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句子中寫過:孤獨者把流浪當成自由!不知道怎麼去詮釋這個抽象名詞:「孤獨」!卻突然想到陳歐的這段廣告詞:「你只聞到我的香水 ,卻沒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規則 ,我有我的選擇,你否定我現在, 我決定我的將來,你嘲笑我一無所有 ,不配去愛。 我可憐你總是等待,你可以輕視我們的年輕 ,我們證明這是誰的時代。夢想是註定孤獨的旅行, 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 ?,哪怕遍體鱗傷 ,也要活的漂亮!我是陳歐 我為自己代言。」這便是孤獨吧,但是我想這不單是孤獨,更是勇氣!《中國合伙人》裡面有一句臺詞:我們活在恐懼中,不應該害怕恐懼,而是應該想怎麼去面對恐懼,戰勝恐懼而不是逃避它!
剛進大學時候,整日百無聊賴,感覺渾渾噩噩,無所事事,迷茫的情緒就如同禮物從天而降,讓人沒辦法接受!麥殼推薦我劉同的《誰的青春不迷茫》,他告訴我:好讀書,讀好書!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有看書的習慣,只是隨便翻翻,看一些低劣簡單的文字,而當我看到封面上的那段話時,頓時感覺仿佛那段話就在說給自己聽: 「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讓你發現光芒的機會;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知道誰是你的貴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從這一本《誰的青春不迷茫》開始,我開始漸漸有了自己的愛好,就如同作者說的: 我們盡力把悲觀的事情用樂觀的態度去表達時,你會發現迷宮順著走到出口能遇光明,倒著回到出發一樣光亮。我們都一樣,正處於期盼未來,掙脫過去,當下使勁的樣子。會狼狽,有瀟灑,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動蕩,不怕轉機,不怕突然。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
在這部書裡,也試著整理了好多給力的句子,譬如說:「一件事只要你堅持得足夠久,「堅持」就會慢慢變成「習慣」。原本需要費力去驅動的事情就成了家常便飯,原本下定決心才能開始的事情也變得理所當然。」
讀書時,我每天羨慕好多人。他的得體談吐,他的乾淨搭配,她溫暖又有趣,他和她細心珍惜。有時我會產生自己怎麼一無是處的念頭,後來換了新環境,我模仿他們的談吐。回想他們的搭配,我嘗試變得有趣,儘量尊重每個人,我想成為自己曾羨慕的那些人。其實能看出別人美好的人,就不是一無是處。
劉同告訴我:你會漸漸明白,失敗不算什麼,因它好過你曾主動的放棄。撒謊不算什麼來,它好過你曾很蠢的隱瞞。被甩不算什麼,它好過你搶先分手還以為佔了多大的便宜。我們學會了解了自己,才知道自己多不堪。我們學會了了解別人,才知道別人多寬容。他說:要知道以後的路,那就不叫人生了。那叫認命。
後來,漸漸懂得:原來每天的想法,經歷收穫的過程,都可以歸結為——孤獨!就像水丁木在《陳丹青文集》裡寫的: 孤獨是巨大的,正因為這孤獨太巨大,有時候反倒讓人更加坦然,仿佛是再渺小的靈魂,一旦擁有了這樣巨大的孤獨,也會變得強大起來,這強大,就像孤獨本身一樣是無法超越,不可戰勝的。如果你還因為孤獨而感到忐忑不安,憂傷不已的話,那麼,這只能說明你還不夠孤獨。
這是我在蘭商院度過的第二個冬天,突然想起以前那個笨拙的自己,最近偶然的偷得浮生半日閒,隨翻劉同第二本書:《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這本書,也是在麥殼的推薦下了解的,不過中途每日忙忙碌碌,發現自己也越來越懶,好長時間沒有寫這麼長的篇目了。當然,你不理解,我不怪你,因為這是我真正的孤獨。不想第二次會對孤獨一詞還有什麼深刻的理解,我想應該是: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一群人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孤獨吧?這便是:「孤獨者把流浪當成最普通的自由」的理由了!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裡面有好多經典的句子如下摘錄:
1. 「也許你現在仍然是一個人下班,一個人乘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呆。然而你卻能一個人下班,一個人乘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呆。很多人離開另外一個人,就沒有自己。而你卻一個人,度過了所有。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2.你的臉上雲淡風輕,誰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緊。你走路帶著風,誰也不知道你膝蓋上仍有曾摔傷的淤青。你笑得沒心沒肺,沒人知道你哭起來只能無聲落淚。要讓人覺得毫不費力,只能背後極其努力。我們沒有改變不了的未來,只有不想改變的過去。
