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簡單中的精緻與典雅,解讀平凡中的意趣與智慧。用精美、清新、充滿生活情趣的圖文與您同行。請朋友關注新號"文苑悅讀報"喲 。 謝謝您!與枯燥沉悶壓抑的氛圍相比,從十年浩劫中甦醒,從混沌迷茫中回歸人性,迎來百花齊放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雖無法比肩先秦諸子與大師輩出的泯國,雖然短暫如曇花,但留給人們美好的記憶和永遠的懷念。
八十年代,那是一個煙火與詩情迸發的年代,是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情懷的年代,一個思想自由奔放百花爭豔的年代。
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八十年代,這三個比較合適:年輕---真誠---單純。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義,成為知識分子及普眾心中的烏託邦。那時的生活是慢的,人們的要求是簡單的,笑容是真實的,愛情是美好的。
那是一個許下諾言就會銘記一生並身體力行的年代,是我們永遠都回不去的往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文化領域無疑是社會變革的開路先鋒,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文化精英作為先驅,成為文化界中的領頭羊,整個文化界大膽突破積弊,推陳出新,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帶動整個社會向前大步邁進。八十年代,對於文學創作而言是不可複製的美好時代,在開放包容的大潮中,湧現了一大批作家、詩人和學者。那是一個真正有文學的時代,文人有風骨,學者有思想,文化有氣質。從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到改革文學,湧現了王蒙、張賢亮、路遙、餘華、王安憶、張抗抗、史鐵生,梁曉聲、王朔、莫言、陳忠實等等一大批著名作家,既有反思過去,思索當下,還有展望未來,可謂朗朗星空,星鬥燦爛,熠熠生輝,令人驚嘆。八十年代,那是一個有充滿感性情懷和理性批判的詩歌年代。在萬物復甦大地回春之際,面對充滿希望的明天,那些沉寂的詩人開始思考人生和憧憬理想。詩人的夢都在八十年代,關於理想,關於愛情,讀詩的時候,身邊還有嫵媚羨慕的眼神。在物質化年代沒有來襲之前,一壺燒酒就可以暢談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海闊天空,幾杯下肚,無所不談,有若高山流水的默契和簡單。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海子的理想幻滅,臥軌自殺;顧城的天空塌陷,與愛人同歸於盡;芒克幹起了畫畫的營生;北島遠走歐洲,得以保全自己的詩歌城堡....後來,是一個浮躁與喧囂的時代,一個光怪陸離的時代。八十時代,人們掙脫枷鎖百廢待興,對外張開懷抱,擁抱一切新鮮空氣和溫暖陽光。那個時代既有佳麗柔情萬種的愛情故事,也有俠客仗劍天涯幹氣雲霄的江湖傳說。有瓊瑤亦舒的愛情演義,三毛的流浪情節,有金庸梁羽生古龍三劍客縱橫江湖的俠肝義膽快意恩仇。亦舒的開司米毛衣,總是那麼獨立小資,筆下男女在故事裡海誓山盟盪氣迴腸,卻又無可奈何,她的故事裡都是都市小資們的繾綣與苦戀。三毛穿著大朵碎花長裙站在沙漠的風沙裡黑髮飛揚,帶著吉普賽女人般的流浪氣息在四海為家裡尋找愛情的歸依。與大鬍子荷西的那段漫長生死戀,曾令許多人唏噓不已,也曾喚醒多少人夢中的花開花落和詩與遠方。