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

2020-10-03 木石子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收穫了超過30億的高票房,於是《我和我的家鄉》應運而生。

先簡單談一談《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後感。

笑點確實有。按照個人喜好程度排個序:《最後一課》《神筆馬亮》《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回鄉之路》。

對於這幾位導演來講,如果讓他們拍一部超過90分鐘的喜劇,也許有翻車的可能;

不過一個三十分鐘的短片,應該還是能夠駕輕就熟的。

從創作上來講,有好幾個故事都可以算作這些導演之前作品的翻版。

比如《神筆馬亮》《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等。

怎麼形容這種感覺,就好像在電影院看了幾個不錯的小品。

當然,我也並不認為《我和我的家鄉》是爛片。

只是在看完電影、笑過之後,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電影名為「我的我的家鄉」,可這個「我」並不包括我!

我的家鄉在農村,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

電影裡的農村多數是度假村、旅遊村,個個都可以媲美華西村。

我有個疑問:「難道這幾位導演真覺得旅遊村、度假村可以代表中國農村?」

中國農村是什麼樣子?從村子裡走出來的人最有發言權。

影片中好幾處出現了「家鄉的學校」,以前是茅草房,今天是豪華小樓。

這一點我倒是可以證明,確實是這樣的。

我們鄉鎮也曾經修過類似的好學校,可惜的是,學校修好了,學生沒有了。

越來越多的人為了生活,出走他鄉,縣裡、市裡、省裡。

村裡的人寧願讓自己的孩子住在城市狹窄的出租屋裡,也不想讓他們待在農村寬敞的院裡。

因為他們清楚,待在城市裡,起碼有可能翻身,雖然這個可能性很小;

但待在村裡,永遠就只能那樣。

最後一篇《神筆馬亮》裡有一望無際的家鄉農田,那是廣闊無垠的東北平原,中國三大平原之一。

可是很多中國的農民,他們的生活的地方沒有平原,沒有拖拉機,沒有機械化,只能靠著自己的雙腿、手臂、鋤頭。

我看到那一幕,陌生、迷茫、不知所措。

中國有很多地方確實不適合種植,但因為種種原因,還是艱難地種起了莊稼。

很快,退耕還林來了。

既然你們種不出東西來,那還不如成全綠水青山、造福後世。

可今世呢?

失去了經濟來源,只能進城打工。

然後,和上面就聯繫上了,學校修起了,學生卻走了。

在我心裡,《我和我的家鄉》應該算作一部農村題材的電影。

關於中國農村的影視作品,一般來講分為兩種。

一種是以歌頌農民淳樸為主;

另外一種則恰好相反。這類作品偏現實主義風格,在這些電影中,農村人個個都是刺頭,用一句話形容「窮山惡水出刁民」。

中國有好多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都是講述「窮山惡水出刁民」的。

《天狗》、《盲山》、《光棍兒》等等。

看完這類型電影的人,也會想當然地把農村人妖魔化。

其實不然。

「窮山惡水出刁民」,這是一種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背後是什麼呢?

「窮山惡水」代表的是什麼?物質基礎差。

當物質基礎尚且沒有得到保障時,又怎麼能夠「知禮節」呢?

所以說,我們應該講的是「為什麼窮山惡水出刁民」,而不是一味地強調「窮山惡水出刁民」。

有人可能又有疑問了,既然那個地方「窮山惡水」,為什麼非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呢?不會離開嗎?

最近幾年,有一個政策叫「合村並居」。

什麼意思呢?讓村裡的人住進城裡的單元樓。

如果你是城裡人,理所當然地會覺得這是好事一件。

暫且不提就業、消費等問題,僅僅是故土觀念,就有很多人接受不了。

這也可能意味著他們永遠回不到那個地方,即使是死亡,他們躺進去的不是下土的棺材,而是進火爐的小盒。

好多人農村人,離開故土是為了生活,不願離開也是因為生活。

中國的農村問題很複雜,涉及太多的東西,包括不僅限於物質條件、就業狀況,以及倫理道德。

最後說說我和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背靠荒山,臨近枯水,沒辦法吃山吃水;

我的家鄉沒有名人異象,旅遊資源幾乎為零;

