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人體內首次發現「塑料顆粒」,人類造的孽該還了!

2021-01-17 大叔談旅遊


前兩天,在印尼蘇拉威西南面的海岸邊,發現了一頭死亡的亞成小抹香鯨,體長僅9.5米。


然而打開它肚子,卻看到了驚人的一幕:115個塑料杯、4個塑料瓶、25個塑膠袋、2隻拖鞋、1個尼龍袋及逾1000件種類繁雜的塑料製品,整整重達12斤!


這些誤食的塑料垃圾根本無法被消化,導致抹香鯨因無法進食而死去。


圖片來源:@灰照貓


人類肆意丟棄的塑料垃圾已經進入了動物體內,可人類也同樣無從倖免。


最近聽到一個令人驚駭的消息: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了塑料顆粒!!!


也就是說那些塑料垃圾,同樣進入了人類的體內。


奧地利的一項研究稱,首次確認人體糞便裡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更讓人感到恐懼的是,這幾乎覆蓋了全部的塑料類型。

參與本次實驗的志願者來自日本、芬蘭、義大利、荷蘭、波蘭、俄羅斯、英國、奧地利八個國家,他們分布於不同的年齡層,互不相識,有著不同的生活和飲食習慣。

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食用了塑料包裝的食品或塑料瓶裝飲料,其中多數人也食用了魚或海產品。


塑料一旦進入海洋,塑料就會被海洋動物消耗並進入食物鏈,最終它們很可能被人類食用。

我們大肆使用和丟棄塑料的惡果,最後還是被我們自己吃掉了。


「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人類以太多方式暴露在塑料中,但我個人根本沒有想到每個樣本都能檢測出微塑料。」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表示,「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更恐怖的是,科學家估計全球50%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這些微小的塑料對我們的健康有極大危害,最細小的微塑料能夠進入血管、淋巴系統甚至肝臟,影響免疫反應。


那是不是不食用海產品,就可以避免塑料顆粒進入體內?並沒有!


曾有美國學者對來自五大洲14個城市的150份自來水樣本進行研究,發現高達83%的樣本帶有塑料微粒。

不僅如此,從食物、飲用水,甚至到空氣都有塑料顆粒的存在,即使人類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但我們和所有生物還是處於同一個地球的生態循環之中。


塑料無處不在,我們就無處可逃。

那些曾經被我們親手丟出去的塑料垃圾,如今無一例外地回到人的體內。



全世界每秒鐘有超過200公斤,每年約1000萬噸塑料被投入海洋。這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背後,全是人類親手造的孽!

曾經一片湛藍的大海,現在變成垃圾的汪洋,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塑料垃圾,將海面一一覆蓋,海洋生物唯一的生存環境被破壞得不堪入目。


這些鋪天蓋地的塑料垃圾,已經無處不在地威脅著動物的生命。


這只可憐的小海龜,被塑料緊緊卡住,身體已經勒到變形,每一天它都活在項圈的囚禁下。


海獅的脖子被塑料線勒出一道很深的傷口,已經是皮肉模糊,它的眼神裡全都是無助和絕望。


正在誤食塑料桶碎片的抹香鯨,絲毫沒有意識到這可能卡到喉嚨,導致以後因無法進食而餓死。


小海豹鑽進了塑料網兜裡,被死死地捆住,完全動彈不了,只能靜靜地等候死亡。


太平洋海島上,信天翁接二連三地死去,打開它的肚子,滿滿當當地塑料垃圾,令人痛心。


而許多剛出生的信天翁幼崽,還沒來及的享受藍天的廣闊 ,就因誤食垃圾而掙扎死去,它的身後的生存環境,已經宛如一個大型廢棄垃圾堆。


塑料吸管戳破海龜的鼻子,拔出的瞬間血流不止,它們對人類毫無惡意,卻屢屢被人類傷害。


紅海龜被塑料漁網「五花大綁」,它絲毫無法掙脫,只能勉強呼吸。


可憐的鶴被撲面而來的塑膠袋罩住,等待它的可能就是窒息而死。


前段時間讓無數人落淚的虎鯨媽媽,拖著死去的寶寶遊了17天,超過1000英裡。


而這隻夭折的小寶貝,是被媽媽乳汁裡的有毒化學物質害死的,那些化學物質就是來自塑料垃圾。

據統計,全球至少一半的海龜體內有塑料,大約60%的海鳥在某種程度上吃過塑料碎片,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99%。


位於加勒比海羅阿坦島附近的海域,曾經是潛水愛好者的天堂,現在卻成了一片「垃圾之海」。


記錄下這精心一幕的攝影師說,船大約開了8公裡,才穿越了這片「垃圾海」。所到之處,都是各種型號的塑膠袋、塑料叉子、塑料瓶等,讓人崩潰。


而太平洋的垃圾情況更是慘不忍睹,由于洋流作用,環太平洋各條河流衝入大海的塑料垃圾匯聚到了一起,變成了「垃圾島」。

這座「島」的面積到底有多大?和法國的面積差不多大!


