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港企業為國內首艘深水多功能工程船成功升級裝備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1月3日訊 據漳州新聞網報導 近日,海洋石油286深水工程船在漳州開發區完成深水軟管鋪設系統導向輪升級。這一項目的完成,得益於豪氏威馬(中國)有限公司的幫助。海洋石油286深水工程船,是國內首艘深水多功能工程船,作業水深達到3000米,作業能力在國際同類船舶中處於一流水平,先後完成了多個深水項目的柔性管纜鋪設作業。為了在今年可以順利開展更多水下安裝任務,海洋石油286深水工程船急需進行其深水軟管鋪設系統導向輪的升級。
-
世界最大噸位深水挖溝犁開建 每小時鋪設千米油氣管道
(英文簡稱SMD公司,中文簡稱「艾森迪」)在英國基地開工建造一款世界上最大噸位的深水挖溝犁,預計2017年底將交付給中海油集團旗下的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術有限公司。艾森迪的數據顯示,以24英寸(外徑61釐米)海底管道為例,其在水中重量約為238公斤/米,將管道鋪設到3000米水深的海底需要提供約7萬噸的拉力,相當於5萬輛小汽車的總重量。 另一方面,海底不可預期的環境要求設備有極高的適應性,「海底也有山、有溝、有巖石、有軟土,不同的作業環境都要適應,要實現遠程操控就對自主導航的精度有非常高的要求」。
-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
受訪者供圖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陳惠婷):12月18日,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了解到,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設計建造合同,將建造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項目預估設計及建造周期為18至20個月,預計2022年交付使用。
-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12月19日,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了解到,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設計建造合同
-
我國首艘插樁式搶險打撈工程船「華祥龍」入列
本網訊 8月18日,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新建的「華祥龍」正式入列,該船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首艘插樁式搶險打撈工程船,標誌著中國南海海域快速應急打撈再添重器,中國救助打撈裝備建設再上新臺階。 「華祥龍」由中國船舶708所研發設計,黃埔文衝船廠建造。
-
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西太平洋採集到稀有深水海兔
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西太平洋採集到稀有深水海兔 時間:2019-05-28 09:33:48 來源:新華網
-
國內首艘自主設計建造管道挖溝動力定位工程船開始驗收
11月7日,中國海油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派出管道挖溝動力定位工程船驗收小組抵達廣州黃埔船廠,開始了該船的驗收工作,計劃本月中旬完成交船。該船2018年將服務於蓬萊19-3等油田的建設。
-
阿克世盛中標項目陵水17-2水下生產系統首批1500米深水中心管匯落地
海油工程與阿克世盛 (Aker Solutions) 在本次項目中展開緊密合作,為該項目製造了四套複雜水下中心管匯、一套水下分配單元、兩套水下臍帶纜終端裝置、以及相關的吸力錨。 中海油陵水17-2項目副總經理魏行超先生在水下中心管匯交付儀式上表示:「水下中心管匯產品的成功交付是陵水17-2項目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我們要感謝阿克世盛團隊,感謝他們的奉獻精神以及他們對本項目的全力支持。
-
我國首艘自主設計建造管道挖溝工程船投用
近日,國內首艘自主設計建造的管道挖溝工程船「海洋石油295」正式投入使用,實施4條共計11.8公裡的海底管道挖溝作業和2節海管膨脹彎安裝作業。 「海洋石油295」船隸屬於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船舶總長95米,型寬22.6米,型深8.6米,設計吃水6.2米,載重量3700噸,最大航速14節。
-
深水光明水務公司走訪用水單位了解需求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管強 通訊員 賴南妮)深水光明水務公司於12月23日開展大客戶走訪活動,公司領導分組帶隊走訪客戶,幫助解決用水難題,用實際行動踐行「一點一滴,做到最好」的服務理念。
-
「科學」號在西太平洋採集到稀有深水海兔
新華社發 新華社「科學」號5月27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27日正式開始對位於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南側系列海山展開調查,船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採集到稀有的深水海兔。 當天,「發現」號對一座海山進行了調查取樣。在970米深度,潛水器實時回傳的高清視頻中出現兩隻頭部粉紅色、身體發白的蝸牛狀軟體動物。
-
「天安藍鯨一號」深水智能網箱平臺成功完成水下固定
「天安藍鯨一號」深水智能網箱平臺成功完成水下固定 2020-11-19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大作業深度超200米,「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來了!
