 The One You

專注於回歸自然的健康之旅預定平臺,帶你離開被商業氣息染指的生活、浮躁的城市聲音、柴米油鹽的壓力。歸於自然深處, 配合冥想、運動、健康飲食方案,得以讓身心徹底擺脫亞健康。

相關焦點

  • 一個影迷的香港電影地圖行,帶你玩遍港劇裡的那些情節!
    作為一名港片狂熱分子,重溫經典港片的取景地,一直是埋藏在心中的小夢想。於是,今年6月,和兩位好友一時興起,來了次香港電影地圖行。為了讓行程完美,一邊打開香港地圖,一邊整理港片取景地,最終規劃出五天四夜的影迷攻略(最後一天購物,大家懂的...)。除了耳熟能詳的油尖旺地區,上環中環老街,深水埗、西貢、元朗、屯門、天水圍一帶,以及一直想去的坪洲離島和石澳漁村,都在計劃之列,總之就是行程越緊張越high。除了逛,最重要的當然是吃啦,參考《香港味道》和網友點評,美食攻略也一併搞定!
  • 香港留學到底應該帶哪些行前物品?
    因此夏裝和春秋裝是很重要的,多帶些短袖和長袖的T-shirt,帶兩件薄外套(有拉鏈的那種,進室內穿,到室外脫,那叫個方便),帶三四條褲子供換洗,其他內衣內褲什麼的,各位自己考慮啦~ 2、 冬裝,帶件毛衣和厚點的外套就行了,一年也穿不了幾天,別帶羽絨服哈~ 3、 正裝,個人覺得沒必要帶。
  • 行走 | 日行20公裡的腳下,看到的是怎樣的香港?
    最初印象中的香港,是在熒幕裡的。 雖然現在港劇的質量已經大不如前,但是在那漫長的歲月裡,陪伴我們一起長大的那些經典,促成了完全對購物沒有任何欲望的我們,去到這個被號稱「購物天堂」的——香港。 這次港澳之行的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奔赴珠海參加大學好友的婚禮。把婚禮挑在除夕前兩天的新郎被我們數落得狗血淋頭,但是罵歸罵,不還是得去嗎!
  • 香港自由行,你行我也行,小可愛們衝衝衝!
    這期妮妮帶大家帶來的是吃喝玩樂的保姆級的實用香港攻略!香港作為我國的特別行政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現在隨著高鐵的發展,去香港太方便啦!臨近香港的城市分分鐘過去吃個下午茶,逛一下街,打下卡都是幾個小時的事情了!
  • 唱片地圖(48)香港站——浮沉百年③
    「 相信大多廣東人對香港都有著一點特殊的情愫,因為小時候在我們的眼裡,香港象徵著繁榮昌盛,是一個集影視,文化,經濟的國際都市。如今,香港的文化雖已不復當年輝煌,但還是會有一些人為之堅守。」Rock Gallery 搖擺廊創業於1984年.的搖擺廊是一家專注獨立音樂及電影的店舖.
  • 香港地圖的終極奧義,你們城裡人真會玩!
  • 打卡香港,只要這一份「色彩地圖」就夠了
    周末從廣州到香港兩日遊的朋友也不落俗套地在朋友圈當起了代購 到香港遊玩只有買買買一種方式嗎? 跟著這份「色彩地圖」和Livin一起解鎖香港之旅的新玩法吧!要說起皇玥的經典味道離不開皇玥首席餅藝大師——葉永華大師傅作為前香港半島酒店嘉麟樓點心部主管、奶黃月餅之父葉永華大師傅如今已經入行了50年他在製作上採用耗時耗力的傳統古法炮製
  • 慢生活 感受香港被浮華掩蓋的魅力
    有時候「慢活」,也未嘗不是一種選擇。香港,大多數人眼中的購物天堂。當你還只是走馬觀花拍高樓大廈、匆匆行人時,當你還在忙忙碌碌、勞心於日常生活的瑣碎時,不如剝離出幾天時間,放慢腳步,用心發掘這座城的文化土壤。你會發現,除了人潮洶湧的瘋狂購物,香港也有慢節奏的地方。
  • 把慢留住——走入夕陽的香港電車
    在那個世界裡,王佳芝和她的同學們冒著大雨趕上一輛木頭電車。王佳芝穿著雪青色的長衫,獨自倚在電車二層的窗邊,玩弄溼漉漉的頭髮。她把半張臉浸入深沉的夜裡,眼神純潔又陰冷。平時汽車在它身邊飛馳而過,它無動於衷;堵車時就它一個優哉遊哉地照常行動,汽車只能幹瞪眼。所以電車是飄然而淡定的——若改編孔子對顏回的評價,電車就是「一根辮,兩根軌,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車也不改其樂」。  香港的電車,遠看是方形的,因為它是雙層。雙層的電車,幾乎絕無僅有,別處只有英國和埃及保留了一些,也不是全程採用的,只是讓遊客圖個新鮮。
  • 粵語歌裡的香港地圖
