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洋芋:鄉愁、鄉親、以及我對故鄉的無限眷戀

2021-02-12 定西微視屆

  微電影    宣傳片拍攝製作

方言配音廣告植入  各類軟文廣告推送

定西微視界TEL : 18893233300


       家鄉洮河兩岸的黃土坡地,是洋芋的主產區。洋芋自十七世紀從南美傳到國內,以其較強的抗旱能力、畝產高、便於儲存的特點,與這片黃土高坡的特性不謀而合。由此,洋芋這一洋味十足的稱呼就深深地紮根在了鄉親們的心坎裡。

       離開家鄉洋芋就被稱作「土豆、山芋、山藥蛋、馬鈴薯……」。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們怎能忘記那個鬧饑荒的特殊年代,那時能有半飽的洋芋吃,就意味著有活下去的希望啊!金黃色的洋芋,圓溜溜的,帶著泥土的清香,不由人想起洋芋做熟以後那沁人心脾的味兒。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樸實的洋芋,既是填充肚子的主食,又是百吃不厭的蔬菜,還是當地主要的經濟作物。在兒時的記憶中,家裡上頓下頓離不開洋芋,煮著吃,蒸著吃,炒著吃,吃得最多的是「洋芋酸拌湯」和「湯湯洋芋」。我上小學背的書包、用的鉛筆本子、穿的衣服之類東西,幾乎都是用洋芋換來的。到如今日子大好,市場裡新鮮蔬菜應有盡有,但我還是最喜歡吃洋芋。每次和朋友聚會,總不忘點一盤洋芋絲、洋芋片之類的菜。可以說,我是吃洋芋長大的,我的血液骨骼裡都有著洋芋的成份。

      記憶中兒時的我,在收穫洋芋的季節,放學了就常跟著大人去給生產隊拾洋芋。只見大人們先把洋芋從地裡挖出後涼曬在地表上,我們提著竹籃緊跟隨後,拾起顆顆黃燦燦的洋芋,幼黑的臉蛋就透出饞嘴兒豐收的喜悅。小夥伴兒常常是拾上一會兒洋芋,就開始擠眉弄眼的先後假裝去山那邊玩耍,順手帶走好幾個洋芋。其實,大人們早就知道我們要去幹啥的,但從未阻止過。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大人們也盼著自己的孩子肚子中多點油水。幾個小夥伴湊在一塊,拿出偷來的勝利成果,很快輕車熟路的就地取材,你拾柴禾我壘土窩各顯高手,不大一會兒,地的那邊山灣裡就飄出煮洋芋的那種特殊香味。待土窩子上面先冒氣後幹咧時知道洋芋熟了,然後試拍土窩上的灰土,有滾燙炙熱感,用小鐵鏟創去蓋土,顆顆白生生、胖乎乎的洋芋蛋便露出笑臉,這時早已飢腸咕嚕的小夥伴們,那怕炙手可熱,便迫不及待地搶先一顆在左右手裡不斷翻騰後,皮也不剝,土也不擦,一口下去,外皮焦黃,脆生生;再咬一口,內瓤雪白,沙露露;嘴不能閒著,連吃幾口,嗆得臉紅脖子粗,惹得小夥絆們前仰後翻,山灣裡傳出咯咯咯地笑聲。這樣又香又甜的土窩煮洋芋,常引來大人們偷偷地過來和我們分享,我們也會悄悄地藏幾顆燒洋芋分送給那些年長的大伯大姨。

        昨日,我送孫子去幼兒書畫班,路過買洋芋的小攤。廢油漆桶做的烤爐,一圈黃澄澄的洋芋很惹眼,就買了一個給孫子。孫子懂事,要我嘗嘗,咬一口,就覺得滿嘴的泥,綿滋滋的,一點都不柔不撒,沒有酥脆和香甜。問孫子味道如何,孫子直點頭。於是我心中突然有了莫名的酸楚!在生活最困難的上世紀那個特殊年代,為了填飽一家人飢腸轆轆的肚子,父親不得不出去乞討,回來背著滿滿一背兜洋芋,說是好心人給的。就是這一背兜洋芋,使一家人度過了那場饑荒。父母常常念念不忘那些送洋芋的好心人,總是默默地幫助著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村裡一旦有紅白事情,父母便主動去幫忙;家裡來了「要面客」,父母寧願自已挨餓,也要給「客人」一些。父母親常給我們姊妹說,做人要厚道。

