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王司馬穎:惹火燒身
司馬穎是司馬衷親弟弟,如今大權在握,挾天子把自己立為皇太弟。意思就是等司馬衷一死,下一任皇帝就是司馬穎了。
司馬家族後人的智商,跟他們的老祖宗司馬懿真沒法比,幾乎個個都是奇葩,而且他們每個人奇葩的方式還不一樣。
比如司馬穎,他雖然是這個帝國事實上的最高權力者,可他卻不在京城辦公,辦公室在距京城直線三百公裡的鄴城,每天遙控指揮洛陽大事小情,導致國家運轉非常緩慢,各部委官員也都倍覺十分掣肘。
洛陽上下的憤怒和反對,最後導致一場政變,以司馬越為首,逐走司馬穎派駐在洛陽的警備部隊。民眾反對司馬穎的呼聲,又匯集成十萬大軍,最後以皇帝司馬衷御駕親徵的方式,親自殺奔鄴城而來。
司馬穎第二個奇葩的地方是膽大,也不管是不是皇帝御駕親徵,果斷迎戰。在湯陰這個地方,他仗著自己勢大兵多,一舉擊敗中央軍。司馬越逃走了,皇帝卻被他俘虜了。
司馬穎冒冒失失俘虜了皇帝,等於手裡多了一塊拿不得扔不掉的燙手山芋,惹下大禍。北京軍區總司令王浚,想南下勤王,考慮手裡兵力不如司馬穎,就臨時召集了一批鮮卑人僱傭軍,聲勢浩大討伐司馬穎。
鮮卑人強悍善戰的名聲,在當時已傳為神話。戰爭還沒打響,司馬穎軍中恐慌情緒就達到極點,很多將領開戰前已經準備落荒而逃。軍心煥散至此,光杆司令司馬穎再膽大也無力回天,幾場戰爭過後,狼狽逃往洛陽。
河間王司馬顒:自編牢籠
遠在長安的司馬顒,正琢磨下一步如何幫「皇太弟」司馬穎獲得帝位,他好當宰相,突然聽聞司馬穎一敗塗地的消息,再一次大跌眼鏡,暗罵自己怎麼找了這麼一個豬隊友,每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
思來想後,司馬顒發現自己眼下有一個大好契機,有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問鼎最高權力的機會。他仍然坐鎮長安遙控指揮,命部將張方馬上接管皇帝司馬衷,帶到長安來,同時召告天下:洛陽危急,皇帝遷都長安。
用了這麼一個曲線救國的損招,司馬顒終於把皇帝置於自己控制之下了,他也終於夙願得償當上宰相。可是司馬顒宰相位子還沒坐穩,戰敗了的司馬越突然捲土重來。
司馬越在幾位弟弟司馬虓、司馬模等支持下,神奇地滿血復活,在中原地區重新集結兵力,以勤王的名義,浩浩蕩蕩殺向長安。
司馬顒的才能和野心並不相稱,吃了好幾年敗仗,開始退縮,竟然把遷都過錯一古腦栽到張方頭上,拿著張方的首級跟司馬越求和。司馬越懶得理他,長驅直入殺進長安,帶走皇帝司馬衷回洛陽,宣布遷都一事子虛烏有。
這一仗打了好幾年,司馬穎也參與了,後來被司馬越俘虜,絞死於他的故地鄴城,兩個兒子也同時被殺。
司馬顒兵敗後一直在逃亡中,突然收到皇帝諭旨,召他入朝當宰相。沒長心眼的司馬顒竟然毫不懷疑,高高興興奔洛陽而來,路上就被司馬模派的人掐死於車輦上。
八王之亂就算結束了,七個司馬王皆死於非命,東海王司馬越成了笑到最後那一個。
晉惠帝司馬衷:不由自主
公元306年冬夜,司馬衷突然在洛陽顯陽殿駕崩,終年48歲,死後諡號為孝惠皇帝。
司馬衷在位的十七年裡,當過主政皇后背後的男人,當過太上皇,遷過都,幾進幾出金墉城,幾次被廢又復立,可謂命運多舛。可他身為一國之君,卻無一日真正當政。
司馬衷或許並不是個壞人,但在其位不謀其政,導致國家亂成一團糟,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不可以被原諒的人。也正是因為此人,西晉國祚僅僅只有曇花一現的51年。
有人說,他是個可憐的人,因為連當不當皇帝這件事,他都一而再沒有選擇權。一個人活在世上,既要對自己負起責任,也要對時代負起責任。身處亂世,何來無辜?
王夫之這樣評價他: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因以亡。
司馬衷之死一直是個謎,有史學家認為是司馬越毒殺了司馬衷,但一直找不到確切證據。
皇帝死了,那誰當皇帝呢?司馬越自己嗎?沒有,他並沒有效仿前幾個自毀前程的司馬們,他又新立了一個皇帝,司馬衷的弟弟司馬熾。
至此,已經歷時十六年的八王之亂,以司馬越的勝出劃上了句號。(司馬衷在位十七年,竟然亂了十六年,真是可悲可嘆!)不過,西晉王朝也搖搖欲墜了,整個國家風雨飄搖,支離破碎,遍地狼煙,窮困不堪。
八王之亂後期,司馬親王們在角逐權力過程中,為了增加各自軍隊的戰鬥力,爭先恐後與周邊胡人部落聯盟,有的還大規模徵用胡人軍隊,由此就把這些胡人帶進了中原。
胡人比漢人能打,中原比邊疆富庶,胡人在中原搶了不少地盤,生活越過越好,就不想走了。隨著胡人紛紛南下,勢力逐漸大到漢人的地方軍閥奈何不了的地步,為不久以後的五胡亂華打下基礎。
東海王司馬越:終結者
司馬越是司馬懿弟弟司馬馗的後代,他父親叫「高密王」。(不知那時山東高密東北鄉正在發生啥故事!)
