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中,為何最後勝出的是最不起眼的司馬越?他又因何愁死了

2020-12-28 尋根拜祖

西晉五十年,有一半時間在戰亂中,其中司馬家族內部廝殺了整整十六年,剩下九年被胡人追殺。可以說,正是司馬家族內的「八王之亂」,親手葬送了祖宗「偷來」的江山,還把北方漢民,推進了幾百年不休的戰火。

東海王司馬越是司馬懿的四弟司馬馗的孫子,漢惠帝司馬衷的族叔,是西晉皇室的遠支宗親。按理來說,像他這個身份,本來是沒資格被封王的,那麼司馬越怎麼就封王了?又怎麼有能力參與皇室的內亂呢?

這都要追溯到司馬氏代曹魏時,埋下的禍根。

曹魏末年,老狐狸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事變,把曹家皇帝幹成了傀儡。此後,司馬家族經由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經營,獲得了門閥集團的擁戴,最終由司馬炎完成了受禪登基,建立了西晉。

司馬家族雖然兵不血刃篡奪了曹魏江山,但是也培養了一頭猛獸——門閥集團。也就是說,從西晉開始,中國進入了門閥集團與皇權共治天下的階段,門閥集團在拱衛皇權的同時,又對皇權構成威脅。

司馬炎深知門閥集團的威力,如何對抗門閥勢力,成了司馬氏繞不過去的課題。司馬炎的解決方案很粗暴,他不顧歷史的教訓,決定大力扶植藩王勢力,期望形成司馬家族軍團,對門閥勢力的反制。

由此司馬炎一口氣,封了遠近宗親27位王爺。不光如此,他還摒棄了藩王不得幹政,不得擁有軍隊的戒律,把各諸侯國培養成了擁兵自重的軍閥勢力。

司馬炎在世的時候,尚能壓得住藩王們,當低能的惠帝司馬衷即位後,這些司馬家族的軍頭們,左手政治,右手軍事,都成了活火山,這就是「八王之亂」爆發的歷史背景。

司馬越就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意外獲封王爵(其父為高密王)。雖然都是王爺,可司馬越只是五千戶的小王,比不得幾萬戶的近支,誰又能想到,司馬越居然是「八王之亂」笑到最後的那一位。

先把參加八王之亂的八位王爺,按他們與晉惠帝血緣遠近,分四等羅列如下:

第一等,惠帝親兄弟:楚王司馬瑋、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第二等,惠帝堂兄弟:齊王司馬冏(司馬昭之孫);第三等,惠帝叔爺: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司馬昭之弟);第四等,惠帝族叔: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司馬懿侄孫)。

八王之亂全過程

①賈南風借司馬瑋之手,殺楊駿

司馬炎駕崩後,楊太后的父親楊駿,以輔政大臣的名義,大權獨攬,司馬亮怕受害,逃出京城。楊駿的囂張跋扈,讓皇后賈南風很不爽,她悄悄勾連司馬亮和司馬瑋,請他們帶兵進京,誅殺楊駿。

司馬瑋很配合,楊駿很無能,被司馬瑋滅族。

②司馬瑋殺司馬亮,並被賈南風所殺

楊駿死後,司馬亮掌握大權,賈南風前門驅虎後門引狼。心有不甘的她如法炮製,她以密詔,引誘司馬瑋誅殺了司馬亮和衛瓘。司馬瑋刀上的血跡還沒幹,第二天賈南風又以司馬瑋矯詔殺害司馬亮為名,處死了司馬瑋。

賈南風以一個漂亮的一箭三調,輕鬆幹掉了楊駿、司馬亮、司馬瑋和衛瓘,奪取了朝政大權。

③司馬倫殺賈南風

賈南風玩一箭三雕,沒想到被司馬倫偷師。八年後,太子司馬遹與賈南風矛盾激化,他被賈南風設計陷害,囚禁於金墉城。

心懷叵測的司馬倫,不斷搓火,唆使賈南風對太子斬盡殺絕。精明了一輩子的賈南風,沒想到司馬倫是條毒蛇,她還沒從殺害司馬遹的興奮中緩過神,司馬倫偽造聖旨,打著為太子復仇的旗號,突然發動政變,將賈南風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大權在握的司馬倫,乾脆將晉惠帝司馬衷囚禁,自己登基稱帝了。

