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長上次給大家盤了恐怖民俗,吃胎盤、咬腳趾、瓦罐墳,沒想到大家的獵奇心比所長還強,想看湘西三大邪術之一的落花洞女,所長一向寵粉,這就開講!
落花洞女,也叫落洞女,落洞落洞,落入洞中,你就品這兩個字,是不是有一種被拖曳到黑窟窿裡的無力感。實際上, 落洞在苗語裡有兩層意思
一是從平地陷入一個洞裡,與世隔絕;二是魂掉到某個深不見底的黑洞。
落洞女兩者兼有之,她們的身體被拉近烏漆麻黑的山洞,她們的心靈也掉進了深不可測的黑洞,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要從山神說起。
山神搶妻
落洞女一般是18歲到23歲的年輕女子,她們盤順,她們條靚,她們美麗,她們妖嬈,她們柳葉彎眉櫻桃口,誰見了誰都樂意瞅。
瞅的人多了,提親的人也多了,年輕漂亮的女子就在一眾小夥裡挑一個心儀的結婚。
湘西大山綿延上百裡,結婚當天,除非事先研究好路線,否則婚車隊大概率要經過大山。
大山裡有山神,他威武,他高大,他氣勢磅礴,他一身神力。
你可能會疑惑,山裡還有神?
這一點,文學大師沈從文已經明白告訴你了。
「大樹、洞穴、巖石,無處無神。狐、虎、蛇、龜,無物不怪。」
(《湘行散記 鳳凰》)
最重要的是,山神沒娶媳婦。
因此,凡是從大山前經過的新娘,都有被山神看上的可能,她們一旦被山神看上,就不叫新娘啦,要叫「神妻」,也就是神的妻子。
既然被山神看上了,自然就不能嫁給本來的丈夫了,要做好給山神當新娘的準備,這新娘的當法,可謂是非常遭罪。
嫁神落洞
新娘一旦被山神看中,表明上看著跟沒事人一樣,但實際魂魄已經被山神奪走了。
不管她們之前是啥性格,一旦成為落洞女,會統一表現出以下特徵
一是愛獨處,不愛說話,就想自己呆著,爹叫不認,娘叫不理,和996連軸轉的社畜下班後的狀態是一樣一樣的。
二是愛乾淨,眼裡見不得一點灰,成天不是擦桌子就是洗碗,知道的這是落洞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田螺姑娘上身了。
三是自言自語,神神叨叨,畢竟要嫁給山神了,得和山神做婚前交流。
最後一點也是最致命的一點,落洞女再也不會對任何世俗的男子動心了, 潘安宋玉都不好使,落洞女心裡只有山神。
她每天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她的山神騰雲駕霧,身披金光來迎娶她。
等到迎娶這天,落洞女就在痴戀中含笑死去,周身散發著奇異的香氣,死後會比生前更美豔,更動人,仿佛死去的那一刻,才是她做新娘的真正開始。
然後落洞女的父母就把準備好的嫁妝在落洞的山前燒掉,算是補辦了一場體面的婚禮。
有的父母放心不下,就在山洞門口蓋一座茅屋,裡面布置好紙紮的家具,放一張紙,寫好女兒的生辰八字,來祈盼山神能夠在婚後善待他們的女兒。
然而事實是,大多數落洞女根本等不到這一刻,就會被家人強行送入洞中。
強送洞中
當女子開始神神叨叨,自言自語,瘋狂打掃衛生的時候,家裡人往往就知道
「這孩子落洞了」
有沒有破解方法呢?有!
那就是找一個願意娶她的男人和她結婚,但這種辦法極難實現,一是幾乎沒有男人敢冒著和神作對的風險娶落洞女。
二是落洞女這時候被山神下了蠱,眼耳鼻舌身意都夯在山神身上,也不願意嫁給凡間男子。
有些人家為了免除禍患,會主動把落洞女嫁過去,嫁之前要不吃不喝幾天,餓的半死不活了,就把落洞女拉到一棵樹下,落洞女往樹下一坐,就開始哭。
直到把樹上的葉子哭下來,人們就認為結婚的時機到了,就開始正式準備婚事。
婚禮由部落的三個長老負責主持,主持完畢後,一行人就把落洞女架著送進山洞,那就是她的婚房。
進洞之後,落洞女會陷入一種痴迷的狀態,有的就直接昏死了,有的昏了還能醒過來。
沒昏死的落洞女就靠吃山洞裡的老鼠,蟑螂,喝山洞裡的水活下來,直到因體內的寄生蟲生病,在漆黑的洞中病死。
極少數落洞女會選擇逃跑,但她們不吃不喝好幾天,又經過了好一番折騰,體力和意志力都很薄弱,跑也跑不了多遠。
逃跑的落洞女一旦被村民發現,村民們就認為她違背了婚約,會把她的衣服脫光,將她架在火堆上,活活燒死,來獻祭給山神。
真·被嫌棄的落洞女的一生
名家筆下
沈從文老家就是湘西的,湖南省鳳凰縣,沈老師對家鄉的感情很深,代表作《邊城》就是以湘西邊境小鎮茶峒為背景,講述了船家女翠翠的愛情故事。
沈老師在散文集《湘行散記》中也對落花女進行過描寫,他是這麼說的
凡屬落洞的女子,必眼睛光亮,性情純和,聰明而美麗。必愛好,善修飾。平時貞靜自處,情感熱烈不外露,轉多幻想。
間或出門,即自以為某一時無意中從某處洞穴旁經過,為洞神一瞥見到,歡喜了她。因此更加愛獨處,愛靜坐,愛清潔,有時且會自言自語,常以為那個洞神已駕雲乘虹前來看她。
(沈從文 1902-1988)
沈從文認為湘西的婚戀文化讓女子非常壓抑,首貞是女子的最高道德,一個女子有外遇,丈夫開槍殺死他,這被看作是英雄行為。
在這種極端壓抑的道德約束下,一般女孩結了婚,成了婦人,因家事兒女勤勞,終日織布,績麻,作醃菜,家境好的還玩骨牌,尚可轉移她的情緒,不至於成為精神病。
一個未出嫁的女子,尤其是一個愛美好潔,知書識字,富於情感的聰明女子,或因早熟,或因晚婚,這方面情緒上所受的壓抑自然更大,容易轉成病態。
在極度壓抑下,她們往往選擇用幻想來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而幻想的對象就是威武高大的山神。
之所以選擇山神,是因為山的具象化對象之一是男人,代表著一種雄性力量,這正是年輕的湘西女子所渴求的。
而家人們看著年輕的女兒陷入痴戀,卻無可奈何,最終只能看著女兒在人神戀與自我戀情形中消耗其如花生命,最終衰弱的死去。
關於落花洞女的說法非常多,為神獻祭也好,心理壓抑也罷,歸根結底都是人性和社會觀念極端衝突下的結果。
未嫁女子被山神掠走,或昏死洞中,或燒死獻祭;年輕女子被道德束縛的喘不過氣來,只能在幻想中將自己「許配」給神,在一廂情願中渾渾噩噩了此餘生。
一時間,所長也分不清哪個更悲慘,但毫無疑問的是,無論哪一種,都是女性變形的自我救贖,是封建道德觀念在閉鎖的大山裡,對廣大青年女子深深的戕害,也是年輕美麗的女性,尋求痛苦解脫的一種無奈之舉。
時過境遷,今天的女性們再也無需面臨這樣的傷害和壓迫,而在那遙遠的年代,隻身走進深山洞穴的那些花季少女們,卻再也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