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美國流行音樂到底有多火?

2021-02-17 新音樂產業觀察


麥可·傑克遜、惠特尼·休斯頓和「王子」先後去世,八十年代的美國流行音樂越來越接近「傳說」了。

根據八十年代最暢銷專輯的大致先後順序排列


作為MJ和王子的同齡人,麥當娜仍然在一個人苦苦維持著他們那一代人的榮耀,但時間也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雖然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可以很容易獲得八十年代的各種資料,但那個時代對我們來說仍然像「中世紀」一樣神秘。


在音樂產業從實體向數字乾坤大挪移的當下,暮然回首,我們會發現,1980年代是一個神奇的年代。

不可一世的天王天后,不能超越的唱片銷量,不拘一格的另類搖滾,不可思議的音樂電視,這一切構成流行音樂史上前所未有的精彩。

毫不誇張的說,那是一個「盡皆過火,儘是癲狂」的年代,整個流行音樂都似乎要在十年內徹底燃燒殆盡。

至少麥可·傑克遜就把最好的自己都留在了八十年代。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有這麼幾件事情影響了整個八十年代美國流行音樂的走向。

第一件事是反迪斯科運動。

七十年代末,因為迪斯科實在太火了,美國白人群眾表示已經嚴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品質,所以自發地組織起來各種抵制迪斯科。

工農兵不聽迪斯科,電臺DJ不放迪斯科,團結一起力量打倒迪斯科。


「反迪斯科」既終結了「迪斯科時代」,也讓迪斯科產生了分化——迪斯科不再只是一個潮流,也是一件很酷很叛逆的事情,朋克和迪斯科結合,就有了後來的New Wave,合成器的廣泛使用又催生出了Synth-Pop。

Synth-Pop成為八十年代主流音樂的基本審美取向。


第二件事是1981年MTV電視臺開播。


作為一個專門播放音樂視頻的電視頻道,MTV開創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並帶來音樂傳播的革命。


電視殺死電臺明星,音樂視頻對受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大到後來幫麥可·傑克遜創造了「《顫慄》神話」,也幫麥當娜成為「流行天后」。

第三件事是電臺的「碎片化」。

這可能是比較少被關注的一個點。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國,FM(調頻)電臺逐漸取代了AM(調幅)的統治地位,電臺越來越多元化和分眾化,以Top40為代表的主流渠道式微,加上MTV的影響,音樂傳播就真的「革命」了。

除此之外,八十年代還發生了很多事情,其中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就是說唱音樂的興起,只不過,這種音樂要在20年後才逐漸走向流行鏈的頂端。

另外,搖滾樂在80年代也有長足的發展,這些以後有機會再細聊了,今天主要聊聊「大流行」。


八十年代開始,整個唱片業莫名衰退。1980到1982年間,唱片出貨量減少了5000萬,導致1982年8月中旬主流唱片公司發生了大規模裁員。

史稱「黑色星期五」。

有人將此歸罪於電子遊戲的興起和電臺的碎片化。1982年,《新聞周刊》雜誌甚至預言:

在碎片化的音樂市場裡,不會再有一呼百應的超級巨星!

僅僅一年後,就被麥可·傑克遜打臉了!


在這背後,MTV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反迪斯科運動」造成了種族主義抬頭,黑人的音樂遭到白人電臺普遍抵制,雖然FM電臺的興起,為黑人歌手帶來了自己的傳播渠道,但也加固了「反迪斯科」所造成了「黑白隔閡」。


為了讓白人電臺願意播歌,《顫慄》專輯的第一主打選擇了MJ與保羅·麥卡特尼合唱的《The Girl Is Mine》。

在電臺碎片化的情況下,能打破這種隔閡的只有電視了。


所以傳聞中麥可·傑克遜的公司為了讓MTV播放MJ的MV用盡了各種手段,不過MTV說自己是主動播放的。

如果麥可·傑克遜的公司最終沒能搞定MTV,結果會是怎樣?麥可·傑克遜很可能會變成一個像Rick James那樣的一個「小眾巨星」。


不過,MTV電視臺最終還是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播放了麥可·傑克遜的《Billie Jean》,這成為流行音樂歷史的轉折點。

MTV首播之後第四天,《Billie Jean》登頂Billboard Hot100單曲榜,成為兩年來第一支完成此壯舉的黑人快歌。隨後的單曲《Beat It》也成為了冠軍單曲,而且《Beat It》登頂的時候《Billie Jean》仍然停留在Top10。

