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打組合牌還能奏效嗎?

2021-01-17 澎湃新聞

原創 毒Sir Sir電影

Sir說好的。

國慶檔,一部部來。

今天必須輪到它了——

我和我的家鄉

前瞻Sir已經寫過。

五個導演,五個單元,百億陣容,《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

這套組合牌還能奏效嗎?

票房說明了問題——

上映第三天,票房逆襲登上第一。

同期全平臺口碑第一。

一路歡笑淚水,沒想到闊別春節檔這麼久,我們這才等來了2020年第一部合家歡。

從《祖國》到《家鄉》,主旋律終於開始面對這一現實——

必須通過自身的質量贏得觀眾的讚賞了。

《家鄉》,又一次達成了任務。

國慶檔脫穎而出的為什麼會是它?

在Sir看來《家鄉》正好佔了三點——

天時。

國慶的同時也是中秋,團圓的氛圍到位了。

地利。

一說到家鄉,那處處都是主場。

人和。

它抓住了「最大公約數」。

《家鄉》很難單純從電影的角度去看。

看懂它,更像是看懂了這片廣闊的幅員裡,一串心靈的密碼。

Sir為你一一解讀。

01

交響

什麼是家鄉?

它可以是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是人生的前站,一個我們圍繞其畫出人生軌跡的圓心。

具體到每個人的記憶裡,可能會有不同的樣子——

幾個親友,一段鄉音。

幾棟建築,一處老宅。

一種味道,一段記憶。

一處遺憾,些許不甘。

實在難以歸納為一個故事。

而《家鄉》的巧妙也在這,用《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天南地北的五個故事,完成了一幅家鄉的拼圖。

Sir已經看到了網友N多種對這5個故事喜愛程度的排序。

《家鄉》在國慶檔中的一個優勢,就在於豐富。

你說眾口難調?

那來個自助餐怎麼樣。

五個導演,五種風味,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最中意的那個。

《北京好人》,寧式瘋狂喜劇。

一出場就讓人忍俊不禁。

兩個鋥亮的後腦勺。

為了治病,要冒用醫保卡,表舅和外甥,得互換身份。

可他們,即使剃光了,長得是一。點。不。像。

身高、膚色、口音,哪哪都不對。

在信息化辦公的如今,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怎麼辦?

自然是使盡渾身解數。

依然是寧浩擅長的,草根的百態與頑強生長。

《天上掉下個UFO》,「唐探」式混搭。

這黑超,這步伐。

向我們走來的是唐仁秦風舅甥倆?

不。

他們是導演和小跟班,探的也不是案,而是一樁UFO神秘事件。

混搭了懸疑、土味科幻,還有……

玩梗。

露天電影放的,是剛才出場的寧浩導演的片子。

一群人逼問當晚為什麼沒去看電影,他們說不是電影不好看,是電影的演員不好看。

這一下順帶牽連了即將出場的徐崢和沈騰。

說來就來——

《最後一課》,猛然被徐崢戳中淚點。

有多猛呢?

有人工降雨那麼猛。

範偉飾演的大學教授,在瑞士患上阿爾茲海默症後,突然想回到當年支教的鄉村。

而長大的學生們。

齊心協力,幫助老師回到記憶中的1992年。

老校舍,復原。

桌椅板凳,做舊。

學生,請小演員,書本,也是全部照搬當年。

甚至為了還原《最後一課》的情景,所有人忙前忙後,連打雷下雨都模擬得活靈活現。

雞飛狗跳中,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

《家鄉》從不同的角度進攻,尋找著你內心破防的那個點:

對家鄉親友思念,對於童年的回味,對於老師的感恩,對時光飛逝的感傷……

不夠?

那它再使出一招——

02

變奏

不可否認。

整部《家鄉》有一個基調——

誰不說咱家鄉好~

得兒喲依兒喲~

但你以為它是一個概念走到底的地方宣傳片?

當心。

在主旋律下,可藏著幾根不順滑的倒刺。

如果說《家鄉》是一場命題作文。

你拿到這個題目,會從什麼立意去寫?

