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本文是一名帶有粉絲濾鏡的小龍包,借愛豆光環,盤一個叫「情商」的玄乎字眼。
朱一龍的情商你打幾分?
朱一龍是記者和粉絲們公認的採訪界泥石流,每當記者提問,這個慢熱的演員,總有種呆到深處自然萌的可愛。話不多說,給你們感受一波:
記者:羅浮生這個人物最打動你的點在哪裡?
朱一龍:這個人物跟我之前演的不太一樣吧。
記者:哪兒不一樣?
朱一龍:哪兒都不一樣。
記者:……
記者:以後你的劇粉pick別人,你想說?
朱一龍:沒有,我發自內心覺得挺好的,這樣《鎮魂》播,我覺得,我跟白宇我們倆都好,都挺好的,嗯,這樣有什麼的。
記者:你大概理解問題的意思了嗎?
朱一龍:沒有。
記者:……
記者:在臺上唱歌緊張嗎?
朱一龍:好,好緊張,緊張死了。
記者:那你是怎麼克服這種緊張的?
朱一龍:我沒克服。
記者:……
記者:微博粉絲破900萬,有什麼粉絲福利嗎?
朱一龍:嗯,我也一直在想,但是因為最近事情特別多,然後我又不想說發個自拍就混過去了,好像有點不仁義的感覺。
記者:……
(一句「仁義」,四海之內皆兄弟。)
雖然朱一龍應對記者的採訪,常常表現出反應遲鈍、言語不多、不懂接梗的樣子,而不像其他藝人,即時給予得體、迂迴、含糊……滿滿的套路的回答。
這種略顯呆萌的應對方式,也絲毫沒有讓粉絲和記者覺得態度敷衍和高冷,甚至朱一龍還登上了記者採訪最有好感度的藝人紅榜。
如果他真的只是缺乏接受採訪的技巧,但你幾乎不曾見到他在採訪中有過被人詬病的回答,甚至在討論到轉專業領域時,他的講述邏輯清晰、條理分明,而且分明能感受他很強烈的個人態度。甚至頻出金句:
「我的自尊心只允許我做到這裡。」
「演員養活自己,有一個好的生活,這不是一個特別難的事情,只要你不要欲望太大的話。」
「你原來不好就是因為你演得不夠好。因為演員就是很直觀的一個職業,你演的好觀眾就會認同,你演的不好,大家就不認同。」
我們都能看到的,是他作為一名演員而非一個娛樂明星在與人溝通對話,無論是他所擅長的或者不擅長的問題,無論得到的答案多或少、深或淺,我們都能在他的疑惑、思考、遲疑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和尊重。
和別的精通語言技巧和話術的明星相比,他不善於辭令和討好的他,顯得有些笨拙,但他仍然令人喜歡,因為我們在他的笨拙中看到了真誠。這著實令人佩服,朱一龍看似呆萌笨拙的應對方式,恰是他高情商的自然流露。這是一個情商高得可怕的人!朱一龍採訪界泥石流?他的高情商你才學不會!
什麼是情商?有本書叫《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這給大眾這樣一種印象:好像會說話的人就是高情商的人。這是一個極大的認知誤區!
情商和智商的關係?
不僅人們對「情商」的定義存在誤解,對情商的作用也有著廣為人知的謬誤!
比如「成功80%的因素取決於情商」的言論。這一言論源於「智商對事業的貢獻率為20%」,而這一推論並未得到證實。甚至有的書上還寫著「一個人的成功=1%的智商+99%的情商」,簡直是信口開河!
比如朱一龍的爆紅,雖然他的情商情商有所貢獻,但是情商並不是他成功的主導因素,甚至影響甚微。成功的影響因素非常多:財富、家庭、階層……還有不可缺少的玄之又玄的運氣(朱一龍可以說在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符合條件)。所以對於情商,我們不能過分迷信它對成功的作用。
那情商既然不能對成功產生決定性影響,那我們為什麼要推崇高情商?
