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錄文字已經過校對審定,若有音頻與文字不符之處,請以文字為準。
愚痴貪慾,作中品五逆十惡者,感此道身。
畜生道眾生大多比較愚痴、貪慾,一天到晚只知吃睡,倘貪、痴煩惱重者,易墮此道。
若約其總則言,也不出五逆十惡,然約造業的境、心、時論,屬中品。中品約境說,殺害毫無恩怨的一般人屬中品。若依經論,殺人皆判地獄業,這隻說個大概。如果偷盜屬中品,也屬畜生業攝。原則大概如此,關於畜生道之因緣果報,經論多提及,可供參考。
按楞嚴經,鬼道列前,由地獄出入鬼道,再轉畜生道,畜生罪受滿,才轉生人道。但也非固定如此,總不出在三惡道中進進出出,人道善業成熟,才出生人。
未三、餓鬼道
三、餓鬼道。梵語闍黎哆。
梵語闍黎哆,此雲餓鬼。實際上只可稱鬼道,因餓鬼屬鬼道之一,最飢餓苦惱者,單翻餓鬼,可能不太正確。若稱餓鬼,應列在地獄之後,畜生之前,因餓鬼較畜生苦。鬼的範圍很大,如人道有性別、貧富貴賤等差別。
此道亦遍諸趣。
鬼道也遍其他五趣。地獄道和鬼道相連,當然有地獄鬼。畜生道也有,人間雖說人多,實則鬼也不少,只是我們眼睛看不見而已。有人怕鬼,不敢走夜路,事實則白天晚上一樣多,到處都是,說不定自己四周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何必怕!倘彼此無恩怨,鬼不會找你麻煩,想看也看不到,若人眼能見,必有相互因果,否則,不會隨便看到。天上起碼忉利天有鬼,色界天以上沒有。我在經論中看過說:忉利天人因有瞋恨心,一天,外出享樂回來,座位上竟坐著鬼,於是很生氣,愈氣鬼愈大愈兇,可見天上也有鬼,但欲界夜摩天以上沒有。四天王是管鬼的,更不須說了。鬼道有些有福德,有的沒福德,沒福德那真是餓鬼了,故下文接著說:
有福德者,作山林冢廟神。無福德者,居不淨處,不得飲食,常受鞭打,填河塞海,受苦無量。
明鬼道眾生情況。有福德的可做山神、樹神、林神,這在臺灣很普遍,一棵大樹就視為神,如大榕樹下的小土地公廟,也有神附託。「冢」,墓地。「廟」,神廟,尤其城隍廟,住的是有福德有飲食的鬼。
有福有德稱正神,土地公名為福德正神,過去注重仁義道德,死後轉生鬼道,護持人間。地藏經、金光明經所說地神、堅牢地神,都屬此類。
無福德名鬼,居不淨處,因沒人祭祀,住廁所等汙穢地方,吃糞便等不淨食物,餓鬼則不得飲食,常受大力鬼神管理鞭打,做填河塞海等苦工,所以,鬼道屬刀途。
鬼道眾生一般住哪呢?據經論云:人居之大地下五百由旬,有閻羅王城。閻羅是鬼王,管理鬼道。其住處很大,或說居鐵圍山,日月光照不及處,也是鬼住的地方。鬼喜歡黑暗,凡河邊、深谷、墓地、廁所等陰暗處,大多有鬼。
文「有福德者」、「無福德者」,經分有福有德名正神,有威德、有福報,如土地、城隍之類,享受人間祭祀供養。有福無德是邪神,像夜叉、羅剎、魑魅魍魎等,會傷害眾生。
再細分有三類九品。三類是多財、少財、無財。多財鬼有福報、勢力,受人供養,如神廟的神祇。少財鬼福報少,較苦惱,如墓地之鬼,雖受供養,偶爾幾次,份量不多,如清明或春秋二祭。吃、住不淨。無財鬼如餓鬼,全無福報。三類每一類皆分九品,此不細分,欲詳可閱法苑珠林、法界安立圖,二課合解中,也有鬼道的簡單說明,可作參考。