「我愛我的家鄉」「長大了要為家鄉做貢獻」「我的家鄉好風光」「家鄉,是一生的牽掛」……都是熱門選項吧。

你做學生的時候這麼寫,一定不偏題。

但你成年了。

經歷過和家鄉的一次次分別、留戀、撕扯。

感受,還會是滿分作文裡寫的那麼簡單嗎?

在Sir看來,《家鄉》最感人的,倒還不是熱情洋溢的讚頌。

而是對家鄉與個人之間。

複雜的體味。

一場戲就能明白。

表舅問張北京最近過得如何。

注意張北京的表情。

嘴上笑著回話,但眼神開始躲避,沉下臉來。

——「挺好的」。

——「我裝的」。

身在北京的他,成了老家親戚眼中的牛人,有關係,有本事。

是的。

在鄉親面前,誰都想拿出風風光光的面子給人看。

但實際上呢?

在家鄉外的日子,只有自己知道。

《家鄉》裡,表達對家鄉的感情,不是只有一個維度。

比如。

我們都說要熱愛家鄉。

但愛沒有條件嗎?

《天上掉下個UFO》中,阿福村因為出現UFO異象,成為網紅村,帶動了當地經濟。

什麼外星人之鄉啦,外星人特色菜啦,凡是能蹭的概念都蹭上。

眼熟嗎?

像不像你踩過坑的,開發過度的偽文化(民俗)旅遊景點。

外星人當然沒來過阿福村。

但查出真相後,應該怎麼選擇呢?

黃渤飾演的發明家覺得,應該想把真相公之於眾。

但這樣一來,外星人特色旅遊也就化作泡影了。

村長覺得,什麼是良心?讓鄉親過上好日子才是最大的良心。

最後的解決辦法,大家可以自己去評判。

Sir就提醒,說愛很簡單,可是一到實際處,又會遇到很多兩難。

《家鄉》表達的是——

我愛家鄉,但我更愛家鄉的真實。

唯真實。

這愛才長久,可靠。

再看。

一說到家鄉,想起的總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

但家鄉是沒得選的嗎?

《最後一課》,範偉的記憶飄回他最牽掛的地方——

望溪村。

可嚴格意義上,這不是他的家鄉。

他只是來到這裡當了十年的鄉村教師。

一心只想著他鄉這群山裡的孩子,想著他們的未來。

漸漸地,他鄉變故鄉。

他化作春泥,膏沃了這片鄉土。

原來。

人除了故鄉,還可以有第二故鄉。

故鄉不是一個固定的坐標。

而是人與土地血脈相連的地方。

這些。

都是《家鄉》對我們熟知的感情,再一次的發問和延伸。

是家鄉的主題曲變奏。

03

餘音

《家鄉》是國慶檔中最長的一部電影。

153分鐘。

也會是餘音最長的一部電影。

看完了《家鄉》,但Sir覺得家鄉的話題遠沒有結束。

在城市化,現代化的背景下。

家鄉逐漸變得縹緲而淡漠。

同時,又是一個在心底不斷發出呼喚的烏託邦。

在逃離和回歸之間。

時代的浪潮將我們推來推去,不知所往。

遠一點,留守兒童問題,農民工進城問題,地方青壯年流失,鄉村衰敗問題。

近一點,小鎮做題家,996,年輕人買房難,結婚難,立足難……

你的家鄉是什麼樣?

你與家鄉的關係緊張嗎?

在《家鄉》裡,我們看到截然相反的兩種展示。

《回鄉之路》。

西北黃土高原上,黃沙漫天,環境惡劣。

家鄉的環境,侵蝕著人的生存空間。

求發展?

