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名:《良醫》第二季
導演:麥克·裡斯託
主演:弗萊迪·海默、尼古拉斯·岡薩雷斯 、安東尼婭·託馬斯、富田譚玲
《良醫》是麥克·裡斯託執導,弗萊迪·海默、尼古拉斯·岡薩雷斯、安東尼婭·託馬斯等參演的電視劇,於2018年9月24日在美國ABC電視臺播出。
該劇是《良醫》系列美劇的第二季,第二季中肖恩將繼續應對外科診室中各種棘手的案例,並向同事證明他非凡的醫療天賦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並講述肖恩和莉亞如何維護好兩人之間的友誼,以及當格拉斯曼醫生被診斷出腫瘤,安德魯斯醫生尋找外科主任接班人時,聖何塞聖博納旺蒂爾醫院中的醫生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在經歷過友誼與工作中的得與失,肖恩最終通過行動得到了同事和安德魯斯醫生的認可。
雖然只是一部電視劇的劇情,但我覺得結合當前疫情來寫還蠻有意義的——無論你是在一線的工作者,還是在家中做宅男宅女,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疫情防控戰爭中的一份子。
弗萊迪·海默扮演的肖恩·墨菲是一位患有自閉症和學者症候群的年輕外科醫生,他具有超乎常人的空間感、洞察力和記憶力,但卻無法像常人一樣與人交流。在亦父亦師亦友的格拉斯曼醫生(理察·希夫飾)的幫助下加入一著名醫院,但是一個無法與患者建立正常溝通聯繫的醫生,真的合格嗎?肖恩·墨菲用自己卓越的醫學才能進行救死扶傷並應對身邊人對他的質疑。
故事舞臺位於加州聖何塞聖文德醫院,在《良醫》第二季第10集和第11集,醫院裡爆發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急性傳染病。
好巧不巧,疫情發生時正好是聖誕節前夕。
和中國的春節相似,在這個美國最重要的節假日裡,醫院裡同樣有許多醫護人員放了假,剩下值班的醫生和護士本就比較繁忙……
這時候,輪班負責急診室的主治醫師利姆先後接收了兩個來自機場的病人,其中一名男性在到達機場大廳後就不省人事,另一名女性瑪麗安則發了高燒。
利姆雖然注意到了這個巧合,但考慮到聖誕節期間是出遊高峰期,也就沒太往心裡去,並以肺栓塞的初步診斷對瑪麗安進行救治。
率先送診的男性病人由於胸部和心臟缺氧死亡了,此時住院醫師肖恩注意到了兩位病人身上都有明顯的皮疹,便詢問瑪麗安他們是否有過接觸……
得知兩人是坐同一班飛機從馬來西亞回國後,考慮到可能存在急性傳染病,醫院立刻建立了負壓隔離室,防止細菌傳播。
隔離問診時,瑪麗安表示,她在飛機上並沒和死者有過近距離接觸——如果他們真是受某種通過空氣傳播的病毒影響,那麼就意味著飛機上和急診室裡所有人都被感染了。
當然,這只是出於最壞打算的推測,暫時還沒有足夠有力的檢測結果來證實,於是利姆及時把情況告知給了院長馬庫斯。
馬庫斯不願意出於「猜測」就封鎖隔離醫院,但他還是開始聯繫公共衛生局和疾控中心,並著手通知排查其他相關的接觸者。
醫院的救治依然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之前把病人從機場接過來的急救員小哥泰勒身上同樣出現了相似的皮疹,不禁令人懷疑他也受到了感染。
泰勒感到很不解:自己在進行急救運輸工作時明明戴了面罩和口罩,為何還會受到感染?
