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5:造反天團全軍覆沒

2021-02-15 小愛客廳

 

成都王司馬穎:惹火燒身

 

司馬穎是司馬衷親弟弟,如今大權在握,挾天子把自己立為皇太弟。意思就是等司馬衷一死,下一任皇帝就是司馬穎了。

 

司馬家族後人的智商,跟他們的老祖宗司馬懿真沒法比,幾乎個個都是奇葩,而且他們每個人奇葩的方式還不一樣。

 

比如司馬穎,他雖然是這個帝國事實上的最高權力者,可他卻不在京城辦公,辦公室在距京城直線三百公裡的鄴城,每天遙控指揮洛陽大事小情,導致國家運轉非常緩慢,各部委官員也都倍覺十分掣肘。

 

洛陽上下的憤怒和反對,最後導致一場政變,以司馬越為首,逐走司馬穎派駐在洛陽的警備部隊。民眾反對司馬穎的呼聲,又匯集成十萬大軍,最後以皇帝司馬衷御駕親徵的方式,親自殺奔鄴城而來。

 

司馬穎第二個奇葩的地方是膽大,也不管是不是皇帝御駕親徵,果斷迎戰。在湯陰這個地方,他仗著自己勢大兵多,一舉擊敗中央軍。司馬越逃走了,皇帝卻被他俘虜了。

 

司馬穎冒冒失失俘虜了皇帝,等於手裡多了一塊拿不得扔不掉的燙手山芋,惹下大禍。北京軍區總司令王浚,想南下勤王,考慮手裡兵力不如司馬穎,就臨時召集了一批鮮卑人僱傭軍,聲勢浩大討伐司馬穎。

 

鮮卑人強悍善戰的名聲,在當時已傳為神話。戰爭還沒打響,司馬穎軍中恐慌情緒就達到極點,很多將領開戰前已經準備落荒而逃。軍心煥散至此,光杆司令司馬穎再膽大也無力回天,幾場戰爭過後,狼狽逃往洛陽。

河間王司馬顒:自編牢籠

 

遠在長安的司馬顒,正琢磨下一步如何幫「皇太弟」司馬穎獲得帝位,他好當宰相,突然聽聞司馬穎一敗塗地的消息,再一次大跌眼鏡,暗罵自己怎麼找了這麼一個豬隊友,每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

 

思來想後,司馬顒發現自己眼下有一個大好契機,有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問鼎最高權力的機會。他仍然坐鎮長安遙控指揮,命部將張方馬上接管皇帝司馬衷,帶到長安來,同時召告天下:洛陽危急,皇帝遷都長安。

 

用了這麼一個曲線救國的損招,司馬顒終於把皇帝置於自己控制之下了,他也終於夙願得償當上宰相。可是司馬顒宰相位子還沒坐穩,戰敗了的司馬越突然捲土重來。

 

司馬越在幾位弟弟司馬虓、司馬模等支持下,神奇地滿血復活,在中原地區重新集結兵力,以勤王的名義,浩浩蕩蕩殺向長安。

 

司馬顒的才能和野心並不相稱,吃了好幾年敗仗,開始退縮,竟然把遷都過錯一古腦栽到張方頭上,拿著張方的首級跟司馬越求和。司馬越懶得理他,長驅直入殺進長安,帶走皇帝司馬衷回洛陽,宣布遷都一事子虛烏有。

 

這一仗打了好幾年,司馬穎也參與了,後來被司馬越俘虜,絞死於他的故地鄴城,兩個兒子也同時被殺。

 

司馬顒兵敗後一直在逃亡中,突然收到皇帝諭旨,召他入朝當宰相。沒長心眼的司馬顒竟然毫不懷疑,高高興興奔洛陽而來,路上就被司馬模派的人掐死於車輦上。

 

八王之亂就算結束了,七個司馬王皆死於非命,東海王司馬越成了笑到最後那一個。

 

晉惠帝司馬衷:不由自主

 

公元306年冬夜,司馬衷突然在洛陽顯陽殿駕崩,終年48歲,死後諡號為孝惠皇帝。

 

司馬衷在位的十七年裡,當過主政皇后背後的男人,當過太上皇,遷過都,幾進幾出金墉城,幾次被廢又復立,可謂命運多舛。可他身為一國之君,卻無一日真正當政。

 

司馬衷或許並不是個壞人,但在其位不謀其政,導致國家亂成一團糟,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不可以被原諒的人。也正是因為此人,西晉國祚僅僅只有曇花一現的51年。

 

有人說,他是個可憐的人,因為連當不當皇帝這件事,他都一而再沒有選擇權。一個人活在世上,既要對自己負起責任,也要對時代負起責任。身處亂世,何來無辜?

