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際 突現紅光竄動 ,大地 隨即淪為荒土,英雄 捍衛中原四方,神鬼 爭奪 武攻
俠道之內正氣又現江湖路,但蒼生已墮落 無間道。」這是柏慎演唱的《天地風雲錄之九龍變
》嗎?
清末民初也有一位風雲人物,那就是牛子厚。
在吉林市城市發展中,湧現出很多名人。其中值得一提的當屬清末民初東北巨富牛子厚了。那時,一說起「船廠牛家」那可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牛子厚作為「船廠牛家」的第四代傳人,當時在吉林城擁有幾十家商號,並在東北各主要城鎮都有「買賣」——
今天,大東北V為你講述:「船廠牛家」財富風雲錄。
牛家從墾荒種地,挖參篩金到創建源生慶商號,逐漸發展升字號買賣,遍布吉林、長春、哈爾濱、瀋陽、北京、天津、蘇州、杭州、上海等全國各地300多處,成為中國東北大富商。清同治五年(1867年)牛子厚生於吉林城。清光緒七年(1881年),15歲的牛子厚接替了父親牛化麟,經營家業。期間,他為牛家商貿經濟做出許多貢獻。
「牛化麟賽朝廷,源外慶賽北京,翰林院立漢卿,九門提督崔雲亭」,從這首曾長期流傳於清代東北坊間的打油詩中,我們不難一瞥當年吉林市「船廠牛家」富可敵國的巨商大賈形象。那麼,這個牛家到底有多少錢財呢?李蔭棠告訴記者:「記得牛子厚的子女對我說就連他父親也說不清楚錢財的具體數目。」由於年湮日久,我們確已無法統計牛家財富的具體數字,但我們從歷史檔案、地方志書和牛家後人的回憶中仍然不難還原昔日「船廠牛家」的輝煌。
牛家第一代牛金玉主要從事長途販運,將吉林特產藍靛等染料運抵營口後,用帆船運至上海、天津等地,再換回南方的土特產在北京銷售,從中謀得巨利。牛金玉時,帆船有300多條,到了第二代牛升雲時,已達700餘條,其運力和規模無人可比。
負責護送車輛、帆船的是牛金玉僱傭的官軍,它由吉林將軍部下的一名管帶統領500餘名清兵組成,並有千匹駿馬,300多套馬車,每年牛家所付佣金達10.08萬兩白銀。
自清嘉慶初年到光緒末年,吉林市域內在「源升慶」總號下,就設有商號20餘座,在其商號內就業人員達2000餘人。1827年牛金玉去世後,經牛升雲、牛升霄兄弟之手,將牛家商號發展到了東北各地大中小城鎮。到第三代牛化麟和第四代牛子厚時,牛家的商號、作坊、錢莊、店鋪發展到京、津、滬、杭、兩湖、兩廣、山東、山西、重慶、成都、昆明、蘇州、唐山、營口、大連、漢口、雲南、貴州等地。這就是牛家商號的人所說的:「我們牛家從吉林到山西不喝別人家的水」的緣由。
牛家「升字」號買賣經營範圍相當廣泛,除了油鹽煙麻外,還有高級百貨,綾羅綢緞,各種布匹,狐貉貂裘,山珍海味等,以及金銀買賣及器皿、首飾的打制加工,中藥材、瓷器、陶器、磚瓦、糧米、木匠鋪、點心鋪、報刊發行等。後來甚至發展到金融業,開當鋪、辦錢莊。此外,牛家還開養雞場、養豬場,自家設打魚場,在黃泥河子設「棒槌營」(人參種植園),在樺甸境內老牛溝開金礦每天可得黃金32兩。用牛子厚子女的話說:「我們家除了飯館和水果鋪不經營外,其他的什麼都有了」。
慈善公益方面,同治五年,吉林城第三次整修,由土牆改為磚牆,牛化麟積極響應吉林將軍富阿明的呼籲,以巨資購置磚石,此事記入了地方志,可見捐資數量可觀。是年官府還大修北大街等三條街路 ,牛家也捐資貢獻。
牛家自第三代牛化麟到第五代牛翰章長達80餘年在吉林城開粥鍋,賑濟窮人,每年在十、冬、臘、正四個月在城內四個點開粥。每口鍋每天二石即800斤高粱米或小米,每年用米約將近200噸。