終有一天,我的家鄉、我們老家的房屋會消失在時代的巨輪之下,歷史的塵封之中。

我出生在我的家鄉,一直到十八歲離開。

按理來講,我應該對我的家鄉有些很深厚的感情。

可事實恰好相反,離開家鄉這麼多年,我幾乎沒有怎麼想念過它。

起先我以為自己沒心沒肺,後來我在《月亮與六便士》裡找到了答案。

我覺得有些人就是生錯了地方。造化弄人,他們被拋到某處,卻惦念著一個隱約朦朧的故鄉。出生地則是異鄉,從小熟悉的綠蔭小巷、曾經玩耍的擁擠鬧市,都只是沿途風景。他們在親友中也許一輩子都落落寡合,對自己唯一熟悉的環境淡然疏離。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家鄉》,那些我和家鄉的故事
    今年電影國慶檔可謂是群雄並起,《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加上國慶前上映的《奪冠》,賺足了觀眾們的眼球。而多部影片中,《我和我的家鄉》得到了影迷們的熱捧,無論是電影口碑還是故事情節都吸引了大批觀眾紛紛走進影院,想一睹為快。
  • 《我和我的家鄉》——你的家鄉什麼樣?
    繼去年《我和我的祖國》之後,今年,中國最頂級的導演和團隊又獻上了《我和我的家鄉》(以下簡稱《家鄉》)。《我和我的家鄉》海報壹與《我和我的祖國》分別採取了建國到現在的7個大事件組成單元不同,這次,《家鄉》從空間的角度出發,分別選取北京、浙江、東北、陝西、貴州5地組成5個單元故事,延續《我和我的祖國》集體創作的方式,由張藝謀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簡介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劇情介紹
    備受期待的《我和我的家鄉》終於上映了!相信不少朋友在國慶期間也已經去看了。自電影宣布定檔以來就被業內認為是今年市場的「救市」大員。而隨著上映檔期的臨近,大家對於影片的期待與信心也越來越強。那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主要講的是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我和我的家鄉》的劇情介紹。
  • 《我和我的家鄉》
    9月10日,《我和我的家鄉》也放出了章節《最後一課》的片段。《我和我的家鄉》章節之《最後一課》,講述了發生在望溪村鄉村小學的暖心故事。伴隨一通國際長途電話打來,望溪村全村陷入了忙碌之中,為參照老照片恢復出1992年的一堂課,全體村民齊心協力,甚至模擬還原當年那場瓢潑大雨。
  • 我和我的家鄉~
    國慶小長假很快就進入到了尾聲,昨晚約朋友一起去看了國慶特別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雖然這是一部喜劇,但在觀影過程中,我卻好幾次的模糊眼睛,喜中帶著很多的感動。整個影片是圍繞著五個小故事來開展的。很幸運,小時候的我,也遇到了一位良師,不管是小時候上學時,還是畢業後,又或者是現在,她一直都在關注著我,不管我做什麼,都會給予我各方面的鼓勵與支持,真的就像我的第二位媽媽一樣,一直激勵我前行!
  • 《我和我的家鄉》|家鄉是一生的坐標
    喚起內心對家鄉的熱愛今年國慶,《我和我的家鄉》將中國東西南北中各地家鄉巨變的故事,通過電影的藝術手法呈現給大家。我們獨家採訪到了電影的總導演寧浩、總策劃張一白和其他幾位主創導演徐崢、陳思誠、鄧超、俞白眉,他們講述著自己與家鄉的故事,其中的溫暖與歡樂,羈絆和深情,是否也會喚起你的一絲鄉愁……《我和我的家鄉》總監製
  • 我看《我和我的家鄉》
    在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成功基礎上,《我和我的家鄉》接棒了今年的國慶檔。原班底人馬有這一次的總導演寧浩、總策劃張一白、導演徐崢。評價《我和我的祖國》和《我和我的家鄉》這類水果籃電影,常聽到周圍有人各有說法:我對桃子過敏,我不能吃芒果,我聞不得榴槤那個味,看到嘉寶果就難受,櫻桃是真好吃但太貴又量少……
  • 《我和我的家鄉》:這裡面沒有我的家鄉
    兩部影片誰好誰壞,很難簡單地說出一二三,但《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名字上看是一脈相承,上映時間也都是國慶檔,所以很容易將這兩部影片比較,同樣都是主旋律,同樣的敘事手法,幾位導演每人負責一個章節。這使得觀眾我坐在影院時,走出影院後,不斷地進行著比較。
  • 《我和我的家鄉》家鄉是最深情的歸途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去年,《我和我的祖國》通過七個歷史瞬間,在建國70周年之際,點燃全民記憶。而今天《我和我的家鄉》作為「祖國」的姊妹篇,則縱橫五湖四海,通過五個家鄉故事,以輕喜劇的方式喚醒所有中國人內心深處最真摯、最樸實的故土情結,並以喜劇的形式呈現,讓人在笑聲與淚水中收穫感動與力量。
