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首次在水下連續拍攝到鮣魚吸附在藍鯨上「衝浪」的畫面

2020-11-20 cnBeta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鮣魚(亦稱印魚)是一種小型魚類,因其能夠通過頭頸部強大的吸盤吸附在較大的海洋動物身上而聞名,長期以來,它們尋求運輸和保護的方式一直令科學家著迷。一項新研究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深入探討了這種行為,首次連續記錄了這些所謂的「吸盤魚」的行動,展示了它們如何吸附在藍鯨上衝浪、進食甚至社交。

儘管科學家們研究鮣魚已經有一段時間,並取得了可能導致先進的吸盤和粘合劑的發現,但對它們的水下行為的了解一直受到限制。靜止的圖像和傳聞中的證據已經浮出水面,證明了這種魚獨特的吸附行為,這通常涉及到吸附在鯊魚上以獲得自由的旅程,以及可能的一些剩餘食物,但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已經進入了更仔細的觀察。

研究人員其實是在利用生物傳感標籤和雙攝像頭來研究加州沿海藍鯨的流體動力學,這些標籤和攝像頭是用一組吸盤連接在海洋哺乳動物身上的。這些標籤被用來收集鯨魚在水中移動時的表面壓力和流體力的信息,以及它們的GPS位置和行進速度等信息,而攝像機則以720p的解析度記錄下所有的動作。然後,他們發現了吸附在藍鯨身上的鮣魚。

「通過幸運的巧合,我們的記錄捕捉到了鮣魚如何在這種環境中互動,並能夠利用這些鯨魚的獨特流動動態來發揮其優勢,」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來自新澤西理工學院的Brooke Flammang說。「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因為我們對鮣魚在野外任何長時間內對其宿主的行為真的幾乎一無所知。」

該團隊最終獲得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連續記錄鮣魚吸附在宿主生物體上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藍鯨比它們大30多倍。對鮣魚的分析表明,這些魚很聰明地選擇了它們在宿主身上的位置,選擇阻力較小的地點,例如在鯨魚的氣孔後面,阻力可減少84%。

研究小組的工作在鯨魚身上61個不同的位置捕獲了27條鮣魚,但發現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三個有利於阻力的地點之間遊走,分別是鯨魚的氣孔後面、背鰭旁邊或後面,以及胸鰭上方的側面。研究小組稱,四處移動的原因包括進食甚至社交。

此外,鮣魚通過在鯨魚身體周圍的一層薄薄的液體內 「衝浪」,在這種環境中旅行,阻力減少了72%。這使得它們只用很少的能量就能在鯨魚的表面掠過,而且不會完全脫離宿主,甚至在鯨魚以高達7倍的速度移動時也是如此。

「我們了解到,鮣魚的吸盤非常強大,它們可以粘在任何地方,甚至是測量阻力最強的尾部,但它們喜歡去輕鬆地旅行,」Erik Anderson說。「這為它們節省了能量,使生活成本降低,因為它們搭上並掠過鯨魚表面,就像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掠過小行星或某個迷你世界一樣。」