突破100米級深水大壩安全保障技術壁壘,研製一款小型化載人潛水作業平臺為大壩做水下「體檢」,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水利工程大壩深水檢測及突發事件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項目的目標之一。12月5日,在雅礱江錦屏一級水電站召開的專家諮詢會上,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云為組長的專家組一致認為,「禹龍」號潛水器的研製,首次實現了水利水電行業深水複雜環境載人潛水檢測裝備從0到1的突破,攻克了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多項關鍵技術,實現了專家實時診斷大壩複雜病害的目標,為高壩大庫安全維護與處治決策提供了裝備技術保障。
-
招商重工/豪氏威馬中深水鑽井包項目在漳州開發區開工
廈門網訊(記者沈偉彬、通訊員莊曉玲)1月18日,招商重工/豪氏威馬中深水鑽井包項目在漳州開發區開工,該鑽井設備將被集成和安裝在招商重工海門生產的錨系半潛式平臺上,應用於亞洲各地海域的淺水層和中深水油氣鑽探活動,尤其是中國南海
-
一十七年如一夢,最終首創、威立雅、深水都自由了
首創威水投資有限公司(後改名為通用首創水務投資有限公司)是首創股份與法國威力雅水務公司合資成立的水務投資公司,是國內首家外商投資水務公司,成立於2003年年中。在深圳之前,首創和威立雅還共同投資了陝西寶雞供水項目。首創威水投資29.4億元人民幣於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並擁有其40%股權,威立雅則以3.7億人民幣擁有5%股權。
-
剛上九天攬月,又準備下五洋捉鱉,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開建
先別激動,不是無人航母,不是無人航母,不是無人航母——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它主要是用於科考、救援、工程建設等等民事用途,全智能型,實現無人操控,可以搭載多艘同屬智能型的無人子船,完成系統性多組合的任務。這是有望成為全球首艘取得R1遠程遙控船級符號的智能型科考船,中國首創,「未來感」、「智能化」和「國產率高」表示它將是我們把自主研發和掌握的大量理論技術用於實踐,它由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設計建造,預估設計及建造周期為18~20個月,將在2022年交付使用。
-
水戰曝光《星際戰甲》12月4日「深水危機」上線
在這個全新的版本中更多的超能英雄將加入玩家的隊伍,動作射擊也將全面升級,與此同時,神秘的水下戰鬥也將揭開面紗。做為水戰的主戰場-天王星的深淵將會影響玩家的戰鬥,深水下兇猛的洋流不僅會影響玩家水下的行動,還會干擾玩家的射擊精度。同時,深水中還有各種各樣的兇猛怪獸,即使是天諾戰士,不小心的話也會成為它們的腹中美食。
-
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海上危險品應急指揮船正式服役
4月28日,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海上危險品應急指揮船「深海01」輪在廣州順利下水。 「深海01」是一艘可用於在液化天然氣(LNG)等危險氣體海上洩漏擴散區進行監測監控、事故應急、人員救助的專業危險品應急指揮船。
-
南海海洋所等揭示臺灣峽谷深水重力流地貌成因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OMG)海底地貌與沉積動力學研究團隊在南海東北部深水重力流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role of sediment gravity flows on 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a large submarine canyon
-
臺灣峽谷深水重力流地貌成因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偉領銜的海底地貌與沉積動力學研究團隊,聯合英國卡迪夫大學、義大利國家海洋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南海東北部深水重力流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