 

王夫之這樣評價他: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因以亡。

 

司馬衷之死一直是個謎,有史學家認為是司馬越毒殺了司馬衷,但一直找不到確切證據。

 

皇帝死了,那誰當皇帝呢?司馬越自己嗎?沒有,他並沒有效仿前幾個自毀前程的司馬們,他又新立了一個皇帝,司馬衷的弟弟司馬熾。

 

至此,已經歷時十六年的八王之亂,以司馬越的勝出劃上了句號。(司馬衷在位十七年,竟然亂了十六年,真是可悲可嘆!)不過,西晉王朝也搖搖欲墜了,整個國家風雨飄搖,支離破碎,遍地狼煙,窮困不堪。

 

八王之亂後期,司馬親王們在角逐權力過程中,為了增加各自軍隊的戰鬥力,爭先恐後與周邊胡人部落聯盟,有的還大規模徵用胡人軍隊,由此就把這些胡人帶進了中原。

 

胡人比漢人能打,中原比邊疆富庶,胡人在中原搶了不少地盤,生活越過越好,就不想走了。隨著胡人紛紛南下,勢力逐漸大到漢人的地方軍閥奈何不了的地步,為不久以後的五胡亂華打下基礎。

 

東海王司馬越:終結者

 

司馬越是司馬懿弟弟司馬馗的後代,他父親叫「高密王」。(不知那時山東高密東北鄉正在發生啥故事!)

 

司馬越起勢時算是眾王爺中勢力比較小的一個,封邑只有五千戶,比不得動輒幾萬戶的其他王爺。從司馬亮到司馬乂,一個比一個牛,尤其司馬倫,龍椅都坐了,似乎勝券在握,結果每一個都敗亡,每一個都死相難看。但是誰又能想到,司馬越居然是八王之亂中笑到最後那一個?

 

司馬越在八王之亂初期,擺出一副坐山觀虎鬥的表象,所有人都以為他不會參與,他其實在靜待時機。等猛虎們自相殘殺死傷差不多了,他才突然跳出來收拾殘局,事半功倍。

 

新皇帝司馬熾比他死去的糊塗哥哥司馬衷有頭腦,打算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好。而司馬越因為終結了八王之亂的巨大功勳,是有機會成為治事之能臣的。君臣聯手,西晉還是有重整朝綱的可能的。

 

可惜在權力面前,司馬越跟前幾任掌權的司馬親王並無兩樣,架空皇帝,專權跋扈,迷失了自己。309年,司馬越以誣告造反為名,把宰相部長共十餘名高級官員逮捕並處死。他這樣做只是為了跟皇帝示威,以宣告自己才是最高權力的擁有者。

 

一系列神操作之後,司馬越自己放逐在政治孤立的路上越走越遠。地方勢力無視中央命令的惡例,就是從司馬越當政時期蔓延開來的。他踩著家族的鮮血一路走到權力頂峰,卻成為國家民族繼續坍塌的繼任推手。

 

所以當胡人們紛紛建立自己的帝國,西晉王朝只能有心無力地看著,既無暇顧及更無力顧及。當漢趙帝國大將石勒把洛陽圍得水洩不通,司馬越慌張下令各地將領勤王,卻無一將一卒能至。

 

西晉王朝至此已徹底失去民心,晉朝的將領們不是在圖謀建立自己的國家,就是在圖謀依附哪個胡人,沒人再有興趣理會司馬家王朝的破事。

 

司馬越只能自請領兵討伐,他居然將整個中央中樞機構全部隨軍帶走,導致皇宮無人看守,宮內太監宮女因為飢餓,屍骸交錯,成為古今一大慘劇。

 

這些位居高位的人上人,一點點興風作浪,歷史就被改寫,無辜百姓就不得不跟著起伏。

 

司馬熾早就煩司馬越了,找機會當頭一棒,頒布詔書,歷數司馬越罪狀,號召全國勢力一起徵討司馬越。正在突圍路上的司馬越聽到這個消息急火攻心,一口氣沒吐出來,把自己憋死了。

 

他下屬護送棺槨回封地的半路上,被石勒帶兵圍住,這支隊伍有十餘萬士兵,還有司馬家族中剩下的大部分王公,都遭石勒殲滅,連司馬越的靈樞也被石勒一把火燒了。還留在洛陽的司馬家族人,也都被石勒追上殺死,司馬幾乎滅族。