因為智商的的主要表現以及產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智商的分析研究早於情商,但隨著時代發展,工作壓力越來越沉重、社會形態越來越複雜、人際關係網越來越多繁密……情商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情商能解決智力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確知道智商和情商的關係。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吳維庫教授說:
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春風得意。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貴人相助。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懷才不遇。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的人,一事無成。
可見,若要成功,情商與智商同等重要。但是,基本的情商對特定專業領域的工作或者技能(重智商)是必要不充分要素,但是基本的智商卻是具備非特定專業領域工作或技能(重情商)的充分必要要素。
當然一些研究得出結論,認為情緒中樞的形成早於思考腦,但也不能證明智力比情緒重要。畢竟,如果一個人的智商在25以下——真正的白痴——他是不可能具備高情商的。但是一個切除杏仁核(判斷情緒的中樞)的人,可以繼續沒有感情的、正常的生存。可以說智商是高情商的基礎。
要知道人的智商(IQ)是智力水平的表現,而智力表現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推理能力等,其中還包括與情商相結合的文商(CQ)。
基於基於英國劍橋大學學者Richard Lynn的實驗報告,東亞人(含中國人、日本人、朝鮮人)平均智商在105,超出全球平均水平。但是情商卻很難有科學、全面、系統、專業的指標給予界定。
情商究竟是個什麼商?
情商(EQ)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軟實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包含了:(1)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2)正確管理情緒的能力;(3)自我激勵能力;(4)感知他人情緒的能力;(5)人際關係管理的能力。所以說,會說話並不能代表情商高。
那現在我們就可以掰扯一下,為什麼說朱一龍情商高了!從朱一龍的從業經歷來看,這個演員在五個方面的能力都有較高的分數:
1.較正確的自我認知能力:演員,目標明確(求學期間吸收專業知識、從業之後演繹輸出磨練演技),而且普通好看……
2.較優秀的情緒管理能力:出道前期不聞一名能沉下心、出道中期不溫不火能沉住氣、突然爆紅如火如荼時能不發飄、大紅大紫工作節奏能穩得住,以及,即使嚇到靈魂出竅的瞬間面部表情也能管得住……
3.較硬核的自我激勵能力:不因為外界的喜好而改變自己的形象及風格,以專業的態度對待工作和事業,不忘初心、未來可期……
4.較好的與情緒互動能力:當工作室出現一些問題時對團隊不離不棄安撫團隊、對粉絲的熱情保持冷靜並及時給予恰當反饋,充滿誠意……
5.較高的人際關係管理能力:合作過的演員和工作人員都對其讚不絕口,尤其經常得到導演和前輩的褒獎;與湖南衛視主持人何炅很快建立真誠密切的聯繫;母親節給劇中的飾演母親的角色送花的事情尤其記憶深刻……
雖然說以上這幾個方面,朱一龍並不是全部都做到極致,但是每一方面都能做到優秀的,堪稱極致!不然你想想,上學時班裡的第一名,是不是那個各科成績可能並不是最高的,但是總分NO.1的那個?
所以,巴拉巴拉小魔仙了這麼多,可能會有人質疑:你一會兒說情商不能決定朱一龍的成功,一會兒又拿朱一龍事業的成功證明他的情商很高,那情商到底有什麼用?
情商當然重有用!
情商為什麼重要?
情商關乎我們對情緒的表達和控制能力,演員是情緒表達的專家,我們普通人中也不乏天生的演員,而成功人士需要在領導能力、協調能力、人際關係能力、社會分析能力都有優秀表現。
或許有的人更看重高情商在人際關係中的潤滑作用,認為擅長社交即高情商的表現,但筆者認為高情商核心是在對自己和他人情緒的感受和表達,高的情商對保持真我的作用更重要。
一個人如果追求人際關係中熱認可,而忽視自己真實的情緒,就容易變成「社交變色龍」。
社交變色龍:為了贏得好感,按照別人的意願行事而非發乎本心,毫不介意說一套做一套,更注重通過蛛絲馬跡了解別人的想法和期待,而不是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因此他們八面玲玲,隨心所欲地在不同人面前表現出不同的樣子。
這種特質在專業領域如演戲、外交、政治、銷售等職業中可以如魚得水,但回歸到生活繼續延續這種特質,就讓人覺得有失真誠。
我們看朱一龍非演戲的生活片段,不難發現他對工作中的情緒和真實的生活情緒,進行了恰當的區分和精準的控制,這種保持真我的能力,是由於內心深處的感受和價值觀保持一致。
最根本的來說,受情商所影響的各種技能,最終會形成一個人的性格,有種極端的說法認為「性格決定命運」,可見情商的重要性。
此外,高情商會有「湧流」現象產生。「湧流」是情商的至高境界,這是情緒在表演和學習的目的下達到極致的狀態,此時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忘我狀態。
在婚姻關係中,情商的差異是導致婚姻瓦解的重要因素,婚姻關係是人與人之間最親密的關係,這種關係情感溝通重要性佔絕對比重,如果雙方做不到有效的情緒表達甚至有情感溝通障礙,那就會形成一段糟糕的、矛盾重重的婚姻關係。
關於情商的重要性還有很多其他重要影響,不一而足。情商如此重要,那是否和智商一樣,先天決定因素更大一些?答案是肯定的。
如何成為高情商的人?