只能逃離。

鄧超飾演的喬樹林,做作,失態,摳門。

這背後,是一個想要改變家鄉的人的無奈和窘迫。

《神筆馬亮》。

是另一番狀況。

沈騰為了扶貧工作,背著媳婦馬麗,以去俄羅斯留學為名,投身到農村家鄉,還讓扶貧的整個村子陪他撒謊。

非常有想像力。

把東北農村,變成歐洲風光。

在村委會搭建聖彼得堡的宿舍。

讓村民戴金髮,村長畫歐式雙眼皮。

最後,一旦有穿幫風險,立馬時間暫停假裝信號不好。

太多人嚮往遠方的殿堂,他卻覺得近處的家鄉,處處是藝術生命力。

《回鄉之路》和《神筆馬亮》是惡劣與美滿的兩個極端。

我們的家鄉,分布在中間。

有時不舍,有時嫌棄。

是一個欲說還休的矛盾集合體。

誰不希望榮歸故裡,衣錦還鄉?

家鄉的小路,是笑臉相迎的,家鄉的炊煙,是撫慰鄉愁的,連家鄉的牛糞都是青草的香味。

但對於那些帶著一身失意疲憊,投歸故鄉的人呢?

我們總說「近鄉情更怯」。

怕家鄉變得不再認識,怕自己沒臉面對家鄉。

但其實,家鄉遠比我們想得更寬厚博大。

你不會不記得吧,費翔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

我曾經豪情萬丈

歸來卻空空的行囊

那故鄉的風 和故鄉的雲

為我撫平創傷

故鄉的風,故鄉的雲,迎接著每一個還鄉的遊子。

看《家鄉》。

打開的是我們的心結。

當年輕人被壓得喘不過氣。

在成噸的壓力面前找不到希望的時候。

家鄉,是永遠的守望。

回家看看吧。

那裡不是總有偏見,不是永遠一成不變,不是只代表著衰老和消逝。

如果說《祖國》回顧的是過去。

那麼《家鄉》說的更多的,是理想與未來,是年輕人在上一代背井離鄉的大潮後,內心裡新的方向。

在Sir看來,比起國慶檔,更應該說《家鄉》屬於「中秋檔」。

為什麼我們總是把故鄉和月亮聯繫在一起?

因為我們頭頂的月亮,李白看過的,蘇軾看過的,都是同一個。

當我們舉頭望月時,漂泊的你,和故鄉的親人,共享的是同一刻。

一輪明月連接古今。

一片鄉情牽動兩地。

今年,除了賞月。

《家鄉》成了我們與家人的另一個觀賞項目。

說到底。

它為什麼能俘獲我們「最大公約數」?