相比柔情似水的愛情故事,一代大俠金庸先生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為我們留下了另一個江湖。金庸的魔筆,寫透人生,那些故事人物,在某種程度上潛移默化中塑造了我們最樸素的正義觀和愛情觀。許多國人最樸素的俠義觀,來自於金庸的江湖。英雄代表了人間的正氣和擔當,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尤其需要大刀闊斧的英雄們。八十年代,影視劇同樣閃耀著理想與人性的光芒。這一時期,不僅內地誕生了一些精心製作的電影電視劇,同時從日本、歐美、港臺等外部引進很多經典的影視片,成為八十年代人們業餘生活中的巨大精神享受和美好記憶。
電視劇《上海灘》以快意情仇的江湖復仇故事打動觀眾,造就了萬人空巷的轟動效應。曾在香港評選中《上海灘》名列第一位,當之無愧成為那個時代的經典。由周潤發和趙雅芝扮演的主要人物許文強和馮程程更是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黑帽、風衣、白手套、白圍巾的經典「許文強」形象,瀟灑陽剛,成為無數少女的夢中男神。梳著麻花辮的「馮程程」少女嬌羞中帶著俏皮, 愛憎分明,清純堅強,成為很多人那個純真年代的美好記憶。周潤發、趙雅芝、呂良偉等演員的精彩表演,使得跌宕起伏的上海灘愛恨情仇演繹得扣人心弦。1987版電視劇《紅樓夢》得到了大眾的一致好評,成為中國電視劇歷史上不可逾越的豐碑和標杆。既有廣闊的歷史背景故事,又有曹雪芹的大家文筆,王立平的深厚藝術功底,以及王扶林導演的精雕細琢,一起創造了這部恢弘的電視劇。在王扶林導演團隊的精心合作下,完美地再現了這部鴻篇巨著,讓普通人一睹其芳華。他們對藝術的兢兢業業和精益求精,讓這部華麗名著錦上添花。陳曉旭、歐陽奮強、鄧婕等演員精湛投入的表演,至今無人超越。1986版《西遊記》曾轟動全國,評價極高,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西遊記》成為一代又一代人不可或缺的觀看節目,成為中國人的集體電視記憶。《西遊記》代表著那個充滿生機,不斷挑戰的八十年代。一部典型的英勇勵志故事片,在那個呼喚開拓創新的年代,無疑成為人們英雄情結的某種呼應。由金庸名著《射鵰英雄傳》改編,香港TVB出品的同名電視劇,1985年引進內地播出,造成很大轟動效應。廣闊宏大的歷史背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美麗而糾纏的愛情故事,扣人心弦的武打場面,讓這部電視劇成為公認的經典武俠劇,也讓很多人的武俠情結深深根植於內心,整整影響了七八十年代兩代人。
黃日華扮演的郭靖,翁美玲扮演的黃蓉、苗僑偉扮演的楊康等螢屏形象生動入心,呼之欲出。演員的精湛演技,配上黃霑等音樂才子的樂曲,讓金庸先生的這部不朽著作走入千家萬戶。《少林寺》是八十年代一部影響很大的動作電影故事片,講述的是隋唐時少林弟子為父報仇的英雄故事。
男主角覺遠由李連杰主演,女主角白無暇由丁嵐主演,在刀光劍影的武打中,難得地加入了男女主角的默默愛情故事,使得這部影片刀光劍影中充滿了柔情的一面。裡面兇神惡煞般的反面人物禿鷹由計春華扮演,也是演得極其生動逼真,可惜計春華老師英年過世,令人扼腕嘆息。《霍元甲》是由香港出品引入大陸的著名電視劇,講述的是清末武人霍元甲武功超群,不畏外敵強暴,在武術上痛擊敵人,為國爭光的英勇故事。這部影片和另一部《陳真》可謂姊妹篇,都是這類反映國人不畏外來強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大大激發了人們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懷。
