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重男輕女的女孩,活著就是個奇蹟

2020-12-24 實用心理

承認自己不被愛,是成長的第一步。

01

前幾天微博熱搜的一個話題,讓我忍不住端出了我珍藏多年的義大利炮。

廣東茂名高州雲潭鎮,一名17歲少女(小閒),今年的中考成績優異。

而她的父母竟然想直接斷了她升學的路,逼她結婚。

小閒求學心切,去鎮婦聯舉報了父母,才換來自己上高中的機會。

讓人感到憤怒的,是她的母親說:

「你搞這麼多事,你爆料別人有錢賺的…」

身為母親,孩子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她卻想讓年僅17歲的小閒早早嫁為人婦。

並且以這樣惡毒的言語來揣測和刺激孩子。

我正困惑,小閒的母親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她的原因。

很快,我就在小閒的言語中找到了答案:

「他們眼裡只有弟弟。」

這是想把姐姐當犧牲品,弟弟做既得利益者,妥妥的重男輕女。

這個話題很沉重,但我還是要說。

只是希望越來越多的姑娘,懂得認清現實。

不要被原生家庭洗腦。

更不要一輩子活在糊塗中和掙扎中。

02

之前在天涯社區,看到一位父親描寫內心對女兒的真實感受。

「我就是不愛女兒,我相信很多爸爸都有這種感覺。」

「但我會假裝很愛女兒,有時候對她比對兒子還要好,這樣她就能接受我把家產都給兒子了,至於她結婚,給點嫁妝就夠了。」

重男輕女的父母,不是不知道自己偏心,而是怕女兒知道自己偏心。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其實父母不是天生的愛孩子,但孩子是天生愛著父母。

有些家長很聰明,對男孩偏心對同時,也沒忘記對女兒進行親情綁架。

「我們生弟弟是因為怕你太孤單啊,將來我們死了,你跟弟弟才是最親的人。」

「你就這麼一個弟弟,你要是將來有本事了,弟弟還得靠你呢。」

中心思想就是:我們生男孩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你考慮。

這不就是典型的家庭版pua嗎?

這種隱形偏心至少女兒還能得到一點情緒和心理安慰。

而顯形的偏心,會給孩子造成一輩子無法釋懷的陰影。

有一位讀者跟我分享了她的經歷:

「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剛出生父親就想送人。」

「母親告訴我從出生父親三四個月沒有看過我,上初中時就被送到外婆家,外婆家所有的重活都是我的,還會被嫌棄吃的多。」

「在外婆家經常恐懼,對什麼都怕。現在的我,怕被人笑,怕領導,怕同事,怕老公,只要孩子不聽話,我就不停的指責。小時候的經歷讓我變成討好型人格,所以現在照顧爸媽到金錢上都是我,壓的我不知該怎麼辦?」

一個從小被父母拋棄的女孩,內心一定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在孩子的世界裡:你不要我,不是你不對,而是我不夠好。

那麼以後再進入親密關係時,就會不自覺的順從對方,把自我意志的權利完全的過度給對方。

害怕衝突,害怕被再次被拋棄,對愛一直處於極度饑渴的狀態。

因為感受不到自我價值,所以一旦有人願意付出一點愛,就會願意赴湯蹈火的回報。

這樣的姑娘,往往是渣男的第一目標對象。

「我沒做什麼壞事,我只是生錯了性別。」

《今日說法》報導過這麼一個事:

1996年,有一對夫妻狠心將二女兒送人,並且放話:天塌下來也不來往。

沒幾年,他們終於如願生了男孩。

但「家寶男」14歲時,患上了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治療的唯一方法就是骨髓移植。

大女兒的骨髓匹配結果失敗,於是夫妻兩個又把希望寄托在了二女兒身上。

養父母一家非常疼愛這個姑娘,但還是在無奈下答應了夫妻兩的請求,要求就是不能告訴她身世。

姑娘聽說要幫助一個在網上求助的小弟弟,就欣然答應了,匹配結果也吻合。

養父母考慮到女兒的健康問題,提出讓親生父母預留一筆健康保障費,押在第三方。

但親生父母拒絕了,他們覺得兒子的手術費還沒湊齊,交保證金是養父母故意為難他們的。

看見了嗎?

