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壹
獨裁者是孤獨的。
被李承晚專政蹂躪多年,又經歷尹潽善政府短暫、混亂的民主過渡,民主意識在韓國民眾心底,已呈不可逆轉之勢,然而樸正熙的獨裁,竟逆著時針,掰了18年之久。
在樸正熙的認知裡,遊行示威不過是「淺薄、偽善的愛國」,只有強大的國力,才是抵禦外敵侵犯的根本。因此,樸正熙一騎絕塵,為求經濟發展、國力昌盛,選擇正面硬懟一切反對自己的民主運動。
自1961年起,從民主人士到大學生,搞運動的連綿不絕,仿佛成了一種生理習慣,每隔一段時間不整幾下,就渾身不自在。而樸正熙面對所有「不顧大局」「不識時務」的所謂民主,統統一個姿勢回應:捏死。
這些年裡,無數人被抓、被打、被鎮壓、被判刑,但凡混民主圈的,誰要沒蹲過監獄,根本不好意思掃碼加群。而這個群裡,最大的咖,就是金大中,第二的咖,就是金泳三。
金大中,1924年出生。
金大中家,同樣窮個馬型。但他從小聰明過人,口才逆天,正義感爆棚,因成績優異考上商業學校,畢業幹造船生意,後來轉行,當了報社社長。好日子沒過幾年,韓戰爆發,報社給打沒了。雖然做幾年生意掙了幾年錢,但金大中絲毫沒丟掉政治抱負,看著李承晚烏煙瘴氣的表現,他決定:既然失業了,那就從政去,我要匡扶正義!
接下來的劇情,此前寫過,散盡財產、家破人亡、選了4次議員都失敗的金大中,好歹在1961年第5次選上了,結果又被樸正熙政變給擼掉了。然後,憤怒的金大中,因為反對樸正熙,接連2次被抓進監獄(這可是優質「資歷」,更能明目張胆加群了)。
鏡頭切換,1925年,金泳三出生。
金泳三家,養船捕魚,在當地名氣不小,比較有錢(目前韓國12位總統中,樸槿惠是標準統二代、尹潽善名門出身、金泳三家境富裕、李承晚湊數算個沒落王族,除這4位外,其他的家境,全都可以算是「窮個馬型」)。有錢人家孩子,比較順風順水,大學畢業,金泳三就當了總理秘書,憑藉能力和關係,1954年,27歲的金泳三當選議員,成為「韓國最年輕的議員」。而同一時空下,金大中才剛開始吭哧吭哧地倒人生中第1次黴。
然而,時運早晚要降臨在努力的人身上。
金大中雖然慘出翔,但憑藉其悲催到朗朗上口的傳奇經歷,加上強悍的演講、辯論才能,終於在1963年11月,當選了國會議員,在簇擁者的掌聲中,金大中思路清晰、言語幽默、一口水沒喝、脫稿演講5個半小時,宣揚民主,反對獨裁,開始了其衝擊樸正熙政權、推動民主化運動、最狠最有力的開掛戰士生涯。
前期平步青雲的金泳三,雖然一直也是在野黨民主運動的中流砥柱,但沒有異軍突起的金大中火力旺、勢頭猛,這一點,卻讓金泳三少遭了許多人間活罪。相反,吸引了大多火力的金大中,道路更加坎坷。
樸正熙對金大中,簡直恨出內痔外痔混合痔,貼肚臍都不管用,卻又怎麼也滅不了他網紅的人氣。1971年4月,樸正熙用各種黑套路和騷操作,企圖以完勝姿勢連任總統,但就在這種寸草不生的環境中,金大中居然只以微弱的劣勢敗選,如果不作弊,樸正熙穩穩被拉下臺了。
樸正熙倒抽幾百口涼氣,不行!堅決不行!必須得把這個心頭大患除掉,去根、不反覆那種,否則怎麼實現宏圖霸業!於是,1971年8月,韓劇慣用的謀殺模式出現,金大中的座車,被一輛重型卡車撞飛。可幸運的是,金大中竟死裡逃生,但從此瘸了一條腿,走路樣子,步履蹣跚。
逃過一劫的金大中,趕緊躲到日本養傷,同時繼續開展倒樸運動(生命力太頑強)。1973年,樸正熙再下狠手,派出特工,直接到日本把金大中綁走,計劃把他塞進麻袋,扔公海裡餵魚。