在泰勒準備配合隔離的同時,另一邊的瑪麗安則因搶救無效而死亡。
由此看來,這很有可能是一種感染性強且致死率高的傳染病。
在等待正式批准隔離的通知時,利姆就開始著手部署醫院的初步隔離措施了。
沒過多久,泰勒也出現了發熱等症狀,對醫院急診室進行隔離的批准也下來了。
一邊是醫院工作人員緊急封鎖急診室,另一邊利姆帶著現場僅剩的兩名住院醫師肖恩和摩根,來向所有被滯留在隔離區裡的人解釋說明情況。
儘管出現了一些小波折,但醫院方面總算是有驚無險地保證了臨時隔離可以順利完成。
與此同時,馬庫斯立刻對外公布介紹了醫院急診室隔離的情況,衛生局和疾控中心的工作也同步展開。
醫院實施局部隔離的決定,同時傳達給了醫院其他區域的醫護人員,所有手術和診療工作都需要考慮到這一情況。
通過初步信息共享和化驗分析得到的結果,這種發源於馬來西亞的未知急性傳染病,患者表現出的症狀與得SARS相似,但這種病毒的傳播更快。
對主治醫師梅倫德斯來說,這無疑是個天大的壞消息——他正準備進行一場骨髓移植手術,骨髓捐贈者鮑勃不巧也被隔離在了急診室,可馬庫斯堅決不準他現在進入隔離區。
梅倫德斯另有一個沒說出口的隱憂,偏偏怕什麼來什麼:剛剛與他擦出「火花」的同事利姆也被感染了。
利姆在發現自己身上的皮疹後,立刻把自己關進了隔離室,一轉眼的時間,急救小哥泰勒也死在了她的面前……
作為現階段隔離區內的「最高指揮官」,利姆的自我隔離無疑加重了急診室剩餘醫護人員們的陰霾,肖恩和摩根只能在簡陋的條件下、依靠利姆的隔窗指導給病人做腹部外科手術。
更糟糕的是,利姆在手術過程中昏迷了過去,少了「主心骨」的摩根等人不得不在一片慌亂中磕磕碰碰地完成了手術,處理了現場的不穩局面……
這是一場危機,也是一場考驗。摩根在接觸泰勒屍體時發現他的口罩破了,由此判斷病毒很可能是霧滴狀,而不是空氣傳播,興許是病人的唾液或血液穿過了口罩才導致泰勒被傳染。
這仍是一種猜測,馬庫斯稱會告知疾控中心,但在確認無誤之前,隔離區依然得保持封鎖狀態。
相比之下,利姆的病情才是刻不容緩,她的呼吸系統接近衰竭,若再不做處理,恐怕會成為急診室裡第四名死者。
在摩根的堅持之下,馬庫斯同意事急從權,讓她在急診室做體外膜肺氧合,死馬當活馬醫。
最終,摩根的險招起了作用,把自己的上級醫師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不久之後,由於確認了病毒的傳播方式,加上急診室內沒有出現新的感染者,醫院的隔離也隨之解除。
因為《良醫》重點講述的是聖文德醫院裡的故事,觀眾們無從知曉飛機上其他乘客的排查情況,但發生在醫院裡的這場小型緊急疫情,在死亡三人的情況下,於24小時內成功解決。
別說肖恩是個自閉症患者,面對這種混亂局面,就算是一個正常的年輕醫生,都有可能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在劇情中,是摩根讓護士給肖恩講手術細節才令他慢慢恢復正常,之後進來的樸醫生又把節能燈打壞了,解決了肖恩的「過敏源」……那在現實中呢?
像肖恩這樣的醫生是假的,可疫情爆發時的高壓環境卻是真的,現在全國各地醫院尤其是武漢的一線醫生,所面臨的局面遠比電視劇裡更嚴峻,應急物資緊缺,食宿交通不便,超量工作嚴重過勞等等。
我們在報導提及醫護人員時習慣於強調他們的付出和犧牲,總是把榮譽感和使命感放在前面,這沒有錯;有些人還指出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物質獎勵和相關福利,這也是應該的……除了這些,我覺得還應該加強對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的關注。
且不說確實存在個別醫生護士「頂不住」了,還有更多看上去「還行」的醫護人員,在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下,疲憊的身心總會受到一定創傷。
當然,現在提這點不一定是時候,又或者系統裡本來就存在心理幹預,只是我這個外行人不知道……但在此次疫情過去後,讓當值人員多休息、多關注他們的身心狀態總是對的。
「在這場防疫防控的攻堅戰中,我們沒一個人能置身事外——但我相信,一切困難都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