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麥當娜仍然宛若處女

2021-02-11 小馬宋

註:這篇文章是臺灣廣告人許舜英寫臺灣的,也許跟你的記憶不一樣。原文題目《半小時讀完80年代》。

80年代,它太近了。近得甚至不可能有懷舊的情緒,近得你根本不需要「歷史」就可以證明它的存在;近得川久保玲仍然具有誘惑的能力;近得村上春樹還可以繼續被誤會是新人類。80年代,它太遠了,遠得墊肩西裝又重新回來了,遠得Alexander MacQueen還在學校念書,遠得柏林圍牆還未倒塌;遠得麥當娜仍然宛若處女,遠得施明德還沒開始打領結,遠得雅痞還是一個好名詞;遠得還沒發現臭氧層破洞,遠得只知道飆車還不知道飆舞,遠得只買得到中森明菜的海報而買不到宮澤裡惠的寫真集;Calvin Klein只有牛仔褲而沒有香水,而Gucci還只是老祖母的名牌。 

 

一位我所喜歡的詩人說了:「我們仍然離我們犯錯的時代太近了。」一個「年代」意味著什麼?一個年代一定要具有某種「精神」,就像唇膏一定要有某種顏色嗎?是時代抄襲了我們的理論或是理論安撫了我們的時代?如果時代沒有形式,我們如何去反抗形式?如果我們不試著去找出它的10大症候、20種註解、30種因果律的脈絡、40種暢銷口味……我們該如何進入21世紀?其推論是我們無法再從任何社會結構系統分類的概念去談論或抽引出實際的政治結果及其必然的關係。當我們從80年代看60年代,我們會說那是一個革命的年代;當我們從90年代看60年代,我們或許會說那是一個純真的年代;憤怒或溫和、反叛或純真、迷你或及膝、世故或誘惑、愛或被愛、教條或有機,它們都成立也都不成立。或許我們在現場,又或許我們無故缺席,如果我突然的有一種強烈的需求甚或陷入另一種失語症的狀態,總之,我們的修辭也總是因而反映了一種無政治的政治態度。 

 

如果沒有80年代的中性套裝,女人如何重新發現她身體的展示價值?如果沒有喇叭褲,我們如何宣稱70年代又回來了?如果沒有80年代川久保玲的黑色,我們如何分辨世紀末的「黑色」有何改變?因而,當我「回顧」80年代時,是帶著少許健忘症的,是一種一廂情願式的,它必須是一種個人的小型世界觀,而絕不是忠於原著的(沒有人知道原著是什麼),我傾向於將我經歷過的這個年代,處理成一種計算機合成的場景,一種被我的語言說出來的年代,一種必要衝突中的協調,一種個人宿命的秘密關聯。 

 

從「烏鴉族」到「海豚世代」 

 

「新人類」。「單身貴族」。「辛香料族」。「花子(Hanako)世代」。「頂客族」。「新挪威森林世代」。「MTV世代」。「任天堂族」。「團塊世代」。「草莓族」。「香奈爾族」。「援助交際族」。「叩機族」。「百合族」。「玫瑰世代」。「水瓶座世代」。80年代是一個重新定義「世代」的年代;80年代是一個重新發現「族群」的年代,80年代是一個重新書寫「青少年」的年代。人們如何辨識彼此的差異?如何找到他的象徵秩序?如何表演他的階級地位?從80年代開始,「世代」這個名詞是很好用的,「族群」也是很好用的,它可以無力到沒有任何效果,但卻拒絕消失。 

 

如果說世代差異是一種為文化上的普遍現象,80年代則是一個「父親」被質疑的年代。「父親」的第一類失敗,首先是政治態度的問題,「父親」是男性沙文的、是極權專制的、是異性戀家庭主義的、是宏觀敘事體的、是單一指涉的、是本質中心論的;而「父親」的第二類失敗是更為致命的,是消費態度上的失敗。更精確而言,在消費行為上,「父親」根本不具備「態度」。80年代的我們,漸漸知道,我們一生下來就註定是一個「消費者」,我們被「消費」界定、形塑、區隔、分眾、隱喻、書寫。從「烏鴉族」到「海豚世代」,從「香奈爾族」到「玫瑰世代」,一個鱷魚皮手提包決定了我的文化流派,一瓶氣泡礦泉水決定了我的階段自覺,一包口香糖決定了我是一個司迪麥小孩。 

 

80年代的叛逆,開啟了一種龐克反體制反美感的外表扮裝系統;80年代的自覺,宣言了一種品牌意識的自覺,80年代是 "Girls just wanna have fun!" 、 "Papa don't preach" 、Boy George、Michael Jackson、Madonna、Duran Duran、Wham,80年代是年輕、過動、激情、失速、中性、便利超商、地下舞廳的新品種文化,沒有一個修辭、一個空間、一種能量、一種症候是屬於「父親」的。父親的失敗是全面性的。 

