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非常喜歡自拍,因為這樣可以控制畫面中的一切:景色、構圖、模特(就是自己!)、隨心拍多少次。我是個外表普通的女孩,臉大個矮,到處是死角,所以文中還會討論在旅行中要怎麼打扮自己,怎麼拍出最好看的角度。
本教程分為基礎篇和進階篇,基礎篇能讓你明白怎樣自己為自己拍出一張好照片,進階篇章會讓你在玩自拍的時候運用各種技巧完美結合環境,發現有趣的角度,用自拍表達自己的內心。
我的自拍無非就是用有延時功能的相機拍攝然後在規定秒數內跑到鏡頭前拍pose。
1、裝備與相機設置:
首先你要有一臺具有延時功能的相機
延時即是可以讓你按下快門後跑到相機前,現在小到卡片機大到單數級單反,都有這個功能。大多數的相機還具備十秒後連拍十張的功能,這就是自拍的完美配置了。
有了相機後,我們就要考慮到相機放在哪裡,答案是哪裡都可以!窗臺上、垃圾桶上、欄杆上、地上、包包上簡直無所不放。
以下是我的相機的血淚史:
2014年10月 北京
大風天的北京空氣很通透,就是害怕風太大把相機吹落呀!
2014年9月 衝繩
衝繩美國村的日不落海灘。這張照片其實非常冒險,我把相機放在很高的樓梯欄杆上,並且鏡頭要往下才能拍到塗鴉,然後要在十秒內衝下去。拍的時候我非常擔心相機會因為抖動而掉下去。
但是找地方放相機總是非常局限,為了拍攝高度和保險起見,我們需要用到三腳架,可以說只要有腳架,就沒有拍不成的自拍,天下我有!
三腳架帶在身上還是很沉的,我自己常用的是一個相對輕便的反折的碳素腳架。如果抗拒三腳架的同學,還可以選擇八爪魚腳架:
支撐入門級單反和微單沒有問題,就是這貨,我當年掛著它去了泰國,所有的自拍照片都有它的功勞!
2012年8月 泰國清邁
早上起來亂跑,邂逅大片的三角梅,把八爪魚和相機放在地上拍攝~
相機站起來之後,一切就很簡單了!使用相機內置的十秒自拍模式進行拍攝。如果是單反用戶,推薦使用相機的AV擋,即光圈優先模式,一般光圈在F8~F14,IS02500~800,小光圈可以保證人物和景色都清晰,快門需要在1/100秒以上,快門可以通過感光度來調節。但如果在非常暗的地方,就會使用較高的感光度(如只有路燈的夜景用ISO2000),適當使用大光圈(在有參照物對焦的情況下用F2.8)。
這必須要單拿出來講是因為自拍與別的拍攝不同,在構圖時是沒有主體的,有兩個解決方案:1、使用F8~F14即是使用小光圈,讓人物即使不是在對焦點上也清楚的。2、確定好自己要站在哪裡,對焦在自己附近的物體上,這種方法在攝影上叫「陷阱對焦」,簡單來說就是對焦點在柱子上,但在拍的時候我跑到柱子上去了,相機被騙了!
小光圈拍攝:
2014年2月 桂林
遇龍河茫茫竹排,我身邊沒有可以對焦的東西,使用F11的光圈,景清晰我也清晰就行拉。
2、在設置好相機後,就要跑到畫面中去!
在拍攝前我都會在腦海中預設我要出現在哪裡,然後用取景器把那個場景框住,按下快門後跑過去,就能出現在自己的鏡頭中啦。
瀋陽 14年5月
清晨起了大早背著腳架到森林去自拍,陽光迷人,光線透過紅裙子產生美好的剪影,讓我可以假裝成為林子裡的女巫,在小道上跑來跑去,相機咔咔記錄,像情人的眼(嗯,我的情人是個獨眼龍。)用三腳架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讓相機豎起來拍,得到更有縱深感的構圖。
日本衝繩 14年9月
海邊的礁石擁有特別的質感,幾塊大礁石的層次令人著迷,我把相機放在石頭上,用紙巾和手機把鏡頭墊高,然後把自己放到畫面中去。那時悶熱得快要下雨了,慌忙地拍了一張就走,後來還真的下起了太陽雨。
這些玩意讓你拍得更好
來曬一張我在旅行自拍的終極裝備,這次是剛好有機會在編輯部裡到處搜刮玩意兒,事實上,帶著他們的我快要累死了!但是這張圖中有很多好東西能讓你拍得更好~
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你的相機
目前的常用相機5D2,在2013年6月換的,現在的照片基本上都是它拍的,在那之前用的是佳能550D,其實550D一點不輸5D的有圖為證:
2012年8月 泰國象島
2012年第一次獨自出國,在去海島的船上,背後突然風雲變幻,我把相機放在椅子上拍的。這張圖特別有趣的地方是我旁邊的鏡子可以看見放在椅子上的相機,可惜現在這個電腦裡沒有這張大圖~
三腳架
這就不用說了,能伸能屈成熟穩重都靠它。
快門線
5D2隻有十秒後拍攝一張的功能,所以一根快門線是必須的,它可以設定延時的秒數、拍攝張數、拍攝間隔秒數,簡直無所不能,有了它,我可以跑得很遠很遠,一次拍很多很多張,非常自由。
自拍棒棒
這個東西這兩年非常流行,我玩得不是很熟練,但是也是能讓你拍到帶著自己並有大景色的的好照片的,推薦!