3.願你比別人更不怕一個人獨處,願日後想起時你會被自己感動。
4.沒人喜歡你,沒人搭理你,沒人約你,沒人站在你的角度考慮問題。沒人等你,沒人陪你,沒人想到你,沒人站在你的身後鼓勵你,這些都不值得抱怨,只是我們生命中一件又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沒有人關心孤獨,面對懸崖聲嘶力竭吶喊,無人回應才算孤獨。
5.有一種孤獨,不是做一些事沒有伴,而是做一些事沒有人理解。
6.曾迫切想與一個人好好聊聊,寒暄,而是真正的交流,卻發現共同的話題更換了無數遍,熟悉的人早已不再擁有曾經的情懷,我被無數個「哦」「好吧」打敗。不合群只是表面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心的孤獨
7.曾經我認為:孤獨就是自己與自己對話;
現在我認為:孤獨就是自己都忘了與自己對話。
習慣了孤獨,習慣了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課,一個人泡圖書館,塞上耳機就是一個世界,你說你不孤獨,也曾試著自己在空間湊過一首《美麗世界的孤兒》的詩,但我們從未意識到,自己的孤獨其實已經暴露無疑,只是沒有人在意而已。無論怎麼假裝瀟灑,佯作鎮定,心裡難免覺得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理解,嘗試著去對每一個人好,但現實中很多人會把你的好當成是理所當然,就像洋芋告訴我的:有時候感覺你是個好人,但是這個世界上不需要好人!時而感到挫敗,感到孤獨,沒有人能夠體會到的感受。但是我依舊隱瞞著自己這種孤獨。而這孤獨,卻雖敗猶榮。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 "If you wanna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na go far ,go together." ,我問過我自己,我的答案是什麼,是想 go fast 還是想 go far ,以前我的選擇是 fast ,但我現在會毫不猶豫的選擇 far .正所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羅馬也不是一雙手就能建成的,是好幾雙手同心協力的成果。還記得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裡有這樣一句話: " 人生像條大河,可能風景清麗,更可能驚濤駭浪。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能夠和你並肩立在船頭,淺斟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 " ,我相信在不久的某個時間裡,總會遇見這樣的小夥伴一起同行。所以此刻要不氣餒,有召喚,愛生活,享自由,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 雄城壯,看江山無恙,誰識我一瓢一笠到襄陽? " ,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是怎樣走過來的,從負隅抵抗,到冷靜旁觀,終於明白成長中種種的孤獨感,其實也是在深深的紮根。並不需要被理解,心底有數就好,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我不知道誰能畫出孤獨的樣子?這是閱讀麥卡勒斯之後,久久在我心裡徘徊的一個問題,孤獨原來總是有著不同種的顏色,梵谷的孤獨是流光四溢的燦爛星空,馬爾克斯的孤獨擔負著的是一個民族。海明威的孤獨總帶著硬硬的殼,而麥卡勒斯的孤獨卻是木質的,仿佛我心中的孤獨,早已隨著我的年華老去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它筆直的衝向天空,向著那虛無生長,什麼也無法將它阻擋,直到有一天,我們和死亡相逢,它使你強大,但它和任何人無關。它深深的紮根在你的生命中,永遠不會退場。
後來,我告訴自己:孤獨原本就是流浪者的自由!在這孤獨的境遇中,我反覆告訴自己要專心致志:Do one thing at a time, and do it well.不孤獨,便應該主動和自己交流,和自己對話,願自己比別人更不怕一個人獨處,願日後想起這些時會被自己曾經的孤獨而感動。常此以往:Leave me a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