 

共歷時二十一年的八王之亂,以八王中最後一王司馬越的死而宣告徹底終結。

 

司馬越此前一個安排,意外地給司馬家族留了一個支脈,那就是他在跟司馬穎爭鬥的時候,把琅琊王司馬睿派去揚州鎮守。後來這個司馬睿在健康城(今南京),被追隨而來的士家大族簇擁稱帝,成為東晉的建立者。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把桓範家族誅三族,僥倖逃生的一支桓姓隱姓埋名,其後代終於在五胡亂華的亂世重新浮出水面,重新崛起,一個名叫桓溫的人東徵西討,所向披靡,最終廢掉了東晉最後一位皇帝,實現了冥冥中的冤冤相報,成為司馬家族的終結者。

 

有個很諷刺的細節,中原亂成一鍋粥,確切說是一鍋淋漓鮮血,而中國自古最生猛的兩個地方,涼州和遼東,居然沒戰亂,是那個時代唯二倖免的溫柔鄉。

 

所以讓曾經繁華富庶的中原變成修羅場的,可不能賴在人家胡人頭上,反而是司馬家一眾皇子,史上最強造反天團,十幾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血腥混戰,坑了百姓,最終也害了自己。

 


復盤:八王之亂的源頭

 

司馬炎稱帝後為了對抗門閥勢力,一口氣封了遠近宗親共27位藩王。他還摒棄了以往朝代藩王不得幹政的傳統,準許這些藩王擁軍自重。

 

司馬炎在世時,尚鎮得住藩王們,當低能的司馬衷繼位,幾大權臣外戚之間爭來鬥去,這些司馬家族的軍頭們被邀請來幹政,從此他們左手政治,右手軍事,就個個變成了活火山。

 

司馬亮和司馬瑋相繼死於賈南風之手,從301年司馬倫稱帝開始,其他五王接連討伐,正式開啟八王之亂。大家找幫手一路找到周邊友邦,越來越多的胡人加入戰團。

 

這樣一捋,八王之亂就不是一場政變,而是一場又一場政變。西晉本就貧困的國力,在八王之亂的衝擊下直接瓦解了,以至於發生了後面的五胡亂華。

 

電視劇《軍師聯盟》裡司馬懿對司馬昭說:人最難克制的是欲望,長起來容易,壓下去難。我這一輩子,都在與欲望作對,可沒想到,我拼命壓下的欲望,報應在我兒子的身上。

 

可嘆司馬懿隱忍一生,原來是積攢了太多的放縱給子孫。看他後代,有一個算一個,再無一人似他一般隱忍,皆放縱得如脫韁野馬。

 