      那年陽春三月,就要到種洋芋的時候了。可生產隊裡無籽下種,老隊長心坎急出了火,便親自帶上社員們到山頂地布尺村裡去借種,話是下響了,但高峻險要的羊腸小道使我伯父拉的架子車掉入深溝車毀人亡。我父親從生產隊裡領來洋芋種子,和母親一塊拿起菜刀,按芽眼切成三角狀,然後拌上炕灰,淚水浸溼了鮮活的洋芋。下種時人手不夠,左鄰右舍都來幫忙。我召引來許多小夥伴,提上竹籃嘰嘰嘎嘎地點種、放籽、施肥、平地,總算種好了自留地。想起來那種洋芋是一年中最忙最辛苦卻又最幸福的時段。

       埋進土裡的種子,最好來一場透雨,喝足雨水的種子就齊刷刷地探出了頭。又經金子般陽光的照耀,清風的愛撫,雨絲的滋潤,洋芋長勢很好。夏至一過就該到施肥、壅土的時候了。我們山裡的孩子早當家,星期天在家裡也閒不住,跟著大人來到地裡,任務就是施肥,一棵洋芋旁邊放一小撮化肥或土油渣,大人們再給洋芋根部壅上土,為的是漸漸長大的洋芋不被陽光曬綠。青翠嫩綠的洋芋葉,昭示著秋天沉甸甸的收穫。乘大人們休息之際,我們也拿起鋤頭,學著大人們的樣子,彎腰低頭勞作起來。就這樣,我從小就學會了做各種農活。

      我們鄉下孩子,一般都比較乖,知道父母的辛苦。下午放學,三五成幫,挎著籃子走進洋芋地裡,給豬拾野菜。狀如五角星的洋芋花,滿山遍野地開放,白色的、紫色的,花香怡人,蜂飛蝶舞。此時的原野,如詩如畫,亦真亦幻。拾完野菜,貪玩的我們就暢遊在花海之中,捉蜂蜜,撲蝴蝶,天不黑不回家。現在想起來,雖然沒有任何玩具,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快樂。雖然食僅可果腹,衣甚至不可蔽體,但我們卻早早的明白了生活的艱辛和做人的意義,那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中秋節過後,隨著天氣的轉涼,在陣陣秋風的吹拂下,洋芋葉子由綠變黃,該到挖洋芋的時候了。挖洋芋並不比種洋芋輕鬆,全家老小齊上陣,家裡一般不留看門的人。山裡民風純樸,沒有鎖門的習慣,但從沒有偷盜失竊之類的事發生。我的父親去世後,年僅十六歲的我就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力。村裡人看到我和小腳母親老的老小的小,很難把三四畝洋芋收回家,這個幫一天,那個幫一天,我心裡有說不出的感激。記得有一次,我家挖洋芋時,天已經黑了,我背著滿滿一背兜洋芋,回頭一看母親背著半蛇皮袋子洋芋,腳下直打擺子,隨時都有被風吹到崖下的危險,我心裡一陣難受,硬把那半袋子洋芋放到我的背兜上面。這下子,我超負荷了,頭暈眼花,越走越沉重,在經過父親的墳塋時,我竟控制不住地哭了。誰能知道,我此時的心情呢?

        離開家鄉進了縣城上班,我本著不論做人還是工作,一定要向土地一樣厚實,洋芋一般實誠的宗旨,在單位上勤政工作,下班後處好鄰裡關係。左鄰右舍都知道我愛吃洋芋,每每誰家洋芋煮熟後,總會勸我去吃。剛出鍋的洋芋,熱氣騰騰,白蓮花似的,焦黃的皮都捨不得剝,咬一口,沙錄錄的,格外暖心的醇香,勝過所有的佳餚美味,看得人也忍不住心花怒放,簡直讓人幸福得想哭。尤其是天上飄揚著鵝毛雪花,手心裡捧著滾燙的洋芋時,那心境、那情景,如詩如畫,純美動人。