然而,行動驚動了美國。
美國雖支持樸正熙執政,但卻深知「狼崽子養大、回頭要咬人」的道理,所以,美國始終在韓國內製造對立階級,以限制樸正熙完全的個人膨脹,同時呢,又幫助樸正熙鎮壓民主,仿佛把韓國當成了競技場,觀看兩隻困獸,在裡面互相撕咬,而自己在看臺上,時不時左右打賞,拍手叫好。
沒法殺掉金大中,樸正熙只好採取軟禁、判刑、監視等手段,總之一個原則,把金大中鎖籠子裡看住咯,別讓他再蹦躂出來惹事。
金大中被徹底拉黑封號後,倒樸的重任,就落在了二咖金泳三肩膀上。眼見著金大中,連命都快搞沒了,金泳三反覆掂量,決定:民主大業莫急躁,可別一下玩殘廢,還是「小火慢慢燉,越熬越入味」的策略比較穩妥。因此,自1973年起,金泳三代替金大中,扛起民主大旗,但動作卻相對溫柔,樸正熙也就沒有強行迫害他。
當然,但凡提到民主,最具活力的參與群體,必然是學生。他們年輕、衝動,沒有職務地位,沒有過多牽掛,很多人只是為了某種理想、某個信念。樸正熙對付學生搞運動,一點也不慣病,出頭就壓,不服就抓。1975年,慶熙大學一位領頭的學生,因為組織運動,被抓進監獄判了2年,他就是文在寅。
樸正熙靠著美國支持和軍隊撐腰,以個人思路,凌駕所有民眾,看似不可一世,實則孤獨悲涼。
在多年持續不斷的民主抗爭中,他多次經歷暗殺,自己命大無損,卻連累妻子陸英修不幸身亡。陸英修的死,對樸正熙傷害巨大,致使他愈發鬱鬱寡歡。同樣,對於此前一直無憂無慮的學生樸槿惠,更是猶如天崩,而此後樸正熙的死,再次猶如地裂般摧殘了她,讓從此嚴重缺乏依賴感和安全感的樸槿惠,走上一條痛苦的不歸路。
拾貳
飽受民主運動折磨的樸正熙,還好在經濟領域,操控自如。
民族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輕到重,一刻不停地發展、轉型,讓他備受鼓舞,對商業大佬的扶與打,成為樸正熙最亮眼、最出彩的拿手絕活。
然而,正如秦始皇一統天下、建立規範標準那樣,以為子子孫孫可以無限沿用,誰曾想,傳了不到一代,就土崩瓦解、灰飛煙滅。樸正熙強權管制、又從商界「吸金」而商界「無力反抗」的模式,只是因為韓國民族工業當時處於覺醒、發展的起步階段,此時的商界,更需要政府幫助,而不是對抗,但樸正熙一手養出氣候的這群虎患,其實在壯大的過程中,醞釀著驚天動地的野心與虛妄。
1979年10月,釜山、馬山爆發大規模民主運動,史稱釜馬事態,樸正熙聽從親信車智轍的建議,大肆鎮壓,而把事件的鍋,讓另一位親信金載圭背。作為歷史謎案,不知究竟是真心疼民主,還是受控於外部勢力,總之,金載圭憤怒了,拔槍射殺了樸正熙和車智轍。
樸正熙的歷史地位,眾說紛紜,褒貶不一。而韓國人對他的評價,也朝向兩個極端化。他確實讓國家富強了,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他並不能,讓人快樂。
猜想,樸正熙對自己的命運結局,多少有所預知:歷史上任何一位大獨裁者,哪有善終?但樸正熙一定堅信:自己用全民族的血和自由,換取全民族的復興發達,這場與魔鬼的交易,即使獻出靈魂,也是值得的。
然而,他完全忽略了與魔鬼交易的危險,即: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拿自由,去換取什麼,都只賠不賺,因為自由,相比任何其他東西,都不等價,都更珍貴。
樸正熙的詛咒,並不是青瓦臺給他的,而是他獨裁者的宿命。而他給青瓦臺的詛咒,則是在李承晚將「國家命運交給美國」之後,又添加上更深更濃的一筆——將「國家命運交給金錢」。
