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李斯特的《十二首超技練習曲》以其大膽狂放的激情和異乎尋常的表現技法而聞名於世,他那讀譜時就足以使人望而卻步的困難技巧成為後世鋼琴演奏者們探索的目標,然而李斯特並未將這些「神技」看作創作的目的,而是看作表現思想的手段,其將大多數作品加入標題,通過豐富的技巧來刻畫特定的音樂形象,實現了藝術性和文學性的統一,這是音樂描寫技巧長足發展的結果,對於一個鋼琴演奏者來說,對於李斯特這《十二首超技練習曲》的音樂研究無疑是具有重要的價值,筆者結合自己對《十二首超技練習曲》的學習和理解來進行初步的研究。 李斯特是19世紀音樂界最為激動人心的人物之一,是鋼琴獨奏家行列中的第一人,可以這麼說,在純技藝表演方面無人能及。他從小就受系統、嚴格的訓練,又經不斷的實踐,善於吸收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形成一套獨特的技巧,這些技巧在他創作的《十二首超技練習曲》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他的這些高級技巧練習曲中,快速的音階、琶音、雙音、八度音、裝飾音和長時間的震音、顫音交織成一個絢麗多彩的音響世界,展現出狂放的激情和異乎尋常的表現力,他使鋼琴變成一件萬能樂器。但更為可貴的是,他突破了傳統練習曲中單調、冗長的技巧性訓練,將技巧練習融入一首小詩,一幅風景畫中並且附加了標題,如《瑪捷帕》、《幻影》、《狩獵》等,通過「神技」來表現各種音樂形象,創造了富有神話般魔幻色彩的練習曲,在他的鋼琴高級技巧的練習曲中,成功地實現了技巧性和文學性的統一,目的也是浪漫主義美學目實現的基礎之一。△別列佐夫斯演奏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練習曲》S.139 19世紀的浪漫主義藝術,在自由平等、博愛的旗幟下,以表現人和大自然取代了過去表現神和英雄。藝術家在這寬泛、自由氛圍中,一方面欣喜若狂地將強烈地自我感受傾注於作品之中,以獲得展現自己的想像和謳歌人民的希望;而另一方面卻以悲觀不滿的情緒,對庸俗的社會宮廷的約束,孤獨的心靈、幸福的渴望或進行揭露,或予以渲洩,在這個以人及其命運為主題的時代裡,藝術家在提示人和命運的真諦之時,又被人和命運所擺布。李斯特的《十二首超技技巧練習曲》為我們展現了這個現實。因此對於一個鋼琴演奏的學習者來說,對李斯特的這十二首超技練習曲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學習價值。
天才作曲家兼演奏家,現代鋼琴藝術的創造者,傑出的藝術家精力無比充沛的活動家,給人類留下永久美好的回憶的弗朗茨·李斯特於1811年10月22日在匈牙利的一個叫多玻裡場(雷汀)的小村子裡出生。在他幼年時,因住處不定無學校可讀,所以全由他的父母教育他。6歲跟從父親學習鋼琴,9歲舉行公開演奏,聆聽者無不為之動容,尤其是他對臨時指定的主題作即興變奏,使聽眾大為驚嘆,稱他為「莫扎特第二」。匈牙利親王對他讚賞不絕,3個貴族共同捐贈供他赴維也納深造的費用。1821年他父親為了陪伴他到維也納隨貝多芬的學生、著名的鋼琴教育家車爾尼學習鋼琴,競放棄了自己的工作,遷居奧地利,希望兒子能夠出人頭地。李斯特不負父望,日夜努力練琴,又師從薩列裡學習作曲理論,1825年先後兩度在法國和英國演出,當年7月在英皇喬治四世面前演奏。使其聲譽達到高潮,整個倫敦為之轟動。從此,他在歐洲各地旅行演奏,蜚聲世界,一代琴王就此卓立樂壇。 長期以來,他是人們頂禮膜拜的對象,是上世紀30—40年代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李斯特一生頗富傳奇,他自幼一鳴驚人,超凡的鋼琴絕技,令人如痴如醉的風採和多彩多姿的愛情故事。