司馬越起勢時算是眾王爺中勢力比較小的一個,封邑只有五千戶,比不得動輒幾萬戶的其他王爺。從司馬亮到司馬乂,一個比一個牛,尤其司馬倫,龍椅都坐了,似乎勝券在握,結果每一個都敗亡,每一個都死相難看。但是誰又能想到,司馬越居然是八王之亂中笑到最後那一個?
司馬越在八王之亂初期,擺出一副坐山觀虎鬥的表象,所有人都以為他不會參與,他其實在靜待時機。等猛虎們自相殘殺死傷差不多了,他才突然跳出來收拾殘局,事半功倍。
新皇帝司馬熾比他死去的糊塗哥哥司馬衷有頭腦,打算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好。而司馬越因為終結了八王之亂的巨大功勳,是有機會成為治事之能臣的。君臣聯手,西晉還是有重整朝綱的可能的。
可惜在權力面前,司馬越跟前幾任掌權的司馬親王並無兩樣,架空皇帝,專權跋扈,迷失了自己。309年,司馬越以誣告造反為名,把宰相部長共十餘名高級官員逮捕並處死。他這樣做只是為了跟皇帝示威,以宣告自己才是最高權力的擁有者。
一系列神操作之後,司馬越自己放逐在政治孤立的路上越走越遠。地方勢力無視中央命令的惡例,就是從司馬越當政時期蔓延開來的。他踩著家族的鮮血一路走到權力頂峰,卻成為國家民族繼續坍塌的繼任推手。
所以當胡人們紛紛建立自己的帝國,西晉王朝只能有心無力地看著,既無暇顧及更無力顧及。當漢趙帝國大將石勒把洛陽圍得水洩不通,司馬越慌張下令各地將領勤王,卻無一將一卒能至。
西晉王朝至此已徹底失去民心,晉朝的將領們不是在圖謀建立自己的國家,就是在圖謀依附哪個胡人,沒人再有興趣理會司馬家王朝的破事。
司馬越只能自請領兵討伐,他居然將整個中央中樞機構全部隨軍帶走,導致皇宮無人看守,宮內太監宮女因為飢餓,屍骸交錯,成為古今一大慘劇。
這些位居高位的人上人,一點點興風作浪,歷史就被改寫,無辜百姓就不得不跟著起伏。
司馬熾早就煩司馬越了,找機會當頭一棒,頒布詔書,歷數司馬越罪狀,號召全國勢力一起徵討司馬越。正在突圍路上的司馬越聽到這個消息急火攻心,一口氣沒吐出來,把自己憋死了。
他下屬護送棺槨回封地的半路上,被石勒帶兵圍住,這支隊伍有十餘萬士兵,還有司馬家族中剩下的大部分王公,都遭石勒殲滅,連司馬越的靈樞也被石勒一把火燒了。還留在洛陽的司馬家族人,也都被石勒追上殺死,司馬幾乎滅族。
共歷時二十一年的八王之亂,以八王中最後一王司馬越的死而宣告徹底終結。
司馬越此前一個安排,意外地給司馬家族留了一個支脈,那就是他在跟司馬穎爭鬥的時候,把琅琊王司馬睿派去揚州鎮守。後來這個司馬睿在健康城(今南京),被追隨而來的士家大族簇擁稱帝,成為東晉的建立者。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把桓範家族誅三族,僥倖逃生的一支桓姓隱姓埋名,其後代終於在五胡亂華的亂世重新浮出水面,重新崛起,一個名叫桓溫的人東徵西討,所向披靡,最終廢掉了東晉最後一位皇帝,實現了冥冥中的冤冤相報,成為司馬家族的終結者。
有個很諷刺的細節,中原亂成一鍋粥,確切說是一鍋淋漓鮮血,而中國自古最生猛的兩個地方,涼州和遼東,居然沒戰亂,是那個時代唯二倖免的溫柔鄉。
所以讓曾經繁華富庶的中原變成修羅場的,可不能賴在人家胡人頭上,反而是司馬家一眾皇子,史上最強造反天團,十幾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血腥混戰,坑了百姓,最終也害了自己。
復盤:八王之亂的源頭
司馬炎稱帝後為了對抗門閥勢力,一口氣封了遠近宗親共27位藩王。他還摒棄了以往朝代藩王不得幹政的傳統,準許這些藩王擁軍自重。
司馬炎在世時,尚鎮得住藩王們,當低能的司馬衷繼位,幾大權臣外戚之間爭來鬥去,這些司馬家族的軍頭們被邀請來幹政,從此他們左手政治,右手軍事,就個個變成了活火山。
司馬亮和司馬瑋相繼死於賈南風之手,從301年司馬倫稱帝開始,其他五王接連討伐,正式開啟八王之亂。大家找幫手一路找到周邊友邦,越來越多的胡人加入戰團。
這樣一捋,八王之亂就不是一場政變,而是一場又一場政變。西晉本就貧困的國力,在八王之亂的衝擊下直接瓦解了,以至於發生了後面的五胡亂華。
電視劇《軍師聯盟》裡司馬懿對司馬昭說:人最難克制的是欲望,長起來容易,壓下去難。我這一輩子,都在與欲望作對,可沒想到,我拼命壓下的欲望,報應在我兒子的身上。
可嘆司馬懿隱忍一生,原來是積攢了太多的放縱給子孫。看他後代,有一個算一個,再無一人似他一般隱忍,皆放縱得如脫韁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