不是因為拍出了完美的家鄉。

恰恰相反。

它在說家鄉也像月亮一樣,也曾殘缺,也曾被雲遮蔽。

但總能等到一天,我們會重遇月亮的圓滿與光明。

我們。

不都共同期盼著那一天。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

原標題:《國慶檔冠軍,今天總算讓我看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家鄉》火了!但電影裡的這些細節,你真的看懂了嗎?
    說起今年電影國慶檔的冠軍,相信大家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是《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製作上也採用了類似的「配方」。電影上映之前,許多人都擔心這套組合拳是否還能奏效,但顯然,《我和我的家鄉》為我們交上了一份滿分答卷。
  • 《我和我的家鄉》:鄉愁,無藥可解的寂寞
    最近,《我和我的家鄉》火得不行。國慶長假,我也去一趟影院。果然是名不虛傳,電影很好看。150分鐘的片長,獨自成章的5個故事,讓人看著不累,也沒有拖沓感。明明是喜劇,為啥會看哭了呢?這與電影「走心」版預告和「喜極而泣」版海報,不謀而合。
  • 看了《我和我的家鄉》能給打幾分呢 我打十分
    自從看了《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後我感覺這個電影真好,是最貼近現在時代的步伐,不知道看了這部電影的朋友們能給打幾分,如果十分滿分我就給打十分,下面我們看一下故事;圖片來自網絡1、看了葛優的片段後,讓我感覺到我們的鄉風是那麼淳樸,親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們的醫保卡在這裡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 《我和我的家鄉》合格了嗎?
    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朋友說《家鄉》拍的比《祖國》好多了。我倒是沒覺得二者對比哪個明顯更好些,單就《家鄉》這部電影來說,作為一個國慶檔獻禮片,能把八股文處理成喜劇並且勉強的串聯起來,也算是合格了。 《北京好人》挺好笑的,但是總體拍的確實說不上好,雖然葛優站在那裡就想讓人發笑,表舅的河北衡水口音也給我一種親切感,人物塑造的非常立體。寧浩細節處理的很好,張北京和表舅面對面站著,一個在這頭,一個在那頭,背景是那輛張北京一直想買的車和表舅的摩託車,衝突點強烈又和諧。
  • 《我和我的家鄉》:這裡面沒有我的家鄉
    兩部影片誰好誰壞,很難簡單地說出一二三,但《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名字上看是一脈相承,上映時間也都是國慶檔,所以很容易將這兩部影片比較,同樣都是主旋律,同樣的敘事手法,幾位導演每人負責一個章節。這使得觀眾我坐在影院時,走出影院後,不斷地進行著比較。
  • 張藝謀打滿分!《我和我的家鄉》哪個單元最出彩?你打幾分?
    《我和我的家鄉》首映禮上,張藝謀曾自信地說:「我給這部電影打滿分!」它不但一天之內掠走2.6億票房,還繼《我和我的祖國》之後,贏得極佳口碑。目前,3.6萬多人參與的某瓣評分,維持在7.5分,64%的觀眾慷慨給出4星,甚至是5星的好評。筆者給出的評分是:8分。
  • 因為《姜子牙》所以為《我和我的家鄉》打call!打call!
    文|開心槳圖|來源網絡侵刪為《我和我的家鄉》瘋狂打call!一般好幾部「佳」片齊放時,我都會選擇第二天觀看一是為了看反響挑選出上乘之作,第二則是因為第一天實在太擠了。起初是為了《姜子牙》去的,被網上那冰火兩重天褒貶不一的影評搞得暈暈乎乎,就打算「以身正道」看看這部借《哪吒》東風的電影是馬良還是敗筆,但沒想到第二天還是滿座,來都來了又不能放棄就選擇了網上也是誇讚與諷刺並存的《我和我的家鄉》。
  • 《我和我的家鄉》豆瓣7.6分!還能複製我和我的祖國的輝煌嗎?
    我和我的家鄉我們聽起來就和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是一個類別的,從劇情形式上來說,也都是不同的導演負責不同的一個單元,在一起播出的,所以有了去年我和我的祖國的高口碑和高票房,我們對這一部也是非常期待的。目前我們看到豆瓣評分已經出來了,達到了7.6分,對於一部電影來說,這個分數也算是可以的。
  • 《我和我的家鄉》影評
    大家好,我是王俊俊。今天是我第1286天不斷更給大家做分享。今天給大家回饋一下,國慶第一部大片,《我和我的家鄉》。整體來說,《家鄉》比《我和祖國》要好,可能因為不需要全是正劇,喜劇類型和家鄉主題更接地氣,也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 《我和我的家鄉》——重慶版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正在熱映「只是想身在遠方,還能用上屋頭的東西吧。」小林是這樣說著。,作為一個長壽人,對自己家鄉的美食和風景是十分自信的。 「不管它是不是網紅,它都是我的家鄉。」柯柯這樣說著。關於我和我家鄉的故事,好像永遠都說不完……今日互動:你的家鄉在哪? 你和家鄉有什麼小故事嗎?