《魯冰花》是臺灣拍攝的一部兒童題材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一位有對繪畫具有稟賦的鄉村少年,不被理解,染病夭折的悽美故事。
電影《魯冰花》感人至深,影片中殘缺的家庭、破碎的夢想,反映了當時臺灣農村的清貧狀態,充滿悲劇的故事情節打動了整整一代人的心。同名主題曲《魯冰花》由甄妮演唱,成為歌頌母愛的經典名曲。《媽媽再愛我一次》是臺灣出品的一部倫理悲劇片,取材於臺灣民間故事,講述的是精神病醫生林志強尋找失蹤多年的母親的故事。
《媽媽再愛我一次》在大陸一經播放獲得廣泛共鳴,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為一部賺取無數人眼淚的影片。在那個精神作品相對貧乏的年代裡,故事中感人的母子情節讓善良的人們難以抑制同情的淚水,在淚水中宣洩著人類天然的母子情深。
拍攝於70年代的日本經典電視劇《血疑》,八十年代引進中國大陸,這部電視曾經曾經成為幾代人的集體回憶,紅透整個亞洲,在中國更是萬人空巷,成為大陸播放的最著名的電視劇。
故事講述日本學生少女大島幸子,因科研事故導致患了白血病,經常需要輸血治療,接受醫學院學生相良光夫通過多次輸血,兩人逐漸產生了愛情。
八十年代,另一部家喻戶曉的日本電視劇《排球女將》,故事講述的是日本女排備戰莫斯科奧運會,刻苦訓練奮勇拼搏令人熱血沸騰的青春勵志故事。劇中女主角小鹿純子以堅強聰慧清純的形象深入人心,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荒木由美子扮演的小鹿純子和山口百惠飾演的大島幸子,成為八十年代人們對於日本女孩清純善良堅強聰慧印象的典型代表。
八十年代引入大陸的,還有一部緊緊抓住觀眾心靈的美國電視劇《加裡森敢死隊》,講述的是二戰中一夥從監獄裡放出來的囚犯在敵佔區機智英勇與敵人周旋,屢立奇功的驚險英雄故事。
裡面的幾位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令人印象深刻。帥氣的蓋爾森中尉,英氣逼人炯炯有神的雙眼,那句「我是蓋爾森中尉」的口頭禪,令人難忘。八十年代從外部引進的經典影視劇還有《鐵臂阿童木》、《聰明的一休》、《阿信》、《虎口脫險》、《佐羅》、《追捕》,等等,廣為人知。八十年代的體育事業,也是如火如荼,屢屢突破,創造歷史。最有名的便是
中國女排五連冠,主攻手郎平以鐵榔頭著稱,自那時起便有了「女排精神」的稱呼,成為刻苦奮鬥頑強拼搏的代名詞,激勵了很多人的愛國熱情,成為國人的學習榜樣。女排五連冠,應該是八十年代最令國人揚眉吐氣的一件大事。
跳高運動員
朱建華三次打破世界紀錄,也是那個年代的有名大事。在田徑賽場上,對於先天身體素質不佔優的亞洲人,朱建華的靚麗成績格外引人注目。朱建華因此獲得了「跳高飛人」的美譽,他也成為我們學生時代作文裡經常出現的人物之一。著名射擊運動員
許海峰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男子手槍冠軍,成為本屆奧運會首金得主,同時也是中國首位奧運冠軍,實現了中國奧運會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中國國歌第一次在奧運賽場響起,讓全體國人興奮不已。
從此奧運會概念開始正式進入國人的腦海,後來北京鍥而不捨申辦奧運,應該與我們國人一心想證明自己,亮相世界有關吧。每當人們說起奧運會,便會想到五環旗,也會想到許海峰這個創造歷史的名字。另一位名字響徹奧運會的是被譽為「體操王子」的
李寧。在1982年的世界盃體操比賽以及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體操比賽中,李寧獲得男子體操多項世界冠軍。至1988年退役前,共獲得十四項世界冠軍,一百多枚金牌,李寧創造了世界體操史上的神話。