  • 天南地北,家鄉最美——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的喜劇片。和《我和我的祖國》一樣,《我和我的家鄉》也有那麼強大的明星陣容支撐,導演又都是有口皆碑。但祖國只有一個,家鄉各有各的不同。《祖國》走的時間脈絡,由同一個歷史講述祖國的驕傲與自豪,演繹相同的一顆愛國心,而《家鄉》是來自五湖四海聚集東西南北中五個地方的故事,通過不同地域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上演著荒誕,現實,懸疑,有大反轉,有大超能,既有師生情又有夫妻愛,可謂記憶深處的家鄉小菜。
  • 我的家鄉是冠軍,《我和我的家鄉》也該是冠軍
    而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卻揭示了一個真相,5G時代來臨,那個正在影響你我的新網絡時代,同樣影響到了家鄉,你我的家鄉,都在發生重大的變化。而這麼強悍的陣容,都是為了告訴我們,有一陣強風,已經吹到了你我的家鄉,風口上的家鄉,在變,變得更好,更明亮。
  •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昨天晚上去看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這個電影無論從名字還是內容來說,都稱得上是《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也是以5個故事來講的,我影評中儘量少劇透內容。 首先第一個故事,依舊是張北京的開場,處處透著喜劇,通過張北京和其表舅誇張的情節和入骨的演技,雖然表舅手術挺成功,但透露著做好人的辛酸與無奈,不過最終柳暗花明,皆大歡喜,同時也告訴我們醫保的重要性。
  • 《我和我的家鄉》之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影片像是和《我和我的祖國》同系列的續篇,同句式的命名方式、同樣的單元式呈現、同樣的在國慶假期上映。截止今天上映11天,票房破21億。對於這部電影,雖然每個單元的評價不一,但是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可能大部分人已經看過了這部電影,但是還是儘量不劇透,也就簡單說說自己的感受之類的。
  • 我和我的家鄉原型
    雖然2020年的國慶檔之爭還沒有落下帷幕,但是《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已經遙遙領先,並且率先突破了15億票房。這些電影中的人物原型你真的知道嗎?原型二:以筆繪夢的扶貧幹部要說《我和我的家鄉》中哪一個故事歡聲笑語最多,那絕對要數
  • 我和我的家鄉,我的家鄉特產懷家菜。
    我看了鄧超先生拍的《我和我的家鄉》我流淚了。我是出生在溫縣祥雲鎮的。本來我想說我是農村娃的,可我到現在為止,我已經40歲了。年齡也不小了。我從小覺得自己家鄉跟別的地方區別不大沒有山也沒有水沒啥了不起的。只所以流淚了,那是因為那是心中永遠的家。無論我在外面,多麼苦多麼累回到那裡,我心中就會升起無窮的力量,我們是有希望的。
  • 《我和我的家鄉》:愛家鄉,就去建設它
    新京報報導,據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官方微博消息,截至10月5日15時,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突破12億元。更值得一提的是,此片不僅是2020國慶檔首部票房破10億元的電影,在觀影平臺的評分也一路升高,單日票房位居榜首,列國慶檔電影之最。
  • 家鄉的情愫《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家鄉總是最珍貴的回憶和最深厚的情感,是永遠不能將視線和思念收回的地方。 因為疫情期間的春節,沒有真正的團圓,今年共和國71年華誕和傳統的中秋佳節,很多人的身心早已飛向家鄉故裡,踏上了心念已久的旅程,縱然堵,也無怨無悔。
  • 看了《我和我的家鄉》,想看看自己的家鄉
    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從影院出來,天空飄著小雨,天色黑透,遠近的樓體燈光呈現出魔幻的色彩。適逢國慶中秋雙節際會,其實《家鄉》是一篇應景之作,有家才有國,國是千千家,小處著手,細節呈現,反映國家的蒼桑巨變。中秋,萬家團圓,又是人們最想家的時候,打"家鄉"牌,無不觸碰到每個人內心最柔弱處,再加上製作方請的都是大牌明星,《家鄉》想不火都不行。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我可能發現了《我和我的家鄉》的隱藏主題
    眾所知周,《我和我的家鄉》是命題作文,題目就是這六個字,一共匯集了五組實力派導演,他們各顯神通努力拍出自己心中關於新時代家鄉的深沉情懷,同時也為廣大觀眾的國慶假期送出滿滿的歡樂。但是當我看完影片回家路上,回味電影的時候,似乎有了新發現。我有八成把握,金木水火土,五行是這五個短片隱藏的子命題!
  • 《我和我的家鄉》影評
    大家好,我是王俊俊。今天是我第1286天不斷更給大家做分享。今天給大家回饋一下,國慶第一部大片,《我和我的家鄉》。整體來說,《家鄉》比《我和祖國》要好,可能因為不需要全是正劇,喜劇類型和家鄉主題更接地氣,也有更多的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