鏡頭選擇
一般旅行我會帶的鏡頭是17-40和50mm,偶爾帶24-105。對於自拍來說廣角能拍出宏大風景的氣勢,並且能把腿拉得很長,但有時候不免覺得空,廣角到中段是比較適合自拍的角度,畢竟長焦太長了要跑得太遠,以下是不同焦段的自拍的對比:
卡片機和三防相機
放在口袋裡拍著玩
上面那張圖是旅行自拍的終極裝備,那標準自拍裝備是什麼呢?
相機腳架快門線,有這三樣東西,就能拍出這篇文章裡90%的照片啦!
但是實際上,下圖才是自拍的日常裝備。我經常周末只是掛著相機出門和短途出差,就到處找地方放相機。
3、好構圖是成功的一半
構圖是一門複雜的學科,是需要漫長的積累的,在這裡不想講太多,只講我總結出的在自拍時最重要的兩個原則。
原則1:一張好自拍的背景基本上也是一張好風光。
攝影畢竟是一門減法藝術,在拍照時我會時刻思考這個畫面構圖好看麼,那麼把我放進去好看麼?用自己的取景框框定一個好看的構圖後,思考自己能不能放進去,放在哪裡好看,怎麼放好看,思考完成後,就可以上架子了!
2014年6月 蘇州甪直
水鄉下雨了,我在拍風景的時候想自己出現在岸邊會很好看,那天下著雨,人特別少,就把相機放在橋下面的石階上,然後跑下去拍。
原則2:三分構圖屢試不爽
三分線構圖可以說是最簡單粗暴的構圖方式啦,幾乎是不會出錯的。簡單的說就是給畫面打上井字格,自己出現在畫面1/3處,基本上就不會難看。
2013年12月 哈爾濱
索菲亞教堂像個奇妙迷宮,繞了一圈一圈想要拍出最華麗的一面,就把自己放小一點。相紙是防在旁邊的高盆栽上。
4、怎樣讓自己在照片中更好看
1)揚長避短,找到合適自己的拍攝角度
我深知自己的劣勢是臉大+個矮,所以在拍攝上很少有特寫(哈哈哈),大家都知道半側臉是姑娘們最好看的角度,所以這個角度是我最常用的,姑娘們多多照鏡子,一定能發現最適合拍照的角度。廣角鏡頭是矮子的救星,稍微站在畫面邊緣,就能有無敵大長腿啦!
北京 14年6月
傍晚突然的一場雨讓北京出現了美麗的晚霞,我抱著相機就出門了,所以只能把相機放在地上自拍,而這麼低的角度能讓人的腿無限拉長,我是不是看起來有一米八!
2)選擇合適的服裝
在我看來,旅行不單是自己出去看世界的風景,也要讓世界看到我,並且,既然走出去了,就不會有人認識我,那就變成更更的自己吧,所以不同於素麵朝天的上班日子,在旅行的時候我一定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計劃旅行時我會根據計劃去看的風景而計劃要穿什麼衣服,一般以鮮豔為主,並且有一定的飄逸的元素,這樣無論如何在畫面中都是好看的,一些圍巾、帽子、雨傘等道具會讓畫面更和諧,並且能讓你的手找到放的地方,更適合擺pose!
2013年12月 北京故宮
在去一個隆重的地方(皇帝召見當然隆重)不知道穿什麼的時候,我就會穿上大裙擺,這樣氣場不會輸給大場景,而且動作上只需要在鏡頭前把裙子擺來擺去就可以了。這張照片是放在上面的龍頭拍的,跑了好久……
2014年11月 長白山
上面說過了顏色鮮豔的衣服能在照片中突出,那麼紅裙就是最突出的了。為此在我不知道出去穿什麼的時候,就會帶上一條紅裙。
2014年5月 瀋陽
5、鏡頭前美美的姿態
其實拍照時讓人感覺到尷尬原因是不知道該幹什麼,那就幹點什麼吧,畫面裡有椅子就去坐它,畫面裡有樹就靠上去!偶爾可以在手裡拿個道具,雨傘、帽子甚至手機都可以。
在周圍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就可以自然地走來走去,甩裙子,甩頭髮,側身回頭,看起來都會比呆呆地站著自然得多。
甩裙子:
2013年12月 北京故宮
紅牆和屋簷的影子讓人感受到王朝的輝煌,快門想起的時候我把裙擺丟開了。
走來走去:
隨手找道具
到處靠到處坐
要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前期永遠重要於後期,構圖、想法在前期實現了7成後,後期只是補充和提升氛圍而已。另外,我是為了要講後期才挑了一張構圖要改光線要改差別比較大的照片,我不希望大家看了之後再說「照片好看都是P的」,這對攝影師是很不尊重的,後期只是我實現理想畫面的一部分,以上。
簡單粗暴處理照片
1、裁圖
把亂七八糟的東西裁掉,重新構圖,把我放在差不多1/3的位置上。
2、局部調整光影
用羽化邊緣200的套索工具圈住我和我周圍的景色,曲線拉亮,臉部用同樣方法拉亮。
3、色彩平衡調顏色
4.用漸變製作暗角
6、你們肯定還關心的問題
相機放那麼遠不會被偷走嗎?
