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長假,票房最高、口碑最好的片子當屬《我和我的家鄉》了。自上映以來,這部片子便在同期電影中一騎絕塵,豆瓣評分7.4 ,總票房突破20億,是絕對的王者。
《我的我的家鄉》總票房突破20億
獲得如此佳績,一方面是借了去年爆款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光,兩部電影名字和呈現形式均差不多,號稱姊妹篇,所以,看過上部電影的觀眾便自然而然對該片充滿了期待,自願買票;另一方面是該片聚焦小人物與自己家鄉的故事,讓觀眾極易產生共鳴,再加上,操刀本片的導演們確實都很有才,把五部故事短片導得跌宕多姿,既搞笑又煽情,所以,它能成為爆款也便順理成章了。
《我的我的家鄉》海報
很多觀眾看完影片後,都下意識拿五部短片相比較,想對比一下哪部更好看,在此,簡單聊聊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必須承認五部短片都很好看,但如果非要從藝術水平上論個高下,還是可以從短片的創意與情節編排上加以比較的。
第五名:《神筆馬亮》
《神筆馬亮》講述了某優質畫家馬亮瞞著妻子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投身到老家——東北某山村的建設中,最後,以一己之力帶領村民發家致富,並獲得妻子諒解的故事。
《神筆馬亮》海報
很多觀眾將它評為最好看的故事短片,原因是沈騰、馬麗這對喜劇明星表演風趣,故事很搞笑,這點我是承認的。不過,我個人認為搞笑歸搞笑,但劇本有兩個問題:一是選題創意不足,這其實就是一個非常老套的有志青年回村建設家鄉的故事;二來電影情節處理上沒摸清重點。
於觀眾而言,我比較關心的是馬亮如何採取改革措施,通過自己的繪畫藝術帶領全體村民致富的,但導演對此卻著墨甚少,而把重點用在他與妻子的「鬥智鬥勇」上。而據說故事是以畫家馮亞珂在家鄉扶貧的事跡進行改編的,原型人物在建設家鄉過程中,建立了寫生基地,確立「手繪小鎮,田園老家」的理念,打造特色經濟。同時,積極解決村民貧困問題,並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而這些事兒在影片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嚴重削弱了主題。
《神筆馬亮》劇照
與此同時,影片沒有對鄉村改革之前的風貌進行較好的展現,導致改革前後缺乏鮮明的對比,從而令觀眾無法更好的感受到馬亮多年努力所獲得的成果有多麼驚人。凡此種種,使這則故事丟了很多分。
第四名:《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講述了一位身處異國的老教師突患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他腦海中想到的全是他年輕時支教浙江某鄉村時和同學們講最後一堂課的情景。為了圓他這個夢,老教師的兒子帶他從國外飛回該鄉村,並和村民們聯合起來還原當年最後一課的場景,結果,老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識破真相,激動地發現當年所教的學生已經長大成才,而當年的鄉村也在這批學生的建設下日新月異,改變了當年的落後面貌。
《最後一課》海報
這個故事在創意上相對較好,將一個支教故事,用浪漫的筆觸重現出來。在立意上,兼具家國情與故鄉情。同時,情節處理跌宕起伏,很抓人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範偉舉手投足表演得很到位,以至於很多觀眾都看哭了。
《最後一課》劇照
但這個故事缺點也很明顯:一是範偉操著滿口東北話,和浙江地區環境格格不入;另一個是故事情節雖然浪漫多彩,但村民忙裡忙外共同為老師恢復最後一課場景的設定缺乏現實基礎,有點像晚會小品的套路。須知高級的喜劇縱使搞怪,也一定是在現實基礎上加以演繹,而這種純虛構、純為歌頌而歌頌的作品往往不得人心,所以,其缺點在於劇情不如其他幾個故事接地氣。
第三名:《回鄉之路》
《回鄉之路》講的是陝西「沙地蘋果」經銷商喬樹林為了建設家鄉,試圖通過栽種沙地蘋果,改變當地的自然環境,同時,希望把「沙地蘋果」推廣出去,帶領家鄉人共同致富的故事。
《回鄉之路》海報