 

從品牌意識到時尚焦慮 

 

在一個沒有任何文化遺產及美學根基的新興社會,其生活方式的最終美學生產似乎只剩下商業機制運作下的各種商品美學。是Calvin Klein教會我們如何使用水杯。Tom Ford教會我們何謂高難度的性感。Zoom教會我們用各種姿勢拿筆。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教會我們如何將臀部安置在他的巴塞隆納椅子上。是ACCA KAPPA教會我們肥皂應該有什麼樣的泡沫。貴族精神或士紳文化本來就離我們很遠,而唯一營造出某種精緻文化假象的其實就是一群消費新貴。80年代新興的一種理論是名牌神話學,法國時裝、義大利沙發、日本電器、美國瓷器……,以一種甜蜜生活的進口方式宣告了社會集體的美學進化。日本動畫是高科技的、法國理論是詩意的、好萊塢的電影是聰明的、中南美洲的小說是迷離的……所有的精品都必須依賴進口,而穿上Armani西裝的我們,應該喝多少杯的Cappuccino、逛多少座美術館、泡幾百次溫泉,才能擺脫那種經濟依賴、文化被殖民者的調調呢? 

 

從MTV到HTV 

 

這個世界上的溝通媒介愈多,它就愈是一個彼此隔絕、自我封閉的世界。地球上的國度再也不是以地理疆界劃分的國度,而是以影像語言文字符號系統劃分的國度。MTV就是一堵牆,無調性低限音樂就像一條國界線,時尚服裝雜誌就像一種攝影美學流派,而妖魔邪美的酷兒漫畫又自成一個體系。我要指出的,並不是說一個後現代文化產品的消費者無法在這些不同的影像文字符號系統的美學迷宮裡來去自如、自在闖蕩,而是說因為視覺觀影經驗的差異、閱讀理論養成的差異、信息敏感度及信息消費習慣的差異,在這些差異愈來愈尖銳、感受愈來愈異質化的影像暴政體系裡,影像的覓食者已形成了一個新的「物種」。 

 

80年代在有如奇花綻放的少數新廣告、藝術屬性的另類MTV、視覺主導的新劇場、宛如宇宙異族入侵般大舉來襲的日本漫畫及動畫的嘉年華會,再加上宛如電影資料館影碟陣容壯大的太陽系MTV,在影像信息的消費化及影像創作所呈現的新能量二者交融催化下,「視覺影像」不再只是文字的背景及附庸,而是一種心靈狀態、一種反映當代態度的強勢語言。這世界已經是而且愈來愈是一個由視覺藝術指導、MTV導演、空間設計師、商業攝影師所操弄的世界。影像決定了一種人造的新道德秩序,一如生化人、機械人、超能力合成人種所存在的感官異次元空間。 

 

從個性餐廳到東區文化 

 

談80年代而不談東區文化,就像談70年代而不談西門町文化一樣,是一種錯誤及遲鈍。關於都會生活、後現代空間、上班族生活型態、俱樂部文化、酒館文化、購物文化,80年代的東區,以拼貼移植、任意繁衍的癌細胞蔓延方式,提供我們一個略具形式的都會生活輪廓,它在機能配備上大致完整,但內容及質感卻無法深究。 

 

都市生活是一種厭世與縱慾之間的關係,吸菸與戒菸之間的關係,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關係,本能與習慣之間的關係;正如紐約之於伍迪.艾倫,上海之於張愛玲,都柏林之於喬艾斯,天空之城之於宮崎駿。而最能體驗享受臺北東區文化的一種概念,名之為「混」。都市是一種副作用,但生命也是。混就是混,不是遊走,也不是晃蕩。臺北人是不適合早晨的,也不適合散步;散步是抽象的,但「混」是更抽象。的第一站可能是餐廳索引上翻閱出來的一家臺式日本料理店,第二攤是有世故抽菸喝調酒穿Versace高叉酷妹的後現代酒吧,第三攤是近郊陽明山,第四攤是撐到凌晨七點半的小籠湯包;或則是晚餐→地攤→保齡球館→賓館依此類推。他還是決定要抽完最後一種菸以便離開。關於東區的最後一則寓言: 

 

臺北的夜歸人: 

 