      記得2003年家鄉北路片發生了「11.13」5.2級地震。這次地震造成1人死亡,126人受傷,3個鄉鎮5個村1492戶7480人受災,數萬間民房倒塌、多處山體裂縫或滑坡、5860名群眾無家可歸的巨大生命財產損失。我所在單位與衛生局同分一個組,有12名幹部共擠一座帳篷和災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我負責幫廚工作,每天早飯不是「洋芋粉魚」就是「湯湯洋芋」,一點油花都沒有,有個別幹部一次能吃兩大碗,但在整天打帳篷、拆危房、救傷員、轉運物資等高強度的抗震救災環境下,我們的幹部,尤其是黨員始終衝鋒在前,順利的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抗震救災艱巨任務,家鄉的「湯湯洋芋」給我留下了揮之不去永遠難忘的印象。

      在今天,翻開天南海北的菜譜,哪一家菜系沒有幾樣雅俗共賞的洋芋飯菜?洋芋由昔日救命的草變成了今日致富的寶。洋芋即能充當主食,又能以各種菜的形象招人喜愛,更能以各種小吃的角色哄人開心,它的製作方式是所有食物中最為豐富、最具無限創意的。如洋芋煎、炒、蒸、煮、炸、燉、煨、烤、烙、燙、炕、炯、燜、拔絲、涼拌、做餡及加工制粉等,無論廚師有多麼心巧的技藝,洋芋都能讓它完美呈現。在家鄉,一般的婦女都能隨便做出幾道洋芋菜來,如洋芋蒸菜、洋芋丸子、洋芋釀皮、洋芋攪團、洋芋粉魚、洋芋涼粉等數不勝舉。老鄉們最愛做最方便做的還是那煮洋芋跟炒洋芋。尤其炒洋芋,巧媳婦做的是青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絲,幹煸洋芋片,東鄉洋芋片。但最大眾化的還數那「岷州湯湯洋芋」,饃饃一泡兩碗下肚,老小婦幼皆大歡喜,勞務一天也覺不餓。像我平日就愛吃洋芋,多時晚上還習慣用電飯鍋煮上幾顆洋芋當夜宵吃,三天不吃還真饞呢。

       如今我走進菜市場,只要看到老家有人糶洋芋,我總要興衝衝地買上一大袋帶回家。因為老家的洋芋不僅好吃,而且還含有另外的成份,那就是鄉愁、鄉親、以及我對故鄉的無限眷戀。