據估算,每年大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全部加起來可以繞地球420圈,超50種魚類被發現正在食用塑料垃圾。

聯合國海洋項目負責人莉薩·斯文松表示:海洋中80%的垃圾都是塑料,1960年以來塑料的產量增加了整整20倍!

一隻塑膠袋就可以殺死一隻動物,動物屍體腐爛,而這些塑料垃圾自行降解需要四五百年,等待人工清理可能要上萬年。

我們保護環境,其實歸根結底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變本加厲地破壞自然環境,也只會得到自然更加嚴厲的懲罰。

就像網友所說:「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

在上次「山竹」颱風過後,出現令人震驚的一幕,洪水退去,垃圾席捲全城。


地鐵口被泡沫、飲料瓶、塑膠袋、外賣餐盒等垃圾堵死,那些曾被我們隨意丟棄的塑料垃圾,現在一件一件統統被大海退回來了。


小區裡也同樣不堪入目,放眼望去白花花的一片,令人細思極恐,這只是大自然給我們的一次警告而已,如果人類還不覺醒,等待我們的將是無法想像的責罰。

當初我們丟掉的垃圾,現在被海洋如數歸還。

網友們紛紛留言:

「人類啊,這是海洋還給你們的,大自然來清算人類過去造成的環境汙染了!」

「有來有往,有因必有果,人類怎樣對大自然,大自然自然也就怎樣還回來。」

我們自己做的惡,必定自己食了果。

不僅是中國,菲律賓也同樣遭受著自然的「報復」。

颱風帶來強降雨,大海翻起的巨浪,裹挾著大量的垃圾,狠狠地拍到了人類的面前,像是一記響亮的耳光,值得每個人深思。


「垃圾浪」裡夾雜著大量的塑料瓶和包裝袋等,咆哮著人類的罪行。

昔日的菲律賓馬尼拉灣


也很難想像這是曾經擁有最美夕陽海灘的馬尼拉灣,而如今卻數百裡的垃圾覆蓋,泛著陣陣地惡臭,找上門來。

人類對自然的肆意妄為,換來的就是自然強烈的報復,這也不過是剛剛開始。

全球變暖、兩極冰川融化,讓可憐的北極熊已經無家可歸。



母子相依於一塊小小的浮冰之上,他們眼中的恐懼,好像都在一遍遍地質問: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們?


南極大陸上大量的企鵝渾身沾染著油汙,雪白的肚皮變成油膩漆黑的一片,而它們成片的死去,我們難逃其責!


破壞它們的家園,奪取它們的生命,看似並不是我們慘下毒手,可是從不愛惜環境的人類,每丟掉一個垃圾都像是扔下的一顆毒藥,毒死無辜的生靈。

已經在人體內發現塑料顆粒的人類,離「服毒而死」還會遠嗎?


我國科考隊員已經在南極地區海水中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你不知道一隻瓶子可以飄多遠,也不知道一個塑膠袋可以禍害千年。

我們不過是用一個漫長的過程毀掉自己,毀掉自己多容易啊,毀掉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就夠了!



你可以對死去的動物不管,也可以對毀掉的環境不顧,但是你忘了,共同處在一個地球、一個生態系統,我們何從倖免,它們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們的明天。


地球可以孕育新的生命,但是我們不能再找到新的地球。


《國家地理》有一期的封面讓我印象深刻,主題是:「PLANET OR PLASTIC」(是地球還是塑料星球?)



一個漂浮在海上的塑膠袋,一個小角露了出來,更多的還在海底,隱喻著我們看到的海洋垃圾只是冰山一角,這真的就應該是我們的「塑命」嗎?

仔細想想,我們丟掉的僅僅是垃圾嗎?不,我們丟掉的是環保意識!

