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常把混日子消磨時光的人說成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字裡行間都說明和尚的鐘是非常好撞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和尚的鐘真的那麼好撞嗎?當然不是。說和尚的鐘好撞,只不過是我們俗人的一廂情願,說明我們俗人看的只是表面現象,並不了解和尚的箇中甘苦。
就拿「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裡的鐘聲來說,它要求撞鐘的和尚必須在二十分鐘內敲完一百零八下,而且最後一下一定是敲在十二點整上,差一秒不行,超一秒也不行,這一秒不差的功夫是我們俗人望塵莫及的。所以和尚撞的鐘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輕鬆,那麼簡單,那麼悠閒。
中國寺院裡的鐘又叫「大鐘」「釣鍾」「洪鐘」「鯨鍾」「撞鐘」「蒲牢」等,一般的鐘都是高150公分,直徑60公分,但也有比這大得多的鐘,如現存北京大鐘寺裡的「永樂大鐘」高675公分,外直徑330公分,重量達到46500千克。還有山西五臺山顯通寺的「幽冥鍾」,都遠遠大於那些「一般」的鐘。這樣的鐘撞起來,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佛家規定,撞鐘只有專司撞鐘之事的和尚才能勝任,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撞鐘的。撞鐘的和尚不但手腳利索,頭腦靈活,責任心強,而且還要精通經文。因為撞鐘前,和尚必須默誦佛經,默誦完畢才能執椎撞鐘。
所撞之鐘稱為晨昏鍾,也就是早晨和黃昏各敲一次,每次都是一百零八下。這是因為佛家認為,人生共有一百零八種煩惱,早晚各敲一百零八下,就能消除人生的煩惱。當然,這鐘也不是亂撞一通的,撞時還要分清輕重緩急,因為只有這樣,撞出的鐘聲才能抑揚頓挫,傳得遙遠而又迴蕩不息。
就像《百丈清規》中說的一樣,「引持鍾杵宜緩,擊鐘揚聲宜長;分三通,各36杵,起止三杵稍緊。這三通又名『三轉』」。
張繼詩鐘的「夜半鐘聲」,系後半夜鳴擊,又稱「幽冥鍾」,是為了拯救地獄亡靈而特意擊打的。據《增一阿含經》上說,若打鐘時,願一切惡道諸苦並皆停止;若聞鐘聲,兼說佛咒,得除500億劫生死重罪。
《續高僧傳》上就有一則「釋智興夜半鳴鐘感應緣」的故事,說隋朝大業年間,禪定寺僧人智興自願按照上述經典的教導,堅持寒天露手夜半鳴鐘,發聲響徹地獄,許多受苦者都得以解脫了。還有梁武帝和南唐先主感應地獄中事而造鐘息苦的故事等,不勝枚舉,數不勝數。
正是撞鐘的重要,才讓撞鐘的規矩多多,很是講究。撞鐘時先是緊七下,後是緩八下,然後是不緩不急二十下,這叫一通。如此往復三次,名為三通,計擊一百零五下,最後再撞三下,共一百零八下。據說和尚每敲完一次鍾,「猶如卸下千斤擔」。看看,沒有我們想像的簡單容易吧。
曾幾何時,我們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撞鐘和尚與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的昏庸俗人混在一起,相提並論了。這真是冤枉了撞鐘和尚,便宜了昏庸俗人。
但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昏庸俗人,有朝一日也像撞鐘和尚那樣,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受冤的和尚爭口氣,也為自己爭個臉,爭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