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紙杯大家都很熟悉,體積小、而且一人一個用完就可以就扔掉,非常方便,可以說現在一次性紙杯的使用已經特別常見了,但是最近的一項新研究卻發現,長期使用一次性紙杯喝熱茶或熱飲竟然會吃下去幾萬個微塑料顆粒,非常有損身體健康。
研究發現:用紙杯喝熱飲,15分鐘釋放出了2.5萬個塑料顆粒
2020年11月,印度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研究發現,在一次性紙杯中裝上熱飲(如咖啡或茶等),過去15分鐘左右後,會向裡面的熱飲中釋放出大約25000個微塑料顆粒,這項結果還發表在了國際知名環境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危險材料雜誌)》上。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將溫度為85~90℃的熱水倒進一次性紙杯中,再對其靜置15分鐘(因為有大多數人習慣在拿到熱飲後15分鐘內才開始飲用),然後研究人員利用螢光顯微鏡分析了熱液體並分別檢查了紙杯塑料內襯中物理、化學和機械性能的變化。
結果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發現會有微塑料顆粒被釋放到熱液體中,大概100毫升的紙杯就可以析出約25000萬個微塑料,其中還檢測到了鉛、鉻、鎘等一些有毒重金屬,這也就是說如果你在一天時間內用紙杯喝上3杯熱飲,每天大約都會有75000萬個微塑料隨著熱飲進入體內。
2004年的時候,微塑料首次進入了人類的視野。
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學者理察·湯普森首次提出了「微塑料」概念,微塑料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由含聚合物的固體顆粒所組成的材料,其主要組成成分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乳酸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既不溶於水也不可以生物降解。
現在有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頒布了限塑令,這不僅是從環保角度考慮的,還是從它對人體傷害的角度來考慮的。
有研究發現,微塑料如果進入身體內的話,就難有出去,而且還會隨著血液進入到各個身體臟器發生撞擊與摩擦,從而引發出各種炎症,同時微塑料還能釋放出有毒化學物質並破壞我們的免疫力,因此如果長期攝入微塑料的話,對健康的影響會很嚴重,比如患癌症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除此之外,微塑料還有可能在生態食物鏈中產生「漣漪效應」,比如微塑料進入土壤、海洋中,然後被動植物吸收,而人類又處於食物鏈的頂端,是很難做到不受影響的。
塑料已經進入了人體內
塑料汙染問題日益嚴峻,2018年10月22日,歐洲胃腸病學會議上曾經宣布過一項研究報告,生活中的微塑料無處不在,而且每天都被人類食用。
研究人員分別對來自奧地利、義大利、芬蘭、日本、荷蘭、波蘭、俄羅斯和英國這八個國家的志願者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研究分析,發現在這些志願者大便樣本中的微塑料成分都呈現出了陽性,大概在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20片微塑料(大小為50至500微米的塑料)。
其中涉及到的塑料有聚乙烯(塑膠袋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塑料瓶蓋的主要成分)、聚氯乙烯(塑料管的主要成分)等等,而且這些微塑料聚集在人體內是無法被消化的,對人體危害極大。
面對現在這種局面,要想徹底改變,就必須迅速採取行動,首要任務就是從根源上減少塑料品的使用,提高再利用率,阻止全球塑料汙染的增加,這不僅僅是對自然環境負責,更是對我們人類的未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