餓鬼道眾生如何苦法?藏經裡有鬼問目連經,內載: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入王舍城乞食,進城門時,見門邊有一小鬼,喉細腹大,口出火焰,飢火燒燃。(以前農曆七月十五,道教中元節打醮大拜拜,用紙糊一焦面大士,口裡垂著一條長長的紅紙,代表火焰。因目犍連尊者初證阿羅漢果,以神通見母親墮餓鬼道,於是送缽飯供母;母恐他鬼搶食,一手掩缽,一手抓飯,飯至口邊,化為火炭。餓鬼道眾生其苦如是,故用紅紙表火焰,不知者誤為舌頭。)目犍連問:「你在此做什麼?站多久了?」小鬼答:「多久我不知道,只見這城壞七次,重建七次。」壞了建,建又壞,現在是第七次,他仍是小鬼沒長大,因沒得吃啊!而母親進城找東西還未出來,到底多久?我們假設城能保持百年,那就歷經七百年了,小鬼等了七百年沒得吃,太可憐了!目犍連尊者入城,見到鬼母,鬼母說:「我至今找不到食物,有時見人吐口痰,伸手又被大鬼搶走,因此,無法回復我兒。」大家想想:我們一餐沒吃便咕嚕咕嚕唱空城計,餓鬼道眾生得挨上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所受之苦,豈是我們所能想像。
聽這些話,目的要大家提起道心,我們能做人實在很幸福,須珍惜時光,精進道業。
平常放焰口說鬼神有三十六部,部也是類。面然大士統領三十六部鬼神,出自正法念處經,簡稱正法念經。欲詳可查閱二課合解。鬼道眾生由四天王天領導:東方持國天王管領乾闥婆、毗舍闍二類。「乾闥婆」,此雲尋香,八部眾之一。「毗舍闍」,此雲啖精氣鬼,食眾生精氣。南方增長天王,統理「鳩槃茶」,即魑魅魍魎之類的魘魅鬼。「薜荔多」即餓鬼。西方廣目天王管「富單那」,此雲臭餓鬼,全身發臭,且屬餓鬼。「那伽」屬天龍八部的龍。北方多聞天王率管「夜叉」,此雲捷疾鬼,及「羅剎」,此雲食人鬼,兩類。
四天王統領的八部鬼神,皆能護持三寶,有些兇惡的,其實也管不了,然若傷害世間眾生,四天王會予以降服,故佛法中稱為護世四王,護持世間獎善罰惡的四位天王。
以上明鬼道眾生,下明業因:
諂誑心意,作下品五逆十惡,感此道身。
「諂」,不直心,諂媚奉承,見有錢有勢則九十度鞠躬敬禮,皮笑肉不笑。
「誑」,勾心鬥角,用種種不正手段欺人,做人不光明磊落。「諂誑心意」是鬼道的大概業因,根本造業原則仍不出五逆十惡,不過是「作下品五逆十惡,感此道身」。下品十惡感的是普通鬼道,餓鬼、臭餓鬼,我想必在中品,因其苦較畜生道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裡說的只是原則,實際,三途業因、感報苦惱,千差萬別,非文字所能形容。
世間一般不懂佛法者,總認為人死變鬼,事實非如此,人從死到生,中間有中陰身,又名中有身,待業力成熟才轉生。但,有一種情況,我三十年前,看過一部古書,書名忘了,內載:有個人忠直公正,如包公之類,晚上精神被請至冥府判案;有人問閻王:人死後是否都須來此報到?閻王說:不一定,但來者甚多。人死,約十分之六、七轉生鬼道。十分之一、二轉畜生道。墮地獄者不算多,因純惡者墮地獄,人一生不見得完全造惡業。講優婆塞戒經時曾說過,人往往造的是雜業。何謂雜業?善、惡、無記三性都有,時而善業,時而惡業,時而造非善非惡無記業。一生為善,無絲毫惡業,不可能。全造惡業,有啦,不易找到,異常少數,所以,真正墮地獄者不多,但不可因此而馬虎哦!