拾叄
樸正熙死後,群龍無首。
混亂之中,總理崔圭夏,被選為代總統。
崔圭夏的生平,實在無足輕重,從政後,基本一直是外交官,後來當了沒有實權的總理。崔圭夏不是軍人,在他心中,是渴望實行民主政治的。因此,崔圭夏入主青瓦臺起,便嘗試推行「民主化改革」,貌似籠罩韓國的獨裁嚴冬將要過去,歷史上的「漢城之春」冉升暖意。
與此同時,金大中總算是把地主樸世仁熬死了,終於可以出來活動下不靈便的腿腳,準備回到政壇,大幹一番。
然而,冷習慣了,有人堅決不願意暖,十二分反對,這個人就是全鬥煥,韓國歷史上評價最差的總統。
全鬥煥,1955年士官學校畢業,成為陸軍少尉(副排長)。1961年,晉升為大尉(連長)的全鬥煥,因全力支持樸正熙搞政變,遭到樸正熙刷屏打賞,從此官運順利。
全鬥煥頭髮不多,禿頂下面,長者一臉不忿的橫肉。相由心生,全鬥煥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狠角色。從1961到1979的18年間,他從一個小連長,迅速被提升為中將,任韓軍保安司令官,相當於軍方情報部長。手握重權的全鬥煥,始終仰慕提拔他的恩人——樸正熙。在恩人被刺殺後,他出離憤怒,決心先手刃仇人,然後繼續去做,恩人未完成的事業。
1979年12月12日,全鬥煥發動政變,以謀殺總統、叛亂等罪名,抓捕軍隊實權派人物,奪取軍權,掌控軍隊,進而控制了全國。
崔圭夏簡直一臉仿宋的懵逼,全司令,我才上任不到一個月,要不要這麼猴急?漢城的民主僅僅叫了一聲「春」,連「天來了」仨字還沒蹦出來,新一輪的凜冬,便劈頭蓋臉滴砸下來。
韓國民眾,才剛瞅見烏雲背後的幸福線,洋溢起一絲微笑,全鬥煥就跳出來添堵,是可忍孰不可忍!鬧!必須要鬧!當然,鬧事是個技術活,自發鬧,一般都比較水,專業鬧,背後得有高手指點,比如金大中和金泳三。
1980年4月,憤怒的人們有組織地出動,逐漸形成全國範圍內的示威遊行,要求全鬥煥捲鋪蓋滾蛋。然而全鬥煥見過的世面是什麼?越戰!他是上戰場、殺過人的,眼前這種陣勢對他而言,不難應付,就用恩人樸正熙的慣常套路解決吧,全國戒嚴,誰敢造反,我就敢鎮壓。
1980年5月18日,光州市,民眾不顧戒嚴令,依然遊行示威。人們低估了全鬥煥的毒辣,他竟派出軍隊,荷槍實彈,血腥鎮壓,製造了韓國歷史上著名的「慘案」(有興趣搜搜《計程車司機》《華麗的假期》等電影,搜到算你們幸運)。當然,全鬥煥必然要擒賊擒王,金大中和金泳三再次雙雙被抓,蹲了大獄,金大中更是被判了死刑。
這個時候,美國又出現了。
根基未穩的全鬥煥,敢動軍隊鎮壓民眾,實際上是獲得美國默認的;而軍人要除掉民主力量中堅,美國也是斷然不允許的。在美國人的戰略裡,被掐中死穴的韓國,必須恰到好處地杵在東北亞,頂住蘇聯最後的瘋狂對抗。金大中,又一次保住了命,但在韓國,他是又呆不下去了,於是只好「流亡」美國。
隨後不久,全鬥煥將崔圭夏徹底趕出青瓦臺,自己大步流星走了進去。
如果說,尹潽善當年進青瓦臺,算個醬油黨,那悲催的崔圭夏,只能算個醬油,連黨都沒混上。對於崔圭夏來講,所謂詛咒,完全就是全鬥煥,跟青瓦臺哪裡有半毛錢關係?
拾肆
全鬥煥用極端的手段,成功入主青瓦臺。全鬥煥在統治上,依然很極端,但在經濟策略上,頗有意思。
政治高壓。我全鬥煥想當總統,還要競選?好吧,競選體現民主,那就選,候選人只準有我自己!我的總統任期哪能那麼短?改憲法,改成一任7年!民眾痛恨獨裁?這麼滴吧,索性直接宵禁戒嚴,限制媒體發聲,限制書籍言論,教教你們什麼叫恐怖!
