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3:君臨天下狗尾續貂

2021-02-14 小愛客廳

歷史上參與八王之亂的不只八個司馬姓親王,算起來多達十幾個,只是這八個比較重要,把這段歷史連成一條線。

司馬亮和司馬瑋已經去見他們老祖宗司馬懿了,第三個王叫司馬倫,是司馬懿的小兒子。

看看現任皇帝司馬衷的輩分: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司馬衷,算起來司馬倫是司馬衷爺爺輩的人,年紀倒不大,跟司馬衷父輩應該差不多。

 

君臨天下狗尾續貂

 

司馬倫現在終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天下了,只差皇帝一個稱號。

 

如果司馬倫學他老爹司馬懿,專權而不篡位,正經能撲騰幾年。可是人的欲望是不斷膨脹的,在權力這件事上,他是個完美主義者,連一個稱號都不想差。

 

作為五鬥米教的忠誠信徒司馬倫同學,他的神也特別懂他,就在他蠢蠢欲動之時,神諭適時地來了。不知道他爹司馬懿通過什麼方式告訴他,讓他早日稱帝,還說自己會在北芒山給他當佐助。

 

北芒山在洛陽北,高倒不甚高,因為土厚水低,易於殯葬,上面古墓很多。從東漢以來,此山就是洛陽人的墓地。唐代詩人沈佺期有一首《北邙山》:

 

北邙山上列墳塋,

萬古千秋對洛城。

城中日夕歌鐘起,

山上惟聞松柏聲。

 

司馬倫馬上在北芒山給老爹修了一座宣帝廟,然後逼司馬衷禪讓。司馬衷剛死了兒子又死了老婆,不敢說也不敢問,安排去哪就去哪,住進幽禁他的金墉城,稀裡糊塗成了他叔爺爺司馬倫的「太上皇」。

 

這個金墉城,是西晉專門囚禁戴罪皇室成員專用場所,不久前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就是在這裡,被司馬倫逼著喝下金屑酒死掉。司馬倫倒是沒有對司馬衷趕盡殺絕。

 

當玉璽、印綬遞到司馬倫面前時,他急得恨不得從嗓子眼伸出只手接住,還必須不得不按老規矩推辭一番,待群臣伏地高呼萬歲,說這是上天之命、老祖宗神綬,不宜不受,不受將為天下百姓帶來萬世之苦。(說反了,受了老百姓才受苦!)

 

司馬倫才扭扭捏捏接過象徵九五之尊的這些物件,君臨天下,傲視朝野。記住這個日期:公元301年1月。

 

當皇帝肯定要分封大臣,可他封的實在有點多,朝廷大員官帽上必用的貂尾都不夠用了,後封的只能拿狗尾巴來代替,由此給後世貢獻了一個成語:狗尾續貂。

 

司馬倫賞賜和封爵太多,不但把庫府裡的儲備都耗光了,連冶煉鑄造都供不上製作印章了,以至於有的官僚上任之時,發到手的印章都還是白版。

 

聚堆封侯,大方至此,害得幹冶煉和刻章的師傅一邊罵著一邊24小時加班。

 

這樣的皇帝,大家都希望他長命百歲吧?實際並不!君子恥於接受他的賞賜,百姓也懷疑這種皇帝能不能善終。

 

看來錢真不是啥都能買來的,真正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景仰,就不是光給予高官厚䘵能實現的。

 

短暫的帝王生涯

 

當洛陽城被圍得水洩不通,四面戰鼓聲聲,齊王司馬冏起兵勤王的檄文擺在大內御案上,正在宮內享樂的司馬倫一臉懵圈:啥情況?天下盡封侯,不是挺太平的嘛?

 

司馬倫稱帝名不正言不順,引發其他眾多司馬親王的反對(眼熱),大家開始蠢蠢欲動。司馬倫初登皇位時,派了諸多「監軍」到各司馬親王身邊任職,實責是監視這些掌有兵權的同族王爺,成為引發眾怒的最後一根稻草。

 

率先起兵的司馬冏是司馬炎的侄子,擔任許昌軍區總司令。許昌離洛陽很近,司馬冏兵精糧足,來勢洶洶,打著勤王的旗號,兵圍洛陽城,討伐司馬倫。

 

你有兵,我有神!司馬倫馬上派人去北邙山,晝夜在宣帝廟裡祈禱,請求神的諭旨,神每次都回覆說:賊不日必破!這還不夠,虔誠如司馬倫,調動手下那些法力無邊的道士,啟用仙法反擊,戰術如下:

 

1 去司馬懿廟裡祈禳,以取得老爹發動靈界仙眾支持;

2 拜道士胡沃為太平將軍,為軍隊施加各種福佑,增強軍隊戰鬥力;

3 通過做法事算卦,選擇必勝的作戰日期;

4 在嵩山之顛跳大神,招仙人附體,對敵軍施以來自高維靈界的致命打擊……

 

造司馬倫反的司馬冏可不信神,只信人多勢眾,沿途喊了不少幫手,有姓司馬的也有不姓司馬的。

 

混戰十分激烈,雙方均有死傷。最後司馬冏殺進洛陽,司馬倫被攆下皇帝寶座,住進他囚禁過司馬衷和賈南風的金墉城。時間是301年4月。

 

沒多久,一杯金屑酒放在他面前。他想起四個月前,他把同樣一杯金屑酒放在賈南風面前。此時此刻,他是否相信輪迴?

 

司馬倫在皇位上只坐了三個月,典型的過把癮就死。可能靈界也覺得司馬倫太有才了,收去靈界任職了,連同他三個兒子。

 

可憐的司馬衷被請出金墉城,稀裡糊塗當了三個月「太上皇」,又不由自主被「復位」了。退也不由他,進也不由他,他這個皇帝當的也當真是不自由!

 

如果說賈南風按下八王之亂的電鈕,那麼司馬倫就是第一個爆炸的人。他的爆炸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從此轟然爆裂聲此起彼伏,令整個中原腹地陷入一片火海,甚至波及到更遠的地方。

 

偌大國土,一百年間再無歲月靜好。                  

 

復盤1:亮、瑋、倫

 

八王之亂的起因是291年,楊駿、賈南風、司馬亮、司馬瑋之間的鬥爭。

 

嚴格來說,司與亮和司馬瑋出現時間比較早,跟後期那幾個司馬之間的破事關係不大,但是這兩人又是引發後來司馬們內鬥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們倆也被列為八王行列。

 

司馬亮被踢出輔政大臣序列之後,也沒啥報復性行為,一直忍辱負重,直到賈南風借司馬瑋之手幹掉楊駿,司馬亮才露頭,接替楊駿專權。

 

司馬瑋首開藩王之間武鬥幹政先河,先聽命賈南風殺了外戚權臣楊駿,後又聽命賈南風殺了接任的權臣司馬亮,接著就因為「知道的太多」(手上血腥太重)被賈南風滅口了。

 

《晉書·傳五十九》:西晉之政亂朝危,雖由時主,然而煽其風,速其禍者,咎在八王,故序而論之,總為其傳雲耳。

 

總結得很到位,司馬亮和司馬瑋在「八王之亂」中起的作用就是:煽其風,速其禍。

 

司馬亮和司馬瑋開了個壞頭,司馬倫成為「八王之亂」中第三王。司馬倫借刀殺人,設計令賈南風殺了太子司馬遹,他又以「匡扶正義」之名鏟掉賈南風,然後自己稱帝。

 

賈南風殺掉太子,等於抹殺掉西晉眾臣最後的希望。而司馬倫的倉促加冕,又給諸王爭奪皇位增加了信心。由此引發司馬冏討伐司馬倫的戰爭,三個月後把司馬倫趕下臺。

 

這個司馬倫憑其天賦異稟的猥瑣和無能,把八王之亂推向不可挽救的方向,最終導致了中原凋敝,五胡亂華。可以說西晉從司馬倫開始,一步步走向人間地獄。

 

司馬倫在北邙山上修的宣帝廟,司馬懿在天之靈可曾到訪過?大兒子司馬師開創的司馬一家榮耀,最後敗在小兒子司馬倫手裡,面對這個詭異的輪迴,一生忍辱負重的司馬懿作何感想?

 

 

