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趙山河說道《理智與情感》時,感覺兩姐妹的歸宿來得有點太容易,愛德華因為芬妮的背叛才能去找姐姐埃莉諾說出真心,妹妹瑪麗安則一直有布蘭登上校相伴。兩姐妹似乎都未曾主動追求愛情,導致李安「不得不」拍攝大量空鏡頭來烘託人物情感的轉變。
縱使這般,整片看起來有點淡而無味。於是趙山河今天選擇講講李安另外一部神作:《飲食男女》(1994)。如果說《霸王別姬》中程蝶衣面對人世浮沉仍不改堅貞本色,那麼《飲食男女》則是家長裡短裡譜寫現代中國人的情慾愛戀。同樣的以小見大,兩部作品並列趙山河心中的no1。
1.壓抑式的東方家庭下:我要離開這個家
第7屆臺北電影獎優秀作品獎,第39屆亞太電影展最佳作品,還獲得1995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外語片和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非英語片提名。
《飲食男女》「牆內牆外」兩開花,本片講述了關於三個女兒的愛情糾葛,還暗藏老牛吃嫩草的故事灰線。這樣的故事之所以獲得了中西方的認可,是因為它敘述是西方,但內涵上是東方的。
還是標準的好萊塢情節模式,故事前24分鐘便把一家人的矛盾安排得明明白白。早年喪妻,身為宗師級大廚的老朱拉扯著三個女兒長大,出場便是在辛辛苦苦準備家宴。老大家珍是待字閨中的老處女,有長女如父的樣子(埃莉諾表示很同情),說以後爸爸就要跟自己相依為命。
老二家倩雖然酷似其母,但是跟老朱關係不好,鐵了心要買房離開父親。老三家寧少不經事,人畜無害,充當各種矛盾的緩和劑,但沒想到之後第一個的爆點就是她。
矛盾在10分鐘的家宴展開,家倩小心翼翼試探說出搬出去,還沒來得及表態的老朱被酒店突發情況叫了出去。衝突則在家珍和家倩中展開。家珍比較傳統,時時刻刻提醒家倩要關心老爺子,畢竟自己才是最關心爸爸的人,家倩卻不以為然,她嚮往著自由開放,跟前男友還是保持著肉體關係。
這時我們要看看家寧,她對這些事情早已見怪不怪,毫無表情,只是單純勸架。最小的妹妹並不想深入家庭複雜的關係,不關心父親的偏愛,不理解姐姐們的需求,享受得了家宴大餐,也吃得慣路邊小攤。她對家庭的變化一種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也為下文埋線伏筆。
反觀老朱,解決酒店突發情況後,跟老朋友老溫傾訴,一個壓抑情感、跟女兒缺乏溝通的落魄形象「躍然紙上」。老朱無奈地說道「這些孩子不了解,也不想了解。」關鍵老朱只說到老大和老二,還是把老三家寧給忽視了。
《理智與情感》當中是把情感藏在風景中,寓情於景,這是東方的趣味,而《飲食男女》則是把矛盾擺在檯面上,大有你死我活的西方式果決。
而矛盾的推進則是東方式,且不說開頭神秘女人的來電,光是開始家倩和老朱的互動便是層層遞進,食材沒做好了,老朱問怎麼了,家倩否定了兩次。接著家倩慌亂地解釋自己要搬出去,老朱微微沉思。這一推進和對比,我們嗅出這個家庭似乎要走向分裂的氣息,但卻不是以我們想像的方式發展。
2.兩個女兒先後出走:我們等不及了
到60分,李安花了超過半個小時的時間,用四條線介紹三個女兒和老朱的各自情感線。老朱那條比較隱晦,晨練、尋找補腎之法、照顧珊珊、吃排骨等等,都在暗示他跟第四個「女兒」錦榮之間的曖昧。
家倩一方面遊走在前男友和辦公室男神之間,一邊繼續跟老朱慪氣。追求自由的家倩不喜歡老朱擺弄自己的人生,明明自己喜歡做菜,但是爸爸還是讓她去讀書做白領。這份父母子女之間的不理解已經是多數家庭劇的主流,李安則是放大了其中的痛苦。
而轉變也在悄然發生,家倩誤認為老朱得了重病,看著父親落魄的背影,不禁淚溼眼眶。
家珍也因為學生的情書惡作劇對體育老師心生愛慕,但是身為教徒、又極度壓抑自己感情的她不敢越雷池半步。相反,前面還是不聲不響的家寧比較大膽,跟已經有女友的國倫越走越近。
