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有一首歌曲曾經傳遍大江南北,算得上是那個年代的神曲。那首歌叫《我多想唱》,演唱者是青歌賽通俗組的冠軍蘇紅。在這首歌裡,她唱出的是那個年代人的心聲——「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小聲哼哼還得東張西望」。
在現在看來,想唱不敢唱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狀態,因為如今早就是一個「想唱就唱要唱得響亮」的時代,我的歌聲我做主,我的創作我做主,不僅可以隨心所欲的唱,甚至還多了一種選擇煩惱,那就是在哪個平臺,才能讓自己的創作和自己的歌聲,真正做到更響亮?
的確,現在的原創音樂平臺,確實有不少,很多的邏輯和細則,從大方向上來講,也是大同小異。但最後的結果,卻不是每一個原創音樂平臺,都能成為優質渠道。
而如何才能分辨一個原創音樂平臺,是否是一個優質的渠道,可以讓自己的作品,給更多人聽到?說起來也很簡單,大致肯定離不開平臺成立的時間、平臺曲庫的體量,以及是否有頂流音樂人輸出這樣的成果。從這三點來講,酷狗音樂旗下的5sing,就是最典型的優秀原創音樂平臺範例。
比如5sing早在2004年就已經成立,迄今已經超過了15年。對於一個專注於原創音樂的平臺來講,能夠在那麼長的時間裡,不管外界的音樂風向如何變化,卻能做到始終堅持原創音樂這個方向,而且直到現在依然處於行業頂尖位置,就已經證明了它的成功。
其次,從平臺作品體量上來講,5sing有超過200萬音樂人,在平臺呈現超過1900萬首音樂作品。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音樂人和音樂作品的基數,才讓5sing能夠在行業拔尖,形成優質作品的那個金字塔塔尖。
最後當然還是得看成果,對於一個原創音樂平臺來講,評判成果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孵化了多少頂流音樂人。而在這方面,只要說起戴荃、李玉剛、劉珂矣和周深(依姓氏排序不分先後)這些名字,就足以說明一切了。
戴荃——5sing記錄了戴荃音樂的進化
2015年,戴荃參加了第二季的《中國好歌曲》,憑藉《悟空》等作品,最終成功晉級全國四強。在那次比賽中,戴荃那種融入中國傳統戲曲唱腔的音樂風格,個性鮮明、稜角分明,也深受歌迷的喜愛。
而其實,戴荃同樣也是出道自5sing的音樂人。註冊十年間,戴荃在5sing平臺總共發歌54首,人氣指數已經高達2億 。
早在2009年,戴荃就成為了5sing音樂平臺的註冊音樂人,至今打開戴荃在5sing的音樂人頁面,還可以聽到他早期的一些翻唱作品。像《野百合也有春天》、《燭光裡的媽媽》、《白天不懂夜的黑》等等,從中可以找到戴荃的音樂源頭。
而從2012年以後,戴荃明顯開始接觸更多的中國風音樂,從2015年開始,更通過《悟空》、《老神仙》、《渡人》等原創國風作品,慢慢樹立起自己融戲曲、武生為一體的國風音樂,並形成一種充滿英傑豪俠之氣的國風風格。
聽戴荃的音樂,仿佛聽到幾百年前的劍客、浪子,用音樂述說著關於江湖的傳奇,關於自己神秘的經歷,特別與眾不同。
李玉剛——5sing見證了貴妃如何醉酒
早在2009年6月1日,李玉剛就於5sing註冊了自己的帳戶。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李玉剛通過5sing這個平臺,將《新貴妃醉酒》、《逐夢令》、《剛好遇見你》等作品,慢慢傳遍神州大地,圈內至今流傳著一句話:為人不識李玉剛,聽遍國風也枉然。
5sing平臺對於李玉剛來講,不僅僅只是一個上傳歌曲的平臺。可以這麼說,通過5sing,李玉剛更為立體地展現了自己國風音樂的不斷升級,以及個人風格的蛻變歷程。與歌迷的互動,通過歌迷的認可和建議,不斷完善自己的音樂風格,也讓李玉剛的演繹和表達,越來越玲瓏剔透。
精妙的戲曲唱腔演繹,與R B這樣的現代音樂風格融合,點點滴滴、聚沙成塔,李玉剛也通過5sing平臺的成長,75首作品的積累,更全面地表達了自己唯美時尚、東西融合的藝術特色,更累積了1億 的人氣。