何以墮鬼道者多呢?答:人因我執重,放不下,活到七、八十歲,死了還念念不忘家庭、眷屬等,因此,做人的福報不夠,不能轉生人道;罪業尚不致下地獄,畜生道亦然,生天更不可能,故生鬼道。
落鬼道做什麼鬼呢?做他原來那地方的鬼,守著不肯離開。有人說他的祖先或某人死了幾年,還夢見甚至夜晚明顯看到,為什麼?因已做鬼了。人死,四十九天內看到,屬中陰身,與生前情況相同。如果四十九天後還見,已屬鬼道。鬼道也有可能化生,轉生鬼道,留戀貪著生前環境,實在可怕啊!各位有沒有注意,假使貪戀愛護眷屬,臨終這一念放不下,想生極樂世界的腿就被拉回了,古德云:「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切不生極樂。」欲生西方,須信深願切,丟得開世間一切,莫臨將命終,還掛念「屋頂上的鹹菜乾不知有沒有收起來?」問題就嚴重了!鹹菜乾的事說過好幾回。類此情形,縱使用心念佛,只要有一念放不下,便不得生。
大家起碼學弘一大師,經常注意,提醒自己:這世間是暫住的,時間到就得走。凡有什麼事,隨時交代好,不拖泥帶水,遺囑寫好放在口袋,隨時可走,絲毫無所謂。若不預作準備,臨終舌根鈍嘴不靈,想說說不出,死了就做鬼。
業報差別經載:有位財主,恐兒子不肖亂花錢,把金銀埋在房間裡,臨將命終,口不能言,卻念念不忘那些財寶。因此,轉生當狗,住在家裡。奇怪的是這隻狗從小狗就窩在那個角落,吃睡不離,換地方則不吃,甚至生氣狂吠。有一天,佛來託缽,主人趕它、打它,要狗吠叫。佛微笑說:「你不要打罵自己的父親。」主人覺得受侮辱,佛告之實情,果然挖出許多金銀。真是可怕!
我們都希望臨終無障礙,平常不除這些障礙,臨終如何走得?客家話說:「狐狸要走狗拉尾」,走不了,大家莫以為三惡道沒什麼,道理我都懂,但你注意這些問題嗎?自我反省了嗎?
未四、修羅道
四、阿修羅道,此翻無酒,又無端正,又無天。
阿修羅道實際上可與鬼道合併,但因情況特殊,故另分一類。
梵語「阿修羅」,此雲無酒,好喝酒,想將大海釀成酒,不能如願,一氣之下,不喝了,故翻無酒。當然不是個個不喝,或許彼最初老祖宗有此情況。此非正翻,平常不用。也翻作「無端正」,這比較正確,為什麼?因無端正僅一半而已,阿修羅道眾生男醜女美,據說帝釋天王夫人舍脂,便是阿修羅王女兒,非常漂亮。「無天」,應作「非天」,這個翻譯最正確,意即有天人福報,沒天人德行,故無天位,常與忉利天戰。
或在海岸、海底,宮殿嚴飾。常好鬥戰,怕怖無極。
阿修羅或住海岸、海底,溼生阿修羅都住海底。因有天福,住處如天宮、宮殿般莊嚴。「常好鬥戰」,喜好鬥爭,常和忉利天、四天王打戰。「怕怖無極」,既愛戰爭,當然怕怖。阿修羅雖享受,但一天有三次苦惱,每至用餐時間,先受刀槍等兵器傷害,方得受食,屬苦樂交參。約其造惡業言,阿修羅屬惡趣,約造善業論屬善趣。
在因之時,懷猜忌心,雖行五常,欲勝他故。
阿修羅在修因時,雖造善因,猜忌多疑,嫉妒心重;雖修世間仁、義、禮、智、信五常,但好勝心強,處處不認輸。論其修因,仍需修善。
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
所修是下品十善,為什麼?因嫉妒好勝的壞心念摻雜在內,感阿修羅道之身。因其修善目的在「欲勝他故」。
依楞嚴經雲,阿修羅有胎、卵、溼、化四種,胎生阿修羅屬人道,卵生是鬼道,溼生是畜生道,化生屬天道,故化生阿修羅力量最大,阿修羅王屬此。