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姐妹篇,今年的《我和我的家鄉》延續了前作拼盤電影的概念,由五個導演分別講述五個代表性的家鄉故事。
由於我個人對拼盤式電影的先天不喜,原本對《家鄉》不抱太大希望。但是沒想到,在疫情過後的第一個假期檔,《奪冠》由於提檔沒濺起太多水花,《姜子牙》上映後又火速口碑崩盤。縱觀同期電影,竟然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以至於完成度和觀影體驗多多少少都還算有亮點的《家鄉》橫掃國慶檔,叫好又叫座,截止目前,累計票房已達25億,甩第二名姜子牙將近10個億。
與去年《祖國》七個導演分別講述七個時間段的故事不同,《我和我的家鄉》所拍攝的都是當代人的家鄉記憶,不同的則是所選取的地域分為東(浙江)、西(陝西)、南(貴州)、北(東北)、中(北京),覆蓋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
農村醫保、扶貧、支教、生態治理,都是當下社會的熱點和痛點。對比單純的喜劇多拔高了內涵,對比單純的歌頌又更具有現實意義。
這個作文命題,可以說給的相當考驗導演功力了。
而拼盤電影的最大樂趣,也就在於對各個名導作品的打分了。畢竟題目給你了,這個獻禮是優秀還是拉胯,比比就出來了。
先說我個人給的排名:《最後一課》=《神筆馬良》>《北京好人》>《回鄉之路》>《UFO》。
接下來我就按照影片順序分別點評一下。
【北京好人】
設定上延續了去年《祖國》裡《北京你好》的設定,甚至在續作中還可以看到葛大爺帶著奧運時的帽子,也可以說是一個小彩蛋了。
故事上比較簡單也比較平淡,沒什麼精心設計的小橋段或者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是不得不說演員是真的優秀,葛大爺和一眾配角的演技絲毫沒有表演的痕跡,而像是就是截取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一個小片段搬到大熒幕上放給你看,非常有生活的煙火氣。
葛大爺飾演的「張北京」滿嘴跑火車,平時有點自私,但是大義面前又樂於奉獻的形象,非常的接地氣。很可能你身邊就有「張北京」這樣的小市民,讓人很有代入感。
表舅那種樸實憨厚老實的性格,小護士和醫生在遇到熟人時自然地嘮家常的神態,也都演繹得淋漓盡致。
故事選材也很不錯,聚焦農村醫保問題。不同於城鎮職工醫保,農村醫保可以說近10年來才逐步得到解決,且目前也仍舊在完善進步中。影片中張北京決定用自己的醫保卡給表舅看病時說的那句「醫保不就是給人看病的,給誰看不是看」也隱晦的拋出了對於醫療公平的思考。
【天上掉下個UFO】
說實話,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我就有不好的預感,一股濃濃的廉價喜劇味。看完之後果然不出我所料,整個作品簡直可以說是各種元素堆砌出來的奇形怪狀的怪物。
主角人設copy手工耿,王寶強、劉昊然的人設直接從《唐人街探案》系列裡抄,村幹部和企業家除了畫麥田怪圈沒起什麼作用。至於佟麗婭… 算了,她美就夠了。
劇情上也荒誕又無聊。對比開心麻花的《神筆馬亮》,雖然在農村扶貧還瞞著妻子全村裝俄羅斯的設定也很荒誕,但是畢竟有趣且自洽。但是陳思誠這個,不管是民科造無人飛行器,還是用UFO當噱頭製造旅遊景區,都有種把觀眾當傻子的奇異觀感。
雖然劇情上用了大量直播帶貨、短視頻等熱門元素也能看出來不是完全不用心。但是最終呈現出的一眾好演員敵不過拉跨劇本的效果,還是不得不讓人擔心春節檔上映的《唐探3》。
【最後一課】
五個故事中唯一一個煽情色彩大過喜劇色彩的故事。也是看哭了一眾觀眾的故事。也是在劇情安排和敘事結構上最像電影的一個故事。