而且相對於殿堂藝術家,因為有了5sing這樣互動感很強的網際網路平臺,李玉剛的作品在高雅的同時,還能做到接地氣,並且讓很多歌迷,有當代的代入感,既技術精湛又感性細膩。也是這個時代的藝術家,與平臺共享作品的一個很好例子。
劉珂矣——5sing一直在做最專業的事
去年熱播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的主題推廣曲特別版《清平樂》,讓更多人聽到了劉珂矣這個與眾不同的聲音,而她同樣是從5sing成長起來的音樂人,從2011年註冊,已經入駐5sing長達九年,總共上線44首作品,人氣指數超過了1億 。
國風歌者劉珂矣在一眾國風音樂人中辨識度很高,她的作品,往往充滿了一種治癒的聲場,歌聲過後、清香撲面,頗有一種淨化心靈的效果。
和這個多元化時代,很多歌手總是想嘗試各種可能性。劉珂矣一直以來就是堅持著自我的風格,那種在唐詩宋詞的曼妙韻律中,以低吟淺唱的方式,將中國古典時代的文化,以現代音符的方式呈現。
這實際上也是5sing平臺的意義所在,相比市場的浮躁,5sing在音樂層面的純粹和本質,也讓音樂人可以得到一個更純淨的氛圍,從而一步一步累積自己的音樂風格,最終形成高度個性化的特色。
周深——各種翻唱讓周深成為Vocal型歌手擔當
周深無疑是目前華語樂壇的一位新生代優秀歌手,數年來,通過在越來越多演唱現場的打磨,提升了豐富的舞臺表現力,以及多元化音樂的融合能力。
當然,周深同樣也是從5sing走出來的歌手。早在2011年註冊成為5sing平臺音樂人的時候,周深還只是一個音域特別、音色唯美的愛唱歌的少年。而在九年過後,周深除了在5sing積累8億 的人氣之外,更已經形成以美聲作為支點,國風作為基礎,同時又能融合豐富音樂元素的優秀歌者。
周深在註冊5sing的九年間,總共發歌25首。翻唱過很多前輩歌手的優秀音樂作品,例如樸樹的《平凡之路》、王菲的《匆匆那年》等,見證了他通往成熟歌手的歷程。
如今,周深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了這個時代的唱功擔當之一。通過人聲的融合和創新,形成新的音色、新的意境,這從另一個角度,也是一種音樂的創作。
比較有意思的是,從5sing平臺走出來的頂流音樂人和歌手,往往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在這個盲目多元化的時代,他們卻都有著非常鮮明的個人風格。這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5sing這個平臺更為純粹的音樂屬性,使得歌迷和歌手,都樂意於在一個符合藝術規律的環境中,形成一個良性的表達和聆聽生態。
而且,5sing對於平臺的發展規劃,同樣也是相當符合音樂發展規律的。無論是戴荃、李玉剛、劉珂矣還是周深,他們最早出現在5sing平臺,都只是素人。然後因為作品的優秀,成為了5sing音樂人,等到個人風格形成體系時,又被推薦到酷狗音樂人等更大的平臺發展。
不得不說,這才是一個原創音樂人,最為良性的發展途徑。音樂的世界裡,沒有那麼多一夜成名,有的只是一步一步的循序漸進。
同樣的,對於一個音樂平臺來講,更不應該是盲目拼人氣、拼流量、拼資源,這樣更會導致知名音樂人,大量蠶食新人的發展機會,讓新人失去了可能性的發展空間。
而這些問題,在5sing平臺則不存在,這恰恰也是5sing能夠堅持到如今,且越來越有影響力的原因。如果說燒錢只能形成一時的話題,解決一時的問題,那麼這種細水長流、尊重規律的音樂規劃,才是真正解決了優秀音樂人和作品的供需矛盾。
與此同時,成立十五年後,5sing平臺依然還在前行。2020年,5sing為了挖掘培養和發現更多音樂人,也將發起全新的拾音計劃。
拾音計劃秉承每一個辛勤產出的音樂人,都可獲得回報的理念,讓好作品不再被埋沒。音樂人加入拾音計劃,通過完善的音樂人體系,還可獲得TME平臺億級流量推廣,向更多的人展現自己的才華。
很顯然,拾音計劃不僅是一個計劃,更是一種音樂人從創作到傳播的良性循環,它可以為新晉音樂人提供廣闊空間,而這些新人的未來,就是像李玉剛、周深、戴荃和劉珂矣這樣的頂流音樂人。
責任編輯:李繼業(QF0004)
來源:千龍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