牛家在吉林城全資或部分捐資修建了西方寺、凌雲寺、東關帝廟,並建山西會館,為關帝廟購地兩千五百餘垧,房屋四百餘間。還為死後無墳地可葬的窮人家在「牛家山」購置了義地。此外,牛家為窮人冬舍棉、夏舍單,有病舍藥,死了賒薄皮棺材,這些錢都是無法統計的。
科班支出方面,牛子厚為振興京劇,以全資投入創辦喜連成科班。從1901年到1917年的16年間,支付教師工薪一項共白銀約20萬兩;學生所有生活費用加點心錢,每年1萬兩,17年間共17萬兩;科班購房舍及校內設備、戲箱等投資花銀應在五、六萬兩。為修繕校舍和更新練功房地板,先後三次從吉林購買上好三車皮紅松。如果牛子厚不在北京,科班用錢可以隨時從牛家設在北京的錢莊支付。對科班的投入,一直支撐到20世紀30年代牛家破產。牛子厚的子女說:「我們牛家辦科班花的錢實在難以計算」。
朝廷勒索方面,庚子事變後,朝廷為償還賠款,向牛家「借」70萬兩白銀,以夜明珠頂帳,後又以10萬兩贖回,牛家白白損失60萬兩。
牛子厚叔父牛祥麟,因與慈禧的小叔子恭親王奕圻發生口角,打了奕圻一個耳光,被慈禧太后罰銀20萬兩。
甲午戰爭後,朝廷認為韓邊外抗日有功,責令吉林將軍「邊外統償韓登舉」。於是將牛家在樺甸開了近百年的金礦劃歸給韓登舉,年損失黃金收入約萬兩。
生意索賠方面。沙俄侵佔東北期間發行的法幣「盧布」,百姓稱羌「 貼」,十月革命後,沙俄政府被推翻,一夜間成為廢紙,牛家各號損失折合黃金七噸還多。
牛子厚長子牛翰章不聽父親勸導,一意孤行用200兩黃金在密山、虎林置地,又花2000兩黃金購置蘇聯拖拉機、柴油及工人住宅2000餘間,「九一八」事變後全部被日冠開拓團沒收。
95年前,牛家於吉林等自家麵粉廠運往天津400車皮麵粉,路經山海關時,正趕上軍閥混戰,被雙方軍閥搶作糧餉,牛家賠損折合銀元1000萬之數。
20世紀30年代,牛翰章買空賣空,向日本販賣大豆,次年,經濟危機波及日本,大豆降價後亦無人問津,後又因保管不善而黴變,遂將數萬噸大豆傾入大海,牛家賠損銀元數量甚巨。
牛家在吉林城的住宅共有三處。20世紀70年代,牛子厚之父牛化麟修建了最早最大的一處宅院,在松江路從二道碼頭到三道碼頭之間,北到常寧胡同,今船營區工商局附近,總面積達1.8萬多平方米。內分五個院落,房屋達二百餘間,在二道院牆上全部採用青磚浮雕,刻畫戲曲演出場面,牛子厚即誕生於此。另有兩處一處在今天的市委院內,另一處在現解放路南。
牛家祖塋修建在吉林市郊沙河子鄉,佔地面積300餘垧,當地人稱為「牛家山」,有牌坊、客廳、三合院等建築,並有多處精美石刻浮雕,牛家闖關東前五代人均葬於此,這是牛化麟在1881年花費20萬兩白銀大修的。
牛仕麟曾花銀萬兩買官,為戶部四品郎中並同時經商。牛子厚的生母牛王氏去世時,有一樟木箱金元寶,一樟木箱金條,一樟木箱自做的金葉子,一樟木箱鑽石、珍珠等各種首飾等等。
牛子厚因與丹桂茶園老闆胡少卿賭氣,非要在冬天修自己的「康樂茶園」。為防止冰凍,使用燒酒和灰,為防止青磚風化,使用豆油炸磚後砌牆,令人瞠目。
李蔭棠先生系吉林市政協文史研究員和市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出於對牛子厚的敬重與感佩,多年來潛心搜集史料,多方諮詢考證,成為牛子厚研究的專家。
吉林日報記者 畢瑋琳 毛東風
策劃人:畢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