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藍鯨一號」深水智能網箱平臺成功完成水下固定

2020-11-20 澎湃新聞

「天安藍鯨一號」深水智能網箱平臺成功完成水下固定

2020-11-19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天安藍鯨一號」深水智能網箱平臺在砣磯鎮井口村附近海域下水,經過兩天時間,已固定調試完畢,下一步將按照工作計劃投放魚苗、海參苗,開始養殖試運營。

深水智能網箱的成功下水,為豐富砣磯海洋經濟發展新業態、助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砣磯鎮供稿)

原標題:《「天安藍鯨一號」深水智能網箱平臺成功完成水下固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山東煙臺開建亞洲最大深海網箱 引領「萬億級」海洋經濟產業鏈
    「智能網箱平臺為鋼結構68m*68m*40m的坐底式網箱平臺,養殖包圍水體約7萬立方米,能實現網箱平臺的深遠海魚類養殖功能,配備生活、機械平臺。」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福元介紹,網箱平臺採用風光儲能作為日常電力供應方式,通過自動投餵、水下監測、水下洗網等設備,實現了網箱平臺養殖的自動化、智能化。   一個個智能網箱,宛若鑲嵌在海底的一個個「智慧大腦」。
  • 銅合金網衣將成網箱養殖行業新寵?
    傳統深水網箱使用聚乙烯漁網或聚醯胺(俗稱尼龍)漁網材料,由於傳統材料製作的網衣容易粘上附著物,一定程度上造成水體流動性不夠好,抗風浪能力也會變差,價格雖然較實惠但仍不是深海養殖網箱網衣的最佳選擇。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
    水母網12月22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楊春娜 通訊員 王聰 )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這是中國海工北方總部落地煙臺的第一個實體項目。項目以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一號」為範本,以此次「百箱計劃」首批4個量產智能網箱建造為開端,在煙臺長島南隍城海域布局高端裝備型現代海洋牧場;在煙臺八角灣海洋經濟創新區規劃建設現代漁業產業園區,布局總部辦公、苗種繁育、高端研發、精深加工、展示交易和冷鏈物流等產業鏈條,帶動海洋高端傳感器、特種裝備、海洋大數據、海洋生物醫藥等項目在海創區配套聚集,開創煙臺
  • 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交付
    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交付
  • 阿克世盛中標項目陵水17-2水下生產系統首批1500米深水中心管匯落地
    海油工程與阿克世盛 (Aker Solutions) 在本次項目中展開緊密合作,為該項目製造了四套複雜水下中心管匯、一套水下分配單元、兩套水下臍帶纜終端裝置、以及相關的吸力錨。  中海油陵水17-2項目副總經理魏行超先生在水下中心管匯交付儀式上表示:「水下中心管匯產品的成功交付是陵水17-2項目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我們要感謝阿克世盛團隊,感謝他們的奉獻精神以及他們對本項目的全力支持。
  • 網箱養魚如何防止網衣的破損?這樣很少跑魚!
    (1)防汙損處理:養殖用網箱長期置於海水中,極易被一些生物所附著,從而增加了網箱的重量,堵塞網眼,阻礙水流的暢通,影響網箱內外水體的交換,加大網衣壓力,甚至磨破網衣,擦傷魚體,影響魚的生長,危害養殖魚類。網衣上常見的附著生物有牡蠣、藤壺、海鞘、藪枝螅、貽貝、水雲、滸苔、附著硅藻等。如何清除和防止生物的附著,已成為網箱養殖中十分重要的問題和措施。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智能網箱開建 「海市蜃樓·煙臺八角...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智能網箱開建 「海市蜃樓·煙臺八角灣海上藝術城」項目籤約
  • 連線「深海一號」能源站:瑞雪送出徵!
    近期,煙臺迎來寒潮降溫,平臺立柱上的水霧凝結成冰。工作人員爬上立柱、潛入冰冷的水下檢查情況。作業人員正逐漸將固定平臺的系泊纜解開,為拖航做準備。從黃海海域出發,一路南下,經過1600多海裡的航行,「深海一號」預計將於2月中旬抵達位於海南島東南的陵水海域,完成海上油氣生產設施的安裝工作。
  • 漳州港企業為國內首艘深水多功能工程船成功升級深水軟鋪系統導向輪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30日電 (豪氏威馬 陳雅芳) 12月28日,位於福建漳州開發區的豪氏威馬(中國)有限公司為中國首艘作業能力達到3000米水深的海洋工程船舶286,成功完成其深水軟管鋪設系統導向輪升級項目。工程船深水軟鋪系統導向輪。
  • 超長直播挑戰 長安汽車藍鯨發動機完成金氏世界紀錄挑戰