相關焦點

  • 謝德新:八王之亂的根源
    晉室最大的亂戲是「八王之亂」,這個亂範圍之廣,時間之長,反覆之多,殺戮之殘,史上極為少見。正是因為這個亂,晉的國本便動搖了,從此開始走下坡路,王朝的朝氣一點一點黯然失色。  知「八王之亂」者多,但理清這場亂局怕是不易,其原因在於「王」太多,記住這些王的名字都得下一番功夫。王多的原因是司馬氏的生育能力太強,且其男孩太多。
  • 「八王之亂」究竟是怎麼回事
    凡是喜歡讀史的人,都知道西晉有個「八王之亂」,八個王為:1、汝南王司馬亮,司馬懿的第四子。2、楚王司馬瑋,司馬炎的第五子,白痴皇帝司馬衷的異母弟弟。司馬懿的重孫子。3、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子。4、齊王司馬冏,司馬昭的孫子,也就是司馬炎的侄子。司馬懿的重孫子。5、長沙王司馬乂,司馬炎第六子,白痴皇帝的異母兄弟。
  • 玩家們不想要「八王之亂」
    「稚嫩的魔法師」罕見地在微博上發怒了,對象是《全面戰爭:三國》新近推出的DLC「八王之亂」:作為在B站上擁有38萬粉絲的UP主,在武漢大學歷史繫念完本科和研究生的他因為製作歷史策略向的遊戲視頻出名,一向以溫和風趣的面貌示人,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極少在微博裡表達負面情緒」。
  • 唐朝藩鎮之亂,西晉就提前上演?這個制度才是八王之亂最大幕後黑手!
    朝中大權落入皇后,賈南風之手。在一系列的爭權奪利的鬥爭中,八王之亂爆發。▲強大的中央軍是魏晉時期中央震懾地方軍鎮的基礎之一一提到八王之亂,我們首先想到的都是因為西晉錯誤的分封制度,才導致八王之亂的爆發,但實際上,所謂的西諸侯國,雖然確實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部隊,但是這些武裝部隊的數量都很少
  • 八王之亂一西晉王室「窩裡鬥」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就是一個很 好的例證。公元290年,晉武帝死,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由於惠帝呆痴智障,毫無執政能力,西晉中央爆發了權力內亂。由於這場內亂的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周、長沙王司馬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題、東海王司馬越八王,所以歷史上將這場內亂稱為「八王之亂。
  • 八王之亂3:君臨天下狗尾續貂
    歷史上參與八王之亂的不只八個司馬姓親王,算起來多達十幾個,只是這八個比較重要,把這段歷史連成一條線。司馬亮和司馬瑋已經去見他們老祖宗司馬懿了,第三個王叫司馬倫,是司馬懿的小兒子。看看現任皇帝司馬衷的輩分: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司馬衷,算起來司馬倫是司馬衷爺爺輩的人,年紀倒不大,跟司馬衷父輩應該差不多。
  • 吳楚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為何產生?背後都是新舊制度的激烈交鋒!
    在中國的「權利遊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吳楚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那麼二者究竟為何產生?結果:周亞夫領導有方,七國之亂迅速被平定,西漢中央集權加強。(二)八王之亂時間:公元291年,公元299-306年朝代:西晉原因:司馬炎篡魏之後大肆分封,不少王室子弟成了地方封國之主。惠帝時期,皇后賈南風為了掌權,暗地勾結諸侯王意欲剷除楊氏外戚,後激起了皇室長達數年的權利鬥爭。
  • 《三國全戰:八王之亂》評測8.7分 西晉亂不亂,由你說了算
    由於皇帝的政策和皇室的內亂,一瞬間權力分散、諸王並起,八王之亂的大幕因此拉開。  這並不是一段特別有名的歷史時期(尤其是和三國比),然而它卻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八王之亂過後,西晉王朝元氣大傷,而遊牧民族則趁勢崛起,引發了後來的五胡亂華、漢人南遷、民族融合等一系列大事件。
  • 腹黑不見底的八王之亂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這段亂世中很著名的「八王之亂」。也是一團亂麻。下面這篇文章儘量想把這段歷史說清楚,分享給大家看看。看完了,頭還不暈,就算你贏。作者:施展(已授權)來源:施展世界(ID:shizhanworld)1「八王之亂」是司馬家的八位王爺爭權奪利的動蕩過程,堪稱人類腹黑精華集錦,動蕩的結局是開啟了中國中古史上最為動蕩的五胡亂華時期
  • 軍師聯盟:柏夫人的孩子,一手造就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文史宴
    他又不肯讀書,信奉五鬥米道,特別容易被裝神弄鬼的人迷惑,漸漸的就想要參與皇權的競逐,成為「八王之亂」的關鍵人物。我們都知道歷史書上說,「八王之亂」中西晉皇室子弟自相殘殺,導致中原空虛,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胡趁機入侵,造成了「五胡亂華」。其實「八王之亂」分為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只能說是宮鬥階段,還可以收拾,後一個階段才是不可收拾的混戰階段,而後面這個階段正是司馬倫一手開啟的。