  如果你在黑黝無夢的騎樓下踢到我

  莫用懷疑,那醉倒在地的正是我。 

-

相關焦點

  • 宛若處女,時裝攝影師和狗成功得到麥當娜關注
    1989年,麥當娜推出單曲他將作品取名為「麥克斯當納」,他讓他的愛犬麥克斯扮演麥當娜的動人時刻,從CD封面到MV。Flouret的毛朋友扮演流行天后的時候相當自然,Flouret又為它製作了麥當娜同款服飾,看起來表情相當到位。這個工程一直持續了8個月。一隻狗為何會參加這樣的活動,Flouret認為一是麥當娜的影響力,二是這隻狗喜歡遊戲人生。
  • 《神偷奶爸3》其實是一場80年代的復古盛宴?
    而在這個周末,我在電影院看完《神偷奶爸3》之後,發現因為片中的反派角色,巴瑟薩·布萊德(Balthazar Bratt),為這部影片增加了許多80年代的復古元素。因為他是一位在80年代的童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本身也長大了,失去了原先紅火時的模樣。
  • 智商140,踩男人上位的麥當娜,才是歌壇女帝!
    他走到麥當娜身邊真誠地說:你像古羅馬雕塑一樣美,不是表面的那種,而要更深一些,你懂嗎?這是麥當娜真正第一次被人讚揚「野心」,在此之前,父親和老師皆為其個性張揚頭疼不已,念天主教學堂時,甚至被修女用肥皂清洗過嘴巴,只因麥當娜太愛出風頭。但種種不忿都被弗林這句話治癒了。
  • 麥當娜談新冠感想,她就像端坐浴缸的出水芙蓉。歲月待她太溫柔
    80年代的麥當娜1978年,她搬去紐約,開始追逐夢想,立志成為職業舞者。80年代的麥當娜漂亮的聲線,姣好的容顏,大膽的舞姿,讓她的歌唱生涯,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大紅大紫。80年代的麥當娜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當年那個9歲就敢在父親面前大秀舞姿的麥當娜,已是成為歐美音樂界裡響噹噹的大腕人物。
  • 從聖母到永遠的女孩 叛逆有理的麥當娜 Madonna Ciccone
    沒錯,這位聖母,就是鼎鼎大名的麥當娜。Madonna一字,原指聖母瑪利亞,處女受孕、誕下了耶穌,聖母一詞本是對她的尊稱,且在大部分信奉《聖經》的教派中都是受人尊敬的角色,象徵著仁愛和偉大,成為一種對女性的褒揚。
  • 凱蒂·努南因批評麥當娜進行整形手術,遭受麥當娜粉絲的抨擊
    麥當娜(Madonna)自80年代以來就震驚並迷住了歌迷,這是她最難忘的流行歌星時刻。歌手凱蒂·努南批評麥當娜做整容手術的決定後,引起了粉絲們的憤怒。這位43歲的澳大利亞歌手在社交平臺上表達了她對流行天后麥當娜「把臉交給別人」整容手術的失望之情。努南對粉絲們說,她「不理解任何強大、自重的女性」是如何在手術刀下提升自己的形象的,她被貼上了「反女權主義者」的標籤,並被指責鼓勵網絡欺凌。
  • 一起夢回「80年代」,喚起你的回憶!
    在那個還沒有網路的80年代,彩色電視機才剛開始普及,音樂的定義不再只是好聽就好,好看更重要。
  • 麥當娜:就算世界都老了,可你還年輕
    從80年代初期起,麥當娜這個名字就成為了流行的代名詞。她演唱會上的前衛造型,舞臺上奔放大膽的表現,深深影響了流行樂的發展及後來的歌手。他的父親後來跟管家結婚,麥當娜對此怨念不已。△麥當娜首張同名專輯封面1984年11月的第二張專輯《宛如處女》(Like a Virgin)讓她一躍成為一線巨星,Material Girl、Like A Virgin等名曲廣為傳唱。
  • 30張少女最美面孔,20世紀60-80年代,風華絕代
    20世紀70到80年代,從復古演變為時尚的年代,這些天然無雕飾,或清純可愛,或性感迷人的青春女性,有些在當年還是青澀女孩兒,今天已經成長為耀眼明星,有些默默無聞,但卻令人過目難忘。成長的記憶,時光的回憶,30個青春女星,喚醒美好的記憶。
  • 國際天后的美麗與哀愁:帶你走進《一個真實的麥當娜》
    其他幾首主打歌的MV,以及麥當娜的一些經典海報,例如《Like A Virgin》(宛若處女),也是不同程度地凸顯了麥當娜的高智商,因為她用打破傳統的「浪女」「壞女孩」的形象成功捕獲了人們的注意力,但她又不是那種以色侍人的弱女子,而是用她的性感輕鬆挑動男人的神經,徵服男人、徵服世界。麥當娜的骨子裡,充溢著女權意識和獨立女性的力量,性感壞女孩只是她用來獲取注意力的一個幌子。
