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身上帶傷的7歲女童,在寒冷的冬日被人發現躲在廢棄的窖井裡,將孩子打成輕傷二級的竟是她的親生母親,監護侵害行為會受到怎樣的法律制裁?如何第一時間發現、懲治侵害孩子的犯罪?
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就能把未成年人與虛擬的網絡世界聯繫在一起。網路遊戲、網絡直播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中。怎樣才能預防網絡侵害,打擊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犯罪,實現對孩子們線上線下的全方位保護?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一些家長在配合醫學隔離時,他們的孩子卻陷入了監護缺失、無人照看的困境。當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未成年人的權益如何得到更好的保護?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全社會都要了解少年兒童、尊重少年兒童、關心少年兒童、服務少年兒童,為少年兒童提供良好社會環境。
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推出的大型未成年人法治節目《守護明天》,始終聚焦社會關注的未成年人保護熱點話題,介紹黨和國家關於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和犯罪預防的新政策、新舉措、新探索。
即將播出的《守護明天》第四季,共10集,將圍繞「保護」主題,以案釋法、辨法析理,討論監護侵害、性侵害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校園安全和學生欺凌等問題,以未成年人保護法律制度的貫徹落實和發展完善為主線,體現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六大法律保護體系,突出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亮點,充分展現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保護的高度重視和不懈努力。
節目有機融合一線未檢檢察官辦案的切身體會、專家學者的分析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的立場態度,在全社會弘揚未成年人保護理念,傳播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知識,推動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各方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大格局,促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守護明天》第四季將於
11月16日至25日每晚18:55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CCTV-12社會與法頻道播出
《守護明天》第四季第一集
《媽媽 不要打我》
聚焦監護侵害話題
解讀國家最新出臺的
探討如何第一時間
發現、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保護我們的孩子不受侵害
節目預告
一起來看
幕後花絮
註:本文轉載自最高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平臺。
了解更多請點擊
女童保護基金
2013年以來,全國各地曝出多起14歲以下女童遭遇性侵案例。2013年6月1日,全國各地百名女記者聯合京華時報社、鳳凰網公益頻道、人民網、中國青年報及中青公益頻道等媒體單位發起「女童保護」公益項目。2015年7月6日,「女童保護」升級為專項基金,設立在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下。2018年2月,「女童保護」團隊成立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非公募),公開募捐繼續與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女童保護」以「普及、提高兒童防範意識」為宗旨,致力於保護兒童,遠離性侵害。
截至2020年9月底,「女童保護」已在全國31個省份相繼開課,培訓志願者數萬人。通過與地方婦聯、教育局、團委等部門的合作,培訓當地教師授課,使得兒童防性侵教育覆蓋面大大拓寬,覆蓋兒童超過414萬人,覆蓋家長超過61萬人。此外,還定期進行線上培訓和講座,目前各個平臺上已有數千萬網友參與。
在普及兒童防性侵知識的同時,「女童保護」聯合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業界專家,推動相關制度和法律的完善,例如參與推動了取消嫖宿幼女罪併入強姦罪從重處罰、全面建立處理兒童性侵案件「一站式」詢問機制等;每年還發布全國媒體公開曝光的兒童被性侵案例統計報告和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為相關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填補領域空白。
(上下滑動即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