    編者按:周日《中國之星》上崔健「質疑」許志安為何要唱一首90年代「港式情歌」,其實他原話為「為什麼大家以為20年前的香港情歌足夠代表香港了。」言下之意則是,香港樂壇還有其他歌,不僅僅是20年前的香港情歌。
  • 香港的郊遊行山徑
    ,但是後來有朋友表示希望我能夠對香港的郊遊行山路線做更多的介紹,所以我在這裡臨時插播講一下香港的行山環境和著名的路線。香港的郊遊行山徑凌峰越嶺,翠翅搖椅;海潤天藍,燈連星爍。你會覺得這是在描繪香港的景色麼?出乎很多人的想像,在以人口密度和狹窄空間而聞名的香港,卻有像郊野公園這樣即奢侈卻又普遍的存在。
  • 百度地圖總經理季永志:中國北鬥&百度地圖 打造極致出行體驗
    百度地圖總經理季永志出席年會高峰論壇,並圍繞"北鬥+人工智慧"做了題為《中國北鬥&百度地圖 打造極致出行體驗》的特邀報告。報告內容涵蓋精準出行體驗、智能語音交互、導航創新應用和企業社會責任四大維度,全面展現了百度地圖基於中國北鬥強大的基礎設施能力在用戶產品應用端打造的極致出行服務。
  • 熱血傳奇:被行會組隊霸佔的地圖boss,讓散人玩家難有出頭日
    但是在遊戲當中,boss也不是隨時都有的,它有很長的刷新時長,每次刷新後都會湧入大量玩家,鹿死誰手還不一定,而這些大量的玩家,他們都是抱團而來,又或是他們都來自一個行會的兄弟,最終的對決不是個人實力運氣的比拼,只是單純的比誰人多,誰更厲害。
  • 必來Pokémon GO 香港18區情報站!最強地圖攻略!
    Pokémon Go 7月25日(星期一)正式登陸香港,香港手機用戶透過 Apple Store 同 Play Store 皆可正式下載!如果還不清楚下載和遊戲基本玩法的朋友,可以瀏覽下一篇『必看!!Pokémon Go 新手入門 4大攻略!!』
  • 香港電影地圖
    電影,曾是香港這座城市的靈魂,用文中的話講,「小小港島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門牌號背後,都有我們值得探究的悲喜劇。」早晚有一天,放映君要依據本文地圖的指引,去追尋珍藏在港片中的那些街道、站臺和風景。香港,等我~ 文/半支煙2008-03-31香港,這個有著」東方之珠」美稱的島嶼,在有限的土地上,書寫下了無數的傳奇。
  • 唱片地圖(4)| 香港站——浮沉百年①
    「 香港,一朵盛開在大陸南端的紫荊花,輝煌且讓人迷醉。這期的唱片地圖,請追隨我們的腳步,一起探尋關於香港的黑膠記憶。」 ,老闆阿Paul,他自稱是香港裡一個收集黑膠唱片很狂熱的人,從1984年他就開始在深水埗鴨寮街買賣黑膠唱片,是香港八十年代裡最瘋狂的人,無論是買還是賣他都是最多的。
  • 香港「書店 & 圖書館」行走地圖
    一次意外,原本從香港飛去臺北參加臺北國際書展,變成了七日香港書店/圖書館探店之旅。每天走上十五公裡的路程從一個家書店竄到另一家,一路逛下來有很多意外收穫,也會為在地圖上顯示「永久關閉」的書店而感到惋惜。香港書店/圖書館幾乎全部是由臺版+港版+英文原版+日版書刊構成,如果對外版書感興趣或有需求,那就一定不要錯過,哪怕擠出時間逛逛一兩家。
  • 香港文學散步地圖:跟著魯迅、戴望舒、蕭紅逛港島
    文 | 王俊逸 編輯 | 程曉筠做文學研究和資料彙編時,她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盧瑋鑾;寫散文時,她是小思。在她的著作《香港文學散步》中,小思挑選了五位在香港留下足跡的文人:蔡元培、魯迅、許地山、戴望舒、蕭紅,以及四個重要地標:孔聖堂、學士臺、六國飯店、達德學院,以散文串聯起一幅香港文學地圖。
  • 建築地圖.首爾
    建築地圖.格拉納達建築地圖.倫敦(上)建築地圖.馬爾默建築地圖.維也納建築地圖.芝加哥建築地圖.華盛頓建築地圖.福州建築地圖.釜山建築地圖.深圳(上)建築地圖.重慶(下)建築地圖.臺南建築地圖.廣州(上)建築地圖·昆明建築地圖.南寧建築地圖.太原建築地圖.西安建築地圖·上海(上)建築地圖.雪梨建築地圖.南京建築地圖.
  • 香港美食地圖
    拿好這份香港美食地圖,新鮮出爐的蛋撻、街角的港式奶茶、正宗的雲吞麵……準備好去領略勾人魂魄的「美味」香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