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京彩好評:解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密碼」

2020-11-17 央視網

  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後赴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閘、紅亮箱包有限公司、蒙窪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考察調研。他指出,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鬥了幾千年,積累了寶貴經驗,我們還要繼續鬥下去。這個鬥,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始終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彰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鮮明導向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人文智慧。在「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關鍵一程,我們要推動「裡子」、「面子」、人員、制度、家園建設同向發力,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生態循環注動力,讓「裡子」實起來。雨水智控、農牧貫通、農旅對接、回收利用……近年來,一系列生態、高效、創新的現代化循環模式應運而生,持續提升循環系統內部資源要素互補性和基礎設施建設粘合度。未來,我們要繼續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循環體系,加快實施一體化生態文明產業集群建設。同時,要合理評估環境承載、水源涵養、生物棲息等能力,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暢通「全鏈條」融合管理渠道,走好「生態+」可持續發展道路。

  綜合利用增技能,讓「面子」亮起來。從粗放索取到生態經營,從資源單一供給到生態空間功能重組,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生態產業升級轉型發展……這些年,我國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未來,我們要聚焦汙水處理、管網治理、農業廢物排放、造林綠化等關鍵領域,優化防沙治沙、治山治水、「散亂汙」綜合治理,持續增進「治、管、護、用」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同時,要協同推進生態修復、農田林網、水利建設等項目的技術攻關,科技賦能整合基礎資源,全力打造宜山宜水、宜農宜工、宜產宜居的生活,不斷提升生態集聚地、示範區、輻射面的「高度」與「厚度」。

  福利福祉雙提升,讓人員動起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關係的深刻認識。能否與自然和諧相處關乎著經濟福利和民生福祉,要結合「三大攻堅戰」既得成果,始終秉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的理念,以民為本抓牢抓細生態保護各項舉措,創造出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倒逼消耗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要大力弘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良好社會風尚,拿好科學理論「教科書」,用好自我革命「傳家寶」。

  剛性約束長震懾,讓制度嚴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生態立法有助於合理規避風險,為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降低清零各項損失。要堅持真抓和嚴管雙路徑,嚴標高標「硬槓槓」,延伸「小微」權力運行領域監管「觸角」,讓「常」震懾變為「長」震懾。同時,還要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建立「負面清單」案例資料庫,實施「法治+德治」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聯動保障,依法嚴懲破壞環境資源的犯罪,對「只顧經濟增長」的破壞生態行為實行「零容忍」。