高情商必須有一定的智商基礎。智商高的人在學習知識、記憶、思考、創新等方面具有優勢,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習,智商的優勢並不十分明顯。
而情商的養成的重要時期是在兒童及青少年時期,而且父母的情緒示範起到關鍵作用,但錯過這個時期,我們的情商水平也並不會完全蓋棺定論。
只要我們的智商在正常人的範圍內,而和情緒相關的各個腦部件和神經連接沒有被破壞,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情商。抑鬱症可以被治療就說明了:人的情緒管理能力是可以被調節的,情商是可以通過方法和技巧加以提升的。
那我們如何提升自己情商,像朱一龍一樣做一個知世故而不世故、不油膩、不虛偽、不矯情的人?你只要利用好以下五樣工具即可!
鏡子——看到自己的情感
首先找到一面「鏡子」審視自己,認識自己是情商管理的基礎。只有當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內心和情感,你才能做出正確的控制,進而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當你正處於極度憤怒中而不斷指責時,找到心裡的那面鏡子,看一下裡面的自己:「我現在在生氣、非常的生氣。」
剪刀——合理剪輯情緒
然後你需要一把「剪刀」,及時減掉那些滋生出來的多餘的情緒。一旦你了解了自己真實的情緒之後,你就會冷靜不少,就會有更理性的介入,而不是以南轅北轍的方式(如粗魯、刻薄的謾罵和控訴)來宣洩這種情緒。你說:我生氣了,非常生氣!那麼對方就會知道你為什麼生氣,這種方式要比無休止的不找邊際的引申出來的各種理由都有利於事情的解決。
釘子——深入自己的定位
接著找到一個位置,楔入一顆「釘子」,如果你手裡的釘子不止一顆,你可以多釘幾個釘子。有了固定的釘子,你才會有自己的位置,不至於被別人一拉就跑。而且隨著你所面對的環境的複雜程度,你的釘子就需要釘的越深,這樣你才能穩得住而不被帶出來。也不能過於深入,如果整個釘子釘子都買進去了,你就無法和社會簡歷聯繫了。
繩子——連結別人的情感
接著,找到一條「繩子」,與別人的情感連結搭上活扣。如果你只注重自身的情感認知和管控,那你會成為情感的孤島,成為自閉的人。因此我們需要有繩子將自己的情感向外輻射,然後接受別人的情感,你的繩子越多,你接收的他人的情感就越多,那你越有可能成為別人眼中的高情商的人。
馬克筆——區別情感關係
最後,你需要一支「馬克筆」,你不可能擁有所有的繩子,你也無暇顧及所有繩子,因此你需要篩選出你最重要、最需要、最結實的繩子,然後進行重點標記,這樣你就知道哪些繩子是你需要及時關注和維修的。
有意思的是,越是深厚的關係反而投入更少的精力去維持,比如和一個剛認識幾天的異性約會比相交十年的摯友約會,更靡費精力。這不是說新關係比舊的人際關係重要,而是舊的人際關係,我們在前期已經投入了足夠多的精力,所以它足夠強韌。
最後的最後,筆者想說,雖然我們喜歡高情商的人,也認可情商的重要性,但並不追捧人人都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世界。這個世界的組成是複雜多元的,我們既需要領袖也需要追隨者;我們需要政客,也需要科學家和技術員;我們需要優美的文字和藝術,也需要嚴謹的數學和邏輯,這是一個不唯情商、智商的世界。
而且,在這個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中,我們仍然看重的是情感真誠,而非社交技巧。關於情商高低優劣的說法,筆者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底色,心裡都有自己的風景畫,不必要因為別人的好惡而改變自己喜歡的顏色。
願我們都能知世故而不世故、懂套路而不行套路,成為一個真誠的人!像朱一龍一樣……
註:
1.文中關於朱一龍先生的分析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當指出,請予指正。
2.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