④司馬冏、司馬顒、司馬穎聯合殺司馬倫

司馬倫作死的行為,給司馬家族的矛盾澆了一桶油。

不久,爆發了以齊王司馬冏為首,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共同參與的三王起義。雙方的武裝衝突,導致十萬人喪生。結果司馬倫兵敗被殺,晉惠帝復位。

⑤司馬乂殺司馬冏

晉惠帝復位後,司馬冏理所當然主理朝政。沒想到這傢伙仰仗功勞,把堂哥晉惠帝欺負成孫子,比皇帝還皇帝。

第二年司馬顒宣布發兵徵討司馬冏,並放風說司馬乂是他的內應。司馬冏中計,準備派人攻襲司馬乂,以解決後顧之憂。被迫卷進漩渦的司馬乂,動作比司馬冏快,他率先反擊,突襲皇宮,抓捕並處死了司馬冏。

⑥司馬越、司馬顒、司馬穎聯合殺司馬乂

司馬冏覆滅後,大權落到了司馬乂手中。被摘了桃子的司馬顒很不爽,他聯合司馬穎,與司馬乂展開了八王之亂中,最大規模的武裝衝突。雙方動用了幾十萬大軍,在洛陽附近打了半年之久,傷亡數十萬人。

一直置身事外的司馬越,就在這時候出手了。司馬越時任司空,是一名文官,絲毫沒有捲入紛爭的跡象,所以司馬乂對他毫無防備。就是利用司馬乂的這個疏忽,司馬越在一個黑夜,帶領禁軍,突然逮捕了司馬乂,並將他交給了司馬顒。

司馬顒的部將張方,毫不猶豫地一把火烤焦了司馬乂。至此,八王被幹掉了五王,「三國演義」拉開最后角逐。

⑦司馬越殺司馬穎、司馬顒

司馬乂死後,掌握朝政的是後來居上的司馬穎。也不難理解,司馬穎畢竟是晉惠帝的親弟弟,在司馬顒的支持下,司馬穎被立為皇太弟。

司馬越越想越生氣,他裹挾著晉惠帝發兵十萬,討伐司馬穎,結果卻兵敗逃亡。

十幾年的內亂,各地勢力已經逐步走向軍閥割據狀態,形勢相當混亂。敗亡後的司馬越,反而在幾位弟弟司馬虓、司馬模等人的支持下,又神奇地滿血復活。經過三年的拉鋸戰,司馬顒兵敗逃亡,司馬穎被殺。

司馬越終於走向權力頂峰,不久晉惠帝離奇死亡,史學家認為是司馬越毒殺了晉惠帝。晉惠帝死後,司馬越立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為帝,是為晉懷帝。

司馬越以晉懷帝名義,請司馬顒入朝輔政,沒長心眼的司馬顒昂首入朝。還沒到洛陽,司馬顒就被司馬模派人,掐死在路途。

至此,歷時十六年的八王之亂,以司馬越的勝出畫上了句號。不過,西晉王朝也搖搖欲墜了。

司馬越為何能笑到最後

司馬越能笑到最後,恐怕讓所有人大跌眼鏡。可以說,司馬越是八王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見他的身影,直到收官戰,他才姍姍來遲,而且很經歷了兩次大敗。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司馬越笑到最後了呢?

其一,後發制人的策略,讓司馬越的對手變得很弱中國人講韜略,保守不張揚,這種思想避免了讓自己過早成為別人的靶子,往往出奇制勝。司馬越就是這樣,論血緣,他與皇室關係最遠,論實力,他剛剛移封東海王,資歷很淺。

這因為如此,他沒有過早捲入鬥爭,從司馬亮到司馬乂,一個比一個牛,尤其是司馬倫,龍椅都坐了,似乎勝券在握,結果每一個都敗亡了。

司馬越坐山觀虎鬥,等猛虎們死傷差不多了,他再來收拾殘局,事半功倍。

其二,司馬越的出手時機,選擇得恰到好處司馬越出人意料地「反水」抓獲司馬乂,很多不理解,司馬乂雖然跋扈,但畢竟是「執政黨」,司馬顒和司馬穎是「在野黨」,同為「執政黨」的司馬越為何要幫「在野黨」呢?