1983年,MJ在NBC舉辦的摩城25周年電視紀念特輯上首次展示了「月球漫步」,4700萬觀眾收看了這次節目,這次表演讓傑克遜登上了事業頂峰。


電視成就了MJ後來的唱片銷量奇蹟,也讓黑人重新回到美國主流音樂的焦點,並從此再沒離開過。

對於誰是第一個登上MTV的黑人巨星,歌迷們有一點爭議。因為有紀錄顯示,在《Billie Jean》之前,MTV曾經播放過「王子」的MV《1999》,並且也幫王子賣出了數百萬張專輯。


雖然MTV播放了《1999》的MV,但由於受到白人電臺的抵制,《1999》未能全面開花

不過,1984年屬於「王子」是毋庸置疑的。

雖然MJ在年初的格萊美頒獎禮上一口氣搶走八個獎盃,但憑藉自己主演的電影《Purple Rain》及其原聲唱片,王子在1984年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同時擁有冠軍專輯、冠軍單曲和冠軍影片的歌手。

《Purple Rain》電影票房高達6800萬美元,唱片總銷量超過2200萬張,成為王子和MJ掰手腕的資本。

就在王子和MJ競爭「流行之王」的同時,一位靠撿垃圾和做裸模起家的女性開始悄悄地爬上八十年代的巔峰,她就是麥當娜。

野史記載,麥當娜最初北漂到紐約的時候兜裡只有幾十美金,第一個晚上全靠好心的陌生人收留,成名前一度翻過垃圾箱搵食。


但是,到了1984年年底,麥當娜發行第二張專輯《Like a Virgin》的時候,她已經勢不可擋了。

這個時候,MTV又適時地做了「好事」。

1984年9月14日,麥當娜在MTV頒獎禮上首唱《Like a Virgin》。


而《Like a Virgin》專輯中的熱門金曲《Material Girl》讓麥當娜成為全世界物質女孩的「標杆」,並由此延伸出了種種熱議和仿效。

麥當娜要的就是熱議。在白人中產階級聽眾瘋狂反對迪斯科的同時,出身貧寒的麥當娜把迪斯科變成了一種叛逆的符號,並不斷加入各種亞文化元素(反宗教的、同性戀的等等),終於煉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流行神功」,且屢試不爽。

藉由《Like a Virgin》的熱潮,一鼓作氣,1986年,麥當娜推出了專輯《True Blue》,全球銷量超過2500萬,打破28個國家的銷售紀錄,不但成為當年全球銷量最高的專輯,也讓麥當娜成為八十年代最暢銷的女歌手。


然而,1986年美國國內最暢銷的女歌手卻是初出茅廬的惠特尼·休斯頓。她的首張同名專輯累積14周登頂專輯榜,最後讓惠特尼·休斯頓成為第一位獲得年度銷量冠軍的女歌手。

MTV繼續推波助瀾。

《True Blue》瘋賣一年後,麥可·傑克遜捲土重來,推出了《顫慄》之後的有一張巨作《Bad》,並配上如電影般精彩的超長音樂視頻,原本想再創個紀錄,結果卻讓唱片公司有點失望。

《Bad》的全球銷量還不錯,但美國本土銷量卻並不是那年最好的。


MTV不僅僅捧紅了麥可·傑克遜和麥當娜,也捧紅了很多「視覺系」的藝人,當時的「小鮮肉+CP」組合Wham!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Wham!憑藉專輯《Make It Big》成功打入美國市場,銷量高達600萬張,隔年,他們完成了全球矚目的一大壯舉↓


1986年,Wham!解散,喬治·麥可單飛,1988年,喬治·麥可發行首張個人專輯《Faith》,成為當年美國最暢銷的專輯,先後獲得12周冠軍和累積51周TOP10。

1989年,八十年代最後一年,麥當娜發行了《Like a Prayer》,從歌詞到MV,都把「話題」做到了極致,也把自己推上了事業的頂峰——《Like a Prayer》雖然銷量並不太驚人,但好評如潮,而且幫麥當娜成功從「物質裱」轉型為「聖母裱」。

《Like a Prayer》發行之後,麥當娜被MTV、Billboard和《音樂人》雜誌(已經停刊)等媒體評為了「Artist of the Decade」,「十年最佳藝人」,八十年代的美國流行音樂蓋棺定論。