相關焦點

  • 軍師聯盟:柏夫人的孩子,一手造就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文史宴
    他又不肯讀書,信奉五鬥米道,特別容易被裝神弄鬼的人迷惑,漸漸的就想要參與皇權的競逐,成為「八王之亂」的關鍵人物。我們都知道歷史書上說,「八王之亂」中西晉皇室子弟自相殘殺,導致中原空虛,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胡趁機入侵,造成了「五胡亂華」。其實「八王之亂」分為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只能說是宮鬥階段,還可以收拾,後一個階段才是不可收拾的混戰階段,而後面這個階段正是司馬倫一手開啟的。
  • 謝德新:八王之亂的根源
    晉室最大的亂戲是「八王之亂」,這個亂範圍之廣,時間之長,反覆之多,殺戮之殘,史上極為少見。正是因為這個亂,晉的國本便動搖了,從此開始走下坡路,王朝的朝氣一點一點黯然失色。  知「八王之亂」者多,但理清這場亂局怕是不易,其原因在於「王」太多,記住這些王的名字都得下一番功夫。王多的原因是司馬氏的生育能力太強,且其男孩太多。
  • 「八王之亂」究竟是怎麼回事
    凡是喜歡讀史的人,都知道西晉有個「八王之亂」,八個王為:1、汝南王司馬亮,司馬懿的第四子。2、楚王司馬瑋,司馬炎的第五子,白痴皇帝司馬衷的異母弟弟。司馬懿的重孫子。3、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子。4、齊王司馬冏,司馬昭的孫子,也就是司馬炎的侄子。司馬懿的重孫子。5、長沙王司馬乂,司馬炎第六子,白痴皇帝的異母兄弟。
  • 玩家們不想要「八王之亂」
    「稚嫩的魔法師」罕見地在微博上發怒了,對象是《全面戰爭:三國》新近推出的DLC「八王之亂」:作為在B站上擁有38萬粉絲的UP主,在武漢大學歷史繫念完本科和研究生的他因為製作歷史策略向的遊戲視頻出名,一向以溫和風趣的面貌示人,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極少在微博裡表達負面情緒」。
  • 腹黑不見底的八王之亂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這段亂世中很著名的「八王之亂」。也是一團亂麻。下面這篇文章儘量想把這段歷史說清楚,分享給大家看看。看完了,頭還不暈,就算你贏。作者:施展(已授權)來源:施展世界(ID:shizhanworld)1「八王之亂」是司馬家的八位王爺爭權奪利的動蕩過程,堪稱人類腹黑精華集錦,動蕩的結局是開啟了中國中古史上最為動蕩的五胡亂華時期
  • 賈南風:手段殘忍,導致八王之亂出現,天下分崩離析
    在她的私生活中,賈南風不允許司馬衷偏袒其他妃嬪,也給他懷孕的妃嬪以及流產或死亡;在國家事務中,賈南風誣陷太子,造成「八王之亂」。 賈南風雖然長得很醜,但在父親和司馬炎的調解下,賈南風成功地成為了太子妃。 太子司馬衷很蠢。 他沒有辦法對付那個威武嫉妒的賈南風,所以司馬衷很少在其他妃嬪結婚後踏進他們的臥室。
  • 八王之亂5:造反天團全軍覆沒
    至此,已經歷時十六年的八王之亂,以司馬越的勝出劃上了句號。(司馬衷在位十七年,竟然亂了十六年,真是可悲可嘆!)不過,西晉王朝也搖搖欲墜了,整個國家風雨飄搖,支離破碎,遍地狼煙,窮困不堪。 八王之亂後期,司馬親王們在角逐權力過程中,為了增加各自軍隊的戰鬥力,爭先恐後與周邊胡人部落聯盟,有的還大規模徵用胡人軍隊,由此就把這些胡人帶進了中原。
  • 八王之亂一西晉王室「窩裡鬥」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就是一個很 好的例證。公元290年,晉武帝死,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由於惠帝呆痴智障,毫無執政能力,西晉中央爆發了權力內亂。由於這場內亂的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周、長沙王司馬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題、東海王司馬越八王,所以歷史上將這場內亂稱為「八王之亂。
  • 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
    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
  • 唐朝藩鎮之亂,西晉就提前上演?這個制度才是八王之亂最大幕後黑手!
    朝中大權落入皇后,賈南風之手。在一系列的爭權奪利的鬥爭中,八王之亂爆發。▲強大的中央軍是魏晉時期中央震懾地方軍鎮的基礎之一一提到八王之亂,我們首先想到的都是因為西晉錯誤的分封制度,才導致八王之亂的爆發,但實際上,所謂的西諸侯國,雖然確實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部隊,但是這些武裝部隊的數量都很少
  • 吳楚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為何產生?背後都是新舊制度的激烈交鋒!