這項研究發表在《實驗生物學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拍到深海怪魚 長相駭人如「魔鬼」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7日,美國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太平洋加州海岸蒙特利海底峽谷中拍攝到了一隻深海怪魚。據信,這條魚是一條雌性黑角安康魚。研究人員稱,這是他們首次在水下拍攝到黑角安康魚雌魚影像。
  • 美研究人員首次記錄深海巨獸心率 藍鯨心臟已達生理學極限
    美研究人員首次記錄深海巨獸心率 藍鯨心臟已達生理學極限 2019-11-27 14:53:4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丁寶秀 責任編輯:丁寶秀
  • 沒文化真可怕,連這種魚都不知道!
    為啥這條魚可以掛在手上?是不是有些太神奇了? 的確有些神奇,但是神奇的不是男子本人,而是這條魚的審理結構。大家似乎沒有見過所謂的寄生魚吧? 那麼這條魚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男子將這條魚倒過來就發現了,原來它的腹面有這樣的生理結構。大家可以看得出來這個魚似乎與別的魚兒不一樣。它通體柔軟,像蛇,它腹部的腮卻並不是腮。 據稱,它應該是一條寄生魚。
  • 青島漁民捕獲兩條黑色怪魚 揭秘怪頭魚到底長啥樣子
    青島漁民捕獲兩條黑色怪魚 揭秘怪頭魚到底長啥樣子時間:2016-09-03 10:30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青島漁民捕獲兩條黑色怪魚 揭秘怪頭魚到底長啥樣子 9月1日,山東青島漁民捕獲怪兩條頭魚,這兩條魚頭長吸盤,獨特的外形令漁民都覺得稀奇。
  • 科學家首次拍到灰海豹在水下拍手:或為求偶行為
    現在,科學家們發現了另一個有趣的例子,他們首次拍到了野生灰海豹在水下拍手的畫面,而這種行為似乎是為了吸引出現在同一區域的潛在追求者的目光。「『拍手海豹』的發現可能並不令人驚訝,畢竟它們以在動物園和水族館拍手而聞名,」來自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首席研究作者David Hocking博士說道,「但在動物園裡,動物們經常被訓練為我們的娛樂鼓掌--但這些灰海豹在野外卻自發地這樣做。」
  • 80後湖南姑娘,花3年首次拍出水下的中國,驚豔了全世界
    ——導演周芳 全球唯一,中國首部 《水下中國》是世界第一部從水下視角展示中國的紀錄片,耗時3年,走訪中國24個城鎮。上百次潛水拍攝,錄製超70000GB的4K至8K素材。
  • 「天安藍鯨一號」深水智能網箱平臺成功完成水下固定
    「天安藍鯨一號」深水智能網箱平臺成功完成水下固定 2020-11-19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水下中國》:中國驚奇水域全記錄
    直到三年前,一位來自湖南的女導演周芳,帶著5位攝影師一起,走訪了中國24座城市,力求拍攝出屬於中國的《藍色星球》。2019年9月29日,《水下中國》首次播出就引發了一波收視熱潮,作為中國首部大型水下生態系列紀錄片,它以獨特的水下視角展現了中國的自然和人文。
  • 國內首款仿生柔體潛航器:形似魔鬼魚 水下顯身手
    昨日,記者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這是西工大航海學院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團隊利用高速相機對蝠鱝進行活體觀測研究,最終建立了蝠鱝的外形參數模型與運動參數模型,成功研製出的中國首款滑撲一體自主變形仿生柔體潛航器。
  • 西班牙攝影師拍攝水下大片 潛水者沐浴光束畫面唯美
    2020年11月9日報導(具體拍攝時間不詳),這是一組令人驚嘆不已的水下大片,拍攝地點位於西班牙梅諾卡島海岸一名自由潛水者在水下85英尺處遊泳,沐浴在光束中的景象讓人聯想起遭外星人綁架,還有一張照片潛水者站在水下的巖石上,在光束的照射下畫面唯美。
  • 水下直播興起,這家上海臨港企業將水下無人機賣到了海外
    太空、洞穴甚至是水下,在這些秘境裡,究竟有什麼?從今年4月份開始,百度App推出了《地球漫遊計劃》之「水下有什麼」系列,聯合無境深藍開啟了全網首次深度水下直播。他們希望通過直播讓外界關注到國內水下世界的環保問題。直播首站的選擇是有「天下第一秀水」之稱的千島湖。