重男輕女的人,兒子活著才重要,女兒能救兒子的命就夠了。

對於重男輕女的人來說,生孩子就是一種投資。

男孩成為了可以被炫耀的工具,而女兒只是別人口中的賠錢貨。

生男孩,不僅面子上有光,心理上也會對未來有正面幻想。

「我兒子以後一定能掙大錢,孝順我。」

生女孩,男人會被說成沒本事,女人會被嚼舌根肚子不爭氣。

「女兒沒用啊,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還能指望她孝順?」

2015年11月24日晚,江蘇南通一名僅僅出生四天的女嬰,被踩死,身亡。

而這個兇手,竟然是她的親生奶奶。

兒媳婦頭胎是個女兒,二胎又是個女兒。

想要孫子的奶奶不堪忍受照顧兩個孫女的辛苦,就對二孫女起了殺心,並釀成了悲劇。

僅僅因為是女孩,連生存的機會都被所謂的親人剝奪了。

「生而為女,我很抱歉。」

03

19年6月7日,山東的一個初三女孩楊某立在家中被父親楊某靜殺害。

而楊某立遇害時,僅僅還有三天中考。

4月,楊某立曾向學校和有關部門寫過《求助信》:

「因為我的父親重男輕女和家暴,已嚴重影響了我的人身安全和學習生活,造成我的嚴重不適。」

她的母親李某芝也表示,楊某靜重男輕女,寵小兒子,不願意讓女兒繼續讀書,覺得供女兒讀書,就沒錢給兒子娶媳婦,買房買車。

最讓人無奈的是,女孩的層層求助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幫助。

中國人有句話:清官難斷家務事。

但就是這句話,使無數被家暴的女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三十而已》中鍾曉芹的扮演者毛曉彤,就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

生父看到她是個女孩,就要遺棄她。

毛媽媽毅然決然的離婚,獨自撫養毛曉彤成人。

毛媽媽擺過攤,開過飯店,做過美容院,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而這個所謂的生父,不但沒有承擔一毛錢的撫養費,還向毛媽媽索取每個月400元的生活費。

現在毛曉彤出名了,他的生父就獅子大開口了。

竟然向女兒索要5000萬的贍養費,並表示不給就一起下地獄。

還厚顏無恥的用上節目、請記者的方式,和所謂的孝道,對毛曉彤進行親情綁架。

為了自己的私慾,可以完全不顧女兒的死活。

責任和義務向來都是對等的。

作為父親,卻一天都沒有盡到過做父親的責任。

反過來還想敲詐女兒,讓她盡贍養義務?

真的是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前幾天刷到一條抖音,標題是:

「一名女子深夜街邊痛哭」。

04

女孩辛辛苦苦打工六年,省吃儉用存下了20萬,卻被媽媽拿去給弟弟買房。

女孩用了6年,看到了生活的奔頭和希望,卻被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把掐滅。

有多少父母用所謂的「男孩買房論」,吸著女兒的血,處處補貼著兒子。

他們的慣有理論:

「我們辛辛苦苦養你到這麼大,你不得回報我們嗎?你的錢是孝順我們的!」

「你就一個弟弟/哥哥,你忍心看他娶不上媳婦嗎?我們要是不在了,以後還是得你弟弟/哥哥幫你啊。」

「爸媽沒本事,家裡最能掙錢的就是你了,你一個姑娘家以後住老公家就好了,先幫弟弟買房吧。」

他們能控制你,是因為他們完全知道你的痛點在哪裡。

他們明白,你需要他們的關心和愛。

所以,用到你的時候,就用親情和愛綁架你,讓你痛苦的同時,又不得不妥協。

因為,你太需要父母的肯定和誇獎了。

當你在父母面前是有用的,你才能重新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04

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造成了思想進步的假象。

重男輕女的意識形態,是從農耕社會延續下來的。

封建社會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勞動作業的。

男耕女織,男性是主要勞動力,是家庭中的物質保障。

女人婚嫁後,冠以夫姓,真正成了夫家的人。

並且孩子的冠姓權也掌握在男性手中。

男性人丁興旺,可以提升一個家庭的物質水平。

父母年老,需要跟隨兒子生活,而女兒並不需要承擔贍養的義務。

現代法律,早已規定,女兒和兒子同樣具有贍養老人的義務。

可我依然可以聽到「養兒防老」的聲音。

2017年,《新京報》發布了一條新聞:

《2017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在女性「健康與生存」指標上,全球144個經濟體,中國排倒數第一。

其中,「新生人口性別比例」方面,中國長期處於嚴重失衡狀態。

時代進步了,可很多人的思想依然停留在封建社會。

05

養兒真的百分百可以防老嗎?

之前看到一則新聞:

一位老人,在彌留之際,想再見一面兒子。

於是兒子請了喪家回家。

見父親幾天沒有斷氣的兆頭,就抱怨:你到底死不死啊,我請了好幾天假,你讓我怎麼跟老闆交代。

老人氣的喝下了農藥,當場離世。

幾年前,一位男子因想在廣州買房,竟然親手殺死自己的母親,只為獲得40萬的保險賠償金...

重男輕女的家庭,對兒子的過於溺愛,最後往往無法「養兒防老」,而是「養兒啃老」,或者是「養兒無人養老。」

這樣的新聞現在依然一搜一大把:

兄弟幾個人,對簿公堂,只為能在養老方面少出一份力;

為了瓜分老人的一點遺產,在老人的病床前打得不可開交。

重男輕女,只會喊寒了女兒的心,助長兒子的氣焰,最終哪頭都撈不著好。

思想的進步和意識境界的提升,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06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承認自己不被愛,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很多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姑娘,一生都在尋找父母愛著自己的證據。

這樣的證據,可以小到一個眼神,甚至是一個動作。

甚至父母都不用給她們洗腦,她們自己會給自己洗腦。

長大進入親密關係後,哪怕男朋友,丈夫對自己不好,甚至是家暴自己,她們也會不斷的尋找細節,來告訴自己其實我是值得被愛的。

於是,掉進了黑暗的漩渦,無法自救。

姑娘,我想告訴你:

你是個成年人了,

你已經離開家,成為一個獨立生活的個體了。

我知道,你害怕沒有人愛,害怕孤獨感。

但,享受不了孤獨,就無法真正的學會自尊自愛。

脫離控制的第一步,就是學會收起渴望,自我滿足。

記住:

你的價值,不需要別人來肯定。

你的幸福,不需要別人來給予。

你需要做的,就是成為自己的太陽。

留言互動

你是如何看待重男輕女現象的?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哦。

相關焦點

  • 公婆重男輕女,夫妻頭胎想生女孩,結果生了男孩,遺憾又無可奈何
    遇到重男輕女的家庭,若頭胎生了女兒,多半要生第二胎。雖然重男輕女觀念沒那麼深了,但是很多家庭把生二胎當作你必然選擇,因為要傳宗接代。01小唐結婚後,因為與丈夫三觀一致,都想生個女孩,結果呢,生了一個男娃。公婆因為想抱個孫子,因為重男輕女的緣故,第一胎也隨了他們的願了。兒子一直由小唐的爸媽帶,她已經不想生二胎了,否則還得給父母添包袱。
  • 「重男輕女」是多少女孩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
    其實「重男輕女」一直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但是就算在現在科技文化發展的如此迅速的今天,「重男輕女」依舊還存在很多家庭當中。據2018年中國男女比例的現狀調查可知在2018年中國的男女比例是116.9:100,也就是男性比女性多3000-4000萬人。 今天我們從四個方面就來聊一聊這可怕的「重男輕女」。
  • 重男輕女思想,正在毀掉無數的男孩和女孩
    你可能會說,都2020年了,生男孩生女孩還那麼重要嗎?但星貓園長想告訴大家一個扎心的事實。在中國,重男輕女的思想從來沒有真正的消失過,更令人瞠目的是,據不完全統計,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每年有1000萬女孩正在永遠的消失!
  • 4歲女孩兩次墜樓,爸爸不讓就醫,這些重男輕女的父母,有多狠?
    「河北一名4個月大的女嬰墜樓受傷,其父親拒絕治療」按理說,這種新聞並不會霸佔很久的熱搜,因為背後的原因無非就是,孩子受傷不嚴重。但是事實往往會讓人大跌眼鏡。這都2020年了,竟然還有覺得女孩是賠錢貨,為女孩花錢就是浪費。我真的cnm了。記者採訪這位父親後,他親口承認自己是重男輕女。本來有一個男孩,但是夭折了。
  • 闞清子發文反對重男輕女 女孩不比男孩差
    「女人能頂半邊天」「生男生女都一樣」的口號雖然響亮,但是現今社會還是有很多人重男輕女。近日,電視劇《親愛的自己》中張芝芝被逼生二胎,婆婆還說「女人能幹是假能幹,男人能幹才是真能幹」,扮演者闞清子發文重男輕女,女孩是心思敏感的,不被重視、被怠慢都會給她們帶來心理陰影。闞清子還拿自己舉例,因為是個女孩,從出生就「不被期待的」。
  • 我很心疼,重男輕女家庭長大的女孩,但不會娶回家
    「其實那女孩挺不錯的,長得漂亮,性格也好,你又沒女朋友,現在也沒有喜歡的女孩子,你們可以試一試,權當給你自己一個機會。」一個朋友建議道。阿坤搖搖頭說道:「我打心底裡心疼在重男輕女家庭當中長大的女孩,但我不會娶這樣的女孩,因為她們的原生家庭太複雜了。」
  • 《瑪蒂爾達》,重男輕女的思想下,逆來順受不是女孩唯一的選擇
    看過一篇新聞,某個城市的一個家庭中,家庭成員都可以對家裡唯一的那個女孩拳打腳踢,肆意辱罵。而這個女孩即不會哭也沒有任何反抗,除了滿臉的痛苦,就是沉默的承受著一切。不禁為這女孩的未來擔憂,幼小心靈受到如此虐待,她以後要用何種心態去面對漫長的歲月?《瑪蒂爾達》講述的就是一個出生在重男輕女家庭中女孩的故事。
  • 闞清子發文反對重男輕女:每一個女孩的出生都值得期待
    有數據統計,59.40%的人認為自己的家庭裡沒有出現重男親女的現象、家人男女觀念較為平等;16.71%的人認為自己的家庭出現較為嚴重的重男輕女現象;最後剩下23.90%的人卻選擇迴避、拒絕回答該問題。面對這16.71%個家庭如此龐大的數據,許多人都會感到疑惑,都2020年了,男女平等的思想不應該是主流嗎? 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的家庭有重男輕女的落後思想?
  • 闞清子發文反對重男輕女:「重男輕女」的英文怎麼說?
    其實不然,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叫「生活在重男輕女家庭裡有什麼感覺?」218萬人瀏覽過這個話題。 一個武漢女孩的回答被擠到了最高贊: [小事上一視同仁,大事上重男輕女。比如零食一人一半,房子以後是你哥/弟的。]
  • 闞清子發文反對重男輕女,每個女孩都應該被期待
    劇裡張栢芝的扮演者闞清子也在微博發文,反對重男輕女的老觀念。闞清子發文反對重男輕女怎麼回事?《親愛的自己》張芝芝被逼生二胎,婆婆還說「女人能幹是假能幹 男人能幹才是真能幹」,闞清子在綠洲發文談此事,呼籲放下偏見,承認男女有不同,但各種權利都應該平等,「女孩不比男孩差,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每個女孩的出生都應該被期待!」