叔希望,從看到這篇文章開始,我們拾起自己的環保意識,拾起對大自然的尊重和愛護。別讓我們的地球,真的變成塑料星球。

把欠地球的一句句對不起,變成我會努力愛護你。

只有好好愛這個世界,我們才有資本去愛這世間萬物。


相關焦點

  • 新鮮豬肉出現塑料顆粒,人體內也出現微塑料,我們還能吃什麼?
    如今各個國家都開始頒布限塑令,足以可見塑料的滲透能力有多麼的強。在去年的12月份,浙江有一位網友在超市中買了一斤新鮮的排骨,放進鍋中烹飪的時候,發現在鍋底出現了白色的顆粒。一開始他以為這或許是塑膠袋中殘留的顆粒,等到他進一步烹飪後發現,塑料顆粒竟已經滲透進了肉中。
  • 人類胎盤首現微塑料顆粒
    儘管此前的各項研究發現,微塑料顆粒早已遍及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日常活動中。然而,一項最新研究揭示,塑料微粒與人類的聯繫甚至可以追溯到子宮中。據「科學警告」網站(ScienceAlert)23日報導,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嬰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型塑料顆粒。
  • 外媒:人類胎盤首現微塑料顆粒,嬰兒或成生物和無機物混合體
    紅星新聞12月24日消息,21世紀,人類出生在一個被塑料垃圾包圍的世界。儘管此前的各項研究發現,微塑料顆粒早已遍及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日常活動中。然而,一項最新研究揭示,塑料微粒與人類的聯繫甚至可以追溯到子宮中。
  • 塑料將反噬人類?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
    在1分鐘內,全球就能賣出100 萬個塑料瓶,200萬個塑膠袋,人類 平均每年製造800萬噸塑料廢物。這 些急速增加的塑料要等1000多年才能降解。儘管人類知道塑料對於地球的危害,卻不知道微塑料也在侵蝕地球。國際上針對微塑料的研究最早始於 20 世紀 70 年代,但引起重視是在 2000 年之後。
  • 宏觀世界宇宙之大,微觀世界細菌病毒之小,讓人細思極恐嗎?
    所謂細思極恐是一個現代網絡興起的流行用語,意思是初看沒什麼,仔細想想,就會感到越來越恐怖,而且越思量越恐怖,最後恐怖到極點。那麼人類有些什麼可以細思極恐的呢?其實也可以說很多很多,每一件事情細思一下,都有極恐之處;但也可以說沒有,人們天天過生活,如果有那麼多的極恐還咋活?有這種情結的人是過於矯情罷了,沒事找事。
  • 當塑料杯遇到開水:15分鐘釋放了幾萬個塑料顆粒,全都進入身體
    ),過去15分鐘左右後,會向裡面的熱飲中釋放出大約25000個微塑料顆粒,這項結果還發表在了國際知名環境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危險材料雜誌)》上。 結果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發現會有微塑料顆粒被釋放到熱液體中,大概100毫升的紙杯就可以析出約25000萬個微塑料,其中還檢測到了鉛、鉻、鎘等一些有毒重金屬,這也就是說如果你在一天時間內用紙杯喝上
  • 細思極恐!越南男子腹部取出上百條寄生蟲
    來源標題:細思極恐!越南男子腹部取出上百條寄生蟲,膽小的別細看12月21日,越南清化市一名男子腹部疼痛,吃藥後仍未好轉,去醫院檢查後在腹部內發現100多條寄生蟲。醫生即刻為其做手術,將寄生蟲從其腸道內取出。
  • 研究發現:人胎盤中已發現微塑料成分
    而如今,世界上絕大部分海床,尤其是地中海的海床,都已經充斥著這些塑料和微塑料成分。所謂微塑料(MPs)即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微塑料的存在可能已經在無形中充斥著人們的生活。有報告稱,在食品,特別是在海鮮、海鹽和飲用水中都有發現微塑料的存在。在海洋動物的胃腸道中和人類腸道中也有檢出。
  • 大家都是塑料人?科學家在人體組織中檢測出塑料
    [PConline 資訊]塑料因為其低廉的價格以及很好的化學穩定性,成為一種廣泛使用的材料,給我們帶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也因此帶來了各種環境汙染。因為塑料極難降解,科學家經常會在各種動物體內檢測出塑料,有人擔心會不會自己體內也會有塑料。
  • 【必看】公證書內容被「調包」,細思極恐!
    【必看】公證書內容被「調包」,細思極恐!這不查不要緊,一查嚇一跳:這份公證書的編號、公證員的姓名、日期都是真的,但委託內容卻被「調包」了,如果不是公證員逐字核對還真不容易發現!
  • 世界上最細思極恐的動物
    好奇心實驗室 | 來源feizhengchang123 | IDL | 作者孟夏 | 編輯貓是這個世界上最細思極恐的動物自成為人類的寵物以來,它們的外形沒有太大的變化,卻靠著徵服人類徵服了世界。貓咪的泛濫已經成為了人類活動的副產品。今天,除了南極洲外,貓已經分布於全球各個角落,數量足有5億隻。如果貓建立一個國家的話,那貓國的人口將位列世界第三。不僅生存無虞,每天仰仗人類的包養,貓還盡情地釋放天性。