其實他們沒看穿司馬越的企圖,司馬乂大權獨攬,他不倒,自己永遠沒機會。所以,司馬乂從執政的那一天起,就上了司馬越的黑名單。

司馬越出手的時機把握得恰到好處,連續數月的戰鬥,讓雙方實力大損。就在司馬顒和司馬穎快撐不下去的時候,司馬越突然動手,正好利益最大化。

其三,司馬越相比諸王,有更深厚的政治基礎司馬越的最終勝出,還有一點很關鍵,他常年任職中央,與中央官員們的關係良好,有相當雄厚的政治基礎。

司馬越跟別的王爺們不同,別人都是以軍閥身份參政,司馬越從頭到尾都是以文官身份參與。這一點很神奇,比如抓捕司馬乂,事實上是一次政變,如果沒有禁軍系統的支持根本做不到。

除了在文官集團中的威望,司馬越還獲得了很多地方勢力的支持。以他的弟弟們為首,他們在司馬越兩次敗於司馬顒、司馬穎後,又將他重新推向高峰。

沒有這兩股力量的支持,司馬越根本沒資本參與八王之亂。

司馬越之死

遺憾的是,司馬越雖然在「八王之亂」中笑到了最後,但是也算不上最終的勝利者。他掌權後,同樣新瓶裝舊酒,前面幾位王爺專權跋扈的老毛病,重現在他的身上。

很多史學家認為惠帝死於司馬越的謀殺,絕非空穴來風。晉懷帝即位後,也與司馬越產生齟齬。

最要命的是,司馬越與曾經的支持者們產生了矛盾,當他害死王延、罷免宿衛、構怨苟晞後,他也走向了政治上的孤立。地方勢力無視中央命令的惡例,就是從司馬越當政時期蔓延開來的。

石勒入侵,司馬越自請領兵徵討,他居然將整個中央中樞機構全部隨軍帶走,導致皇宮無人守衛,宮內太監宮女因為飢餓,屍骸交錯。

令司馬越頭疼的是,胡人勢力今非昔比,日益沒落的西晉政權,再也不是他們的對手。晉懷帝又給司馬越當頭一棒,他頒布詔書,歷數司馬越的罪狀,號召全國勢力,一起徵討司馬越。急火攻心的司馬越,一口氣沒吐出來,把自己憋死了。

本來司馬越終結了「八王之亂」,假如他能吸取那幾位王爺的教訓,以他的威望,還是有重振朝綱的可能性的。只可惜,人在利益面前,極少有不迷失自己的。司馬越踩著別人的鮮血走來,滿以為那是他成功的鮮花,結果他墮落為司馬家族的罪人之一。