  • 好萊塢巨星劉玉玲cos麥當娜等眾星,致敬八十年代經典造型
    在四月封面中除了演繹自己本身,同時選擇了她欣賞且具有時代標誌性的時尚偶像,以致敬關於她80年代新浪潮文化記憶。她選擇化身多名時尚icon:麥當娜、大衛·鮑伊、安迪·沃霍爾、喬治男孩、黛比·哈利……還有自己。劉玉玲29歲時出演了《甜心俏佳人》。
  • 【樂見大牌】麥當娜:不老的傳說
    有著歌手,女權主義者,設計師等多重身份的麥當娜,以特立獨行的個性與多變超前的造型徵服了全世界。麥當娜是西方流行文化的絕對代言人。3月6日,56歲的麥當娜發行了新專輯,她用第13張錄音室專輯的名字《背叛之心》來回應那些認為她「曾經」是歌手的人。QQ音樂樂見大牌56期為您回顧歌壇巨星麥當娜叱吒風雲的30年曆程,一同見證麥當娜給我們帶來的不老神話。狂野不羈的麥姐繼續任性
  • 麥當娜是一位流行音樂歌手和女演員
    流行傳奇人物麥當娜(Madonna)一直以表演者的身份不斷革新。她的熱門歌曲包括《爸爸不講教》,《祈禱》,《時尚》,《秘密》和《光芒》等。麥當娜(Madonna)是一位流行音樂歌手和女演員,於1981年獨奏,並在當時以男性為主導的1980年代音樂界引起轟動。到1991年,她已經在美國取得了21首十大流行歌曲,並且在國際上售出了超過7,000萬張專輯。
  • 麥當娜:62歲,美爆了
    作為女性,作為歌手,麥當娜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她獲得過7次葛萊美獎以及18次提名,是1980年代單張唱片銷量最高的女歌手。,但其美貌卻常常被新一代的年輕人所低估,甚至有人問,麥當娜張揚怪誕,究竟美在哪?
  • 八十年代的美國流行音樂到底有多火?
    根據八十年代最暢銷專輯的大致先後順序排列作為MJ和王子的同齡人,麥當娜仍然在一個人苦苦維持著他們那一代人的榮耀,但時間也不會就此善罷甘休。雖然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可以很容易獲得八十年代的各種資料,但那個時代對我們來說仍然像「中世紀」一樣神秘。
  • 拒絕麥可傑克遜求婚,80年代玉女,波姬·小絲:我22歲前是處女
    波姬小絲後來他們相遇了,那一年波姬·小絲13歲,麥可20歲。從此,她成為了他的唯一。波姬小絲02-拒絕求婚,自曝22歲前是處女波姬·小絲在12歲時拍攝了電影處女作,在《Pretty Baby》中出演一個很有爭議的角色,但是也打開了她演藝事業的大門。
  • 就在今天,美國流行樂壇女王,麥當娜60歲大壽!
    麥當娜將於2018年8月16日慶祝她的60歲生日.(圖片來自東方IC)麥當娜·西科尼,1958年8月16日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特律海灣市,名聞全球的美國女歌手、導演、演員。(圖片來自東方IC)2013年6月,麥當娜登上福布斯名人榜總榜第6位,歌手榜第3位,收入榜第1位。
  • 性感偶像麥當娜,當眾激吻小甜甜,62歲「高齡」還在收割小鮮肉
    當別的女明星因年齡漸漸遠離舞臺中央,成為上一代人集體回憶中的白月光,以及新生代粉絲口中語焉不詳的名字,62歲的麥當娜仍然拒絕離場,向全世界宣告: Sire公司喜出望外,決定為麥當娜發行一張正式的專輯。於是,以舞曲為主的麥當娜同名專輯《Madonna》很快面世。專輯裡一首名為《Holiday》的歌曲,如同《雙截棍》之於周杰倫,紅遍大洋兩岸,被譽為1980年代舞曲的經典之作。
  • 天蠍處女
    一字一句把天蠍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昨天在車上偶然聽見這首歌便想著,今天想寫寫天蠍處女這對絕美CP。如果非要我說12星座配對裡挑出一對絕美CP那麼大概只有天蠍處女了吧。天蠍的代表神哈迪斯愛上了處女座代表的泊瑟芬。是希臘神話中唯一一對夫妻星座,因此他們星座的符號都是一對。
  • 《怪奇物語》第三季彩蛋解析:滿滿都是80年代回憶啊!
    色彩鮮豔的雨衣,是上個世紀80年代恐怖作品慣用的元素之一。《小丑回魂》裡也有,麥克斯和11在劇中也穿了。在第一集中,警長收看的電視劇是80年代的熱門劇集《夏威夷神探》。80年代,"商場"這個概念開始在美國流行起來,在霍金斯小鎮,最大的商場就是最後大戰發生的地點——星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