我認為這部電影拍得很有現實感,情節也很好,反轉比較自然,不生硬。鄧超飾演的喬樹林為了推銷蘋果,絞盡腦汁尋找推銷渠道,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得不說一些大話來彰顯自己的身份,以至於大家都覺得他的個騙子,而事實上,他這麼做乃是被逼無奈,由於他把錢都搭在了「沙地蘋果」上,導致手上已經沒了錢,但為了談生意又不得不對自己加以各種「包裝」。最後,大家在聽學生演講的過程中發現喬樹林原來是個很無私、很偉大的人,並向他施以援手。
《回鄉之路》劇照
這則故事貴在無論人物的動機,還是最後的反轉都能得到合理解釋,是完成度較高的作品。唯一的不足是創意仍然停留在個體對家鄉的建設上,顯得老生常談。
事實上,《神筆馬亮》、《最後一課》以及《回鄉之路》三部電影所涉及的故事創意,無論支教還是個人放棄前途投身自身家鄉建設在以前的電影中屢見不鮮——注意,我的意思不是說它們的故事不夠好,當然,我也知道這些故事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只是單從創意角度來看,類似的題材有很多。相反,《北京好人》與《天上掉下個UFO》則更有新意,而《天上掉下個UFO》又比《北京好人》技高一籌。
第二名 《北京好人》
《北京好人》講的是農村醫保普及的問題。張北京的表舅患了甲狀腺瘤沒錢看病,張北京無奈之下,想辦法讓對方冒用自己的醫保卡,結果,鬧了大烏龍,被識破真相。之後,故事突然發生轉折,張北京帶表舅回老家養病,才發現表舅媽已經幫表舅辦了醫保卡,原來,醫保卡在農村已經普及,只可惜張北京和表舅都還不知道。
《北京好人》海報
這個故事貴在選題貼合現代生活,是老百姓都關心的問題,具有時代感。而且創意非常新穎,不落俗套,潤物細無聲地展現了醫保卡在農村普及前後的區別,令人讚嘆導演表現之精妙。同時,葛大爺一如既往自然、幽默、舒服的演技,也是其加分項。
第一名《天上掉下個UFO》
很多觀眾認為這則故事鬧哄哄的,和其他幾則故事相比有點不太「正經」,但我覺得這則故事非常棒:
首先,拍出了陳思誠獨有的喜劇風格特點。
在所有短片中,《天上掉下個UFO》可能不是大家都喜歡的,但一定是最有特色的,且和陳導的代表作《唐人街探案》的風格很像,即看上去有點鬧哄哄、無釐頭,但很搞笑、很現實,一看就是陳思誠風格。如今,隨著趙本山、周星馳等喜劇之王退居幕後,絕大多數導演的喜劇作品都缺乏鮮明的風格特點,唯有陳思誠拍的喜劇獨樹一幟。具體到本片中,他能在如此短的篇幅內,拍出屬於自己的風格,與他人的作品區分開來,本身就是一種很高的造詣。
《天上掉下個UFO》海報
其次,這則故事創意很新穎,有時代感。
《天上掉下個UFO》沒有按照常見的支援家鄉的套路去拍,而是採用了意想不到的角度去切入:貴州某村驚現UFO飛碟,藉助媒體的宣傳,村長大力開發特色旅遊經濟,而後《走進科學》欄目團隊前來揭秘,經過重重探索,發現原來飛碟是當地一位網紅髮明家所創造的,他之所以創造這樣一個飛碟是為了能解決貴州山區交通難的問題,以期讓他當年因山地阻隔,而無法相見的姑娘看到。之後,影片順其自然引出了這些年國家興建貴州公路,交通日新月異的情況,並通過俯拍鏡頭讓我們看到了一派公路交織的壯觀景象。
《天上掉下個UFO》劇照
很明顯這個故事的劇情是超出大家意料的,其情節設計是非常新穎的,再加上,加入了「自媒體」、「直播」、「網紅」等因素,使故事非常具有時代感。
最後,這則故事中不僅有對家鄉的讚美,也指出了時代的弊病,有讚美,也有反思,完整度最高。
其他作品無不是讚美新時代自己家鄉產生的好的變化,但凡事不可能盡善盡美,家鄉變化中肯定也有些不足。但縱觀其他幾部作品,都忽視了家鄉變化中不足的部分,淪為徹頭徹腦的主旋律。
唯有《天上掉下個UFO》,導演保持了冷靜與客觀,既向我們展現了家鄉好的變化,同時,也諷刺了一些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比如,當今自媒體在沒任何根據的情況下,瘋狂炒作,斷章取義,將UFO事件鬧得人盡皆知,這種做法是否正確?再比如,當地人民藉機開發外星人特色旅遊經濟,把好好一頓飯弄得花裡胡哨的做法,是否恰當?導演以幽默的敘事,讓我們作出反思,這就是該部短片的犀利之處。
《天上掉下個UFO》諷刺現實
綜上可見,《天上掉下個UFO》從風格到創意到思想以及整體完成度都當屬五部短片中的最佳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