看定西奇情趣事|觀隴中人文風情

微信ID:dingxiwsj

長按二維碼關註定西微視界

相關焦點

  • 重慶城口:鄉愁記憶之城口人忘不了的「幹洋芋果兒」
    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人都深深刻畫在回憶裡。在城口縣有種美食叫「幹洋芋燉果兒燉臘排骨湯」,被曬乾的「洋芋果兒」混著湯汁咬上一口,軟糯可口。那是城口人最懷念的家鄉的味道。生態城口。蘇思 攝夏季,是城口新洋芋出來的季節,也是曬「洋芋果」的好時節。
  • 雷佳 一曲《鄉愁》喚遊子
    在繁花似錦的春天裡,記者在北京採訪正在為舞臺歌劇《白毛女》進行緊張排練的《鄉愁》演唱者雷佳,傾聽這位全國青聯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青年歌唱家的別樣鄉愁。   鄉愁是遊子對親人的眷戀   「當我拿到這首歌的時候,一看歌詞,感覺這不是在寫我自己嗎,內心裡油然而生共鳴感。
  • 桃紅色的鄉愁
    每年春節回鄉,把一樹樹紅桃帶到城鎮每家每戶,把寫滿祈禱祝福的紅絲帶掛在每棵桃花樹上,記住鄉愁是那麼紅豔浪漫,記住種植桃花的鄉親,內心的祝願是那麼高尚深遠。 鄉愁就是桃花一片一片地灑落,故鄉的面貌更新如桃紅滿天,飛落了發家致富的願望,把桃花村建設成為有品牌的新農村,貧苦的農家住上了小樓庭園,成為了名家旅遊的景點。
  • 鄉愁三悟——獻給西口故鄉
    鄉愁是中國人古老而沉重的情結。經歷過鄉愁的人都知道,鄉愁帶給人的煎熬與折磨不亞於愛情。不少人因深陷鄉愁的泥潭而苦悶不已。然而,鄉愁雖然沉重,卻不該總是悲悲戚戚,更不應成為束縛心靈自由的枷鎖。人們在鄉愁中不斷掙扎的同時,也在不停地為鄉愁尋找出路。
  • 王玉 舌尖上的鄉愁
    於是,在經過了初來乍到的新鮮期後,對故土的眷戀和對家鄉美食的思念便開始噴湧而出。不得不說,鄉愁裡的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對家鄉美食綿綿不絕的回味與思念。想著,天亮後,一定要想辦法做上一頓家鄉的菜餚來慰藉鄉愁,讓舌尖與家鄉在美食中相遇。只有此刻,我才清晰鄭重地意識到,那座黃河岸邊的城市,不僅是我心靈和情感真正的故鄉,更養育了我獨一無二的味蕾,使我已經很難適應西餐刀叉並用的美食。於是帶著對故土的思戀,對美食的渴望,我進入了夢鄉。
  • 【鄉愁徵文92號作品】王偉全:我的鄉愁(散文)
    我的鄉愁文/王偉全         也許我真的老了,特別的懷念過去,懷念曾經出現在我生命中的那些人和事,懷念伴隨著我成長的故鄉……兒時的故鄉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小村莊,一條小溪流穿繞著小村莊而過,蜿蜒曲折的流入了東莞東江支流,一條用大麻石鋪成的小路沿小溪而行,小路通向外面的世界,它承載了我們的夢想和希望!
  • 對家鄉的眷戀是一種彌足珍貴的情懷!
    風中漂泊的遊子們,或許在不知不覺中,把他鄉當成了故鄉,可心底故鄉的記憶,是不是心底最深的思念?不想,不聽,不說則已,一旦聽到親人,朋友,家鄉的聲音,心底的掙扎,還有埋藏在平時若無其事的魂牽夢繞,還有你久而久之,要習慣的車水馬龍,寂靜冷清!你始終知道家鄉就在那個方向!
  • 小人物 小故事 演繹難解的鄉愁
    小人物,小故事,演繹難解的鄉愁——我看影片《我和我的家鄉》馬 平帶著幾分好奇好希冀,我看了《我和我的家鄉》。片名看起來挺主旋律,挺正能量的。兩個半小時過去了,才知道五個輕喜劇風格的故事,沒有宏大主題的敘述,並非板著面孔一本正經的說教,幾個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五個情節並不曲折離奇的小故事,演繹的是「我」——我們和故鄉無法割捨的情感,是濃濃的化解不開的鄉愁。其實,鄉情、鄉愁就是對故鄉故土的依依不捨,對鄉親父老的深深眷戀,就是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對人民的感恩之情。
  • 我對故鄉的眷戀或許只是一種情懷,思念的不一定是故鄉,而是童年
    我思念著的故鄉,如果我的心是故鄉放飛的一隻鴿子,那我溫暖的窩一定是你——我的故鄉。秋色如水,春光明媚,冬夜裡的星空,夏日裡的熾熱,都是我深深的思念。故鄉的一棵樹、一片土、一朵雲、一團霧、一陣風、一滴雨、都在我的眼前浮現。經過門前彎曲的小路,來到小溪邊,我撿起地上的瓦片,順手往溪水方向丟去,飄出去淺出漂亮的水花。
  • 劉心寬《眷戀集》讀後感
    《眷戀集》作者劉心寬近照心寬老哥的《眷戀集》正式出版發行,雖然以前零星地拜讀過他的一些詩作,可昨天拿到他的詩集,我還是從頭至尾又認真拜讀了一遍,總的感覺是他的詩歌情感真摯厚重,無不暗含眷戀,就像一幅畫,閉上眼,靜下心,就能走進他詩歌的意境
  • 潮汕祠堂,全球數千萬潮人「記得住鄉愁」最重要的精神聖地