這些可能是一般人最為熟悉的,但是在傳記史料中,李斯特其實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他的功成名就曾招來嫉妒和排斥:出入貴族名流府邸被指為攀龍附鳳,數度失敗的愛情,被情婦著書描繪成冷酷無情的負心漢;他一生寫下的作品無數,卻被評為華而不實矯揉造作:而晚年遁入空門,皈衣天主教更是引來震驚與非議。長久以來,這些偏見,讓音樂學者或自認嚴肅的音樂家不屑研究或演奏他的作品。 李斯特的鋼琴音樂歷來被認為是:煽情、優美但空洞的。也許在他的著名的《十二首超技練習曲》(etudes. d』execution transcendante)中有很好的體現。和匈牙利狂想曲一樣,超技練習曲是他「最好聽」的音樂,也是「最炫技」的鋼琴音樂,和蕭邦的練習曲不一樣,李斯特的練習曲一直比較激烈,仿佛有無限的激情需要消耗,當然並不排除旋律的優美。另一方面,這十二首練習曲應作為一個整體來欣賞,我認為並不太適合單獨去欣賞理解。十二首練習曲中多數附有文字性標題,對音樂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為了更生動地刻畫形象,他探索了新的鋼琴聲音效果。在這十二首超技練習曲中,在充分擴大鋼琴表現力的同時,把鋼琴彈奏技巧更是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使練習曲在演奏中放射出絢爛多彩的奇光異色,使人嘆為觀止,成為鋼琴藝術中的精品。早在1826年僅有十六歲的李斯特根據他在法國、英國、德國的旅行演奏中對大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創作了十二首練習曲,與後來的版本比較,它具備了後來版本的無標題的基本樂思和結構的雛型。1838年,李斯特對此做了較大的改編、修訂。1839年,舒曼在音樂短評《鋼琴練習曲》中,對兩個版本樂譜加以比較:「兩者對照之下,首先可以看出他現在所用的手段比以前更豐富了,他現在的手法處處都超過以前的, 力求比以前更輝煌,更完美。」 另一方面李斯特在青年時代初顯身手時所流露出天真浪漫的氣息。在樂曲改編的新版裡幾乎完全消失了。其次,新的改編顯示出這位藝術家的思想和感情的範圍比以前大為擴充了,它甚至使我們能看到他的精神生活的秘密角落。我們不能忘記,他在這本集裡要給我們的正是練習曲,目的還是要幫大家克服最大的演奏技術困難。李斯特在維也納時正是彈奏的這些練習曲而造成轟動一時,難以磨滅的印象。巨大成功永遠有深刻的原因,聽眾並非偶然地這樣狂熱的讚頌他。舒曼在評論中同時流露出對作者明智的期望。「為了和他祖國的民族風格相符合,他應當首先恢復早期練習曲裡對我們起良好作用的那種明快而質樸的風格。他必須朝相反的方向改編自己的作品。應當使它簡單化而不複雜化。李斯特在1851年最後的版本中做了精心而完美的改造,去掉了很多多餘的東西,保留和深化了詩意和音樂性。技術手法也加以恰當的簡化。一百五十多年來,它一直是鋼琴家試圖攀登的藝術高峰,只有少數的大師才能愉快的勝任,它的美感和價值正在於此。同時,鋼琴演奏的技巧在李斯特的手裡達到了一個令人難以逾越的高度。他的超技練習曲顯示了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很高的藝術價值」。 李斯特的絕大多數藝術家卻更早就體驗到一種神聖的不滿足感,創作因而是成為他活下去的重要依託。一方面,李斯特的創作當然是出自宗教熱忱與虛華既矛盾又可以理解的混合。另一方面,他的創作深深反映了一種內在的不安全感與不和諧。這種音樂感受在他的練習曲中顯露無遺。