  同舟共濟利長遠,讓家園綠起來。環境治理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置身事外。要嚴格落實「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生態理念,積極為低碳交通、低碳循環、低碳發展獻計出力,將經濟屬性、社會屬性、文化屬性、生態屬性有機統一起來,做「共建綠色家園」的參與者、貢獻者、示範者。同時,要傳好生態文明「接力棒」,探索「綠色圈」生態發展,推動福澤子孫後代、固根本利長遠的好事實事落地生根,實現推窗可見「層林盡染」錦繡畫卷。(來源:宣講家網)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地評線】京彩好評:努力實現多邊主義的更大勝利
    【地評線】京彩好評:努力實現多邊主義的更大勝利 2020-12-22 18:18:50
  • 【地評線】京彩好評:反食品浪費納入法治軌道意義重大_吉林廣播網...
    【地評線】京彩好評:反食品浪費納入法治軌道意義重大 編輯:奚暢波    來源:北青網    2020-12-23 20:46
  • 【地評線】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中國新發展階段樹立了目標,指明了方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塞罕壩美景。
  • 【地評線】紫金e評: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日日新面貌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江邊休閒散步的市民交流時說: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始終關注著波濤湧動的壯美長江,思考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辯證法則,謀劃著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的發展之道。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沿江各地穿「新鞋」、走「綠道」,高舉「綠色指揮棒」,守好「綠色責任田」。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0-11-09 11:2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地評線】飛天網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高質量發展更有品味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之一。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十四五」時期,我們要實現的是以人為本的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走進安仁,傾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弦音
    安仁萬畝「稻田公園」白鷺翔集,成千上萬的白鷺與人和諧相處。每年在此舉辦的鄉村旅遊節熱鬧非凡,開耕儀式、「花漾飛行」、微信圖文大賽、商品博覽會……人景相映,別有情趣。 「排排藥苗隨風曳,陣陣沁香撲面來」,在安仁縣洋際鄉茅坪村神農百草園,村民們正在為梔子、玄參、枳殼等藥材刨地整畦,一畦畦藥圃,綠意盎然。這只是安仁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 《幽靈公主》影評:難道人與自然就不能夠和諧相處嗎?
    難道人與自然就不能夠和諧相處嗎?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是複雜的,不能用單純的善惡價值觀來判斷。《幽靈公主》作為一部影響中國幾代人的日本動畫電影,在帶有神秘性的故事敘述中,隱射了日本民眾對於森林自然的困惑態度。
  • 舞劇《丹頂鶴》:藝術詮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當下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時代背景和文明語境中,《丹頂鶴》講述和呈現的仿佛是一個過去的故事,但它又是我們今天的生活。舞劇通過小娟和仙鶴生死相愛相依,提示了人與自然關係的本質:天人合一。
  •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該容得下一坨鳥屎
    (5月10日 北京頭條)小區綠化到位,生態環境優良,鳥多了,但「鳥屎運」的不時「襲擊」不免讓人懊惱。「鳥因拉屎被毀鳥巢」,意外讓生態優良有了「負資產」。但鳥需要承擔因拉屎而被毀鳥巢的惡果嗎?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難道經不起一坨鳥屎的考驗?
  •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信仰的核心思想之一是順從主的前定,很多人對此有些誤解,認為這是一種消極的處世態度,其實是不了解這一信條的內涵。順從前定非但不是消極被動的處世思想,恰恰是一種積極處世的生存智慧。因為事物的客觀規律從來不以個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世上的許多事情都是在人的認知之外,人們唯有適應才能生存。
  •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重慶實驗外國語學校2022屆杜霄玥 指導教師王偉    2003年,非典型肺炎持續了8個月,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共計死亡人數高達919人;2020年,新型冠狀肺炎已經使武漢、黃岡、溫州等十餘座城市封城。
  • 【特約評論】央視紀錄片《自然的力量》講述美麗生態故事 呼喚人與自然和諧
    從茫茫戈壁,到林海雪原;從熱帶雨林,到南海之濱,深入中國最為人跡罕至的角落,把鏡頭對準了壯美雄奇的山川河流和生機勃勃的野生動物以及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央視紀錄頻道核心創作團隊歷時5年傾力打造6集原創紀錄片《自然的力量》,畫面大氣磅礴,故事引人入勝,呈現出一個前所未見的美麗中國。全景記錄中國特有珍稀野生動物的故事,展現舉世唯一的生態多樣性。
  • 用鏡頭還原自然 讓藝術解讀生態 ——將樂縣龍棲山自然風光宣傳片...
    導演周永旗   近日,龍棲山迎來了一批特殊的「遊客」,他們除了欣賞美景、記錄美景,還要以鏡頭語言、人物演繹的方式解讀「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他們是由公益導演、紅色紀錄片導演周永旗、製片主任筷子帶隊的攝製團隊,將在這裡拍攝為期一年的自然風光宣傳片。
  • 雲南: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動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中國經濟社會綠色變革。在祖國的西南邊陲雲南,一個個推進綠色發展、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守好綠水青山的故事正在上演。
  • 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 守護三江源的年輕人
    他們乘皮划艇水上巡線,在雪山上監測野生動物,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守護三江源的年輕人(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23))長江、黃河、瀾滄江,這三條聽起來如雷貫耳的河流,都發源於青海南部的同一片土地,這裡也因此被稱為「三江源」。這片高原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其生態環境也極其脆弱。由於地處偏遠、地域廣袤,這裡的生態迫切需要悉心呵護。
  • 守護三江源的年輕人: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
    他們乘皮划艇水上巡線,在雪山上監測野生動物,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  守護三江源的年輕人(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23))  長江、黃河、瀾滄江,這三條聽起來如雷貫耳的河流,都發源於青海南部的同一片土地,這裡也因此被稱為「三江源」。
  • 戶外節目,應該怎樣保護好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本是聚焦生態和扶貧的一期欄目卻因為這一幕讓不少觀眾如鯁在喉,因為嘉賓們採摘的雪蓮正式名稱為「水母雪兔子」,因為不當採摘,已經極其瀕危。水母雪兔子是菊科風毛菊屬的多年生多次結實草本植物。根狀莖細長,有黑褐色殘存的葉柄,有分枝,上部發出數個蓮座狀葉叢。主要分布於甘肅省、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等地。
  • 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期「生態管護員」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訓練營...
    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期「生態管護員」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訓練營圓滿結業 2020-09-23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究生命起源演化 解讀「密碼」改造自然
    探究生命起源演化解讀「密碼」改造自然生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物質存在。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在認識生命的漫漫長途中上下求索。從中國古代的《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到西方近代博物學家對動植物分類,人類對於生命現象的認識,都是從對生命體的「宏觀」觀察、「表觀」描述而獲得的經驗型邏輯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