    祠堂,不單是維繫海外鄉親與本土血緣關係,同時也是給鄉親以及所有後代子孫了解祠堂文化,了解當地文化發展史的一個重要載體。宗祠記錄著一個家族的血脈延續,凝結著無數族人的深深眷戀。同時,祠堂裡的牌匾、陳設、族譜、對聯、修祠碑記等,也記錄著一個家族的榮辱興衰。有些地方,宗祠則成了民俗文物的集中地,族人把淘汰了的農具、生活用品等放到宗祠裡,整座宗祠仿佛成了小型的博物館。平時,族人在宗祠敘敘家常,一派祥和氣象。到了祭祖等特殊日子,宗祠成了會議室、宴會廳,族人到場,先拜祖宗,又拜族長,再拜長輩,燭影搖紅,既喜慶又莊嚴。
  • 縈繞在歌聲中的濃濃鄉愁
    「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朵雲,鄉愁是一生情」,《鄉愁》傳遞出個人對故鄉的思念,對親人的眷戀,也表達了一個民族對根脈的深情。雷佳,是國家一級演員,被格萊美評委會主席Joshua Cheek譽為「最中國的聲音」。她的嗓音既有民族聲樂藝術家珠圓玉潤之音域,又有自身獨特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靈秀,形成了大氣、唯美的演唱風格,在歌壇獨樹一幟。
  • 楊柳風,鄉愁情
    知了…知了…我在邊陲的南國,夏天的生命故園知了我的思念?知了…知了…我潮之南的山村眷念的鄉野情懷知了我的山村鄉土情結?一城煙火,倥傯的歲月在枝頭訴說風雨的故事,鄉愁的唱吟成了軍旅生涯永遠的風景。
  • 《故鄉是潮汕》——潮籍歌手湯媛媛作品欣賞
    故鄉是潮汕  作為一位一直旅居在海外的廣東潮汕的歌手,每日每夜對故鄉的那種思念透進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歌曲《故鄉是潮汕》唱出了湯媛媛對故鄉的無限憧憬和美好回憶。  歌曲中描繪的很多場景都是我們曾經的經歷,當我們身在家鄉的時候,這些場景再平凡不過;可是一旦當我們漂泊他鄉,這些場景又成了我們揮之不去的甜蜜鄉愁。
  • 我和我的家鄉|小城卓尼 秋去冬來,憶鄉愁
    我和我的家鄉|小城卓尼 秋去冬來,憶鄉愁 2020-10-20 1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縈繞在歌聲中的濃濃鄉愁!
    他在新的城市裡落地生根,這裡有熱血、有理想、有成功、有失敗、有愛情、有對錯……一切與故鄉似乎不在關聯,直到深夜萬家燈火時,才恍然想起慈母手中的那根絲線,老家屋頂上的那縷炊煙……「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鴻雁,向南方,飛過蘆葦蕩,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鴻雁》歌曲原唱是呼斯楞。上面歌曲精選了降央卓瑪的版。
  • 舌尖上的鄉愁,普洱人都懂!
    散魚  在我們味蕾深處的生活中,總有一種鄉村味道,在悠悠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等情感融合在一起,醞釀出濃厚的鄉愁,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一時間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個是情懷。木瓜家鄉味道,那份外婆帶媽媽,媽媽帶著我的味道。家鄉味道,一輩子的味道。「 時間可以改變容顏,卻改變不了情懷!綠色農村保存下來的記憶,總是回味悠長!無論腳步走多遠,在外出農村遊子的腦海中,只有家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裡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大山深處的家鄉"。
  • 【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格兄與我同齡,又是同鄉同學,我們還有一起主創《泰順報》的同事情誼,他給我寄來了《停泊在水底的故鄉》,我宛如看到了來自故鄉的他突然給我捎來了20年已久無音信的故鄉的訊息,怎不叫我感慨呢!故鄉沉沒水底已經整整20年了,在這20年裡,我幾回回夢回故鄉,夢之真切,醒時模糊;又幾回回躑躅在水岸邊,呼之不應,喚之不理。我恨不得化作一條魚或者一根水草在它胸膛遊弋,做著最親密的接觸;最後變成淤泥沉沒於水底,與它永遠相依相伴。20年了,故鄉就這樣讓我夢縈魂牽。
  • 憨豆——洋芋
    魏孔玲  文一提到憨豆,你一定會想到螢屏上那位濃眉大眼、憨憨的,有一點點笨拙有一點點幼稚甚至有一點點短路,沒有臺詞,善用肢體表情逗趣,給人帶來無限快樂的喜神
  • 後知青時代的裡程碑——記重返第二故鄉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徐桔桔...
    心懷夢想啟新程 願把他鄉做故鄉  彼時,山河是只有20戶人家的小山村,稀疏錯亂的茅草房散落林中,參差不齊毫無章法。一條主街貫穿全村,房屋間的交通,靠主街派生的羊腸小道。唯獨牛馬村上集中飼養,其它畜禽一律散養。歪仄陳舊的木杖,是各戶間的界限。從街到院再到屋門,滿地的畜禽糞便雜草木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