- END - 



相關焦點

  • 耳熟能詳的七八十年代中文流行金曲有他
    有個人,大家喜歡叫他「哥哥」。他在的告別樂壇演唱會說「如果你們的朋友問起你們,八十年代香港歌星裡面有哪些人,你們隨便提起我,我就很滿足了。」在他離世的這十多年,粉絲卻越來越多,他們未曾親身接觸過偶像,甚至未曾經歷過他最輝煌的年歲,卻仍無礙他們的喜愛。這些「後榮迷」絕大多數是被他的歌曲、電影,甚至演唱會這些經典作品所吸引。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念八十年代的生活?
    那是一個許下諾言就會銘記一生並身體力行的年代,是我們永遠都回不去的往昔。八十年代,對於文學創作而言是不可複製的美好時代,在開放包容的大潮中,湧現了一大批作家、詩人和學者。那是一個真正有文學的時代,文人有風骨,學者有思想,文化有氣質。八十年代的文學體現了海納百川,不問來路,照單全收的風格,這無疑是長期封閉形成的文化饑渴強烈所致。
  • 八十年代恐怖電影秀丨怪奇的輝煌
    美國觀眾的電影院,中國觀眾的錄像廳、VCD,八十年代美國恐怖片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驚嚇記憶,傑森、弗萊迪、恰奇、魔怪與超級英雄的名字一樣家喻戶曉。而如[招魂]和[屏住呼吸]這樣的恐怖佳作在超級英雄的碾壓中殺出了一條小路的當下,再回看八十年代美國恐怖片,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 如夢如幻的八十年代
    那是一個許下諾言就會銘記一生並身體力行的年代,是我們永遠都回不去的往昔。八十年代,對於文學創作而言是不可複製的美好時代,在開放包容的大潮中,湧現了一大批作家、詩人和學者。那是一個真正有文學的時代,文人有風骨,學者有思想,文化有氣質。八十年代的文學體現了海納百川,不問來路,照單全收的風格,這無疑是長期封閉形成的文化饑渴強烈所致。
  • 張薔復出,告訴你什麼是八十年代的迪斯科
    說起張薔,如果把時間往回撥三十年,她是最火的「迪斯科女皇」,1986年,只有19歲的張薔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被稱為「最受歡迎的女歌手」,和惠特尼·休斯頓、鄧麗君列在一起。而隨著張薔的復出,她把人們的關注點,重新拉回到了那個被迪斯科球照得閃閃發光的80年代。
  • 懷舊,八十年代流行的外國搖滾歌曲,如今依舊是神曲
    每當想逃避一些現實的時候,都會來聽這些歌曲,已經成為遠離外界,沉迷自我的庇護所了,回顧那些流行於八十年代的外文歌曲。此後這張不僅成為Michael Jackson這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專輯,而且成為流行音樂史上難以逾越的經典。
  • 青春的旋律 | 追憶八十年代黃金歲月
    「三轉一響」中的收音機的流行,對於八十年代流行音樂的傳播,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歡快的內核、愛情的代言、廣泛的傳播,都是這首歌延續至今,還能繼續流行下去的原因。《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曾在2003年被著名搖滾樂歌手鄭鈞翻唱。在這之後,宋祖英、金海心、至上勵合等眾多歌手都對其進行過翻唱。
  • 為什麼人們都開始懷念八十年代了?(下)
    八十年代引入大陸的,還有一部緊緊抓住觀眾心靈的美國電視劇《加裡森敢死隊》,講述的是二戰中一夥從監獄裡放出來的囚犯在敵佔區機智英勇與敵人周旋,屢立奇功的驚險英雄故事。這是國內為數不多從美國引進的電視劇,每集獨立成篇,故事情節跌宕起伏,驚心動魄,驚險刺激,引人入勝。在那個電視電影不多的年代裡,這部電視劇魅力指數應該超高。那時候我們還是學生,差不多每次都是趴在學校商店的窗口看完的,津津有味,回味無窮,對故事裡人物形象愛不釋手,完全感受不到二戰中戰爭的殘酷,反而卻是有趣驚險。大學畢業後,餘興未了,自己還從網站上下載了全套。
  • 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經典服飾,穿過的都暴露年齡了
    從古至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年度和時代都有相應的流行元素,各個時代都有其相應的歷史產物,使得不同年代的人們,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溫馨回憶,今天咱就說說七八十年代的經典服飾。七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女士格裙子,很有時代特徵的裙子,現在看起來一點都不土,是那個時候年輕女孩的最愛。
  • 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在八十年代到底有多火?
    1982年一張電影票一毛錢,這部電影當時賣出了一個多億的票房,你能想像嗎?現在的電影上億的票房很容易,但是這個上億票房和82年的上億票房是沒有可比性的。這部電影裡展現了真真正正的少林功夫,在庭院內練功的和尚展現的功夫拳拳到肉,武打技巧讓人眼花繚亂,讓很多人嘆為觀止。電影結合幽默與莊重於一體,展現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少林寺》。