  • 《親愛的自己》重現重男輕女,闞清子:每個女孩的出生都應被期待
    這就是傳統觀念「重男輕女」對一個女生的傷害,因為不被認可,不被尊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留下了深深的陰影。工作後母親更是把她當做搖錢樹,甚至隱瞞爺爺去世,就是為了繼續跟她索要醫藥費。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以女孩為100)是118.06,這個數據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別比116.86提高了1.2個百分點。
  • 「重男輕女」的英語怎麼說?願每一個女孩都是現實版賈曉玲,而不是樊勝美!
    今天想來聊聊「重男輕女」這四個字。這四個字,大概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從出生起就不陌生的詞,也是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詞彙。(防槓說明:說它極具中國特色並不代表其他國家就不存在這個現象。)打開微博搜索「重男輕女」,熱門的詞條大概有這些👇
  • 「我寧願生3個兒子也不要1個女兒」,不是重男輕女,理由很現實
    都更加喜歡女孩了,可能是時代變化,也有可能是經濟壓力太大。「我寧願生3個兒子也不要1個女兒」說這話的是叫做曉蕾的一個寶媽,她是一個二胎寶媽,第一胎是個男孩子,二胎是意外懷上的,不過因為家裡條件也是可以養活一個二胎的。
  • 《緊急救命2》活著就已經是最大的奇蹟了
    存在的意義,存在的價值,大概就是病人痊癒時的一句謝謝吧。真的很累啊,血槽要空了啊,但看到病人好起來,就能回血,這就是醫生吧。第一集和最後一集都在說急救醫生當久了就是在不斷見證奇蹟是不會發生的。但奇蹟又是什麼呢?其實每一個平常的瞬間都是奇蹟啊,能健康活著,能和親人寒暄,能活著與你相遇,便已經是人生最大的奇蹟了吧。
  • 女生感染狂犬病腦死亡 重男輕女的靶子樹歪了
    一初中女生因感染狂犬病且未注射狂犬病疫苗,處於腦死亡狀態,醫院工作人員稱,女孩仍在ICU,腦幹功能衰竭,家屬仍未放棄。該犬曾咬傷患者弟弟,弟弟注射了狂犬病疫苗。疾控中心人員強調,不存在重男輕女的情況。網友為女孩揪心,祈願出現奇蹟。
  • 實錄|重男輕女家庭長大的女孩,如何學會愛自己?
    關於重男輕女這個話題,我已經說過好多次了。今天主要跟大家聊聊,在把我媽拉黑了一年多之後,我是怎麼樣努力學著愛自己的。前兩天和朋友討論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裡,所有人都是受害者。以前,我對我爸媽,心懷了巨大的怨恨。
  • 闞清子發文反對重男輕女:每個女孩的出生都應該被期待
    因為張芝芝的第一胎是個女孩子,重男輕女的婆婆打著來城裡看病的幌子,介入了他們的小家庭,逼迫張芝芝生二胎。還有《安家》中的房似錦,被媽媽堵門要錢,為的就是她家唯一的男丁房家棟認識你的小女孩兒,請先拋開性別成見大多數人對女孩都有一個普遍認識:女孩子比男孩子文靜、細膩、感性、學習好,體力、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如男孩子。所以女孩子就應該文文靜靜的才好。那些大大咧咧、愛鬧騰、愛說話的女孩往往會被父母教育到「小女孩子也沒點小女孩子的樣子。」
  • 婆婆重男輕女,闞清子發文反對,女孩不比男差
    女演員闞清子在劇中她是一位能力很強的媽媽,可因為婆婆重男輕女的觀點,讓她的女兒受到了輕視和怠慢,以至於引發了演員的議論。「女孩不比男孩差,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買房買車 ,過上很好的生活,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每個女孩的出生都應該被期待!!!」闞清子發文說。
  • 90後也重男輕女,00後女孩名叫「招娣」,希望生活善待她們
    如果生了小子,那家裡一定是捧在手心裡稀罕,如果是小丫頭那就另別論了,嘴上不說但心裡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還得再生個男孩。如果不是身邊所見,以及網絡上看到的事,我都不會信,90後也重男輕女,甚至還有00後女孩名叫「招娣」。
  • 女孩未打疫苗確診「狂犬病」,別亂扣「重男輕女」帽子
    今年9月,在狗咬傷男孩後,孩子被及時注射了狂犬病疫苗,而女孩曾向家長說起自己在今年7月也曾被該犬傷過,但並未被重視,因此沒有注射狂犬病疫苗。12月11日,由於女孩發病,並被收入PICU治療,隨後進入昏迷狀態。按照世衛組織文件,狂犬病的潛伏期通常為1個月至3個月,罕有超過1年的情況。狂犬病病毒暴露後,更是越早注射疫苗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