他從不斷蛻化的藝術創作中得到深切的安慰,為自己的不安找到象徵性的出路。他不得不從驚人的速度和能量創作,在藝術中反映出其生命中每一縷轉瞬即逝的痕跡。滿盈的才智和過人的想像。如果說這樣創作出來的練習曲比蕭邦的練習曲有所偏頗與欠缺。但它們所呈現的也必然是更肆意、更廣闊的氣度。 作品編號第一的《第十二首練習曲》(Duze Etudes)已經具備了後來著名的《超技練習曲》(Etudesd』Execution Transcendante)的雛形。雖然前者充滿車爾尼風格的亮麗活潑,但是還無法體會到李斯特後來革命性的炫耀及大膽。我個人認為真正屬於李斯特風格的種子,其實耗費了相當長的時間才得以萌芽,《十二首練習曲》就是典型的例子。正如前面所提過的那樣,這組作品1838年的版本相當華麗造作,後來經過多次大幅度修改,1851年才有最後的定本。從李亞甫諾夫(Liapunov)紀念李斯特的《超技練習曲》所作的《超級練習曲》(OP.11.1879—1905)就不難明白李斯特這組作品的影響力。 漢普瑞·席爾(Humphrey Searle)曾仔細比較過《超技練習曲》前後三種版本的風格。託馬斯·瑞納(Thomas Rajna)更把第一版和最後一版一一對照錄音下來,非常有助於對比。由此可以看出,風格最輝煌燦爛的《超技練習曲》,如第二號a小調甚快板,第四號《瑪捷帕》(Mazeppa),第六號《幻影》(Vision),第七號《英雄》(troica),第八號《狩獵》(Wilde Jagd)第十號F小調(auegro),第十二號《追雪》(Chasse Neige)等狂飆作品和抒情明澈的第三號《風景》(paysage)精緻規律的第九號《回想》(La.Risordanza),和諧可親的第十一號《夜之和諧》(Harmonies du Soin)恰成對比,即使以技巧艱難聞名的第五號《鬼火》(Feux Follets)都有一種炫技。因此「超級」「超技」不只是技巧上的超越而已,也是一種詩意上的超越。「超級」也可有是指超越了車爾尼的古典教學練習曲。李斯特把這組幾首《超技練習曲》獻給車爾尼,不但是感念恩師,也巧妙地暗指車爾尼在作曲方面的局限。十二首超級練習曲中,是李斯特在受到堪稱為曠世奇書和富於魔性風採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啟迪,是經過發奮圖強,閉門練琴的艱苦磨練後創作出來的,從這些具有大膽狂放的激情和異乎尋常表現力的練習曲中,快速的音階、琶音、雙音、八度音、裝飾音和長時間的震音、顫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他使鋼琴變成了一件萬能樂器,能與管弦樂隊的表現力相媲美,能表達作曲家想要傾訴一切的音樂。其高雅、卓越的技巧,正如舒曼所說:「能夠將這些作品完全再現的,可能除了李斯特本人別無他人了(1)。」然而,李斯特並沒有把這種「神技」看作目的,而看作是表現思想感情的手段。將技巧練習曲融於一首小詩,一幅風景圖畫之中。全曲聽不到枯燥的音階、琶音上下行聽到的是景色的變幻和感情流動。通過各種技巧演奏刻畫出特定的音樂形象。李斯特的獨創精神在鋼琴演奏領域得到充分顯示之後又在創作領域中進行長足的發揮。從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練習曲的創作原則和和聲運用中可以清晰感到,他突破了傳統形式的框架,創造出完整的合乎邏輯的只有新的美學原則的練習曲。李斯特採用自由形式的思維進行創作,這個從根本上遠離古典主義音樂創作原則的手段,是主題結構法,主題結構法是主題建立在一個用基本音型構築的動機上;樂曲的展開是將這個主題音型在旋律輪廓、和聲、節奏、音色、速度、音區上進行演奏,形成不同性格的主題音樂,這種變化了的主題結合在一起,可分別表現浪漫的愛情,宜人的風光(《風景畫》), 嚴峻的戰鬥(《瑪捷帕》)和凱旋的頌歌(《英雄》),這種創作手段在鋼琴音樂上的效果使鋼琴作品交響化。 