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剛開始看冰火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以為狼家的Edd Stark是這個電視劇的主角,結果到第一季末尾,「哎呦我去」!咔嚓,被抹了脖子。
然後Edd的大兒子Robb領兵起義,揭開了五王之戰的帷幕。我以為:「啊,原來子承父業,Robb才是真主角!」結果到了第三季末尾,「哎喲我去!」咔嚓,狼少主帶著媳婦、老娘,一起被抹了脖子。
然後,一路上各色「主角」不是被抹脖子,就是在被抹脖子的路上。「主角便化當」成為了這個劇開始超神的最大利器。
不過,這只是讀者們的直觀感受而已。這裡面有兩個問題:第一,你們以為的主角真的是主角麼?第二,大部分故事中,主角有光環的設定是有道理的,因為故事線一般都在主角身上,一旦主角人物死了,故事就沒載體繼續了。那為什麼冰火敢這麼「抹主角脖子」呢(想想看,如果工藤新一當初在娛樂場被一棒子敲死了,柯南估計連載不了十幾年吧)?
Edd和Robb當然不是真主角。
我統計了已出版的五本書的英文原文,檢索了所有出現人物的名字(附錄2)。如果兩個人物的名字一起出現在14個單詞以內,我就認為人物A和人物B有了一次交集,就會在他們之間連一條線(附錄3)。然後依據這些人物關係繪製了下面這張《冰與火之歌》社交網絡圖:
(圖片說明:點的大小代表角色的點度,即出現頻次;顏色代表walktrap聚類的結果;線的粗細代表聯繫的緊密程度,顏色與聚類方式一致。聚類問題將在本文第三部分具體講述。)
這張圖可以清晰地看出原著系列的主要角色。囧雪Jon和小惡魔Tyrion,Stannis,Robb,Robert,Jamie,Cersi的圓圈都很大,而且關係網絡密集。相比之下,Robb和Edd就比較小了,而且與他們相似大小的角色還有辣麼多,顯然他們並不是真主角。
這裡面還有一個有趣的點是三眼烏鴉Bran。雖然他的圓圈不大,但是與他相連的關係線都很粗,說明Bran的故事線非常集中在某幾個人身上,非常呼應他的特殊使命角色。
我們再進一步細化一下主角們之間的人物關係。我用了社交網絡分析中最簡單計算中心度(Centrality)的方法對主要角色們進行了對比。點度(Degree)表示對於某一個角色A,有多少角色和他有距離為1的直接聯繫;親密度(Closeness)表示對於某一個角色A,他與所有角色聯繫的最短路徑的均值;連接度(Betweenness)表示對於角色A,有多少對其他角色的聯繫必須通過它才能傳達。得出的結果如下:
(圖片說明:對106個所選角色進行中心性(Centrality)計算,然後對計算結果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出排名前20的角色名單。)
對比這三個主要指標,這麼看,Jon和Tyrion已經把其他人遠遠甩在身後。雖然在看書的時候,我也已經隱約猜到,但是從數據看,還是更加深了我的判斷——他們才是真主角啊!(附錄4:咦,龍母Daenerys怎麼排名這麼靠後?) 狼爸、狼少主、鹿國王等人雖然排名也很靠前,但是與他們相似的角色還有很多。所以你們就安心的領便當吧。
既然狼爸Edd他們不是真主角,為什麼我們還會對他們的死感到驚訝呢?
這也許與老馬丁的寫作方法有關。冰火採用的是POV視角寫法,每個章節都是以一個角色的視角來敘述的,而Edd是第一本書的最主要敘事者,佔了18.5%的篇幅,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他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