  • 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在八十年代到底有多火
    王仁則誣陷少林寺裡有人和敵國勾結。朝廷派了很多官兵準備滅了少林寺。少林寺的武僧們奮力反抗,曇宗不幸被殺死。另一邊,李世民帶兵攻回洛陽,得知消息的王仁則心裡大慌,最終被覺遠殺死。覺遠決定延續師傅的遺志,留在少林寺,保護少林,匡扶正義。影片的故事背景是隋朝末年,戰亂年代,朝廷壓榨百姓,官兵殺人不眨眼,小虎為父報仇苦習武功這樣一個故事,是一個傳統的武俠故事。
  • 傷花怒放的六七十年代西方樂壇――流行音樂爆發期
    好像很少寫音樂吧,但樂迷的自帶屬性從未變過啊,今天先說一說西方音樂吧,從一個非常業餘的角度。專業角度推薦郝舫寫的《傷花怒放》。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大約相當於流行音樂界的文藝復興時期,誕生了許多偉大的樂隊。
  • 猛然發現人們開始懷念八十年代了,為啥? ​
    他被稱為「中國搖滾之父」當之無愧,他的音樂地位與羅大佑之於臺灣流行音樂類似,他是流行樂壇的拓荒者,與時代改革開放的節拍一致。八十年代中國搖滾樂最著名的樂隊是黑豹,它將人們從傳統音樂的氣氛中領進搖滾的門,成為人們心目中「搖滾」的化身。
  • 七八十年代,在農村有種潮流叫「的確良」,為何現在不流行了?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說起「的確良」三個字,年輕的朋友們也許有些陌生,但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確良服裝」確實曾是火熱的「流行時尚」。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作家路遙那唏噓動人的農村愛情小說《人生》裡,「全村首富」家的女兒巧珍與心上人高加林約會時,就穿著一身「米黃的短袖上衣,深藍的的確良褲子」。
  • 張薔:帶你重回八十年代
    這時她剛剛滿19歲,幾個月後,她宣布結婚,並很快當了媽媽。沈黎暉和張薔籤約是25年後的事情。2011年8月31日,張薔當時的感覺,「嘿,好像籤了就要開學了」。整整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沈黎暉有了摩登天空—他把它做成了中國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張薔則早早地離開了主流歌壇和媒體的視線,她出國、回國,定居過香港,又回到北京,結婚、離婚、再婚,有了兩個孩子。
  • 七八十年代的男星到底有多帥,看看就知道,他的帥比女生還要清秀
    一句話說的是非常好的,那就是「歲月是把美容刀」,還真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容顏也老去了,娛樂圈那些明星也是逃不過的,我們現在的太多美女了,不過還是離不開化妝品這些東西,不過在七八十年代的那個時候,那種好看是真的好看呢,帥也是真的帥呀!
  • 80、90年代的「霹靂舞」有多流行,是一代年輕人的青春與回憶
    ,特別是舞蹈方面,近年來的種類更是越來越多,街舞,拉丁舞,爵士舞等,更是爭相的走入大眾的視線,越來越受到觀眾的喜愛。 而現在年輕人不知道的是,在當時80年代的中國也有一種舞蹈十分流行,那就是霹靂舞。 "霹靂舞"動感和節奏感非常強烈,跳起來可以盡情盡興,青年人對跳這種舞簡直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他不僅僅是一種舞蹈,更是中國80、90年代不可缺少的經典。
  • 淺談日本動畫中的小眾音樂(二):日本動畫黃金八十年代的歌曲變革
    同時代的日本流行音樂也正值巔峰期,形成了自己的鮮明風格,在世界音樂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尋求突破的動畫行業和欣欣向榮的音樂產業一拍即合,獲得豐富而穩定的音樂資源——歷史累積至今的動畫CD銷量TOP榜,排名列下來也是以九十年代的動畫音樂佔據絕對優勢。除了共享音樂產業繁榮的果實,九十年代的動畫音樂也表現出一定的自主性。
  • 復古節拍,八十年代動感舞曲來襲
    80年代的流行舞曲、迪斯科,節奏度掌握恰當,每個節拍都如此灑脫,音調起伏極富有規律性,讓人百聽不厭。
  • 你好,這是我的八十年代!
    可嘆,她唱了一生溫柔的歌,在愛情上卻屢屢波折。最後,卻因哮喘病發作,42歲香消玉隕。歌聲甜美,斯人已沓,「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如今,很多人只以為她是「惡婆婆」專業戶,卻不知年輕時她美得不像話。那時的她,清冷又孤傲,多扮演內斂的角色。她在《末代皇帝》中飾演文繡,一舉成名。回眸一笑,風情萬種。她還一度是「宋美齡專業戶」。她演了很多電視劇,拿過百花獎影后,但早早結婚,隱於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