對於在音樂史上創造,及第一位舉辦個人獨奏會的鋼琴鬼才之一李斯特而言譜寫一套十九世紀普遍流行的音樂會練習曲並不是太困難的事。可是這十二首「超技練習曲」卻讓他發表了三次,前兩次分別為1827年及1839年,直到1852年當他41歲時才修改完畢,也使此為鋼琴作品留下了璀燦的瑰寶。△特裡福諾夫奏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練習曲》S.139 一、前奏曲(Preludion),此首是整個十二首超技練習曲的引子主題,大約一分鐘左右,非常短,前半部分通過琶音式的推進使旋律感明顯,有種一浪高過一浪的感覺。強弱對比較明顯,後半部分右手則基本全部運用琶音形式演奏,中部是李斯特風格很強的連續的和弦推進,使整曲有起有落,雖短小精緻,卻也波瀾壯闊,左手運用波音作陪襯,使整體的音響效果很豐滿 二、A小調甚快板,這是十二首超技練習曲中比較平緩、沉悶的一首,兩分多種,雖也不是很長,但很明顯,已經有切入正題的跡象,整曲以近乎通一演奏手法完成那就是左右手的同時交插演奏。這也是只有李斯特特有風格的演奏方法之一。另外此首在強弱方面很大的特點就是把強弱完全穿插進行,即一句是強,一句馬上轉入很弱,使整首立體感很強,同時左右手八度甚至和弦交替穿插演奏使整曲始終在轟鳴中前行,最後在fff中轟然結束。 三、風景(Paysage),此曲將近四分多種,整首旋律非常優美,婉轉動聽,雖標為風景但節奏卻自始至終比較壓抑、沉悶。整個樂曲多以右手的八度為旋律,左手作陪襯,也有很多地方是雙手的和弦合奏。此首的特點是句與句之間的氣息感非常明顯,就像一個憂鬱的人在不斷地感嘆,又像策馬慢行于田園鄉下,看到周圍無比美妙的風景發出從內而外的感嘆。整首優美平緩,基本上沒有很強的和弦出現,但結尾處略有小段落的高潮出現。樂曲給人的另一種感覺是作者當時的一種反思心情,像對過去的回憶,又像是對未來的憧憬,其中也不乏無數「捫心自問」的感覺。 四、瑪捷帕(Mazeppa),(根據雨果的同名詩譜寫,李斯特把這首詩的最後幾行放在練習曲的結尾部分)。 這是一首開始就有標準的李斯特風格的練習曲,對於演奏此曲的演奏者來說,炫技也開始變為必須,此曲共七分鐘,開頭引子部分是類似於《帕格尼尼》練習曲的大段連貫的波音,然後是一連串速度極快的由音階組成的遞進音流,正是這些如浪濤般的滾動著的音流,把整首引入到一個洶湧澎湃之中,正曲部分演奏難度加大,左右手用和弦來維持主旋律,用左右手2、4指的輪流交替來填充和弦旋律間的空缺部分,使整個曲子顯得豐滿,感覺像是有四隻手來演奏。大大加強了聲音的演奏效果,經過一大段的類似於四手連彈的這種技法演奏之後,通過兩句較緩和的引句,把此曲引入到第一個高潮之處,那就是具有李斯特風格的雙八度(又稱李斯特八度)的大段炫技的部分。整曲的第二部分與前一部分的三個譜表來完成演奏不同是運用了較普遍的高低音雙譜表來演奏,在這一部分中,樂曲進入較平緩階段,大量裝飾音的運用使曲子很有味道,中段旋律有些高雅的傷感,平靜而又憂傷,平曲的結尾的部分又重新轉入激烈在左右手雙合弦的轟鳴中結束。在演奏此曲時,由於難度較大,要避免多餘的動作和任何緊張情緒,手部要放鬆,有彈性、靈活、手指要強勁而又自如,前臂(在震奏八度時)不動。李斯特雖用「僵死的手臂」來形容,他還曾建議過在鋼琴上安裝一個特別的支架,以使前臂穩定化,雖然這種說法具有片面的因素在裡面,但這種「不動」意味著沒有多餘的動作,沒有鬆弛和失去自制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類似於《瑪捷帕》這類曲目。 