    2018年11月28日,長安汽車在技術開放日上以五十五輛長安汽車的龐大陣容,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最大規模的自動駕駛車巡遊」,成為全球首個成功創造該紀錄的汽車品牌。2019年9月21日,2009名長安汽車員工組成長安CS75 PLUS汽車圖形,一舉刷新此前由印度1660人創造的世界紀錄,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最多人組成的汽車圖形」。
  • 漳州港企業為國內首艘深水多功能工程船成功升級裝備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1月3日訊 據漳州新聞網報導 近日,海洋石油286深水工程船在漳州開發區完成深水軟管鋪設系統導向輪升級。這一項目的完成,得益於豪氏威馬(中國)有限公司的幫助。海洋石油286深水工程船,是國內首艘深水多功能工程船,作業水深達到3000米,作業能力在國際同類船舶中處於一流水平,先後完成了多個深水項目的柔性管纜鋪設作業。為了在今年可以順利開展更多水下安裝任務,海洋石油286深水工程船急需進行其深水軟管鋪設系統導向輪的升級。
  • 國際中文智能學習平臺Super Chinese宣布完成千萬級Pre-A輪融資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教育7月29日訊,今日消息,國際中文智能學習平臺Super Chinese宣布完成千萬級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青松基金。迄今,Super Chinese已成功登上了多個國家手機應用商店相關類目的排行榜。
  • 最大作業深度超200米,「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來了!
    突破100米級深水大壩安全保障技術壁壘,研製一款小型化載人潛水作業平臺為大壩做水下「體檢」,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水利工程大壩深水檢測及突發事件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項目的目標之一。禹龍號在四川錦屏一級水電站進行試驗 「4年多來,我們先後完成了『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的方案設計、總裝建造、聯合調試和水池試驗,並在三個不同壩型的水庫進行了示範性應用試驗,共完成水下20多次巡檢作業任務。其中,在四川錦屏一級水電站進行的試驗中,最大下潛作業深度超過200米。」
  • 水下機器人:聽令,向著蔚藍更藍處進發
    水下機器人是能在水中浮遊、具有視覺和感知系統、通過操控或自主操作的方式使用機械手及其其他水下作業,代替人或輔助人去完成某些水下作業的自動化裝置。依據其控制方式可分為: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 (ROV)、和無纜自主式水下機器人 (AUV)。
  • 「深海一號」能源站交付啟航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本報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冉永平)記者14日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它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
  • 以水下智能為核心打造水下應用生態,潛水俠獲零度資本千萬級天使輪...
    近年來,在無人機市場的帶動下,水下智慧機器人產品也開始嶄露頭角,並在資源調查取樣、打撈和軍事等方面獲得廣泛應用。同時隨著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智能製造等技術的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對於水下領域的探測需求也在日益增長,水下智慧機器人的市場正在一步步向商業、民用等領域擴張。
  • 「深海一號」將抵深圳 「大國重器」集中亮相2020海博會
    「海上大力士」振華30輪自航式全迴轉起重船、「深海巨獸」藍鯨1號海上鑽井平臺、「極地精靈」雪龍號和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深海精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不斷刷新人類對藍色星球的認知,守護藍色國土安全。  深海一號: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  「深海一號」是一艘滿足無限航區要求、具有全球航行能力專用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
  • 水下智能裝備企業「深之藍」宣布完成了2億元Pre-IPO輪融資
    水下智能裝備企業「深之藍」宣布完成了2億元Pre-IPO輪融資 順為資本 發表於 2020-11-19 09:32:40 近日,水下智能裝備企業「深之藍」宣布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