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影熱映催紅原著小說
小說流行電影海報當書封
美國小說《飢餓遊戲》幾年前在國內出版的時候,銷量並不理想。去年11月,電影《飢餓遊戲2》在國內公映,映前,作家出版社推出了系列三本的套裝,一周之內在京東網上商城售出了1252套,11月25日這一天內,在京東就售出了1048套。當當網獨家發售的價格不菲的精裝版套裝,也在一天內賣出了600多套。
去年底,《霍比特人2》在美國上映,今年2月,將在中國內地上映。《霍比特人》系列書的責任編輯張鐸說:「雖然電影還沒上映,但是現在可以預期到,到時候,書的銷量一定會大增的。」這個預測並不是盲目樂觀,今年2月《霍比特人1》在內地上映的前後兩個月間,該套叢書每周都在圖書電商暢銷榜前十位,甚至有民營書店老闆說,13年年初就靠這套書掙錢了。
這兩套暢銷書都不是第一次出版,但卻都是因為電影的上映讓銷量爆發。出版商開始嘗試和電影公司合作,借用電影公司的海報當作圖書封面,《飢餓遊戲》的責任編輯蘇紅雨對記者透露,他們目前已經摸到了電影和圖書互惠互利的門道,「第二部開始才有了更多的合作,在書的腰封上印了電影的上映日期,我們也用了電影的海報當封面,這樣知道的人會更多。」
《飢餓遊戲》押對了寶
5年前,當作家出版社的編輯蘇紅雨和其他兩位編輯籤下《飢餓遊戲》三部曲版權的時候,其實是下了個賭注。雖然《飢餓遊戲》系列的第一本書在美國十分暢銷,但將其翻譯過來,拿到中國賣,能不能受讀者喜歡,還真沒人敢打包票。那個時候,這本書還沒有寫成系列,同名電影連個影子也沒有,連《暮光之城》都還沒火起來。
結果是:他們賭贏了。2012年6月,電影第一部在國內上映的時候,銷量就開始多了起來。這次,銷售更是井噴。《飢餓遊戲2》的電影以1.61億美元的首周末成績登頂上周北美票房排行榜冠軍,並創下2D電影在北美影史最高的首周末開畫成績。電影點燃了圖書在美國的銷售,截至目前,全球共銷售了8700萬冊。
2008年,作家出版社的三位編輯從大蘋果版權代理公司買到了三本書的版權。「我們買了三本版權後的兩三年吧,才知道美國的獅門影業剛剛買了電影的版權,還沒開拍,上映更是且著呢。我們當時想的是,《哈利·波特》之後就沒有什麼青春系列選題了,《飢餓遊戲》很有前景,我們當時就判斷說今後很有可能會成為大火的系列電影。」蘇紅雨說。
由於《飢餓遊戲》是三部曲,目前獅門影業正在拍攝第三本書的內容,而模式上模仿了《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七部,將最後一本書拆分成兩部電影,以上下集的方式呈現。這對出版社來說意味著,未來的一兩年內,還會有兩次藉助電影營銷的機會。而不少讀者在電商圖書頁面下留言說,自己是因為基於想知道結局,所以要提前買書來看。
「去年我們和電影公司有初步的接觸,但是沒展開太多合作,今年很早就聯繫上了。」 蘇紅雨說,這次,出版社和負責電影在國內宣傳策劃的公司互惠互利,最大的變化是,套裝的書封面採用了電影的海報。在當當網等電商上,電影公司還授權製作了一系列的圖書贈品。「互動比較多的是電影周邊的衍生品,我們製作了隨書附送的一些電影海報、書籤,還有女主角胸前的銅章。」而出版社也在書的腰封上為電影做宣傳,不僅如此,在書的銷售網站頁面上,也都詳細地寫上電影的上映日期、製作公司、主演等信息。「比沒有電影上映的時候賣得多多了。」蘇紅雨在採訪最後說。
《霍比特人》嘗試跨界合作
今年2月,《霍比特人1》在中國大陸上映,由《指環王》系列電影導演彼得·傑克遜領銜《指環王》原班底製作。同一天,世紀文景推出《霍比特人》小說的官方授權全新中譯本,首次收錄託爾金親繪插畫,並用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獨家授權電影海報作為封面。2014年12月,《霍比特人3》將上映,屆時,出版方預計還會有第三輪圖書銷售的熱潮。
英國作家託爾金的作品《霍比特人》首次出版是在1937年,已被翻譯成64種語言,銷售超過1億冊,17年後,續作《魔戒》出版。這兩部巨作被譽為當代奇幻作品的鼻祖,至今已暢銷2.5億餘冊。美國每年銷售的大約一億本平裝書中,就有四分之一可以追溯到託爾金的作品。JK羅琳曾說:「《哈利·波特》寫到最後一卷時,我仍然堅持認為自己不會超越託爾金,他的作品裡有全新的語言和神話,而我的魔幻世界裡沒有這些東西。」
早在10年前,譯林出版社就已經出版了《魔戒》和《霍比特人》。版權到期後,世紀文景買下了再版版權,開始嘗試著去美國「談判」,跟電影公司展開合作。據出版方透露,世紀文景與華納兄弟公司在2012年夏即以達成一致意見:華納兄弟已經取得了世紀文景版《霍比特人》《魔戒》的譯名使用權,將會用於即將上市的電影及未來的影像製品的字幕翻譯當中。這種跨界的合作,會「減少讀者和觀眾記憶不同版別人名的無謂負擔,更好地投入到對文學和電影作品的理解和欣賞當中。」張鐸說。
《霍比特人》和美國的華納兄弟直接合作,取得了華納兄弟的授權,製作了關於電影中場景、演員和道具的周邊產品,並隨書贈送。張鐸說,目前,國內的圖書出版還很不嚴謹,不少和影視作品有關的書,「比如一本和《紅樓夢》有關的書,可能在封面就印了演員的照片,但實際上也沒有取得電視劇的授權許可。這種山寨的、混亂的情況很多。但是不少出版社,已經開始了嘗試正規的授權和合作。」
2001年到2003年間的《指環王》系列電影的上映無疑意義重大,「從這時起,小說的書迷和電影的影迷開始成為了同一撥人。」在美國,很多人是因為看了小說《魔戒》才去看《指環王》的。之後的成功例子還有《哈利·波特》系列,巨大數量的《哈利·波特》波特讀者們甚至將電影的上映當成了慶祝的節日。「在美國,很多人是看了小說才期待電影的,但是在國內,不少讀者是看了電影才去買書的。」張鐸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