這首曲子是很多參加李斯特鋼琴比賽的演奏者十分忠愛的一首,全曲非常的詭異神秘,單一主題,用長調有運用大量重複的音來達到一種神秘莫測的音樂效果,此曲比較短,只有4分多鐘,曲子蘊涵嘲諷和一種不知名的鄙視。 此曲大約六分鐘長,全曲給人感覺比較單調,節奏雖比較激昂,但並不快,這首對整個十二首超練有著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為整篇練習曲進入高潮作了鋪墊。開頭用右手的雙音作隱藏主旋律,由於左右手都從低音區開始,所以給人開始感覺很迷幻很虛無飄渺,右手則是用較快速度的間距較大的琶音來豐富,注意在開頭的演奏過程中保持右手的旋律線的存在是致關重要的,左手的最低音也是不可缺少的,繼第一段之後,樂曲的第二部分由第一段的單手琶音轉變成雙手交替琶音。第二部分由第一部分生成,又是對第一部分地展開與發展,讓虛幻的音樂漸漸變得清晰。通過雙手八度半音階的推動將樂曲推至第一個高潮,隨後是大段極強(fff)的右手琶音音型與左手和弦與波音的組合,在這一部分,如果看現場,可以看到演奏者翻飛的手指,像幽靈在跳舞。此曲後部分越來越快,音調也越來越高,最後在最高處嘎然停止。這首曲子主要是對演奏者的手指靈敏度有著很大的考驗,間距很大的琶音是手指彈奏的巨大障礙。 此曲約有五分鐘長,儘管是悲劇式的英雄,但仍讓人無限崇拜,顯示出震憾人心的英雄氣概。全曲時而悲壯,時而憂鬱,琴聲如歌如泣,似乎在訴說英雄心中的苦悶,然而樂曲那悲壯的英雄素質的開篇,決定了此曲悲劇式的英雄性,尤其是符點節奏構成的和弦向上進行,更顯示出英雄心中的怒火正在爆發,暫時的冷靜後又轉入低沉的訴說,然而低沉的音樂永遠也掩蓋不了英雄眼神中的希望和怒火,既便是在這稍顯憂鬱的旋律中也不斷閃現英雄那永不放棄對光明和正義的追求精神,終止於在這種對光明的嚮往之情的爆發中,結尾處雙手八度的模進進行以開闊的筆調提示出這種感情音域一下子豁然開朗,用其常用的八度寫法推進高潮 此曲篇幅較大,而演奏出的長度約五分鐘,主要由於這是李斯特十二首練習曲中速度非常快,非常激烈的一部作品,同時這首作品的演奏難度可想而知,也是其練習曲中較難掌握的一首,僅管全曲速度一直非常緊促飛快,但卻依然透露出優美的旋律線條,有時細膩的如孔雀的羽毛般讓人如痴如醉,作品中所描寫的不光有對狩獵的形象刻劃,似乎還有風景如畫的描寫,非常形象逼真的描繪出大自然那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以及在這迷人的景色中獵人追捕獵物的情景,使人時而有種緊迫感,又時而沉浸在大自然的欣賞之中,真正的讓人身心放鬆,演奏此曲不光需要極為高超的演奏技巧,也需要豐富的心理體驗,在炫技的過程中表現出其旋律優美歌唱的一面。 這是其兩首最為有名的超技練習曲之一,與其它的練習曲在風格上有很大的改變,全曲柔情綿綿,充滿了柔情蜜意,平靜的意境將人們帶入沉默的回憶之中,這首作品篇幅相對較大,演奏的時間足有11分鐘之長,十分優美的旋律在曲中反覆出現,即使是在結尾處最後也不忘記這優美甜蜜的旋律,絲毫不帶有任何令人不愉快的幻想,給人一種極為浪漫的滋味,被後人稱為「古典音樂中最美的一小節」,全曲沒有過分激烈的描寫,到處充滿著對過去美好的留戀和回憶,對於演奏者來說,演奏此曲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和薰陶,這也是本曲最大的魅力之處。 「f小調」超技技巧練習曲為音樂會或國際鋼琴比賽中十分常見的曲目之一,此曲有令人驚嘆的炫技表現,很明顯的具有李斯特最為善長的炫技特質,但同時也顯現出熱情優美的歌唱性旋律,此曲難度較大,速度非常快,情緒較為激烈,不愧為十二首練習曲中之傑作。 