    在中國的「權利遊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吳楚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那麼二者究竟為何產生?結果:周亞夫領導有方,七國之亂迅速被平定,西漢中央集權加強。(二)八王之亂時間:公元291年,公元299-306年朝代:西晉原因:司馬炎篡魏之後大肆分封,不少王室子弟成了地方封國之主。惠帝時期,皇后賈南風為了掌權,暗地勾結諸侯王意欲剷除楊氏外戚,後激起了皇室長達數年的權利鬥爭。
  • 《三國全戰:八王之亂》評測8.7分 西晉亂不亂,由你說了算
    由於皇帝的政策和皇室的內亂,一瞬間權力分散、諸王並起,八王之亂的大幕因此拉開。  這並不是一段特別有名的歷史時期(尤其是和三國比),然而它卻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八王之亂過後,西晉王朝元氣大傷,而遊牧民族則趁勢崛起,引發了後來的五胡亂華、漢人南遷、民族融合等一系列大事件。
  • 逐鹿三國之君臨天下最新版下載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逐鹿三國之君臨天下最新版下載_逐鹿三國之君臨天下最新安卓下載,還沒下載的小夥伴快一起點擊下載吧。 逐鹿三國之君臨天下遊戲特色: 1、遊戲設定,世界不同國家、地區的玩家可實現真正的同場競技,不分區、不分服; 2、恢宏的場景設定,各種勁爆激情的對戰玩法,豐富多彩的武將收集; 3、
  • 逐鹿三國之君臨天下免費下載_逐鹿三國之君臨天下破解版_18183手機...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逐鹿三國之君臨天免費下載_逐鹿三國之君臨天下破解版,還沒下載的小夥伴快一起點擊下載吧。 逐鹿三國之君臨天免費下載特色: 1、還原歷史 真實三國:三國地貌完整呈現,120城、36官階以及海量三國兵器法寶等待你來爭奪!
  • 《全面戰爭:三國》DLC《八王之亂》:以歷史遊戲的標準來說還不夠好丨觸樂
    劇情從晉永平元年(公元291年)開始,此時距離東吳末帝孫皓投降晉朝已經過去了11年,三國亂世結束,天下短暫地統一於晉室,但晉王室內部的動亂卻剛剛開始:從永平元年至光熙元年(306年)的16年間,西晉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相互廝殺,其中的參與者主要是8位司馬氏的同姓藩王,史稱「八王之亂」。
  • 西晉王浚參與八王之亂,為了行軍速度,不惜淹死8000婦人,很慘
    而其中最難的一個朝代是西晉,前期司馬氏和曹魏政權,後期賈南風掀起的八王之亂讓天下分崩離析,隨即五胡亂華,所以,一穿越到這個朝代,不管你是什麼身份,一不小心就人頭落地。無論你是皇太子司馬橘,還是皇太后揚芷、還是藩王司馬亮、司馬瑋,或者高官衛瓘、太傅楊駿等這一些身份顯赫的人,大禍臨頭的時候,連死都不一定痛快。譬如再羯人戰車上的兩腳羊,白天是軍糧,晚上是洩慾的工具。
  • 狗尾續貂的主角,新皇帝司馬倫.
    上次說到王爺司馬倫挑撥離間,借皇后賈南風之手,殺死了司馬衷的指定接班人-太子司馬遹,之後司馬倫又用假詔書,以謀害太子之罪,逮捕並以一杯金屑酒毒殺了皇后賈南風,並血洗賈南風政治集團。從此天下權力盡歸司馬倫所有,傻皇帝司馬衷在痛失自己的妻兒之後,淪為了親叔公司馬倫的傀儡。
  • 八王之亂實由三個小人(孫秀、張方、李含)操縱
    西晉時期,「八王之亂」可謂天下奇聞。孫秀只是一個小人物,卻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孫秀只是趙王司馬倫身邊的紅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小人,他出謀劃策,挑撥離間,亂中得利,作威作福。八王之亂起於賈后,興於孫秀,可惜其才不足以穩固權位,對待反叛,束手無策,豪無決斷之能力。一國兩司馬昭(成都王司馬穎、齊王司馬冏,兩人皆貪圖大位),皇位虛設,豈不是要兩虎相爭嗎?孫秀和司馬倫玩火自焚,結束可恥一生。
  • 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連載來啦
    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連載來啦九期《花漫》裡《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的連載,張良與師兄們的唇槍舌戰
  • 「八王之亂」時早已去世
    司馬懿可謂是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歷史愛好者們說到他無不咬牙切齒、恨之入骨,甚至將對中國人民造成沉痛災難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也歸咎於他。客觀的說,這兩次戰亂發生時司馬懿已去世數十年,說他造成了這兩次動蕩實在是有失公允。不過司馬懿的口碑確實是差,在民間他以奸臣的形象出現;在官方的正史中也多被指責,如司馬光就在資治通鑑中痛批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