1981年的「釜林事件」,便是在這一背景下發生。事件大概,就是若干老師學生聚在一起,閱讀社會科學書籍,被當局認定為非法集會、傳播有害思想言論,經警察刑訊逼供,最後被認罪、判刑。這種慘無人道的無端迫害,更加激起全民反獨裁,釜山地區兩名律師,主動申請為這些人辯護,從此在為民維權的道路上,披荊斬棘,聲名鵲起,這兩人就是盧武鉉和文在寅(電影《辯護人》就改編自這個事件)。
金融開放。全鬥煥雖然兇殘,但並不是一個白痴,他對經濟發展,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
樸正熙扶植下的企業,漸成氣候,但全鬥煥明白,這些企業的壯大,是國家用錢餵大的。說白了就是:樸正熙發展民族企業,主打出口、勞務掙錢,通過操控銀行貸款、限制外匯兌換、降低利率匯率等方式,又把全民掙的錢,大多剝削收歸國家所有,再把大量的錢,借給企業擴大經營,形成「全民掙錢—國家收錢—國家借錢給企業—企業擴大再掙錢」的套路。
這種套路,對於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經濟強刺激,療效立竿見影,但問題在於:
一是銀行幾乎沒有自主權和避險能力,反正總統說借錢給誰,就借給誰,借完了錢,合不合理、賠不賠本、連本帶利收不收得回來,銀行決定不了,功能簡直就是個倉庫;
二是樸正熙為保全民族企業的自主性、可控性,限制股份制發展,尤其限制外資股比(似曾相識)。因此,大企業的發展模式,全靠債務擴張,也就是傳說中的加槓桿(似曾相識),而大企業借國家錢,借成了習慣,就對錢數完全麻木了,反正錢是國家的,各種超量借,根本不管能不能還,這就導致,債務越來越大(還是似曾相識),一點一點地,變成國家、銀行全都負債纍纍,金融安全成了定時炸彈;
三是民眾得不到實惠,國家拿錢多,民眾手頭錢少,消費能力就差,經濟過分依賴國際貿易,相當於把生殺權,交給了國際商業金融大佬。
全鬥煥發現,曾經的小舢板,現已成了大船,樸正熙開出的方向已定,他根本無力轉向。得了,只能繼續沿這方向硬走了。然而,大企業要借錢,規模越來越大,其他行業發展也需要錢,全靠國家負債,承受不起啊,必須使勁吸收民間資金,還要引進外資,才能填上這麼大的窟窿。
於是,全鬥煥開始對國有銀行,進行私有化改革。此前銀行,全歸國有,全是樸正熙的錢袋子,現在要私有化,允許個人持股,主導成為按照市場需求,發展銀行業務。同時,全鬥煥放寬了民間金融的市場準入,一時間,好多信貸金融公司、基金公司什麼的紛紛成立,景象熱火朝天。
全鬥煥的應急思路是對的,短時間內,能解燃眉之急,也可降低風險,然而他卻忘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金融監管。未來十五年,韓國經濟,將沿此道路,繼續積攢更多炸藥,只等某天,外界點火爆掉。
科技轉型。三星、現代、LG等企業,在20年間,完成了原始積累,也完成了輕重工業轉化,在加工、化工、精密機械、造船等方面,成為韓國工業基石。但時代不斷進步,科技日新月異,全鬥煥敏銳地意識到,半導體行業未來的重要性,於是出臺扶植政策,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轉型向半導體、晶片等科技產業進軍。當然,研發是最燒錢的,而且短期內,見不到回頭錢,一旦失敗,雞飛蛋打。這是一場賭局,賺與賠,都要盡人事、聽天命。
貪汙腐敗。在與大企業的私密交往中,全鬥煥繼承了樸正熙的優良傳統,沒事就要「收費」。不同的是,樸正熙用這些費用,控制選舉、敲打企業、維持獨裁,而全鬥煥用這些費用,不僅維持獨裁,還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私人生活,並建立坐實了政商勾結、利益交換的規則,「政治獻金」從此開始明目張胆。
拾伍
全鬥煥任內,韓國政治一片哀鴻。
金大中流亡,國內只有金泳三在抗爭。1983年,他為「民主化」絕食了23天,名聲大噪,但整個政治局面,並不會因為誰不吃飯就立即改變,可所有負能量,都在集聚。