還有一位大神,就是圍棋界的
聶衛平大師,常常獲得圍棋賽的冠軍,為國人爭得不少榮譽,他因此被稱為「聶旋風」,可見棋藝之高,讚譽不絕。八十年代的體育領域,最值得自豪,值得一說的要數
中國足球,可以說是國足歷史上水平相對最好,也是廣大足球迷最解氣的年代。古廣明、陳金剛、沈祥福、賈秀全等優秀隊員,以及蘇永舜、曾雪麟等優秀教練,為中國男足打出了自己的氣勢和水平。那時候沒有什麼恐韓症,也不怕日本隊,在亞洲穩居一流強隊,人們看球時不用提心弔膽,不用捏把汗,那種睥睨任何對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和氣質,至今令人懷念和追憶八十年代,人們開始認識自我,走向個性解放,在音樂領域表現非常突出。八十年代,大陸流行樂壇百花爭豔,湧現了一大批重量級歌手,如毛阿敏、田震、朱明瑛、崔健、李谷一、蔣大為、等等,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這大致可分為普通流行歌曲、軍旅歌曲、搖滾歌曲、西北風歌曲、迪斯科歌曲等。八十年代,一些軍旅歌曲不乏柔情,而被人們耳熟能詳。搖滾是八十年代大陸樂壇掀起的一股雄風,為九十年代步入爆發期揭開序幕。隨後唐朝樂隊、零點樂隊、許巍、張楚等等,雨後春筍般在樂壇上開始閃耀。
以崔健為代表的天才音樂人喊出了個性解放的第一嗓,開創了中國搖滾樂,成為中國搖滾樂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1986年在北京工人體育館,崔健《一無所有》的那聲嘶吼,標誌著中國搖滾樂時代的開啟。從此,搖滾樂在中國不再「一無所有」,這首歌也成為中國搖滾史上標誌性的經典。他被稱為「中國搖滾之父」當之無愧,他的音樂地位與羅大佑之於臺灣流行音樂類似,他是流行樂壇的拓荒者,與時代改革開放的節拍一致。八十年代中國搖滾樂最著名的樂隊是黑豹,它將人們從傳統音樂的氣氛中領進搖滾的門,成為人們心目中「搖滾」的化身。
黑豹樂隊的音樂質樸有力,猶如閃電強烈地洞穿黑夜之中麻木的心靈,狂飆而又充滿激情,尤其在音樂天才竇唯加入並擔任主唱後,讓黑豹樂隊達到輝煌頂峰,也讓黑豹樂隊成為中國搖滾樂不可或缺的一張名片 。「西北風」,是20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歌壇的另一個輝煌。
拉上一嗓子,喊上一小曲,將千百年黃土高坡的粗獷雄渾,唱個舒暢通透。「西北風」成為那個年代最接地氣最樸實最民間的原生態音樂。當然,「西北風」的從最具西北民間特徵的《信天遊》開始。
八十年代,與動感的搖滾音樂類似,還有更強勁豪放的迪斯科舞曲。
迪斯科既是一種舞蹈,也是一種音樂,節奏強烈,動感十足,是那個年代城市年輕人釋放活力揮灑青春的好方式。比較出名的迪斯科歌曲有張薔演唱的《路燈下的小女孩》、外來的荷東迪斯科舞曲等。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流行音樂領域敞開懷抱,接納來自世界八方之風,尤其港臺的流行音樂極大豐富了大陸的流行歌壇,也推動了大陸原創音樂的生長和發展。那個時代,年輕人最時髦的標準形象,是一身牛仔或者喇叭褲,帶花的白襯衫,爆炸頭,一副太陽鏡,嘴裡哼著當時最流行的音樂。流行音樂的花園裡,大陸及港臺猶如三朵綻開的花,爭奇鬥豔,交相輝映,繽紛多彩。影響最大的首推臺灣的鄧麗君,她是一位歌者,也是一個文化象徵符號。鄧麗君是華語流行歌壇第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歌手,是中國流行音樂界的裡程碑。凡有華人處,就有鄧麗君的歌。如今再聽她的歌,仿佛在臺灣軟語的歌聲與記憶中搖搖晃晃,重回那個年代,令人回味悠長。羅大佑的歌曲,對華人世界的影響深遠。流行音樂在他的手上成了一種文化和時代的符號,他將音樂與中華文化緊密結合,無人能出其右。羅大佑的聲音帶點沙啞,很一般,但是人們對於他唱歌,卻會舒心地接受,不得不說這就是羅大佑音樂的造詣和魅力,讓人們從心裡習慣和認可。八十年代由臺灣流入大陸的流行音樂中,有一類重要組成部分,是臺灣校園歌曲,也稱校園民謠。