  • 晉惠帝元康元年,中國西晉王朝發生內亂,史稱:「八王之亂」
    晉惠帝元康元年,中國西晉王朝發生內亂,「八王之亂」開始,那麼這場大戰亂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他對西晉的歷史走向又產生了怎樣的深刻影響呢?糊塗的晉惠帝自然難以掌管朝政,便由他得外祖父楊駿輔政,獨攬朝中大權,然而惠帝的皇后賈南風,是一個有政治野心和陰險毒辣的女人,她不滿意中央大權落入楊氏手中,由此密謀奪權,亂源已成。
  • 八王之亂中,司馬越為什麼能夠活到最後,成為最後的贏家
    (司馬越劇照)有人可能說,這是因為司馬越在「八王之亂」中出場時間最晚,一般出場時間最晚的人,都能夠笑到最後。就如同一戰和二戰時期,美國是出場時間最晚的,因此美國也是笑到最後的,是最終的利益獲得者。而美國也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獲得了很大的紅利,讓他崛起成為戰後的強國。不過,這一點用在司馬越身上是不合適的。
  • 《全面戰爭:三國》DLC《八王之亂》:以歷史遊戲的標準來說還不夠好丨觸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極為嚴重的皇族內亂,幾乎耗盡了西晉政權的國力,北方少民族紛紛脫離西晉的控制,建立地方割據政權,並最終導致了西晉政權的滅亡。一家來自英國的遊戲開發商如何來表現這段歷史無疑是令人好奇的,但看過《八王之亂》的預告片之後我開始有了一些不好的預感。
  • 西晉王浚參與八王之亂,為了行軍速度,不惜淹死8000婦人,很慘
    而其中最難的一個朝代是西晉,前期司馬氏和曹魏政權,後期賈南風掀起的八王之亂讓天下分崩離析,隨即五胡亂華,所以,一穿越到這個朝代,不管你是什麼身份,一不小心就人頭落地。無論你是皇太子司馬橘,還是皇太后揚芷、還是藩王司馬亮、司馬瑋,或者高官衛瓘、太傅楊駿等這一些身份顯赫的人,大禍臨頭的時候,連死都不一定痛快。譬如再羯人戰車上的兩腳羊,白天是軍糧,晚上是洩慾的工具。
  • 賈南風:手段殘忍,導致八王之亂出現,天下分崩離析
    在她的私生活中,賈南風不允許司馬衷偏袒其他妃嬪,也給他懷孕的妃嬪以及流產或死亡;在國家事務中,賈南風誣陷太子,造成「八王之亂」。 賈南風雖然長得很醜,但在父親和司馬炎的調解下,賈南風成功地成為了太子妃。 太子司馬衷很蠢。 他沒有辦法對付那個威武嫉妒的賈南風,所以司馬衷很少在其他妃嬪結婚後踏進他們的臥室。
  • 八王之亂中,為何最後勝出的是最不起眼的司馬越?他又因何愁死了
    司馬炎在世的時候,尚能壓得住藩王們,當低能的惠帝司馬衷即位後,這些司馬家族的軍頭們,左手政治,右手軍事,都成了活火山,這就是「八王之亂」爆發的歷史背景。司馬越就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意外獲封王爵(其父為高密王)。
  • 「八王之亂」中嵇紹之死,文人士大夫忠孝節義之間的思索與追求
    一曲《廣陵散》已然成為了世間絕唱,曾經那個生性放蕩,於山間縱情放歌的嵇康就這樣去了,而太學三千弟子為之嘆息、為之哭泣,嵇康以一個文人士大夫所堅守的節操捍衛了自己的榮譽。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卻依舊無法改變司馬氏篡權奪位的步伐,終於在晉武帝司馬炎的步步為營之下,司馬氏完成了最後一步,奪位登基為帝。然而四十二年之後,嵇康之子嵇紹在八王之亂之中為了保護晉惠帝而血濺當場。
  • 八王之亂實由三個小人(孫秀、張方、李含)操縱
    西晉時期,「八王之亂」可謂天下奇聞。孫秀只是一個小人物,卻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孫秀只是趙王司馬倫身邊的紅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小人,他出謀劃策,挑撥離間,亂中得利,作威作福。八王之亂起於賈后,興於孫秀,可惜其才不足以穩固權位,對待反叛,束手無策,豪無決斷之能力。一國兩司馬昭(成都王司馬穎、齊王司馬冏,兩人皆貪圖大位),皇位虛設,豈不是要兩虎相爭嗎?孫秀和司馬倫玩火自焚,結束可恥一生。
  • 西晉八王之亂到底有多亂,從惠帝皇后羊氏的遭遇就可以看出來了
    陛下開基之聖主,彼亡國之暗夫,有一婦一子及身三耳,不能庇之,貴為帝王,而妻子辱於凡庶之手。遣妾爾時實不思生,何圖復有今日。妾生於高門,常謂世間男子皆然。自奉巾櫛以來,始知天下有丈夫耳。」西晉王朝的八王之亂,是我國歷史上為爭奪皇引發戰爭持續時間長影響最大的一場動亂。那麼到底有多亂內,我們可以從這位羊皇后的遭遇就能找到答案。
  • 紅顏版軍師聯盟:假如司馬懿始終鍾情張春華,哪兒有八王之亂的禍端?
    司馬懿假如真的像《軍師聯盟》中那樣畏懼敬愛張春華,以後的西晉王朝怎麼會有「八王之亂」?張春華的好,司馬懿知道,歷史也知道。八王之亂中,元康十年(300年),趙王司馬倫輔政,任命司馬乾為衛將軍。但第二年司馬衷復位,也不耽誤司馬乾再次被任命為侍中,加職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