  • 研究稱鯰魚頭骨有數個「連結機制」 或能激發新型水下機器人的設計
    對它們如何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新理解,最終可能會帶來更靈巧的水下機器人,或者其他技術進步。在博士後Aaron M. Olsen的帶領下,布朗大學的一個團隊首先拍攝了圈養的海峽鯰魚捕捉和吞食獵物的過程。科學家們使用了一種被稱為「X射線移動形態重建 」的動作捕捉技術,這使得他們能夠在動物進食時實際看到它們的頭骨內部。
  • 《藍色星球2》16年後歸來:4年跨39國,125次探險,水下拍攝時長6000小時
    與觀眾16年的等待相映照的是,《藍色星球2》的拍攝歷時四年多,整個BBC自然歷史部拍攝團隊共經歷了125次探險,訪問了39個國家,幾乎踏遍了世界各地的所有大陸、海洋,僅攝製組的水下拍攝時長達6000多個小時。
  • GoPro教程 水下拍攝實戰
    關於測光上節說到拍攝角度要儘可能向上,那麼問題來了,GoPro相機會自動對畫面平均測光(點測光 - Spot Meter 設置為關閉),當遇到水面光太過強烈時,想要拍出漂亮的水下照片,首先就要了解GoPro的鏡頭屬性。它是一個廣角鏡頭,拍攝角度約170度,也就意味著它能在近距離內捕獲到很多的內容進入畫面,這也就可能使你的拍攝主體不清。
  • Let's Style 一次不可思議的拍攝 在水下30米完成
    ▼▽▼百齡壇與黃志銘「留住真我」的水下之旅>>>>一項古老的傳說為了創作「留住真我」新作品,百齡壇與攝影師黃志銘將目光投向了東方古國中國的文化遺產上。而將一個中國古老傳統——中國漁夫和鸕鷀捕魚結合瑪雅文化表現出來的畫面,恰到好處地給人啟示,讓人聯想中國的傳統文化能夠孕育些什麼。於是黃志銘決定重現「驚豔瞬間」,就這樣他和團隊在這裡開啟了「留住真我」的新起點。
  • 紀錄片 | 湖南女孩叫板BBC,冒死拍出中國的水下世界,震撼程度爆表!
    導演:周芳每集一個主題,分別是黑暗洞穴、水下古城、古今沉船、秘密花園、生命綠洲和海底糧倉。作為世界第首從水下視角展示中國的紀錄片創作團隊,周芳帶領著小夥伴們不辭辛苦,進行了上百次的潛水拍攝。通過水下鏡頭的呈現,我們不僅能看到了千年之前的灶臺、樓梯。而現代對沉船的探索,是讓我們了解到水下生態平衡和現代經濟價值的重要性。把珊瑚移植到人工魚礁上,供其更好的繁衍生息,栽培出中國第一個熱帶海洋牧場。
  • 作為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藍鯨有沒有天敵?
    別看藍鯨體型非常大,但是它卻非常的溫順,它在海洋中的生態位與陸地上的大象有些相似。首先,大象的食物是極容易得到的草木,而藍鯨的主要食物則是同樣在海洋中也極容易得到的小型魚蝦,其中以數量極多的磷蝦為主;其次,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而藍鯨則是海洋中體型最大的動物。
  • 勁捷KT660八爪魚,古風人像拍攝體驗!
    FROM勁捷攝影器材上周跟一個喜漢服的小姐姐去園博園拍攝漢服寫真,約了有半個月 了,一直沒有時間 ,剛好周末下午大家都有空,看著天氣也不錯,可誰知道拍攝到一半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讓模特坐在亭子外面的座位上,這樣可以藉助到從亭子外面進來的微弱的自然光,機位選擇在比較靠近模特的位置,這樣一來雖然鏡頭光圈不大,但是可以通過景深來得到我想要的畫面效果。把八爪魚固定在欄杆上。
  • 研究人員揭開鯨魚和海豚遊泳高效的秘密 為下一代水下機器人鋪路
    有一天,水下機器人可能會非常逼真地模仿魚一樣的生物,它們不僅能騙過真正的動物本身,也會騙過人類。這種能力可以獲得各種信息,從魚類的健康狀況到外國船隻的位置。莫瑞德是最近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界面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的首席研究員,該論文通過數值模擬鯨魚類動物擺動的尾鰭來研究它們的流體力學。莫瑞德和他的團隊第一次開發出一個模型,可以定量地預測鰭的運動應該如何調整到它的形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該研究是海軍研究辦公室多學科大學研究計劃支持的一個更大項目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