校園民謠起源於日本,興盛於臺灣,八十年代傳入大陸,給大陸平淡的流行樂壇帶來一股清新詩意之風,也直接催生了九十年代風頭正勁的大陸校園民謠。
臺灣校園民謠發起於幾個關鍵音樂人物:葉佳修、李建復、劉文正、潘安邦、羅大佑等。臺灣校園民謠最經典的代表作有《龍的傳人》、《外婆的澎湖灣》、《童年》、《鄉間小路》、《雨中即景》等。八十年代末期,臺灣校園歌曲有一個重要的青春組合,由霹靂虎吳奇隆、小帥虎陳志朋、乖乖虎蘇有朋三人組成的小虎隊。三位少年組合後,便受到臺灣觀眾的普遍歡迎,這個充滿青春活力和陽光帥氣的的樂隊開始嶄露頭角,一發不可收拾。小虎隊以帥氣陽光的形象和動感勁爆的舞蹈颱風,成為一代人的青春偶像,留給人們永遠而美好的回憶。
流入內地的臺灣流行音樂還有許多,一大批有名的歌手被內地熟知,鄧麗君、羅大佑、李宗盛、齊秦、庾澄慶、張雨生、齊豫、蘇芮、蔡琴、費翔、童安格、費玉清、高勝美、等等。他們為內地流行樂壇增添了豐富的繽紛多彩,也讓人們見識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八十年代大陸流行樂壇除了臺灣的外來風,還有香港的流行樂。香港的流行樂很多與臺灣的交融在一起,歌手兩地穿插的情況也常見;另外香港很多歌手同時也是影視劇角色的常客。香港八九十年代歌星影星星光燦爛,影視劇和音樂交相呼應,燦爛輝煌。香港流行歌曲相對於內地音樂曲風自由,活潑多樣。隨著改革開放,很快吹入內地。
當年香港樂壇重要人物許冠傑為香港音樂的本地化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張國榮與譚詠麟兩位的你追我趕,以及兩人相互謙讓的高風亮節及提攜後輩的可貴品質也讓後來的音樂人引為標杆和榜樣。
與內地北黑豹對應的南Beyond,成為香港搖滾樂的一面旗幟,作品以關注社會、熱愛生命著稱,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氣勢如虹的經典歌曲。天才音樂人黃家駒以獨特的沙啞嗓音和巧妙的尾音享譽樂壇,成為樂隊的靈魂人物。
一大批與影視劇相關的歌曲,隨著影視劇廣泛傳播,成為兩岸三地家喻戶曉的歌曲。
有名的香港歌手們被內地逐漸熟知,如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黃家駒、Beyond、陳百強、陳慧嫻、汪明荃、陳美玲、等等。他們為內地流行樂壇增輝添彩,為內地音樂的多樣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夢如幻的八十年代,雖不完美,也不富裕,但很豐滿,內心富足。文學、音樂、影視、思想、娛樂、體育,等等,各個領域生機勃勃,海納百川,包羅萬象,從之前壓抑混亂的年代走過來,人們充滿希望,富有理想,飽含熱情,擁抱一切,造就了難得的欣欣向榮。八十年代,一個覺醒的年代,一個朝氣蓬勃的年代,一個五彩斑斕的年代。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侵權請聯繫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請分享吧,讓更多親朋好友都知道!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