相關焦點

  • 八王之亂中,司馬越為什麼能夠活到最後,成為最後的贏家
    在這八個王中,司馬越是活到最後的人。那麼,是什麼原因,司馬越能夠活到最後,成為最終的贏家呢?(司馬越劇照)有人可能說,這是因為司馬越在「八王之亂」中出場時間最晚,一般出場時間最晚的人,都能夠笑到最後。就如同一戰和二戰時期,美國是出場時間最晚的,因此美國也是笑到最後的,是最終的利益獲得者。而美國也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獲得了很大的紅利,讓他崛起成為戰後的強國。
  • 八王之亂5:造反天團全軍覆沒
    這一仗打了好幾年,司馬穎也參與了,後來被司馬越俘虜,絞死於他的故地鄴城,兩個兒子也同時被殺。 司馬顒兵敗後一直在逃亡中,突然收到皇帝諭旨,召他入朝當宰相。沒長心眼的司馬顒竟然毫不懷疑,高高興興奔洛陽而來,路上就被司馬模派的人掐死於車輦上。 八王之亂就算結束了,七個司馬王皆死於非命,東海王司馬越成了笑到最後那一個。
  • 「八王之亂」究竟是怎麼回事
    而司馬炎在繼承人選擇問題上的失誤,直接催化了諸侯紛爭的 風險,釀成了後來的八王之亂。司馬炎的太子是皇后楊豔所生,名為司馬衷,即後來史上有名的昏君晉惠帝。司馬衷從小就十分蠢笨,老師給他講課,司馬衷轉眼就忘。但他是皇后嫡子,在當時所有存活下來的皇子中居長,出於立嫡立長的傳統,司馬衷九歲時被立為太子。
  • 八王之亂一西晉王室「窩裡鬥」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就是一個很 好的例證。公元290年,晉武帝死,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由於惠帝呆痴智障,毫無執政能力,西晉中央爆發了權力內亂。由於這場內亂的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周、長沙王司馬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題、東海王司馬越八王,所以歷史上將這場內亂稱為「八王之亂。
  • 謝德新:八王之亂的根源
    晉室最大的亂戲是「八王之亂」,這個亂範圍之廣,時間之長,反覆之多,殺戮之殘,史上極為少見。正是因為這個亂,晉的國本便動搖了,從此開始走下坡路,王朝的朝氣一點一點黯然失色。  知「八王之亂」者多,但理清這場亂局怕是不易,其原因在於「王」太多,記住這些王的名字都得下一番功夫。王多的原因是司馬氏的生育能力太強,且其男孩太多。
  • 八王之亂3:君臨天下狗尾續貂
    最後司馬冏殺進洛陽,司馬倫被攆下皇帝寶座,住進他囚禁過司馬衷和賈南風的金墉城。時間是301年4月。 沒多久,一杯金屑酒放在他面前。他想起四個月前,他把同樣一杯金屑酒放在賈南風面前。此時此刻,他是否相信輪迴? 司馬倫在皇位上只坐了三個月,典型的過把癮就死。可能靈界也覺得司馬倫太有才了,收去靈界任職了,連同他三個兒子。
  • 軍師聯盟:柏夫人的孩子,一手造就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文史宴
    他又不肯讀書,信奉五鬥米道,特別容易被裝神弄鬼的人迷惑,漸漸的就想要參與皇權的競逐,成為「八王之亂」的關鍵人物。我們都知道歷史書上說,「八王之亂」中西晉皇室子弟自相殘殺,導致中原空虛,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胡趁機入侵,造成了「五胡亂華」。其實「八王之亂」分為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只能說是宮鬥階段,還可以收拾,後一個階段才是不可收拾的混戰階段,而後面這個階段正是司馬倫一手開啟的。
  • 「八王之亂」中嵇紹之死,文人士大夫忠孝節義之間的思索與追求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卻依舊無法改變司馬氏篡權奪位的步伐,終於在晉武帝司馬炎的步步為營之下,司馬氏完成了最後一步,奪位登基為帝。然而四十二年之後,嵇康之子嵇紹在八王之亂之中為了保護晉惠帝而血濺當場。
  • 腹黑不見底的八王之亂
    集中連結如下吧:極簡三國史(爆笑收藏版)極簡兩晉史(爆笑收藏版)極簡南北朝史(爆笑收藏版)史上最簡明魏晉南北朝史幫你理清魏晉南北朝那段歷史末世梟雄司馬懿司馬家族的大一統江山何以如此短命?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這段亂世中很著名的「八王之亂」。也是一團亂麻。
  • 晉惠帝元康元年,中國西晉王朝發生內亂,史稱:「八王之亂」
    晉惠帝元康元年,中國西晉王朝發生內亂,「八王之亂」開始,那麼這場大戰亂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他對西晉的歷史走向又產生了怎樣的深刻影響呢?糊塗的晉惠帝自然難以掌管朝政,便由他得外祖父楊駿輔政,獨攬朝中大權,然而惠帝的皇后賈南風,是一個有政治野心和陰險毒辣的女人,她不滿意中央大權落入楊氏手中,由此密謀奪權,亂源已成。
  • 唐朝藩鎮之亂,西晉就提前上演?這個制度才是八王之亂最大幕後黑手!