  • 《我和我的家鄉》重慶版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正在熱映,五個來自不同地方、身份也不為相同的小人物,用他們平凡的生活構成了五個小故事。 故事裡有笑有淚,有苦有甜,歸根結底,所有結局都指向一處——家鄉。此時此刻,每個人應該都會想起自己的家鄉,而且關於家鄉都有屬於自己的回憶。
  • 《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破億,遠離家鄉的你,想家了嗎
    今天國慶的電影檔出現了一部讓人感觸極深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它是去年票房冠軍《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講述了祖國東西南北中五個不同地域的城市與鄉村的小人物在全民醫保與全面脫貧的背景下生活美滿的故事,同時,它也在向我們訴說:無論我們走得多遠
  • 《我和我的家鄉》吐槽一下子
    《我和我的家鄉》吐槽一下子昨天陪著妻子和女兒一起在電影院看了《我和我的家鄉》,如果客觀評價,挺好看的一部影片,但如果用影評人和社評人的角度來看,其五個故事的深度和真實度,都太單薄了,單薄的原因在於,這是一篇命題作文,而但凡命題作文,是很難敲擊到人的內心最深處的,所以可以這樣歸納,這是一部上佳的讓人歡樂的單薄的喜劇電影,這是一部並不太好的無法敲擊心靈的幽默的社會學電影
  • 說說《我和我的家鄉《》
    昨天看了疫情以來的第一場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幾個故事都是小人物的小事,卻又都和國家大事緊緊貼合,比如農村醫保,比如教育,比如扶貧脫貧。主要演員和絕大多數配角也都很演技在線,動了感情、花了心思,葛優雖然有個造型很像喇嘛,演北京好人卻駕輕就熟;黃渤、沈騰的故事喜劇性比較強,二人演繹起來更加得心應手,笑中有淚的效果要更好些;範偉、徐崢、
  • 《我和我的家鄉》你看懂了嗎?
    一部《我和我的家鄉》讓觀眾笑淚齊飛,收穫了久違的歡樂與感動。 故鄉今夜思千裡,華燈璀璨待君歸。《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五個單元,五個故事。東西南北中——橫跨祖國大江南北。在時代發展洪流之中,透過保安大哥、快遞小哥、草根網紅、鄉村教師、駐村書記等平民英雄的視角,講述關於變化、選擇、親情、奉獻和奮鬥的故事,喚起中國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
  • 我在湛江建高樓——觀《我和我的家鄉》有感
    去年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還記憶猶新,感懷祖國的繁榮和昌盛。今年「家」與「國」喜相逢,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便成了我的「對口菜」。五個故事的主角用不同的方式建設著家鄉,詮釋了他們心中柔軟的家鄉之情。在影院的我整個情緒隨著情節的推進不斷被調動,紙巾溼了,不知是笑著哭、還是哭著笑,久違的感動瀰漫在心間。
  • 「我」和「我」的家鄉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收穫了超過30億的高票房,於是《我和我的家鄉》應運而生。先簡單談一談《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後感。笑點確實有。按照個人喜好程度排個序:《最後一課》《神筆馬亮》《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回鄉之路》。
  • 《我和我的家鄉》有關汽車的故事,您看懂了嗎
    繼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之後,《我和我的家鄉》在今年國慶節上映,上映首日票房便一路走高直破兩億大關,這部掀起觀影熱潮的獻禮影片,到底為何如此引人關注?《我和我的家鄉》電影一共講述了5個故事,每一個都讓人印象深刻,有荒誕,有溫暖,有科幻,有浪漫,如果說這5個故事有什麼共通點的話,那就是見證了一個一個的小人物,用屬於他們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為自己的家鄉創造幸福。
  • 我和我的祖國沒有落下《我和我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它有淚點,也能讓你笑得人仰馬翻,所以非常適合過節看。而且它的立意很好,好在哪呢?碧樹西風在公眾號「記憶承載」的文章《感染新冠的川普,就是姜子牙最好的結論》,其實有大量篇幅是《我和我的家鄉》的影評,我覺得寫得非常好,摘錄給大家:
  • 你看《我和我的家鄉》了嗎?
    《我和我的家鄉》第一波口碑出爐,質量到底如何,這個回答有水平前天 14:16 · 優質影視領域創作者《我和我的家鄉》上映後,第一波口碑已經出來了。觀影完,我客觀地寫下了以下內容,文章分為三部分,以供大家觀影參考。一、影片的故事布局相比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大格局,這部《我和我的家鄉》則著眼於個人各不相同卻又共通的家鄉情懷。五個單元,故事與風格各不相同,卻都兼具「令人笑著流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