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桑說: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在這帳單、房產、人情債的現實社會裡,誰不渴望有人問你粥可否?有人與你立黃昏的美好夙願?可是,偏偏總是如安妮寶貝所說的,你需要別人的時候,你遍尋不著。
有沒有一種孤獨,雖敗猶榮?青年作家、光線傳媒的副總裁劉同,在自己的書《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裡,訴說了種種孤獨的經歷,又升華了雖敗猶榮的決絕!
孤獨一:兒時不被認可的孤獨
並不是名人的一切都會光鮮。劉同現在無疑是光鮮的,從作家到光線傳媒副總裁,然後獲得各種寫作的大獎,從表面看,那一項都是如此光鮮。
可是,只有他知道,小時候不僅成績不理想,而且長得比較瘦弱,總是不被人認可。作者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這本書裡,一再提起兒時的孤單和彷徨。
猶榮一:不被認可,才有了學習的空間和理由。
那時的劉同,甚至是被排斥在外的,這恰恰給了他學習的機會,而他孤獨的靈魂之外,有隱隱的求知之心,算是尋求一種釋放,一種超越。後來的他,學習幾近與崛起狀態!
孤獨二:考大學時擇業的孤獨
劉同的父親是個醫生,穩妥又實際的職業。可以有治病救人的榮耀感,又可以有衣食無憂的滿足感。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少受些辛苦。所以父親希望劉同將來學醫。
可是,劉同卻偏偏從小有著文藝的夢想。他的寫作,在小學時便嶄露頭角,他希望將來可以好好學習中文系,而父親覺得這樣的出路,未來會很辛苦。
最終,他選擇了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而這導致了父親對他很長時間的不滿和對立。直到很多年後記者對他父親的採訪,這個作為堅實靠山的父親,竟然潸然淚下。是父母的擔憂之心,是終於釋然的愛子情懷,看到兒子追求的夢想實現的不錯,他終於放下了擔心兒子受苦的心。
猶榮二:夢想還是要追的,萬一實現了呢?
文學夢是劉同的夢,媒體夢也是。假如劉同沒有自己的執著,聽從父親的意願,那現在的劉同可能會是一個沒有笑容的名醫。
但是,劉同自己悄悄的填報了大學志願,並一路走來,從最初的不被家人理解,不被單位同事的理解,總是以為他是異類,媒體風格總是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總是想搞得不一樣。如果真的不一樣,老輩的臉和已有的規則,該如何安放?
可是,劉同不被人認可的孤獨裡,有一些骨子裡不認輸的倔強。為何不可以特立獨行?為何不可以創新?憑著堅毅的韌勁,他最終在媒體獲得了認可和堅實的一席之地!所以,夢想還是要追的,萬一實現了呢?
孤獨三:工作時的委屈和探索
其實,工作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五鬥米,還要有價值觀歸屬感。劉同一路苦學進入大學中文系,是想進入夢寐以求的有著層層光環的傳媒行業,卻發現也不過是打卡式的日復一日。
基本一個調調,比如採訪,可以利用別人的素材,可以象徵性的提個問,似乎是在證明我來過我提問過,以致於商家會說不過是個宣傳工具罷了,這樣的話,深深刺痛著劉同的心。
為何不能有新意,有高度?於是,劉同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他不再流於形式,而是認真的去對待每一次採訪,每一次報導,就是要挖掘出與眾不同的內容。他認為媒體應該更趨近於真實,而且要對大家有用。
猶榮三:原來處事做人,都可以悟到做到不一樣。
老同事對空降的領導,有天然的敵視感和疏離感,劉同也是凡人式的等著唱反調。
可是,空降的領導不按套路出牌,一副啥也不懂無所事事的樣子。除了會推別人上臺講解,便是詢問怎麼辦?搞得劉同一幫人累的要命,學的很猛,卻又無可奈何,而空降的領導,呵呵一笑,只說不知道怎麼幹,但是知道怎麼管理人就好了。
劉同看著這個領導的背影,思緒意味深長……原來,有一種榮耀叫積極入世,超然與世。管理是一門洞見人心,挖掘他人動力的學問。
結語:
1.有一種寫作,叫做如歷史畫卷般的娓娓道來。真實的情感與心理聲,與無聲處獲人心。
2.敢於追隨自己的心聲,為自己所愛去不斷的追求,便是堅毅帶來的結果,春播秋種靜待花開。
3.管理是示弱是裝聾作啞,自作聰明自以為是,應該以成長為結果。
4.誰的世界不孤獨?重要的是,要在孤獨裡尋求光明,要最終獲得雖敗猶榮的向上生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