十一、黃昏的和諧(Harmonies du soir) 此曲為十首練習曲中較少柔和的小調和聲織體開始的作品,全曲充滿濃重的和聲氣息,這首超技練習曲展現了李斯特交響詩的氣勢,幾乎可以與管弦樂隊的演奏效果相媲美,這首作品將鋼琴這件樂器的表現展現的淋漓盡致,具有令人驚嘆的交響效果,其不愧為音樂史上第一位創作交響詩的鋼琴鬼才,無疑為鋼琴作品奠定了傑出的裡程碑,此曲9分鐘,一開始比較慢 ,象要訴說一件事,然後卻突然沉默不語,只是用最激烈最高級的音樂來傾訴,這是整個超練的最高潮,是聽覺上的最高享受,一層層地推進,又一層層的返回。不同的感受接踵而來,讓人不忍離開這一段音樂,但最後還是結束了,非常平靜的結束了。但有一種意猶未盡的餘溫在那裡,而那個音節也非常特殊,簡單卻溫柔,讓人無法捨棄,這首練習曲是李斯特音樂的極致,讓一切語言成為多餘,但它解決了一切問題,剩下的只有無比的美妙。 結尾音樂6分鐘,名字非常優美,那是一種令人神往的境界,一點也沒有寒冷的感覺,惟有追逐雪的快樂和空洞無邊的激情。 超技練習曲的鋼琴演奏技巧在李斯特手裡達到了一個後人逾越的高度,他的超技練習曲顯示了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很高的藝術價值。鋼琴家兼學者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稱李斯特是音樂史上最不可思議的革命者,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不難感受到李斯特那大膽的和聲,清晰的抒情性,無法仿效的鋼琴音色,以及不可超越的技巧.李斯特花了相當長的時間來修改這些練習曲,因為他要學會在他的作品中 「將適宜的鋼琴效果同只不過是膽大妄為的鉉技區別開來(2)」.我認為,這些練習曲探索了鋼琴技術的每個方面. 本文先從李斯特的生平談起,分析了他的十二首超技練習曲的創作背景和創作過程,再此基礎上對十二首練習曲進行了逐一的闡述與分析,通過我自己近幾年對李斯特這十二首練習曲的學習和研究,無不為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深刻文化內涵和曠世奇術的鋼琴演奏技巧而震憾,李斯特這《十二首超技練習曲》中,輝煌的技巧令人感動,不僅是藝術美,還有其背後難以想像的對困難的徵服,正是這種英雄氣質,造成了李斯特強悍華麗但不失哲學深刻風格化的萬任宮牆。站在這牆腳下仰望之時心中不禁崇高之情由然升起。我作為一名本科生,深知自己學識粗簡淺溥,但基於對李斯特超技練習曲的瘋狂迷戀與無比熱愛,毅然選擇這個難度很大的題目,我堅信,在李斯特偉大音樂思想的感召下,在震耳欲聾的樂曲聲中,我通往藝術之顛的道路必將更加寬闊,更加光明,大師與我同在!
△《蕭邦鋼琴作品全集第一輯(波蘭國家版套裝共13冊)》
當當網每滿100減50,今天購買只要四折
下單可以按照滿百的金額靈活湊單
適合自己收藏,以及贈送喜歡古典音樂的親朋好友
隨時缺貨,購買地址如下:
歡迎加入【鋼琴藝術資料群】,限時拼團只要4.9!在群裡您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鋼琴藝術!我們會堅持分享鋼琴藝術資料,幫助大家開拓視野,不斷提升對鋼琴藝術的了解!請拼團後聯繫客服:woaichopin,申請入群(需要提供拼團截圖)🌹
歡迎加入《鋼琴學派》讀書會,限時拼團只要9.9,微信群永久有效!每天堅持學習,大家也可以在讀書會群裡暢所欲言,廣交朋友!拼團請聯繫客服入群!對鋼琴學習和愛好者而言,不了解鋼琴演奏學派,等於不知道鋼琴的歷史。我們為大家尋找所有與鋼琴學派相關的文章、圖書,與大家一起每天交流鋼琴學派!請拼團後聯繫客服:woaichopin,申請入群(需要提供拼團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