這半個小時的劇情溫吞如水,李安不動聲色地白描出各自的情感衝突,直到60分鐘的第二次家宴。這裡大家得知家倩投資失敗,錢財盡失。老朱表示她可以在老宅繼續住下去,家倩別過頭不敢直視家人,似乎在為自己的任性懊悔。
60分鐘一過,電影開始像「脫韁的野馬」迅速地奔跑起來。不到15分鐘,第三場家宴上,家寧宣布要搬出去,原因是自己已經懷上了國倫的孩子。
清純可愛的小女兒早早偷吃禁果,家人更是大吃一驚,小身板爆發出大能量。這裡李安非常雞賊,這15分鐘主要還是講家珍和家倩的事情,觀眾似乎要把家寧忘了,沒想到小透明爆出驚天大雷。這就是李安,善於在安靜中孕育著強大的動能。
保守的家珍坐不住,終於化起濃妝,跟體育老師激情擁吻,「不想一輩子困在這個家裡。」家珍的舉動告訴我們中國人不說,甚至會去修飾,但不代表沒有。
家倩則是經歷了老溫的去世,與老朱的關係逐漸緩和。父母是我們面對死亡的最後一道屏障,老溫算作家倩的第二個父親。自他去世後,家倩才真正感受到親情的可貴。
但是身為長女的家珍此時是缺位,99分鐘的第四次家宴上,家珍也宣布要跟體育老師同居,一句「我們等不及了」既搞笑又心酸。
其實家珍和家寧構成了老朱的一體兩面,保守壓抑的家珍是獨自撫養女兒們的老朱的縮影,家珍用責任把自己寄養在父親的身上,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倒過來束縛住了家珍,甚至將她異化到用謊言來掩飾自己的欲望。
而家寧是老朱理想的一面,不會被關系所束縛,哪怕綠了自己的朋友。朋友埋怨國倫跟自己分手,家寧怯生生為國倫辯護,直到說出自己才是「第三者」,朋友憤怒了。這段低光拍攝,加上血紅的色調,看上去家寧像是個反派。
欲望的表達可以被壓抑,但一旦被激發,就像噴薄的火山一般,可以無視道德,可以越過教條。
3.遵從欲望,實現彼此和解
面對欲望,家珍是壓抑的,家寧是接受的,而家倩則是開始轉變了自己的態度,這種轉變也是來自內心。
家倩從生死中看到了人生無常,更願意珍惜來自不易的情感。當前男友提出要繼續保持肉體關係的請求後,她覺得很噁心,甚至還吐了起來。她不再能接受這張開放的關係,這種不穩定的關系所帶來的的快感在生老病死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她決定用餘生好好維持一個家,照顧好自己的親人。所以結尾家倩才會選擇留在老宅。
但是李安又為我們下了一盤大棋,老朱和家倩的和解倒是其次,真正的爆點在於108分鐘的第五次家宴上。老朱當眾宣布跟錦榮的感情,這是足足費了5場以上小段落去鋪墊。
雖然錦榮母親梁伯母大吵大鬧,但是還是無法阻止老朱跟錦榮相愛,錦榮甚至還懷上了老朱的孩子。老牛是吃了嫩草,但也遵從自己的欲望,實現了跟自己的和解。老朱不再壓抑自己的感情,身體煥發了第二春,味覺也恢復了。此時老朱深情地握著家倩的手,說了一聲女兒,父女之間幾十年的矛盾終於放下。
首先李安選的意向非常好,用味覺來體現人物變化。味有五味,酸甜苦辣鹹,人生亦有五味。起初的老朱覺察不出來,因為壓抑,因為對子女的責任,因為眾人的看法,直到跟錦榮在一起後,老朱真正才感受到了人生。
見微知著,李安擅長在螺螄殼裡做道場,而且不是為了反轉而反轉,而是在欲望和理性之間形成一種平衡。看上去一個大家是散了,但卻分成了四個小家,各自不再同住一個屋簷下卻互相埋怨,反而打電話時都帶上了笑容,這也是對自己的和解。
一直吵著要出去的家倩選擇留守老宅,卻也是對自我的堅持,她也如願進了廚房當了大廚。
4.總論
總的來說,李安用了一個家庭故事描繪出了關於中國人的欲望浮世繪,老朱和女兒們都在各自的欲望圈來回打轉,飽受煎熬,這是西方式的基調。比如說《臥虎藏龍》(2000)中李慕白因為內心中欲望,於是破關而出去找愛人俞秀蓮。
但不同於《臥虎藏龍》中以死亡收場,《飲食男女》則是回歸到了東方式的中庸。未來的趨勢肯定都是一夫一妻式的小家庭,起初眾人齊住一屋簷的大家族形式會被慢慢消解,這跟《東京物語》(1953)一致。
可李安不喜歡「家破人亡」慘劇,而是懷揣美好,相信遵從人性,相互理解,終究也能像老朱和家倩一般實現代際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