  • 手遊中的這些細節,你發現了嗎?細思極恐!細節控快進來分享!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yo醬一樣,是一個超超超超級嚴重的細節控…就那種每次看完電影之後,都會第一時間打開百度,尋找影片"細思極恐"的細節盤點。閒著無聊的時候,也會查閱各種奇怪的細節總結帖,沉浸在我又發現了一個"雖然沒什麼用但是就能讓人很激動仿佛發現了別人不知道的一切!"的小細節的喜悅中!
  • 格林童話細思極恐
    最近我花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看完了一部名為《格林》的美劇,作為連載六季的大型連續劇,這部產自美國的黑暗童話《格林》講述的故事細思極恐。不光是劇情與童話中的故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還多了好多奇奇怪怪的新物種。每一種「格林生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特殊的「生存必需品」,再加上劇中同時沿用了自然界的「弱肉強食」法則,每一場「格林生物」的獵殺時刻註定都有其他生物死亡,其中毫無反抗之力的人類往往是最可憐的受害者。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有可能每天都在吃塑料,這是怎麼回事?
    估計很多人對白色塑料汙染的危害性都不會太重視,可是經常科學家大量的研究卻發現,人類有可能每天都在吃塑料,這是怎麼回事?我們都知道,塑料是一種難以降解的物質,如果它進入人體,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影響。可能有人會說了,我們又不傻,怎麼會主動去吃塑料。可是我們能夠避免主動吃塑料,卻難以避免被動吃塑料,這是怎麼回事?
  • 15分鐘釋放數萬個塑料顆粒進入身體!
    發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危險材料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印度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一次性紙杯中的熱飲,在15分鐘內會向飲料中釋放數萬個潛在的有害物質,即塑料顆粒...... 隨著塑料的大量生產與使用,環境中微塑料濃度不斷增加,微塑料汙染已成為與臭氧耗竭、海洋酸化、氣候變化等並列的全球性環境問題。
  • 用一次性紙杯喝熱飲,15分鐘幾萬個塑料顆粒,進入身體!
    研究人員隨後在螢光顯微鏡下分析了熱液體,還分別檢查了塑料襯裡的物理、化學和機械性能的變化。 結果令人震驚。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確認了微塑料顆粒被釋放到超純水中,一個一次性紙杯暴露在熱液體中15分鐘將會產生大約102億個亞微米大小的顆粒。靜置15分鐘後,在20倍螢光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塑料。
  • 15分鐘釋放數萬個塑料顆粒!專家:裝熱飲的「紙杯」這樣傷害你
    然而,一項新研究發現:長期用一次性紙杯喝熱咖啡或熱飲會損害健康。結合該研究,列舉微塑料是如何傷害人體的,並幫你揪出身邊看不見「微塑料」。,即塑料顆粒。研究人員隨後在螢光顯微鏡下分析了熱液體,還分別檢查了塑料襯裡的物理、化學和機械性能的變化。研究人員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確認了微塑料顆粒被釋放到超純水中。一個一次性紙杯暴露在熱液體中15分鐘將會產生大約102億個亞微米大小的顆粒。
  • 用一次性紙杯喝熱飲,15分鐘幾萬個塑料顆粒,進入身體!
    一種分離化學物質的敏感技術識別出了熱水中的微塑料。研究人員介紹,盛有熱咖啡或熱茶的紙杯在15分鐘內,杯內的微塑料層就會降解。它會將25000個微米大小的顆粒釋放到熱飲中。
  • 人類和宇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答案讓人細思極恐
    目前地球是唯一一個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在我們的研究中,科學家同樣發現了很多行星的環境適合生命居住,但是卻沒有發現這些星球上有文明活動的跡象,因此就算這些行星上存在生命,也只是最基礎的簡單生命形態。在最近的幾個世紀中,人類一直沒有停止對宇宙的探索,甚至是尋找其他文明發出的各種信號,或者是向著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發射信號,可是始終沒有得到回應。
  • 研究揭示:3D列印顆粒汙染對人體具有潛在毒性
    圖 | 3D 列印製作零件(來源:Scitechdaily)但是,在 2020 年 12 月 13-17 日舉行的 2020 年風險分析協會(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虛擬年度會議上,幾項新的研究發現,3D 列印會釋放出危害人類健康的有毒顆粒,並且這種顆粒對兒童的毒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