另一方面,盧武鉉和文在寅,在釜山成立了法律事務所,專為弱勢群體發聲,打了很多關於勞動、人身權益方面的官司,名聲越來越大。尤其是盧武鉉,威望極高,因此進入了金泳三的視線。
盧武鉉生平,不再贅述,都快成網上勵志經典了,一句話概括:家窮,努力,不放棄,司法考試能考7次,比金大中選議員還玩命,有志者,軸起來,事才成。
文在寅的前半生,簡單歸納下:家窮,學霸,還擅長抽菸喝酒鬥毆打架(真不科學),總之是「德智體打鬧」全面發展的人才一枚,後考上慶熙大學,結果因為太熱血,搞運動,被判了刑,還被開除學籍。出獄後被強行拉去服兵役,當了2年空降部隊特種兵。退役不久,他所屬部隊就被全鬥煥派去光州,文在寅表示很慶幸,如果沒退役,他將如何把槍口,對準熱愛民主的同胞們。
1987年,轉折。
一名叫樸鍾哲的學生,在運動中被抓,結果審訊期間離奇死亡。正常人用膝蓋都能想出來發生了什麼,到警察嘴裡卻成了:我Duang地敲了下桌子,他就倒地死了。
這麼撒謊,講不講一丁點誠意?!全國人民,頓時沸騰了。
時局不斷發酵,到6月份,終於爆發了韓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月抗爭」,全民要求民主,堅決反對獨裁,全鬥煥再也無法死撐下去,宣布不再選總統,但他推舉了自己的親生同學盧泰愚參加選舉。
韓國的民主鬥爭,終於迎來勝利曙光。但背後真正的力量,其實卻在美國。美國見軍人統治再也難以為繼,為控制住韓國局勢,便施壓逼迫全鬥煥抓緊時間下臺。
1987年12月,盧泰愚當選總統,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一位實際意義上的「民選」領導人。可能很多人會問,搞了30多年民主鬥爭的金大中和金泳三,跑去哪了?很不幸,在民主曙光初現的時候,他倆為了爭總統候選人,相互爭鬥,結果兩敗俱傷,「愚翁」得利。
至此,全鬥煥在眾人的咒罵中,黯然退出歷史舞臺。
至於盧泰愚的執政,延續了全鬥煥時期的經濟步調,依然為大企業發展,提供特殊支持與幫助,同時收取大量「費用」。而全鬥煥搞的金融開放,逐漸失去控制,銀行私有化越放越開,分支銀行越來越多,金融機構越弄越亂,大量資金繞來繞去,還是被大企業吸走。
樸正熙造就了「財閥」的雛形,但「財閥」真正的形成,卻是由全鬥煥和盧泰愚,順勢推動的。這些超級龐大的家族企業,用無數「政治獻金」,換來政府的政策支持,通過行業壟斷、跨界發展、合縱連橫等方式,形成更加龐大的商業關係網,從而一步步,掌控了國民經濟命脈。
樸正熙做夢也想不到,局勢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金泳三執政後,打擊貪腐和收受「政治獻金」,盧泰愚率先被逮捕,供認收了2.6億美元(這是查處的,自己還留下多少無從查證)。然後,全鬥煥也被牽扯出來,這位神貪,到底收了多少錢,到現在也無法估算,總之,盧泰愚的2.6億,在全鬥煥那裡,都是毛毛雨,簡直駭人聽聞。今年年初,韓國正式宣布,全鬥煥死後,連不允許進國家墓地,就是說,死都不能埋在韓國。可見這位用血腥暴力鎮壓民眾、又貪腐登峰造極的前總統,究竟讓韓國人恨到什麼程度。
然而,從歷史的角度看,全鬥煥的政治殘暴固然可恥,但他的執政方略,卻無可厚非。在他的努力下,韓國經濟並未倒退,而是持續增長;他想控制「財閥」擴張,卻發現大勢已成,無法撼動,便採取金融改革等方式,遏制「財閥」擴張的速率;他率先發力,引導韓國走科技發展的道路;同時,他與盧泰愚,還積極促成了88年漢城奧運會,把韓國的聲望,傳播至全世界。
回頭來看,全鬥煥的悲劇,也賴不到青瓦臺的詛咒。與民主對立,被金錢所累,被美國拋棄,每一個都是,前任留下的政治遺產。
同樣,盧泰愚性格溫和,執政得體,完成了從獨裁到民主的歷史轉換,比較受民眾愛戴,但最終,也毀在前任們留下的「政治病」裡。
也許,未來某天,全鬥煥與盧泰愚,到另一個世界之時,定會好好與李承晚、樸正熙嘮嘮,他倆打下的基礎,究竟給韓國政治,帶來了多大多深重的影響:
「這一切都不是青瓦臺給他們的詛咒,而是他們給青瓦臺的詛咒」。
(未完待續,實在太長,還有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