受制於題材和表現形式,《家鄉》這樣的拼盤電影總是難免拍的像小品。畢竟要在30分鐘內講明白一個故事,就只能簡化結構和人物形象,很多電影表現手法也受制於時間很難運用。這也是我不喜歡此類電影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範偉主演的這個支教教師的故事,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力呈現了電影的質感。故事後半段眾人的謊言露餡範老師失魂落魄走出教室後的場景,僅用現實與過去相交叉的畫面,不僅展示了鄉村二十年來的變化,也交代了範老師二十年前最後一課的心結所在——因為沒有拿回彩色顏料對孩子的愧疚之情。而在道路的盡頭,是小男孩畫中的彩色的校園和已經成為設計師的小男孩。
曾經那個連一盒彩色顏料都沒有的山村孩子,已經成為了閃閃發光的設計師。而最初在他心中種下種子的,就是面前這個連親兒子都認不出的老人。這個故事沒有刻意的去煽情,但就是溫暖的讓人感動。像是春天裡閉上眼睛站在陽光下,眼球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溼潤了。
特別讓人驚喜的是這個小學竟然是現實取景的。去網上搜了照片,真的是夢想中的學校了。預感會成為新的網紅景點。
【回鄉之路】
講述大西北的故事選擇了毛烏素治沙。
閆妮飾演的知名女主播受邀參與家鄉學校的慶典活動,路遇鄧超飾演的喬樹林。喬樹林墨鏡一戴,裝模作樣,上來就攀關係,簡直把電影裡說的「現在社會上有一種騙子,打著老鄉的旗號假裝跟你很熟。」這句話做了個實。
喬樹林一邊欠著巨額錢款被不停催債,一邊滿嘴跑火車拽著閆妮騙取帶貨名額。活靈活現演出了奸商的嘴臉。到了校慶時,小男孩在講臺上的演講,才揭開喬樹林真實面目。外表的欺騙和虛偽只是為了那顆建設家鄉的炙熱內心罷了。
這樣的反轉雖然套路,但也直白的直擊內心。
現實中毛烏素沙地位於陝西省榆林市,被稱為沙地之城。風沙危險了當地的生產勞作甚至當地人的生存。1959年以來,人們開展了改造沙地的巨大工程。四代治沙人花費半個多世紀,把五千萬畝沙地變成了綠洲。現在,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這意味著毛烏素沙地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
電影中鄧超飾演的喬樹林的原型、沙地蘋果發明人是榆林人張炳貴,現實中,已經年過70的他,經過多年種植沙地蘋果的努力,終於在2018年實驗成功了沙地蘋果。
沙化治理的成功,離不開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向英雄們致敬。
【神筆馬亮】
不得不說開心麻花對於喜劇的把控真的是非常成熟的。包袱幾乎遍布每一個角落,並且以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式給你抖出來。整個故事一氣呵成酣暢淋漓,而且開心麻花的風格非常突出,甚至有一點工業化的意味。
導演能把所有的梗都拉到自己的節奏裡,有一點萬能公式的味道。同樣的事放在好萊塢大片裡可能會被噴流水化作業,但是在一個國產喜劇電影,還是任務片裡,則可以稱之為亮點了。
除去結構上的成熟,這個故事的點子可以說是最有創新精神的。神筆馬良是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洪汛濤先生創作於20世紀50年代的童話故事。原作中熱愛畫畫的馬良得到了「落筆成真」的神筆後,不是為自己畫畫,也不為權貴畫畫,而是給窮人畫犁耙、畫耕牛、畫水車、畫石磨……
影片中的馬亮也和原作的馬良一樣,擁有繪畫天賦而為貧困鄉村的建設做貢獻。當馬良畫在鄉村的牆面畫和鄉村實景虛實重疊時,仿佛真的把馬良的神筆搬到了大熒幕一般。最後的稻田畫也足夠震撼。當馬麗在觀景臺上準備來拔高一下價值觀時,讓觀眾覺得「果然主旋律」時,沈騰用一句「這是觀景臺,不是主席臺」巧妙地把戲截住。點到為止,真是高明。
總的來說,《我和我的家鄉》五個單元的故事雖然優劣明顯,但是也都在及格線以上,還是要比《我和我的祖國》中「白晝流星」這樣應付交差式的作品強不少的。雖然因為篇幅等各種原因小瑕疵不可避免,然而大體還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你最喜歡《家鄉》中的哪個作品呢?來評論區討論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