    朝中大權落入皇后,賈南風之手。在一系列的爭權奪利的鬥爭中,八王之亂爆發。▲強大的中央軍是魏晉時期中央震懾地方軍鎮的基礎之一一提到八王之亂,我們首先想到的都是因為西晉錯誤的分封制度,才導致八王之亂的爆發,但實際上,所謂的西諸侯國,雖然確實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部隊,但是這些武裝部隊的數量都很少
  • 西晉八王之亂到底有多亂,從惠帝皇后羊氏的遭遇就可以看出來了
    導讀:劉曜稱帝後問羊氏「我與司馬家那小子比誰強?」羊氏答「胡可並言?陛下開基之聖主,彼亡國之暗夫,有一婦一子及身三耳,不能庇之,貴為帝王,而妻子辱於凡庶之手。遣妾爾時實不思生,何圖復有今日。妾生於高門,常謂世間男子皆然。自奉巾櫛以來,始知天下有丈夫耳。」西晉王朝的八王之亂,是我國歷史上為爭奪皇引發戰爭持續時間長影響最大的一場動亂。
  • 八王之亂太複雜?換個視角:妻管嚴與野心家,一地雞毛的豪門恩怨
    但如果我們拋開封建政治、制度、經濟等因素的視角,借鑑電視劇中常見的豪門恩怨模式,就會發現「八王之亂」的脈絡其實很清晰:為了穩固龐大的家業,第一代老闆讓家族內的男丁都身居要職,以輔佐自己不成器的兒子;但由於受太太的影響,挑選了個最差勁的兒媳婦;老闆去世後,接班的兒子成了媳婦的傀儡,家業亂七八糟
  • 西晉王浚參與八王之亂,為了行軍速度,不惜淹死8000婦人,很慘
    反正穿越回去的人不愁吃喝不愁錢財,生活樂得悠閒逍遙。這一些穿越愛好者恐怕最不喜歡穿越過去的一個朝代就是兩晉南北朝時代,因為這是一個風雲變幻,生死難料的朝代。而其中最難的一個朝代是西晉,前期司馬氏和曹魏政權,後期賈南風掀起的八王之亂讓天下分崩離析,隨即五胡亂華,所以,一穿越到這個朝代,不管你是什麼身份,一不小心就人頭落地。
  • 要了西晉命的「八王之亂」,再次證明分封制弊端:每個王都想成皇
    另一方面,西晉平吳後又取消了州郡武備,這是釀成「八王之亂」的主要原因。 太熙元年(290),晉武帝因荒淫過度病死,年55歲。太子司馬衷繼位,即晉惠帝。 惠帝是一個庸劣的下材。宮人們背後都說他蠢鈍如豬。有一天他在御花園中玩,聽到蛤蟆叫,問左右侍從:「此鳴者是為官,還是為私?「左右答道:「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 軍師聯盟:司馬師斷子絕孫導致了八王之亂|文史宴
    近期《軍師聯盟2——虎嘯龍吟》專題:柏夫人的孩子,一手造就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石亭之戰名氣不大,卻是曹魏滅亡的開始此人堪稱呂布第二,卻死於司馬懿之手馬謖上山紮營其實深通兵法,失街亭另有原因姜維把五胡亂華推遲了十年此人用兵完爆司馬懿,他才是諸葛亮最大的對手劉備第二為何成了司馬懿的死黨
  • 《三國全戰:八王之亂》評測8.7分 西晉亂不亂,由你說了算
    由於皇帝的政策和皇室的內亂,一瞬間權力分散、諸王並起,八王之亂的大幕因此拉開。  這並不是一段特別有名的歷史時期(尤其是和三國比),然而它卻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八王之亂過後,西晉王朝元氣大傷,而遊牧民族則趁勢崛起,引發了後來的五胡亂華、漢人南遷、民族融合等一系列大事件。
  • 吳楚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為何產生?背後都是新舊制度的激烈交鋒!
    在中國的「權利遊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吳楚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那麼二者究竟為何產生?結果:周亞夫領導有方,七國之亂迅速被平定,西漢中央集權加強。(二)八王之亂時間:公元291年,公元299-306年朝代:西晉原因:司馬炎篡魏之後大肆分封,不少王室子弟成了地方封國之主。惠帝時期,皇后賈南風為了掌權,暗地勾結諸侯王意欲剷除楊氏外戚,後激起了皇室長達數年的權利鬥爭。
  • 《全面戰爭:三國》DLC《八王之亂》:以歷史遊戲的標準來說還不夠好丨觸樂
    單從內容的豐富程度來說,《八王之亂》似乎並不遜色於售價38元的《諾斯卡》可一旦開始考慮故事背景,《八王之亂》就沒那麼好了從「全面戰爭」系列的角度來看,《八王之亂》是一個不錯的DLC,但從《全面戰爭:三國》的故事背景來看,《八王之亂》卻完全不是合適的劇本。
  • 大家熟知的司馬懿,歷史評價為何極差?「八王之亂」時早已去世
    司馬懿可謂是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歷史愛好者們說到他無不咬牙切齒、恨之入骨,甚至將對中國人民造成沉痛災難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也歸咎於他。客觀的說,這兩次戰亂發生時司馬懿已去世數十年,說他造成了這兩次動蕩實在是有失公允。不過司馬懿的口碑確實是差,在民間他以奸臣的形象出現;在官方的正史中也多被指責,如司馬光就在資治通鑑中痛批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