太多人對這個問題質疑,我只能回答,我不會在真的人山人海的地方就讓相機丟在那裡等著小偷,在任何想要拍的地方我都會先仔細觀察來往的人,拍攝的第一原則其實就是人少,因為不單是安全問題,也是畫面好看的重要因素。如果人太多我就會放棄,或者嘗試等一等,或者有機會再來拍一次(例如哈爾濱的聖索菲亞,白天沒拍成晚上來拍)。而在人相對少的地方我會觀察來往的人,並且儘量不引起注意,拍一兩次就走。
你怎麼克服害羞心態呢?
好技法不如厚臉皮,既然出門了,臉皮厚就厚點唄。
但即使是我,也確實在沒什麼人的時候才能真正放得開的自拍。
而如果有人的話,為了不引起人注意,我的秘訣就是快。謹慎構圖,確定好要站的地方,一次拍成,旁邊的人還沒鬧明白這人在幹什麼,我就已經拍完走人了。相對來說,在國外拍照會比在國外拍照會放開得多,因為反正周圍見到的人這輩子只見過一次,而且他們說的話我也聽不懂,我拍我的他們看他們的就好^ ^
旅行都在自拍了,你有在好好玩嗎?
也許每個人旅行的重點是不一樣的,除了能看到美景外,我還希望能把自己融入美景去,用自己的方式去讀取美景,這是我玩的方式,所以我都有在好好玩。
1、光線運用
攝影是光的藝術,在外出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光線進行拍攝,隨時注意太陽在哪個方向。早上8~10點和下午3~5點的光線是最好的,我的原則是,能順光就順光,半側光會很有立體感,偶爾逆光要利用好剪影。
順光
2014年9月 日本衝繩
海島的陽光直到下午五點都很強烈,樹林被照得很有層次。
逆光
2012年8月 泰國象島
我住在海島朝西的方向,太陽落去後的餘暉照耀海面,想要把自己和夕陽放在一起就只能拍剪影,這時人的動態就很重要了,可以想像這張照片如果我只是直愣愣地站著是有多無聊。尤其記得當時我的相機放在八爪魚支在沙灘上,拍完後他們就因為支撐不住而倒在沙灘上了。
2014年10月 內蒙烏蘭布統
相機就放在石頭上。這張也是逆光,但是為啥臉是清楚的呢?因為我使用了相機的「包圍曝光」 模式,同時拍了三張不同亮度的照片,最後後期拼在一起。如果不用這種方法的話背後的雲也不會有這麼多細節。
2、大光圈的運用
我聽過太多太多的姑娘問我:是不是用單反才能拍出人清楚背景模糊的照片?回答這跟單反沒有直接關係,最重要的原因是使用大光圈進行拍攝。但是在基礎教程裡我就說過,為了讓人和景都清楚,一般都是使用小光圈拍攝,不過……凡事不是絕對的,只要你能找到跟自己在一個平面上的參照物拍攝,大光圈也不是不可能!
2014年9月 上海
拍這張的時候其實和媽媽在一起,但是媽媽是個連按快門都不會的人,所以只能把相機放在欄杆上,讓後讓媽媽站過去,對好焦後把鏡頭調到M擋,然後按十秒自拍,媽媽僅僅作為一個對焦參照= =
3、運用影子
2012年6月 青海
青海的鹽湖,猶如天空之鏡,我把三腳架支在鹽梗上,光著腳走過去,至今還記得眼扎在腳板上的刺痛感,不過這是那次青海之行最喜歡的照片。
4、運用前景
2014年10月 內蒙烏蘭布統
除了用大光圈外,把東西放到鏡頭前面也可以產生虛化的效果。這張照片是我掛了一棵草在鏡頭前,所以即使是使用了小光圈也得到了虛化效果。
5、動靜結合
2014年3月 日本鎌倉
背後的電車是大名鼎鼎的江之電,也就是灌籃高手裡的那趟電車,為了能拍到電車飛馳而過的畫面,我設定了1/10秒的快門等待電車,又是連拍又是慢們,我只能站在那裡一動不動。
2014年11月 長白山
長白山實在太冷了,這樣的照片只能拍一次,所以,最後拼在一起吧!
-END-
本文由蜂蜂【韋苡珊CC】 原創,請勿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
看她的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